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活跃的、负责任的、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公民素养自我评价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19-04-20 04:22:03

  《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里程碑。请问,这次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是什么?  修订工作组:课程标准的修订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为指导,突出地理课程在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公民方面的独特价值,很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和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根据实验区的调查结果,修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保持原来课程标准的基本设计,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以及“内容标准”的表述方式、“实施建议”的基本组成等均保持不变。
  《江苏教育研究》:深入学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之前,我们首先想了解,在现代社会,开设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意义何在?
  修订工作组: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回溯到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上来。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恰恰能“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因此,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这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本源。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开篇写道:“深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意识到,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地理教育的起点,当然要把“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负责任的公民”作为自己的本源。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规定内涵的五大特征。三大课程基本理念中,“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其中“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就是达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公民。
  综合起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就是要培养活跃的、负责任的、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这是教师实施课程的最终目的,应该一以贯之。
  《江苏教育研究》:据悉,这次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在体系上没有太大变化,但在各部分内容上变化较大,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修订工作组:好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国家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首先,审视课程标准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学科中的渗透情况。根据地理课程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加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在课程标准中体现时代精神。在课程标准中,这一点突出体现在“课程性质”的“思想性”中。同时在“课程目标”中增加了“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把“和谐”的概念引入地理课程。其次,注意巩固和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例如在修订后的“前言”中,提出地理课程有助于“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生存能力”。再次,进一步引导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以能力为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是进一步阐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仍将地理课程的性质定义为“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的基础课程”,不同的是补充了5个特征: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以便帮助地理教师更好地把握义务教育课程的性质并在教学中予以体现。“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将原来的6条理念精简为3条。地理课程总目标中增添了一小段文字:“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总目标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目标,不能机械、教条地加以肢解。
  三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删减了一些内容,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例如,在“课程目标”部分,删去了原第二条目标中认识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降低了教学要求。删减某些与初中其他学科有交叉和可能重复的内容也达到了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的目的。减轻学生不必要学习负担的另一种做法是删减或修改一些实验区教师反映教学难度较大、审议组也提出同样问题的标准内容。降低教学要求难度的另一个方式是调整行为动词的使用。例如,“中国地理”部分,将“……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中的行为动词“说明”修订为“认识”,稍微降低了一点要求。
  四是明确或细化标准的要求,便于教师使用。根据实验区教师的反馈意见,这次修订修改了一些内容标准的表述方式,分解了某些标准,以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例如,“世界地理”中原有“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的标准,反馈意见认为它的针对性不强,应该有所限定。据此,将这条标准修订为“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将“合作”的范围限定为“经济”。反馈意见提出,使用者不清楚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必学的区域是否包含在总区域学习数量中,为此,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标准后面的“说明”中,明确说明,“世界地理”在“南、北极地区”之外,至少再选择“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五个国家”学习;“中国地理”在“北京、台湾、香港、澳门”之外,至少再选择五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学习。
  五是适当补充必要的内容。在不增加课程不必要难度的前提下,考虑到有利于学生地理学习和身心发展,更好地反映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需求,课程标准适当补充了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必需的,以及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新成果、国家最新发展战略的新内容。例如,“地球与地图”部分“地球和地球仪”单元增加了一条“标准”——“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明确了这一项是必须进行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可选可不选的“建议”,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和动手实践。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