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桌面近在眼前】近在眼前是什么歌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19-03-15 04:17:54

  未来桌面也许是云计算、虚拟机甚至砖头大小的玩意,不会仅仅是传统的个人电脑主机和显示器。   都市健康医院(Metro Health Hospital)是为孟菲斯市13万病患者提供服务的一家医疗机构,它早已在应用有些人认为的未来桌面。这家医院把服务器托管的虚拟桌面部署到了每个员工面前,不管员工在什么地方和使用什么样的客户设备。
  这家医疗机构的高级网络分析师Chris House表示,医院里面的员工主要使用瘦客户机访问虚拟桌面,而医院外面的人可以使用任何想要使用的设备。
  House说: “虚拟桌面在医院切实可行,但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使用,因为它完全采用远程桌面协议(RDP)。”他解释,VMware公司的虚拟数据基础设施(VDI)使用RDP与客户设备进行联系。
  惟一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是鼠标点击和屏幕上变化的内容,从而确保性能最佳。但不同于其他远程演示技术,如思杰公司的Xen App(前身为演示服务器),用户并不是只能访问应用程序,实际上还能访问整个Windows XP 桌面,就像在本机访问那样。
  这种方案的好处是提高了安全性和灵活性,但又不影响工作效率。House说: “我们的远程打字员要处理病历信息,他们能够通过高速互联网从家里进行远程操作。他们能访问总部的桌面,我们也不必担心他们使用什么样的电脑。”
  而且,都市健康医院的这种方案比传统个人电脑安全得多。虚拟桌面被系统保护起来,员工无法使用未经批准的外设,比如光驱和闪存盘; 而且借助VDI,个人电脑的实际远程操作在该医院安全数据中心的集中式VMware ESX服务器上运行。这就保证了敏感的患者数据不会离开医院。
  
  改朝换代
  
  企业的桌面似乎几十年如一日地不变: 个人电脑主机、显示器、Windows操作系统和微软Office应用程序。但是专家表示,未来桌面的外观可能与现在大不一样。未来桌面可能包括: 服务器托管的桌面虚拟化; 无所不在的微软Office被云计算环境中的应用程序(如Google Apps)所取代; Linux在桌面操作系统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眼下在使用的历史悠久的塔式台式机会迅速过时。
  有一点是用户和专家认同的: 传统的塔式机实际上已经在逐渐消亡; 五年后,其他模样的桌面系统会更加普及,比如便携式电脑、瘦客户机和超小型电脑。
  休斯敦的专家、演说家兼《Network World》的测试人员James Gaskin说: “实际的电脑部件会变得极小。看一看苹果公司的Mini、Shuttle PC或者Mac之类的一体机,就会发现电脑的所有主机部分都做到了显示器的背面。五年后,桌面机的尺寸比今天还要小得多。”
  IDC公司的分析师Michael Rose赞同上述说法。他强调,由于需要移动功能,特别是随着虚拟化技术的进一步普及,笔记本电脑与便携式电脑会变得极其常见,成为企业的典型桌面机。他说: “我觉得,我们会看到桌面机不断向笔记本电脑转变的趋势。如果考虑到桌面虚拟化这个因素,甚至有可能会拉动瘦客户机产品的销售额,在像VDI这些服务器托管的桌面机领域更是如此。”
  实际上,IDC 估计今年便携式电脑的出货量会超过个人电脑的出货量。2007 年,个人电脑占市场份额的37%,便携式电脑则占30%; 而2008年前者的份额可能会跌到35.3%,后者会上升到36.3%。
  这家调研公司在今年3月份的报告中发现,2008年全球个人电脑的出货量预计会增长12.8%,不过主要是便携式电脑市场在刺激这种增长。该公司还预测,在接下来的五年,瘦客户机的出货量会增加1倍以上,全球总出货量将达到720万台。
  
  功能比外观重要
  
  虽然大多数专家预计桌面机尺寸会缩小,但很多人认为: 将来外观并不重要,也将更加多样化。独立技术分析师兼作家Brian Madden说: “未来的桌面机会有键盘、鼠标和显示器; 至于连接到电脑主机、便携式电脑、瘦客户机还是连接到墙壁上的插座,我认为其实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使用场合,即针对合适的使用场合提供合适的用户体验和应用程序。”
  Madden积极支持他所说的员工拥有的个人电脑。在这种模式下,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任何一种客户端,无论是公司提供的个人电脑还是家里的便携式电脑。但重要的是,员工对个人电脑、应用程序、访问的网站以及支持的外设仍拥有控制权。但当他们把电脑接入到公司网络时,就会得到本地运行的虚拟桌面,其方式非常类似VMware公司最新的VMware ACE产品。这种公司桌面机配备了员工所需的企业应用程序,但完全保护起来,并与电脑主机隔离。
  像VMware Fusion(让Macintosh用户可以顺畅运行虚拟Windows)和Kidaro Managed Workspace这些新技术就是实现这种远景的支持工具。近期被微软收购的Kidaro可以在本地托管的虚拟机里面封装企业数据和应用程序,还包含了Trim Transfer这项特性: 让公司能有效地把虚拟机下载到桌面,又不占用过多的网络带宽。
  Madden认为,使用VMware Fusion或者Kidaro之类的技术,就能无缝集成主机系统和Windows虚拟机。所以,将来摆在用户面前的可能是Windows桌面机; 而在这套桌面机系统里面,个人的Windows桌面系统与公司的Windows虚拟机同在本地运行。用户可以拥有公司的Word和个人的Word、公司的Outlook和个人的IE浏览器。
  好就好在,公司环境仍然安全并得到控制。Madden解释: “公司虚拟机可能本身采用了某些安全设置,所以它可以连接到公司的虚拟局域网(VLAN)。但主机只能呆在与互联网相连的VLAN上,除此之外什么都访问不了。”
  随着Y一代(指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 消费人群)进入到公司的领导阶层,这种模式将必不可少。分析师表示,用户需要更大的自由度与灵活性。所谓的回声一代(熟练使用MySpace、YouTube、短信及手机的一代人)今年将进入而立之年。他们开始在公司爬上相当高的职位, 忍受不了没法更换设备的公司规定。
  
  机遇无限
  
  专家们认为,一旦桌面虚拟化模式扎下根来,桌面操作系统面临的选择会开阔许多。比如以VDI为例,实际的客户机可以使用任何一种操作系统,无论是Linux Ubuntu 还是苹果公司的Macintosh OS X; 还能顺畅运行Windows XP或者Vista上常见的企业应用程序。
  都市健康医院的House说: “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一幕,用户完全可以使用他喜欢的系统: 瘦客户机、个人电脑、Mac甚至是Linux。”
  另一些人表示,Linux可能会赶超Windows; 如果企业不需要定制程序,比较依赖典型的Office类应用程序,则更是如此。Gaskin说: “今后五年,Linux会占有更大份额,至少在小公司市场是这样。”
  他以自己为例: 最近他把四台个人电脑中的两台由Windows改为Linux,一台使用Ubuntu,另一台安装了Foresight。
  Gaskin说: “过去我的工作80%用Windows个人电脑完成,20%用Linux完成,如今已经调了个个,90%的工作用Linux系统完成。在Linux上,我使用Firefox浏览器和OpenOffice,基本上就能处理所有工作: 浏览、编写文档、制作报告与电子表格。这一切还是免费的,这点相当吸引人。”
  Linux的一个有利条件就是它的开放性。Gaskin说: “经过努力,我弄到了装有OpenOffice的Ubuntu Linux,当时微软推出了Office 2007。”他强调,Office 2007使用基于XML 的新文件扩展名。“那些docx文件带来了大问题,因为没法用Office 2003来读取。突然,Office与Office居然都不兼容了。”
  不过,同事给他发来带docx这个新扩展名的Word文件后,Ubuntu Linux却能轻松处理。“我在装有OpenOffice 的XP上打不开,而OpenOffice Ubuntu的Linux 版本却能读取、打开以及转换这些docx文件。所以就这点而言,Linux远远走在了Windows的前头。”
  但除了消费者和小公司外,大多数专家并不认为微软会在操作系统市场失去太多的份额,至少五年内不会这样。
  Madden说: “如今是Windows的天下,2013年仍将是Windows的天下。我本人是Mac 用户,但公司应用程序在Windows上运行,现实就是这样。”
  都市健康医院的House同意这一观点。他说: “我不知道将来有谁能在操作系统方面向微软叫板。从我们医院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所有应用程序都是针对Windows而开发的,所以不会重新考虑运行其他操作系统。”
  IDC公司的Rose说,要注意的一个地方是微软在虚拟化方面的操作系统许可策略。目前,如果企业希望在虚拟个人电脑环境下运行Windows,就要接受微软的软件保证长期许可证和定价模式。
  Rose说: “软件保证的普及率大约只有1%; 很显然,人们采用桌面虚拟化技术的势头受到了重大阻碍。他强调,这可能会导致有些企业考虑替代方案,比如桌面Linux操作系统。”
  他表示,不过更有可能的是,微软会认识到虚拟化技术其实有助于其保持市场份额。Rose说: “从微软及我们的角度来看,桌面虚拟化是双赢技术,因为微软不会失去任何操作系统许可证。对微软有利无害,因为这可能意味着Windows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云计算助力协作
  
  话虽如此,但专家认为即使五年后,微软仍会继续霸占桌面应用领域,比如遍地开花的微软Office套件。
  Gaskin说: “我认为五年后微软仍是霸主,这完全是因为惯性是最强大的力量。”虽然像StarOffice和OpenOffice等其他更开放的桌面套件会攻城掠寨,但微软的领先地位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这方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普通用户买到装有OpenOffice的Linux个人电脑比买到装有微软Office的Windows个人电脑仍然难得多。Linux仍有一些方面有待解决,这主要是因为绝大部分人获取及使用Linux和OpenOffice要比微软操作系统麻烦。所以,Linux有责任简化软件的使用及安装。
  另一个选择就是通过互联网使用办公应用程序,使用Google Apps之类的服务。专家们再次表示,选择Google比较适于某种企业; 总体上来说Google无法处理众多不同的垂直市场应用,如今基于Windows的工具却能够胜任。
  Madden说: “五年后,我们会看到一些知名公司改用Google Apps。”他强调,公司其实目前把Google Apps用于电子邮件与协作。“Google Apps很棒,但公司赖以生存的应用程序又在哪里呢?有许多公司在使用非常定制化的应用程序; Google Apps可能只能满足一小部分公司的要求。所以,它不会在典型的企业大有作为。”
  专家们表示,Google Apps等网上应用程序最适合的领域不是典型的办公应用,而是协作,特别是目前有更多公司变成虚拟、分布式的组织。
  Gaskin说: “总体来说,即便现在人们也不需要Google Apps,因为大家的电脑上都有Office。但Google Apps适用于网上协作,比如HyperOffice等工具。”
  他举了个例子: 他知道有这么一家酒类进口商,员工和供应商横跨23个时区。“该公司使用HyperOffice来存储文档、共用日历、共享全面信息。协作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我看到许多这样的应用程序在改用云计算模式。”
  
  攻克在线/离线难题
  
  不过,对Google Apps和HyperOffice这类在云计算环境运行的应用程序而言,它们的离线处理功能很有限。虽然高速互联网接入变得更加普及,但还是有些地方无法连接上网,这样用户就没法工作。
  有专家称,每个知识员工或者高级用户都需要离线处理功能。也许有一天网络带宽会变得真正无所不在,甚至出现在地铁、飞机上和沙漠腹地。但这需要一段时日,可能在五年内还不会出现。
  谷歌试图用它的Google Gears应用编程接口(API)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套API让开发人员可以为在线应用程序提供离线处理功能。同样,Adobe所提供的Adobe集成运行时(AIR)系统让基于Flash的互联网应用在离线后也可以运行。最后,微软提供的Silverlight为基于互联网的.Net应用提供了同样的功能。
  Madden表示: “人们说Google Gears、AIR和Silverlight都在彼此竞争,因为它们都让富互联网应用可以在线/离线运行,这将成为新的战场。谁赢得这场比赛,谁就能赢得应用架构的下一场战争。”
  眼下微软具有优势,因为Silverlight 使用了Visual Studio和C #等常见工具,而AIR需要了解ActionScript,Gears则需要了解Java高级编程知识。分析师认为,如今的大部分商业应用程序都是在.Net平台上开发的微软应用程序。而在这方面Silverlight具有先天的优势。Google Gears在企业界不会有所作为,但Silverlight很可能会大有作为。
  而这个在线/离线问题不仅对富互联网应用来说是个问题,还会影响VDI这些同样需要某种网络连接的桌面虚拟化模式。
  再来说说VMware,它最近演示了所谓的VDI Offline。访问服务器托管的VDI虚拟桌面的用户有了这个产品,即使断开了网络,照样能够使用虚拟桌面。
  VMware公司企业桌面部门的高级主管Jerry Chen说: “我们展示了这项技术,但我们还没有这方面的一个产品。我们证明了在线环境与离线环境之间来回切换的早期概念,但眼下还仅仅是一种概念。”
  这是专家们认为在今后五年有望得到克服的最大挑战。虽然未来这个虚拟远景的许多要素现已具备,但它们都是零碎的独立产品。不过在将来,企业应当能够买到更紧密集成、完全实用的产品。
  Madden说: “如今还没有哪家供应商或者哪款集成解决方案能够真正让IT人员使用单一的产品、平台和框架来提供桌面系统及应用程序,并且让任何地方的任何用户可以在在线/离线状态下,通过任何一种设备来访问任何应用程序或者任何数据。尽管总的来说目前所有技术都已到位,但还无法实现这一梦想。”
  他预言今后五年会出现更多的合并活动,随后市面上会出现集成化产品。“一段时间后才会终得正果,不过最后我们会到达这样的阶段: 供应商构建单一、集成的桌面解决方案,到时IT人员买来后就可以部署完成。”(沈建苗 编译)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