[危机四伏的中秋宴]危机四伏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19-04-15 04:21:43

  摘 要:谭恩美在创作小说《接骨师之女》第一部分第四章时独具匠心。其间各种叙事技巧的运用,成功揭示了中秋宴会上人物间的利害冲突、情感纠葛,凸显了主人公露丝生活的种种危机,也使小说所关注的母女及恋人间关系的主题得以展现。读者从中可窥览到谭恩美小说艺术的日臻成熟。
  关键词:危机 中秋宴 叙事技巧 小说艺术
  作为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杰出代表,谭恩美的作品一直是评论热点,《接骨师之女》也不例外。小说生动讲述了美国第二代华裔露丝、母亲茹灵、外婆宝姨三代人的坎坷经历。学界因此多从华裔母女间的冲突及和解、中西文化间的隔阂与融合等角度分析这部作品,并与谭恩美同一题材的其他小说进行比较。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提出美国华裔文学的评论应逐渐从意识形态领域向美学纵深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华裔作家被主流文学边缘化的地位。国内一些学者据此已开始关注这部小说的美学价值,从谋篇布局和叙事视角等方面展开研究。虽然如此,却鲜有对小说具体章节的美学探讨。
  笔者认为,谭恩美在创作小说第一部分第四章时独具匠心。这一章以露丝主持中秋宴为背景,分为宴会准备、人物入席、宴会三部分。其间风波不断的情节安排,充分展现了小说的两条主线——母女间、恋人间的爱恨冲突。同时各种叙事技巧的运用,又将宴会主要矛盾锁定在露丝与男友的关系上,可谓主线分明、重点突出。谭恩美小说艺术的成熟孤诣,由此可见一斑。
  一、“家”宴受挫,危机潜伏
  《接骨师之女》第一部分叙述了露丝与母亲、男友间的种种纠葛。本文所要探讨的中秋宴就出现在其中的第四章。前三章里,人到中年的露丝正面临着重重危机。危机之一源于她与母亲茹灵间的爱恨纠结。露丝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由于从小在美国长大并且对母亲的过去知之甚少,她无法理解母亲中国式的思维和乖戾的性格。但岁月弄人,茹灵此时已显露出老年痴呆的症状,这让露丝既恐慌,又内疚。她担心母女多年的矛盾因此不能化解;危机之二是她与白人男友亚特的关系日渐疏远。九年的同居生活让她发现,自己的无私付出在亚特看来理所应当。而亚特在处理与前妻的关系上,也很少考虑露丝的感受。露丝为此迷茫痛苦。因此在第四章开始前,露丝不仅对母亲的病情深感忧虑,而且还要面对与男友的感情瓶颈,可谓“内忧外困”。
  第四章则戏剧化地表现了这一困境。谭恩美首先让第三人称叙述者通过露丝的视角,揭示了中秋宴的“破坏者”——亚特前妻米莉安。此前,读者已经知道亚特与前妻一直保持着朋友关系,虽然两人都各有伴侣,但仍偶尔表现出情感暧昧,这让露丝隐隐作痛。这一次露丝首次举办中秋家宴,她邀请了亲友还有亚特的父母及女儿,希望以此表达对这些人的珍视和感激,因为他们情同“家人”。然而宴会前夕,亚特却告知露丝,米莉安也要求参加。当露丝对此提出异议时,亚特却不以为然,认为她小题大做。露丝无奈只得增加座位。但这位不速之客,却令露丝备感焦虑。对此谭恩美不失时机地运用了自由间接引语。
  在开篇关于餐馆热闹景象的叙述末尾,却突然出现了一句“至少今晚的菜会不错”①。此前叙述者一直用间接引语转述露丝的所见所闻。而这一句却没有引述动词来引导,颇似去除引号的直接引语,也就是叙事学中的自由间接引语。叙述者对故事的干预因此被大大减弱,露丝的想法也得以凸显。“破坏者”米莉安的“侵入”,让露丝忧心忡忡。无法改变现状,露丝只能以可口的饭菜自我解嘲。而自由间接引语的好处在于“不仅能保留人物的主题意识,而且能巧妙地表达出叙述者隐性评论的口吻”。所以这句话虽可以理解为露丝头脑中闪现的话语,但其审美效果却不同于直接引语。叙述者的干预虽有所减弱,但仍然存在。叙述者在对餐馆环境进行概述之后,竟也表达出与露丝同样的想法,这一“同盟”关系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读者、叙述者、露丝三方的距离,让读者对露丝的处境感同身受,此外这句话的位置也耐人寻味。众所周知,开端和结尾向来十分醒目,谭恩美把它放在末尾,似乎要引起读者对它的格外关注。可见谭恩美开篇就艺术性地埋下了主导全章的矛盾伏笔,把读者带入了露丝危机四伏的世界。
  二、人物入席,危机显露
  在描述“家宴受挫”后,叙述者跟随露丝,对入席人物依次聚焦,同时穿插进她的回忆,很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有意思的是,人物的入场顺序为:亚特父母、亚特前妻一家、露丝的亲朋、露丝母亲、亚特女儿。依据与露丝关系的远近,也可归纳成“外—内—外”,与她“内忧外困”的处境暗合。同时人物间的见面方式也亲疏有
  别。以露丝为中心,她与上述人物的问候依次为:面颊轻吻、礼节性拥抱、热烈拥抱、充满爱意的眼神交流、笼统问候。与之相对,米莉安与亚瑟父母的问候却是热情相拥。显然露丝与亚瑟家人关系疏远,“侵入者”米莉安却很受欢迎。而露丝与母亲血浓于水,难以割舍。这样的安排凸显了宴会的主要矛盾。而更耐人寻味的是,宴席随后分为华裔和美裔两桌。亚特本应与露丝关系最为亲密,却坐在美裔那桌,暗示两人关系出现问题。
  除了精心安排入场顺序和席位外,谭恩美还灵活运用各类引语彰显主题。小说大段采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回顾露丝和亚瑟父母的关系。读者得知亚瑟父母穿着考究,与米莉安品味相投,却与露丝的便装格格不入。这表明亚瑟家与露丝有着不同的种族和阶级背景,也暗示了他们对露丝的排斥。而一处直接引语则引人注目:“他们从来不知道该如何介绍露丝,每次都只是说,‘这位是亚瑟的……露丝’。”一个省略号不仅抹去了露丝的身份,而且逼真地再现了亚瑟父母介绍露丝时的尴尬语气。而这句位于段落中间的话,是整段叙述中唯一的直接引语。在叙事学中,直接引语在与上下文的对比中显现出特有的音响效果。纵观全段,各类间接引语贯穿其间,叙述者娓娓道来。但这句直接引语的插入,却打破了文字表面的平静。犹如复读机,在露丝耳边重复这句令她伤心的话。又好似扩音器,把露丝与亚特家的不和向读者郑重宣告。这不能不激起读者对露丝深切的同情,也令露丝隐约感到的危机逐渐明朗化。
  三、尴尬不断,危机爆发
  入座之后,中秋宴正式开始。谭恩美以食品、照片、项链接连引出三场风波,露丝的危机因此一触即发。食品风波中,以米莉安为代表的“白人区”,对中国菜大惊小怪。茹灵爱吃的海蜇也被亚特端到了露丝这边。男友如此不给自己面子,露丝暗自叫苦。这之后,露丝把母亲和姑妈年轻时与“外婆”的合影送给亲戚,茹灵却当众否认与照片上两人的亲缘关系,还称幼时的保姆宝姨为生母。对母亲身世的不了解,让露丝担心这是母亲老年痴呆恶化的表现。紧接着,母亲把露丝以前送给自己的项链,赠还给露丝,理由是让女儿尽早享用自己的宝贝。而事实上项链价格低廉。露丝当年就告诉母亲礼物很便宜,但却被笃信中国传统自谦文化的母亲误认为这表明项链价格不菲。所以这件假货一直被茹灵当做珍品,逢人就夸女儿孝顺。小说中,在一串关于露丝内心想法的间接引语后,谭恩美适时插入一句“茹灵心领神会地咧嘴笑了——瞧,闺女不敢相信自己的福气”②。读者不难发现破折号之后的话其实是叙事学上的自由直接引语,说话者不是露丝,而是茹灵。这与全篇的露丝视角形成强烈反差,效果之一就是“使读者在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直接接触人物的‘原话’”。茹灵的蹩脚英语和近乎天真的母爱也随之跃然纸上,让读者动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