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话词语考释 《北梦琐言》词语考释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19-04-15 04:21:18

  摘 要:笔者根据中华书局2002年贾二强点校版《北梦琐言》筛选出一批未见公开的著作或文章研究过的词语,进行考释。  关键词:《北梦琐言》 词语 考释  《北梦琐言》,是五代时期重要的笔记小说,孙光宪所著,保留了当时相当多有价值的史料,多被《册府元龟》《资治通鉴》《太平广记》等后世书籍引用。孙光宪生活于唐末、五代十国及北宋初年,而此时段是近代汉语的初期,《北梦琐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语言事实,具有相当重要的语料价值。
  笔者根据中华书局2002年贾二强点校版的《北梦琐言》,筛选出一批词语进行考释,文中页码均依此版本。这些词语或其义项都未收录进《汉语大词典》(下称《大词典》)及《〈汉语大词典〉订补》、许少峰先生以及高文达先生的两种《近代汉语词典》、江蓝生先生的《唐五代语言词典》、王 先生的《唐宋笔记小说词语汇释》;并且至今未见于任何公开发表的论文。希望笔者的考释能够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北梦琐言》的理解,亦对《汉语大词典》的词条或词条义项能有所补证。
  一、【蹂践】打击,诋毁
  卷二“皮日休献书”条:“蹴及杨、墨,蹂践释、老,故得孔道炳然如日月之星焉。”
  按:据《大词典》,“蹂践”释义有二,其一为踩踏,如《史记?项羽本纪》:“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五代史补》:“庄宗好猎,每出,未有不蹂践苗稼。”其二为侵扰,扰乱,如宋苏轼《答李琮书》:“更番出兵,以蹂践乞弟族帐,使春不得耕,秋不得获。”《金史?术甲臣嘉传》:“有诏蹂践宋境上,毋深入。”
  然而以上两个义项皆不符合“皮日休献书”中的语境。此中的“蹂践”,应该是由“踩踏”义派生出的抽象的否定、打击、诋毁的意思;即言蔑视杨朱和墨翟的学说,打击、诋毁道家和佛教,因此孔子的学说才能像日月星辰的灿烂一样光大。《大词典》当给“蹂践”补此义项。
  二、【恤恻】体恤,怜悯
  卷三“崔侍中省刑狱”条:唐崔侍中安潜,崇奉释氏,鲜茹荤血;唯于刑辟,常自躬亲,虽僧人犯罪,未尝屈法。于听事前虑囚,必温颜恤恻,以尽其情。
  按:“恤恻”也作“ 恻”。文津阁《四库全书》所收宋代王谠的《唐语林?卷七》也记叙了此事,即用“ 恻”。《大词典》释“恤”条第四个义项为“体恤;怜悯”,如《史记?项羽本纪》:“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唐沈 期《移禁司刑》诗:“司寇宜哀狱,台庭幸恤辜。”又载“恻”有“同情,怜悯”义,如宋苏轼《次韵陈履常张公龙潭》:“烈气毙强敌,仁心恻饥寒。”“恤恻”,同义连用,体恤,怜悯。文中言崔侍中很温和,体恤、怜悯囚犯。此词亦见于他处,如:宋王溥《唐会要》卷九十五:“陛下为人父母,不垂恻恤之心,倾其有限之资,贪彼无用之地。”宋刘 《彭城集》卷二十二:“湖湘之阻远于京师,所以恻恤民隐,宣布上恩,惟使者。”《大词典》未收此词,当补。
  三、【怪惊】惊异、惊讶
  卷四“薛氏子具军仪”条:“镇许昌日,幕吏咸集,令其子具橐楗,参诸幕客。幕客怪惊,八座曰:‘俾渠消灾。’”
  按:《说文?心部》:“怪,异也。”引申出“惊异、惊奇”之义。如《墨子?贵义》:“子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弦唐子见而怪之”。又唐杜甫《羌村三首》:“妻 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惊”也有“惊异”义,如《列子?杨朱》:“其所为也,其所行业,众意所惊,而诚理所取。”又孟郊《杂曲歌辞?出门行》:“一闻陌上苦寒奏,使我伫立惊且悲。”故“怪惊”为同义连用,言惊异、惊讶。如:唐卢仝《客谢井》:“井公莫怪惊,说我成憨痴。”明王守仁《月夜二首》:“疾呼未能起,瞪目相怪惊,反谓醒者狂。”又明黄遥《题陈生屋壁》:“昨朝倾耳狂言新,颇怪惊座多陈人。”明黄道周《榕坛问业》卷三:“如怕虎,人说食虎肉,便怪惊,谓无此理;不知是猎家常脯耳。”《大词典》未收“怪惊”条,当补。
  四、【端贞】品行正直、操守坚定
  卷四“成令公为蛇绕身”条:“有孔自官贺隐者,亦返俗僧也,端贞俭约,始为腹心,凡有阙政,赖其规赞。”
  按:《说文?立部》:“端,直也。”《广雅?释诂一》:“端,正也。”如《荀子?成相》:“水至平,端不倾。”引申出指人的品质端庄正直、行为符合规范。《故训汇纂》:“端,正直也。《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气端,其性随。”而《汉语大字典》释“贞”有“坚定不移,多指意志或操守”义,如《释名?释言语》:“贞,定也,精定不动惑也。”又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信而见疑,贞而为戮。”故,端贞,联合成词,意为品行正直、操守坚定也。如:唐贯休《避地毗陵上王 使君》:“圣威无远近,吾道太孤标。辛苦苏氓俗,端贞答盛朝。”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卷十五:“其显进者,语其德,则皆茫洋深闳端贞,鲠亮苞并涵养,与道俱往。”唐杜牧《杜牧全集》卷十七:“以宾端贞有守,以处权俊 出群,以 才能适用。”宋翁卷《西岩集》卷十三贞孝堂诗序:“端贞孝妇,人女子之大 。”又元戴表元《剡源集》卷七:“台阁结绶者,举端贞之臣,于人文治化,似不无少补云。”《大词典》未收此词,当补。
  五、【求知】求得知遇、赏识
  卷四“吴融侍郎文笔”条:唐吴融侍郎策名后,曾依相国太尉韦公昭度,以文笔求知。每起草先呈,皆不称旨。
  《大词典》释“求知”条:1.探求知识。2.谓希求被人了解。按:据上下文,吴融的“以文笔求知。每起草先呈,皆不称旨”,可知吴融希望通过文章以从韦公处得到赏识,获得升迁的机遇。“知”在此,当取“知遇,赏识”之意;而《大词典》的“知”的义项十即是。
  文中的“求知”当释为:求得知遇、赏识。与汉语大词典的“希求被人了解”不同,《大词典》当补此义项。此词条在历代的文献中也多有出现,如:宋程子《伊川易传》卷一:“守其道不随世而变,晦其行不求知于时。”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卷十八:“文蔚幼砺文行求知取友,蔼然有佳士之称。”元托克托等《宋史?文苑六》卷四百四十四:“(李方叔)少长以学问称乡里,谒苏轼于黄州,贽文求知。”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