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优秀的事迹是一种力量,激励我们跨越困难,追求卓越,读事迹材料是为了彰显特定时代对于团结和合作精神的推崇,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脱贫事迹材料5篇,感谢您的参阅。
脱贫事迹材料篇1
_,女,祖籍_人,1982年9月出生,大专在读,2005年嫁来_县_乡_村委会岩外村小组。2015年9月担任岩河完小的代课老师;2016年6月进入_乡_村委会任文书;2018年1月任_村委会副支书;2018年5月任_村委会主任。经过党组织多年培养教育,党性强觉悟高,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不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她都以良好的个人素质、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好口碑。
一、顾全大局,勇挑重担下基层
2017年6月,精准扶贫动态管理工作正式启动,_乡_村委会村落零散、山_陡,精准扶贫工作战线拉得又长,动态管理工作组考虑她是女性晚上下村不方便,分组的时候尽量分给较近的寨子,但是她任劳任怨,做完自己片区的工作后积极参与其他同志片区的工作。从此,她开始了两点一线的扶贫工作,奔忙在_村委会各个村落,周末加班加点成为常态,象一头勤勤恳恳、默默无闻、鞠躬尽瘁的“老黄牛”精心耕耘着自己的土地。
二、情系群众,真心实意助脱贫
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重点民生工程。她深知这项工作责任重大,也深知这项工作的难度。从2016年6月至今,她兢兢业业落实好国家这项惠民好政策,没有叫苦叫累,没有向组织提条件、讲理由,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查阅大量资料,走村入户与贫困户交流,了解当地的生活习俗和村民经济来源,认真倾听贫困户心中的困扰和期许,并将这些情况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经过两次“回头看”和2017年的动态调整,_村委会八个村小组最初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户243人,贫困发生率为17.8%,至2017年底已脱贫46户186人,“两不愁三保障”已得到完全解决,没有出现仍需巩固或重新解决的问题。截止2017年12月31日,尚有未脱贫户15户57人,贫困发生率为4.1%。2018年脱贫12户46人,政府兜底3户11人,贫困发生率预计降为0.8%。
在_村委会没有比较稳定的一项产业,这些情况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她自己发展生猪养殖,2016年至2017年带动农户规模养殖3户,其中精准扶贫户2户。2016年她与村委会干部一起发展试种1.2亩黑木耳种植。试种成功后,2017年带动精准扶贫户20户发展黑木耳规模种植40亩。看到_村八个村小组因无垃圾池,村民到处乱倒垃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她建议争取资金修建垃圾焚烧炉,_乡政府采纳后,修建6个垃圾焚烧炉,方便村民处理垃圾,使村容村貌得较大改善。完成8个村小组太阳能路灯的安装。“农村要致富,抓好教育是关键”,她一直坚持这个观点,村里有孩子考上高中、大学,她比谁都高兴。当她了解到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考上高中、大学后经济压力大时,她向_县交警大队申请助学金4万余元,解决精准扶贫户子女读书生活费开销。
三、履职到位,事无巨细亲自抓
2017年6月,按省委统一安排和部署,为实现贫困对象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实现“零错评”、“零漏评”、“零错退”,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的要求,各地对贫困户开展动态管理工作,当时正处在农忙季节,这项工作又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只能利用晚上到各村组召开村小组会和党小组会,每次她都及时赶到主持开会,有一次在那洪村小组散会后己经夜深了,突然大雨如注,村组长_担心她冒雨摸黑回家不安全,挽留他在村里住下,等第二天再返回村委会,可是第二天己经约好到另一村子开会,她担心影响第二天的工作进度,委婉地谢绝村组长的挽留,村小组长只好开摩托车载着她冒着风雨连夜赶回村委会,在返回的路上,皮鞋变水鞋,裤脚变泥管,个个都淋成落汤鸡,但她仍然兴致勃勃的给大家讲笑话,为大家加油鼓劲,为大家解乏。由于她工作认真负责,对各个环节工作严格把关,对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公平公正,保证了_村委会动态管理工作高质量地完成。
在_村公路建设、村间道路硬化、村活动室建设和那桑村小组活动室建设期间,为尽早解决村民出行难、无活动场所的问题,她没少跑工地现场,有时一天跑上两三次,她和其他村委会干部整天风吹日晒。这些工程项目已全部完工,特别是岩外村小组至那桑村小组通砂石路,解决了_村100户405人的安全出行,结束了人背马驮的历史,为整村产业扶贫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出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带病工作,情牵两地无怨悔
虽然参加工作才两年多,但是_村委会8个自然村曲折坎坷的小路上,_同志不知走了多少遍,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鞋,流了多少汗水,村里哪里有个沟,哪里有棵树,哪个精准扶贫户家有多少口人,情况如何,她都记得一清二楚。但却与家人聚少离多,家里的事情,她一样也没能帮上,全部交给了丈夫,家里的生猪养殖场全部是丈夫打理;她因工作关系两个小孩读书开学报名都是由丈夫带领。但每个阶段的走访问卷,她都和帮扶人一起完成,每次都是一个村走访完接着另一个村;一户走访完接着另一户的走访。晚上她都是独自把走访完的问卷审核完整理归档。为完成工作任务,有一次她因晚上下村淋雨发烧严重,同事都劝她去医院检查一下,她却说:发点烧而已不怕,等忙完这几天再去看也行。
_同志敬业奉献的精神和工作业绩得到_乡党委政府领导、村委会领导、村民小组长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致好评,得到_驻村扶贫工作全体队员的肯定,她2016、2017连续两年被评选为优秀中共党员,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她勤奋工作、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脚踏实地干工作、爱岗敬业作奉献。
脱贫事迹材料篇2
_,女,壮族,53岁,现任_县古障镇古障村支书,作为_县最早的一名女性基层党支部书记,_立足村情、锐意创新,紧紧依靠农业管护科技,大力发展水果和茶叶产业,在脱贫攻坚的重要时期带领全村实现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巾帼支书的风采。
强化示范带动,大力种植名优水果。2002年初,_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号召全县群众种植名优水果沙糖桔。_说干就干,马上向镇里联系果苗准备种植,然而经过测试她家的田地不适宜沙糖桔的种植。这可怎么办呢?经过认真思考,研究分析,她决定租用别人的田地来种水果。经过协商,她租下了5.6亩水田,于2002年3月份种下了620多株沙糖桔。在她的精心管护下,2004年果树开始挂果,产生了很高的经济效益。2008年,水果初步进入盛产期,产值达到8万多元,更让群众看到种植水果的前景。在她的示范带动下,周边村屯群众纷纷种植名优水果沙糖桔,形成了以古障村为中心的3000多亩水果连片种植带,2013年水果产值达1000多万元,带领群众走上了发家致富路。
强化管护技术,推行农作物套种促增收。2001年刚种沙糖桔时,树苗小,空余土地没有得到利用,仅有投入没有收入,且杂草又长得很快,难护理,这让她十分难过,第二年,经过咨询技术员,只要种一些农作物在果树间,按要求种植就不会影响果树生产,且增加经济收入后,她大胆地从普合乡引进了一批草莓苗和葡萄苗,将草莓间种在果树中间的空余土地内。她将葡萄套种在果树周围的田间地头,在管护草莓的同时也有效管护了水果,清除了杂草,一举两得,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增加了收入。近两年以来,仅其在果树间套种的草莓、葡萄、蔬菜等小农作物就年均为其增收5000元左右。切实让果农看到了套种作物带来的效益,在她的带动下,其他果农也纷纷效仿,各自根据自身实际套种了各种小农作物,平均年为果农增收户均1000元以上。
立足本村实际,把“靠山吃山”做成示范场。她看准了本屯山多,山林茂密,饲草丰富,有利于饲养山羊,而且目前古障境内羊场少,市场需求量大价优,养羊前景十分好的有利条件,于2001年筹资2万元,在离村子4公里外的山脚下建起了一间高架式羊舍,购回良种隆林山羊45只,率先办起了养羊场,走上了养羊之路,养羊之初,由于没有什么经验和技术,羊群没有得到很好管护,出现了少产和病多甚至死亡的现象,让她损失不少。但她并没有退缩气馁,而是购买了《山羊饲养技术》《农村养羊实用技术》等书籍和向畜牧部门技术员要资料,自学养
羊技术,不明之处,就向县镇畜牧技术员请教,经过一年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她总结出了一套适应山区养羊的技术。在她的管护下山羊健康成长,发病率很低,至今没有得过山羊痘。功夫不忘初心人,经过辛勤的劳动和科学管理,她取得了成功,2002年初存栏山羊增加到120多只,
产值2万多元,尝到了养羊的甜头,近两年来,她先后投资3万元改善养殖环境,扩大养殖规模,从新又建了2个存栏50多头的山羊养殖场,仅养羊一项,年均为她创收纯利15000元以上。随着养羊收入的增加,她养羊的名气又在镇里流传,群众纷纷向他请教,她富了没有忘记身边的群众,把自己的养羊经验毫不保留地介绍给大家,同时还竭尽全力地帮助养羊户解决各种养殖上的问题。现如今,在她的带下,全镇养殖场和农户散户养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据不完全统计,全镇目前办50只以上的专业养殖场20多个,农户散户养殖山羊50多户。靠养羊致富在古障镇已成为了一项新兴产业。
积极探索发展,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近年来,_县相继出台鼓励群众种植茶叶的优惠政策,开展“王子山下百里茶谷”建设活动,_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号召全村群众大力种植茶叶。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她积极与县茶叶办、县扶贫办等单位联系优良的白毫茶种子给群众种植。她动员全家的劳动力,并请了10几个农民工在自留山上种下30多亩茶叶。经过辛勤劳作,科学管理,2004年茶叶已经开始采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她的带动下,古障村群众种植茶叶的积极性高涨,目前,古障村茶叶种植面积达9000多亩。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
加,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原有的古障镇茶叶加工厂设备老化、加工技术落后,不能及时收购群众的茶叶,给群众茶叶销售和经济收入造成影响。为了解决群众茶叶销售难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综合分析,_认识到目前市场上对茶叶的需求量大,而且古障镇茶叶绿色环保深受
市场欢迎,建立小型茶叶加工厂前景一定看好。2003年9月,她果断拿出3万多元购买一套茶叶加工设备,办起了小型茶叶加工厂,由于古障村交通条件便利,并且她为人热情,诚信经营,群众都非常乐意将茶叶卖给她。据统计,她的加工厂日收购鲜茶叶达2000多斤,加工干茶叶达500多斤,有效解决了群众卖茶难的问题,又增加了自家的经济收入。2008年,仅茶叶加工一项她的经济收入就达2万多元,在她的带动下,全村有经济条件的群众也纷纷投资建起了茶叶加工厂,目前全村共有茶叶加工厂20多个,解决了120多名农民群众的就业问题,全村茶叶产业发展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产模式。
深入倾情帮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_富了,但她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没有忘记自己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的职责。在工作生活中,她尽心尽力帮助贫困户及有困难的群众,只要有群众遇到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向她请教,她都随叫随到,耐心传授。她积极组织全村的共产党员与贫困户开展一对一、二对一等结对帮扶活动,深入群众中开展“送技术、送政策、送温暖”等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在资金上、技术上的问题。随着全村群众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群众对娱乐文化工作建设日渐提高,为了加强对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_深刻的意识到古障村要实现全面发展,必须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在县委、县人民政府、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_带领村“两委”购买了古障村尖尖山沙糖桔果园70亩,使用村集体经济租赁塘汪屯荒废的茶叶基地规划建设软枝油茶基地100亩左右,用于发展古障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019年古障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收入预计达到12万元以上,后续经过各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投产,古障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将会稳固提升,通过该项收入,极大的解决全村群众开展娱乐文化活动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问题。现在在全村党员的积极带动下,该村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全村人均纯收入位居全县先进村行列。
脱贫事迹材料篇3
提升服务水平给力脱贫攻坚
xx,男,汉族,xxxx人,中共党员,1977年8月出生,大学学历,现任xx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负责xx镇连山寺村的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开展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精准扶贫是党的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大事,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有责任为这件事尽一份责任,做一份贡献。半年来,根据科技扶贫工作具体牵头单位的安排和相关文件精神,开展了以下具体工作。
自从驻村以来,xx与连山寺村支书曹松、第一书记李杨、村主任谢玉勤等一道经常深入贫困农户,座谈了解情况,找出致贫根源,利用技术咨询优势,因势利导,一户一策,对症下药,解决生产难题。截止八月十五日,共走访农户150多户次,解决生产难题20多个,示范新技术3个,推广新品种5个,召开培训会6次,培训农民300人次,张贴技术员联系卡62张,指导建立蔬菜产业园亩,培育种养殖大户10户。
用真心帮助贫困户。贫困户谢明友,家有6口人,夫妻多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儿子谢玉学儿媳许小艳均在外务工,孙子谢忠林孙女谢忠秀均为重度残疾,自己体弱多病,无固定经济来源。xx为该户提供种养技术资料和消毒药剂,提供了残疾人就业培训引导就地务工,引导儿子儿继续外出务工,同时安排专业队对该户危房进行整治,按照项目要求提供了xx元养猪补贴,协调植保专合社对其免费实施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免费提供蔬菜种植所需的肥料50公斤,同时也将其纳入科技示范户,配送相关物化补贴,为解决该户生产投入资金不足,协调并促成无息使用产业扶持周转金5000元;目前该户计划医疗救助3人、养生猪10头、养鸡鸭40只、种粮油5亩、就业培1人、种蔬菜1亩、低保享受2人、危房改造180平方米,为其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该户生产生活步入正轨,产业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贫困户谢明勇,家有贫困人口2人,自已股骨头坏死多年,老伴身患严重风湿病,上下肢扭曲变形,走路经常拄两个竹杆,晚上经常彻夜难眠,困痛不堪;该户住房破烂长年失修,房子周围零乱,该同志汇同村委和xx镇驻村干部对他做出危房改造的规划,并规划了到户的生产便道,同时完善圈舍改造和鸡鸭圈舍的修建,在政策兜底复核中全部纳入,目前该户窗明几净,周边环境整洁,到户水泥路畅通,圈里自己还买了两生猪,鸡鸭20多只,帮扶前灰头土脸,现在精气神十足,再找不到以前颓废的感觉,见人都说党的政策好,干部为他家能过上好日了天天辛苦了,感动的直流眼泪。
积极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示范户是使用农业科技的带头人,是传播农业科技,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直接的载体,为了解决连山寺村科技推广的问题,确定了董大连、谢明友等12个种养殖科技示范户,以粮油作物、蔬菜种植、原蚕养殖和畜禽养殖作为重点,在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打出示范户的招牌,组织贫困户参与评比相互参观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科技要领到人;今年夏季他们在种养殖上产值已经突破5000元,年底有望过万元。
依托专业合作社建立脱贫奔康产业园,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在1、2社建立蔬菜产业园亩,种植蔬菜和油用牡丹,这个园区吸纳27户贫困户以产业扶持周转金入股分红;二是在张家湾以党员谢兴云建立蔬菜产业园30亩,带动贫困户9户,发展商品蔬菜和订单蔬菜种植,商品蔬菜已初见效益。预计今年园区仅订单青菜可产100吨,种植这一项可增收10万元。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连山寺村以粮油作物、蔬菜种植、原蚕养殖和畜禽养殖为抓手,为了确保产业出效益,蔬菜专合社举办了两次培训会,聘请专家到场授课,现场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八月十五日召开的产业扶贫技术培训会,以全村62户贫困户为主,其他群众和党员为辅共130多人参加了种养技术培训,以蔬菜病虫防治、家禽科学养殖为主要内容,高级农艺师王中宝、xx、畜牧生产发展股刘国平到场授课,印发了技术资料200余份。培训从早上八点一直到上午的十二点,整个会场秩序井然,农民提问积极踊跃,专家解答细致入微,效果良好。在此之前,还在三月、五月、六月分别召开了种养殖技术培训会,参加培训人次达到200人次。
扶贫攻坚,任重道远。下半年,xx将继续围绕产业做文章,将进一步加大培训指导力度,初步安排在九月和十月再搞几次针对蔬菜和畜禽养殖的专业性培训,让科技在扶贫工作中发挥出引领作用。同时积极主动向各级领导汇报,争取项目支持,在资金、物质上给予大力扶持,以实际行动支持扶贫工作,以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科技扶贫的最终目标,践行一个农业科技人员的价值观,真正做到为农惠农助农增收。
脱贫事迹材料篇4
今年5月16日是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本次全国助残日主题为“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广西区残联公众号将紧紧围绕“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主题推出残疾人脱贫典型人物系列报道,共同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上林县白圩镇繁荣社区,感受残疾人脱贫户老韦的故事。
老韦是上林县白圩镇繁荣社区人,肢体二级残疾。20xx年他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xx年光荣脱贫。近几年来,他通过成立白圩镇光华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养殖广西山水牛致富,成为一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全村34户贫困户共同走上脱贫致富路。今年2月,老韦荣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
政策帮扶艰苦创业实现脱贫致富
2岁时,老韦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下肢功能全部丧失,落下了残疾,只能靠拐杖行走。初中毕业后,不甘平庸的老韦拖着残躯到广东、南宁打工,开三轮车、摆地摊、进工厂,只为心中的一个梦想——摆脱贫穷。20xx年初,在外漂泊多年的老韦带着同样身体残疾的妻子返乡创业,想安心找份事做。
“回来后我到村里了解,觉得养黑山羊比较适合我们村石山地理条件!”老韦说。老韦夫妇俩用尽的积蓄,再向亲友借钱,在山脚下建起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养殖场,买回26只山羊养殖。老韦每天拄着拐杖,一步一拐爬上半山腰,呼唤着羊儿回来,摔跤、跌倒成了家常便饭。那时候,他们两个女儿最大的才3岁,夫妻俩一边照顾小孩,一边照顾小羊羔,创业之路走得非常艰难。
期间,老韦参加了多期养殖技能培训,还获得产业扶持资金6000元和“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养鸡扶持,熬过了最困难的创业初期。20xx年12月,老韦参加粤桂两广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被评为“优秀学员”,开阔了眼界,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心。
从20xx年到20xx年两年多时间里,老韦养殖的5批山羊顺利出栏,销售收入达到22万多元。初尝创业甜头的老韦,开始谋划着要养殖肉牛,做大产业。
“20xx年,我们以全县精准扶贫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契机,及时把幼牛养殖作为主要扶贫产业,在县领导的`牵线搭桥下,我们和广西山水牛公司合作养山水牛,慢慢地走上了养牛之路。目前,合作社牛存栏280多头。”20xx年3月,老韦获得了扶贫政策3万元的建牛栏补助,随后成立了上林县白圩镇光华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吸收10户贫困户以每户5万元贴息贷款入股。20xx年,老韦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建起了盛荣及光华两个养殖场,建起了一条生态饲料生产线,年销售成品牛70多头、山羊180多只,利润达到30万元。
“已经有34户贫困户参与了我们的养牛事业,到20xx年底合作社累计分红37.32万元,每年发放给贫困户工资将近10万元。”老韦说,没有党的好政策,特别是精准扶贫政策,绝不可能有他今天的好日子。立志带动更多的贫困户特别是残疾人贫困户改善生活,早日脱贫。
直面困难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
残疾贫困户阿强加入到合作社以后,他对养殖业慢慢地有了兴趣,现在他在家里种点果树,在果树底下养鸡,有了固定的收入,然后每年在我们合作社也有固定的分红,他现在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身为残疾人,老韦深知残疾人创业本身就比健全人困难。他常常对自己说: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积极扶持贫困户脱贫,帮助残疾人创业。“
20xx年,老韦新建起一个1200平方米牧草加工场,年加工、销售甘蔗尾稍稻草等农业废弃物1300多吨,带动周边群众增收40多万元。新建牛栏900多平方米,牛存栏量296头。预计20xx年,牛出栏量达到450头。20xx年合作社发放入股收益金37万多元,发放贫困户工资26万多元。
三年多来,一共有34户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或者务工等方式加入光华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每年给他们固定分红以及稳定的工作岗位,截至20xx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20xx年,老韦以创业致富带头人的身份,到各乡镇新时代讲习所开展讲习活动,并参加全区残疾人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20xx年,老韦参加全国残疾人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由于工作成绩显著,上林县委县政府授予老韦“上林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贫穷。我们残疾人和健全人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我们有信心去面对生活,有勇气去面对困难,我相信我们能够和健全人一样拥有幸福的生活。”老韦说。
今年2月,老韦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我从一名贫困户成长为一名致富带头人,成为贫困户的帮扶者,这一路充实又不易。”老韦说,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让他有了更大的使命和担当,今后他还要扩大生产规模,继续带领村民一起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脱贫事迹材料篇5
不久前,合肥一对年轻的“轮椅夫妻”互相帮助、齐心协力跨过马路牙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得到广大网友的点赞和祝福。视频的发布者“侣翼”,正是视频中的女士。她叫小林,是肥西县人,与丈夫薛全目前租住在创业所在的.合肥庐阳经开区。
小林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14岁那年,手术治疗失败,导致她腰部以下无知觉,无法行走和站立。丈夫薛全的残疾是车祸导致的。两人平日都靠轮椅代步。几年前,心灵手巧的小林跟着电视节目学习制作软陶,并开设网店售卖,获利颇丰。
“一开始,我做的人物软陶都有点畸形,常常是辛辛苦苦制作了一天,又毁掉重作。”小林回忆说,但她并不灰心,而是更加投入,不断琢磨,反复练习。她还通过网络向同行们请教,把软陶作品发到群里,请大家点评、指教。慢慢地,她制作的软陶“活”起来也“火”了起来。看过的网友们纷纷发来订单。
日前,在位于合肥市庐阳区百帮创业园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暖阳工坊里,坐在轮椅上的小林耐心地教下肢活动不便的徒弟做人物软陶。“软陶制作是非常适合残疾人的就业项目。我想多带些学员,帮助他们就业,并把这个项目做大。”小林说。她笑着介绍丈夫薛全,每天都在研究制造残疾人助力车车头,“身边许多行动不便的残疾朋友,都用他制造的车头。”
对于未来,小林和薛全有着清晰的规划。小林想继续自己喜欢的软陶制作,扩大规模,带动更多残疾朋友加入这个项目,增收脱贫。此外,她还要全力支持薛全钻研残疾人助力车车头制造技术,“梦想能实现机械化生产,建立自己的品牌。”
在小林的微信朋友圈里,记者看到她发了很多夫妻外出旅游的照片。“只要心向远方,轮椅根本不是束缚。”她很有哲理地说,身有残疾,但心灵是自由的,要加倍努力奋斗,放飞心灵,追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