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尔的反抗空间和自由追寻之路]追寻之路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19-04-15 04:21:11

  摘 要:作为西方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也充满了现代意味,其小说中塑造的美国女性群像大都带有新女性时代背景下进步女性的影子。《一位女士的画像》作为其早期名作之一,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独立自主、崇尚自由并具有新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力。女主人公对生活的美好构想虽然遭到现实社会的无情打压,但自身在困惑和痛苦中提升了心智,最终融合了理想和现实,继续自身的自由追寻之路。
  关键词:权力 规训社会 压制 反抗 自我实现
  亨利·詹姆斯被公认为19世纪美国文学巨匠,其作品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作为西方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小说也充满了现代意味,具有创新意识。《一位女士的画像》是其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该小说发表于美国独立庆典之际,新的满足意识正不断催生出上升的美国文化。在这一民主背景下,美国女性相比于欧洲的传统女性更具新女性的特质,“有意识的选择”是其标志之一。《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莎贝尔拥有天真烂漫的天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故具有鲜明的新女性特质。其美好女性的形象在欧洲和美国社会和文化中较量,体现出欧美文化的博弈和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力量对比。对于这部经典小说,有关中心人物的评论多从文化对比着手,关注于伊莎贝尔的悲剧婚姻和伊莎贝尔自身的性格缺陷所带来的悲剧命运,很少看到伊莎贝尔个人在命运抗争中的积极态度,和其不依附于男性、去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的价值取向。故本文将分析伊莎贝尔的自由美好的天性是如何在权力社会的统治和打压下去不断地选择和觉醒这一过程。随着其心智的不断提升,伊莎贝尔在古罗马的废墟中融合外在现实和内在追求,继续自身的自由追寻之路,最终去实现自身的心灵解放。
  一、规训社会中的压制
  作为后现代社会群体中的领军人物,为了了解权利的运作方式,福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权力理论。他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规训的社会,在权力这种既是可见的又是不确定的机制网络中,处处体现着规训权力的运作。这种运作首先体现在空间分配上。这种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是封闭的,诸如学校、军营、医院这些空间都有着明确的边界。这些边界即为纪律的界限,是用于限制主体离开其空间范围,从而保证权力的正常运作。纪律需要规划出一个与众不同、自我封闭的空间,这一特定的空间就是纪律得以贯彻的保护区。
  这一空间在詹姆斯的作品中体现为场景。詹姆斯在作品中对场景的安排和描写重点在于表现人物对外部世界的种种印象,其多样的感受和体验则多角度多层次地折射出人物的情绪和心理。作品中显现的开阔与封闭的空间感也体现出各种文化和社会力量的对比。
  伊莎贝尔的欧洲之旅开始于图谢家宅中闲适的下午茶的氛围中。品茶象征着一种英国的文化和社会结构,这使一踏入典雅古宅的伊莎贝尔步入了欧洲文化之中。这座古朴典雅的花园古宅与伊莎贝尔在美国奥尔巴尼的老房子的简单灰暗形成对比,反映出简单的美国生活方式,同时也体现出美国缺乏欧洲传统所赋予的丰富文化遗产,显现出高雅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审美差距。在花园宽阔呈斜坡的草坪上,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开阔,就连房屋的窗子上也没贴窗纸,屋外的绿色仿佛也在不时地朝里窥视,一切都与外界融为一体。身处其中的伊莎贝尔是这般的迷人而优雅,一切都处于自由而温暖的氛围中。这些都与伊莎贝尔在美国奥尔巴尼的阴暗而惨淡的老房子形成对比,这个外形大而方的房子离奇而荒凉,似乎是一处封闭的所在。沃伯顿勋爵似乎是当时所有女性心中婚姻的最佳人选,但他那坚固而巍峨的古堡被描写为“耸立在宽阔寂静的壕沟上面”。这一被壕沟隔断外界的古堡暗示着隔断伊莎贝尔与外界的自由联系的各种关系,而这一切都将阻断伊莎贝尔去自由体验生活的向往。然而不属于任何阶级的自由艺术家奥斯蒙德似乎符合伊莎贝尔对自由的所有向往。初次出现在伊莎贝尔的面前的他周身都闪耀着迷人的光芒,显得“文雅而高尚”。但最终伊莎贝尔发现了他的一切虚伪,这些都早在伊莎贝尔初次到其住所的描写中有所暗示。他拥有的古老别墅,在其庄严的外表下,“只是它的假面具。它有垂下的眼睑,却没有眼睛”。屋内的底层窗户装有笨重铁条,不是通向外界的光明,而是隔断了阳光和温暖,因而都影射出屋主奥斯蒙德阴暗的本性和正人君子的伪装。而这些都应和着婚后奥斯蒙德亲手设置的黑暗而闭塞的宫殿。在四周墙壁的围堵下备受压抑和窒息的伊莎贝尔,最终认清了这个伪君子,也认识到自己深陷世俗的泥潭。然而她的命运并不定格于此。最终伊莎贝尔重返罗马这一欧洲的心脏,在废墟中重获信心,在融合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后重新衡量自身的处境。她最终在罗马的废墟中找到自信,去为开辟出一新的自由空间找到可能的途径。
  二、为自由发展而反抗
  1.心性的自由发展 作为美国新兴文化的代表,伊莎贝尔漂亮而聪明,富有朝气,对生活对世界充满好奇,世界对她而言是一个充满光明的地方。热爱自由的她天性不愿受到约束。伊莎贝尔告诉古德伍德:“我能做我想要做的事,我完全属于独立的一类人。”她自小虽有过一段求学经历,但不愿循规蹈矩的她中途辍学。伊莎贝尔对成规陋俗的厌恶和抵制还突出表现在她对婚姻的看法上。她不愿从婚姻来开始她的生活,为此拒绝了两位在他人看来条件极好的求婚者。她虽已与卡斯帕·戈德伍德订婚,却一再摆脱他,认为“他对她的一部分影响,似乎使她失去了自由感”。伊莎贝尔拒绝了给她不断带来强大压力的他,是为了割裂其所代表的呆板和僵化的美国历史文化背景。对为她一见钟情的贵族沃伯特勋爵的拒绝,是因为这一做法“不能满足她自由探索生活的要求”,担心身陷于贵族社会的繁琐礼仪中而不能再自由行事。她选择侨居意大利的美国人奥斯蒙德很大程度上在于她珍视自我、坚持自主的个性,因为嫁给这样看似是世俗社会里最独立、最有个性、最自由的人,在伊莎贝尔看来就可以摆脱某种社会角色对她的禁锢。据此可以看出新女性所赋予她的特质使她本能地去抵制具有束缚力、压制力的事物,去保有自身与传统有别的、变化自如的体系和轨道。
  2.独立意识的坚守 不同于19世纪大多数女性对男性的依附,伊莎贝尔总是采取独立的姿态来行事。早在伊莎贝尔出场前,从她的姑母寄回伦敦的电报中的描述——“携女之妹……颇能自主”——就可知道,这个将要出场的主人公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对于姑母好心资助其欧洲之旅的意愿,她也只是平淡地回应。梅尔夫人也看到了伊莎贝尔的独立性,说:“我没有看到你爬,你站得直挺挺的,不像那许多可怜虫。”不但要求在经济上独立,伊莎贝尔更多的看重心灵上的独立。自信的伊莎贝尔曾在和古德伍德的对话中声明:“我完全自己判断事情,我认为,即使判断错了,也比不去判断要好。”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