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的内容应富有启发性,能够激励他人追求梦想,事迹的记录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风家教典型事迹材料7篇,供大家参考。
家风家教典型事迹材料篇1
小莲同志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六口之家,但他们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互敬互爱,和谐维家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小莲同志的家庭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他们认为,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小莲夫妇非常孝敬老人,家里的公公被查出鼻咽癌晚期,他们全家悉心照顾老人,带他到大医院积极治疗,并从心理上给予安慰,使老人心里没有感觉到疾病的痛苦。在这个家庭里虽然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异,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二、邻里和睦,热心公益
真心待人是小莲同志的家庭的处事态度,他们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都热心帮助。小莲同志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崇尚环保,勤俭持家
小莲同志的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他们注重美化环境,强化环保意识,从不乱扔垃圾,这些意识已深入到这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还在在房前屋后都种植了树木、花草,为家庭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四、爱岗敬业,共同进步
小莲同志是个下岗工人,但她并没给社会拖后腿,她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培训,现在自己办了个托管。托管里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还有一大部分是单亲家庭,小莲对这些孩子犹如自己孩子一样,平时认真照顾这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最大的关心,让这些留守儿童感受的家的温暖和母爱的慈祥。她的丈夫是一名小学教师,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热爱学生,认真教学,教学成绩一直在中心学名列前茅,深受学生的爱戴和群众的好评。多次被中心校、镇、县评为“优秀教师”、“十佳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五、爱国守法,廉洁奉公
小莲同志的家庭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能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工作中,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美丽和谐。
该家庭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真心待人,与邻居和谐相处,热心公益事业,能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该家庭也十分注重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子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共同打造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大家庭。
在这个幸福的家中,各个成员都注意扮演好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真正做到了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尊老爱幼。每当他们夫妻在遇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发生矛盾时,都尽量保持冷静,通过事后交心的方式,各自反省,互相谅解,相互关爱,丈夫的工作责任十分繁重,有时候没有时间顾及到家庭中的事务,对此,妻子从来没有怨言,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给予丈夫关怀。斗转星移几个秋,二人携手相伴,从没红过一次脸,从没斗过一次嘴,让左邻右舍羡慕不已。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他们家中同样表现得更加细致入微。虽然家中老人已经快70岁了,但身体依然硬朗,总是闲不住要做点小活,来贴补家用,但他们夫妇总是好言相劝,让二老好好在家享享清福。在家中大家总是很注意不要把水洒在地板砖上,以免老人滑倒;烧菜的时候也尽量把菜烧的烂一些方便老人食用,老人的衣物也是拿来一起洗,不分彼此。现在连老人自己都自豪的夸奖起自己的儿媳了。
家风家教典型事迹材料篇2
xx家庭的独女——xx,是20xx年杭州高考状元。夫妇二人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的独立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孩子自身的刻苦努力,xx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一直名列前茅。除了注重学习之外,xx的父母还注重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xx曾在全国少儿绘画比赛中获得金奖。
xx的优秀吸引了众多父母上门求教,夫妻二人总会热心得为来访者解答,无私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为了方便家长们的交流,及时回复他们的疑问,xx还主动建立了一个教育心得交流微信群。
xx将自己的育儿经验总结为24个字:关注教育、提倡民主,尊重孩子、放手独立,乐于助人、无私分享。
关注教育,提倡民主
xx是20xx年的杭州市高考状元,大家觉得这是“学霸”理所应当的。实际上,她的成功并非偶然,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悉心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加上自身的勤奋刻苦,成就了她在高考中的优异成绩。
另外,xx的父母亲本身也是非常优秀的人。父亲xx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从事家电行业近三十年。他本人十分热爱学习,也非常关注孩子的教育。在xx2岁时,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智力开发,为她以后的学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xx母亲是台州市市立医院的护士长,大家眼中的白衣天使,在母亲的影响下,孩子渐渐养成无私奉献的美好道德品质。夫妻二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思想统一,提倡民主,充分培养了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和谐的家庭氛围,给xx提供了一个爱的港湾。
尊重孩子,培养放手独立
现实中,xx的父母并不是虎妈狼爸,与大家的预料正好相反。他们与孩子的相处过程像交朋友一样,给了xx充分的安全感,是在教育上秉持“宽松、信任”原则的新时代爸妈。他们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用xx自己的话说,正是父母的尊重与放手,让她学会了遇事不逃,主动思考。在父母亲的影响下,xx从小就养成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乐于助人,分享共进
自xx成为高考状元以来,上门求教父母越来越多,外向豪爽的xx总是热心地同他人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而性格腼腆的母亲,就在一旁热情招待登门的客人。为了方便大家的交流,xx主动建立了一个教育心得交流微信群——智慧父母共同成长群,毫不吝啬得给群里的家长们分享自己的“育儿经”。父母亲在待人处事上的热情友好,深深影响了xx的性格品性,养成了她乐于助人、分享共进的美好品质。
一个美好的家庭,需要所有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家庭成员都奉献自我的爱,大家庭才会温馨。每个家庭都感到幸福,我们的家乡会更加美丽,我们的祖国也会更加繁荣富强。
家风家教典型事迹材料篇3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人,谈吐清新而不凡,举止稳重而端庄,思想活跃而深刻。书——能让人开阔眼界,增长智慧“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xx,女,1981年出生,其与丈夫刘伟分别是滨城区人民法院和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员额法官,是名副其实的法官之家。xx以定分止争为目标,秉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连续多年获得办案能手、调解能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被评为“人民满意政法干警记个人三等功”荣誉称号。
认真工作的同时,xx从来没有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其子刘昊桐,年十三,国学、诗词、历史、地理是他的最爱。xx以身作则,正面管教,引导孩子积极健康成长。聊起育儿经时,xx常讲:“学习并不局限于书本,在一些电视节目中学到很多的知识。”中国诗词大会、加油向未来等节目是昊桐必看的节目。小学、中学昊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曾多次被评为十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实校之星等荣誉称号。昊桐所撰写的作文“假如我是一朵小雪花”曾荣获一等奖并刊登在全国小学生作文报;参加红色经典知识问答摘得第一名。其实像类似的这种活动还参加了很多,比如歌唱比赛,诗歌朗诵,国学比赛等等……
“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初的言行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以身作则,我们继续以书籍陶冶情操,与先贤对话,与经典同行。
家风家教典型事迹材料篇4
xxx是xx区xx村村委会主任,同时还是xx市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不仅是因为他在事业上取得的成绩,还因为他和他的家人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绿色环保,从我做起”,是xxx一家的响亮的口号,他们不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树立环保意识,节能环保从点滴做起
xxx是做园林工程的,所以他有极强的环保意识,这是长期养成的习惯。xxx和他家属在家庭中带头开展环保行动,并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教育、感染孩子,经常提醒家庭成员在各方面从环保定位,从思想上营造绿色氛围,生活实践中创建绿色家庭。
他们平时注重学习和运用环保知识,并把环保落实在行动上,处处以环保标准为依据。购买家电首选环保节能产品,购置电脑选防辐射的显示器,购置电视机选择防静电产品,电冰箱也是无氧的绿色冰箱。在节能方面,家里的厨房和厕都按上节水龙头,大厅里使用的是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平时,用过的洗菜水和洗衣水都存着用来拖地;冲淋浴时站在洗澡盆里,节省下来的水用来冲厕所,淘米的水用来浇灌花木。用他的话说,这是“废物利用”。为了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费,他要求家人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为了降低白色污染,他坚决不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饭盒。他是这样做的,并且时时提醒身边的人,向别人宣传节能环保知识。
二、将“绿色”引入到淮建村经济发展中
淮建村有三十多年蔬菜种植历史,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千余亩的基地规模,是淮建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村民致富的主要来源。但是多年来,菜农们一直沿袭旧时的蔬菜种植技术,旱了就漫灌,大量的施化肥、喷洒农药,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而且这样种出来的菜还卖不上价。这个问题急坏了一直以“节能环保”为宗旨的xxx,他经过苦思冥想,多方打听解决方案,最终带领群众解决了这一问题。他引导菜农施绿色肥,到淮南农场拉奶牛粪便制作绿色肥,不仅能减少污染,还能减少农药对人体的伤害;他请来市农委和农科所的专家,教授如何通过物理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问题;为了解决灌溉问题,他多方筹资,为蔬菜基地修建了石渠,并引导菜农采用科学方法浇灌蔬菜。如今淮建村的蔬菜不仅打出了自己的市场,注册了“淮建村”品牌,还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蔬菜”,淮建村被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三、大力提倡沼气池建设,建设绿色环保新农村
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池:能有效地节省燃料,据统计,建造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可以解决一家5口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燃料,农户每年累计节省燃料费用约1500元;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一座沼气池年产沼肥约27吨,相当于尿素300公斤,磷肥500公斤,硫酸钾200公斤;能提高土壤肥力,施用沼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力,降低生产成本;能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沼气后,农民用沼气代替柴草为燃料,从而换来了青山绿水,促进林业生态的发展。总之,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xxx在了解了建沼气池的好处后,他大力提倡村民“改厕、改厨”,走村串户宣传建沼气池的好处,并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经过他的宣传发动,淮建村有50户村民建立沼气池,并在使用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淮建村建设绿色环保新农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xxx一家,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时刻牢记“节能环保”的宗旨,并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他人,是不少村民的模仿、学习对象,为我们村百姓养成节能绿色的生活习惯做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家风家教典型事迹材料篇5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家里虽然没有代代传承的家训,但父母亲却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地让我们感受到“孝敬为首、节俭光荣、精勤从业”的家风。
我的老家位于户县一个偏僻的农村,当时家里有爷爷、父母亲,还有我们兄妹三个,是一个六口之家,父亲一人在外工作,但家境并不宽裕。父亲是一个孝顺的儿子,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爷爷一生经历比较坎坷,但爷爷自幼磨砺的胆识才智,处事接物的宽阔胸怀、开朗和善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是我们子孙后代的榜样。1996年父亲调回户县水务局工作后,购置了商品房,将爷爷和子女接到县城一起生活,无论是从饮食起居、生病住院、还是卧床期间,父母以身作则,对爷爷悉心照料。一次爷爷不慎摔伤,住院期间,父亲带头留守在爷爷病床前三天三夜,接下来半个月住院时间里,我们兄妹自觉轮流值守,母亲天天变着花样做些好消化、爷爷喜欢的饭食,送到病床前,父亲稍做休息,就赶到医院陪爷爷说话聊天解闷;在爷爷卧床的两年多时间里,父母亲更是寸步不离,没黑没明的守护着爷爷,母亲每天早早帮爷爷洗漱好,换上干净的衣服,按照爷爷的饮食习惯,单独做好爷爷喜欢的饭食,从来不嫌麻烦;父亲带着我的堂兄和弟弟,孙女女婿经常给爷爷擦拭身子、洗头、洗脚、刮脸,一直让爷爷保持着干净的面貌;天气晴好时,背着爷爷在阳台、楼下晒晒太阳;父亲还经常给爷爷拉二胡,放秦腔曲目,给他解闷。从父母身上,我学习到了孝敬的真谛,百善孝为先,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一个懂得孝敬感恩的人,才能更好的弘扬正能量,报效国家。
父亲还用自己的言行教导我们要勤俭节约。那是34年前的一件小事,令我终生难忘,1987年夏天,我被西安市农业学校录取,在乡镇担任党委书记的父亲听到消息后十分高兴,周末晚上让母亲准备了几个菜进行庆贺,一家人围在餐桌前,喜气洋洋,爷爷和父母亲边吃边说,非常开心,无意间,父亲不小心将几粒花生米洒在了地上,他顺势弯腰捡起了花生米就往外走,我迅速跟了出去,父亲已经走到压水井旁边,我立刻明白了父亲的心意,赶快帮他压水,冲干净了花生米,他拿着花生米回到座位上,边吃边说:“一粒米不容易,不管你们几个孩子将来考上啥学校,将来干什么,都要保持节俭光荣的作风。”我从小耳濡目染,深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虽然现在条件优越了,但我从不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也和祖辈、父辈一样养成了节约的`良好习惯,把淘米水、淘菜水、洗了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拖地、浇花。是他们用实际行动将“节俭光荣”的种子种在了我的心田。
1991年6月20日,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天,父亲送我一本粉色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精勤从业”四个大字,从此,我就将它作为座右铭时刻遵守着。三十年间,我一直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先后取得了农业技术推广大专学历、法律、农学本科学历,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工作中心系农民、情系农业,在大风降温、持续降雪、倒春寒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时机,自己坚持最早赶到现场指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力争把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2008年,我还在户县农业局工作时,元月持续降雪导致大棚西瓜嫁接苗成活率下降,全县西瓜苗缺口达30万株。当我下乡来到祖庵镇城角村查看灾情时,一位50多岁的中年妇女委屈的说:“政府号召我们种大棚,现在雪下得这么大,同兴、王坊等村瓜苗都不够了,原先预定的瓜苗没有了,让群众给大棚栽啥呀”,我当时的心情十分复杂,我赶忙拉住了大婶的手,表态说:“我现在就联系乡镇农办主任统计各家各户瓜苗缺口数量,尽快联系相关人员去山东调苗,保证让咱城角大棚户有苗栽”,听到我拨通了祖庵镇农办主任老梁的电话时,这位大棚户才放心的说,“娃,这下婶就放心了”。离开城角村后,我和11个大棚西瓜种植乡镇农办主任通话下午对全县瓜苗缺口进行逐户统计,并与面积集中的大户、村干部一一通话联系,当天晚上10点多了,我赶到同兴瓜菜协会会长温来宏家里,商谈赴山东调运西瓜苗一事,当我们将瓜苗调运工作细节讨论结束时已是第二天凌晨2点钟了,从山东寿光调回优质瓜苗32万株,让每户大棚户都栽上了优质瓜苗。家风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家风家教典型事迹材料篇6
xx,一名普通的机关财务工作人员。她的家庭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共同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家。xx与丈夫xx相识于20xx年,从友好同事到亲密爱人,20xx年喜结连理,用平凡生活中的点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相互理解,互相关爱,铸就美满婚姻。储备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尤其是丈夫长期工作在安全管理岗位上,在家休息时间少,在外工作时间多,家里日常的打理、老人的照顾和孩子的抚育等一切家庭负担都落在xx一个人的肩上。xx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任务外,任劳任怨地承担起了家庭的全部负担,从没有过一句怨言。每当丈夫拖着一身疲倦与愧疚回到家时,她总会送上暖如春风的理解与关怀。正是她这种对丈夫的充分理解和对家庭的无限热爱,铸就了两人多年的幸福美满的婚姻。
xx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奉行单位就是家,基层单位是服务的对象。她先后在机关服务中心出纳、机关本级出纳、物业公司出纳、机关本级会计、机关工会会计、广西局主管会计等不同的岗位上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尽心尽力,对基层单位提出的政策咨询,软件应用操作、账务处理等问题,都能及时帮助解答和解决。同时,xx自觉主动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在思想上打好廉政“预防针”,筑牢“防火墙”,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依法办事敢于担当,把好第一道关口。她严格执行财务报销、公务接待、公车使用等制度,坚决杜绝制度执行上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不报“虚假账、人情账”。对每一笔资金支出严格审核,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支出敢于说“不可以,不能报”。同在一个单位的丈夫xx,工作上也是主动向xx看齐,积极学习安全生产专业知识,取得了安全工程学士学位及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并将所学运用到日常工作中。自2017年以来全局系统未发生过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营造了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
孝道为先,注重教育,传承传统美德。xx夫妇和各自的父母都相隔千里,平常无法在身边照顾老人。但平时即便工作繁忙,他们从不忘记照顾年迈的双方父母,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与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视频聊天,关心老人们的身体健康、宽慰老人们的心灵、排解老人们的寂寞,每当有空闲时间总要抽出时间去看望老人家们。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老人家们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就是做儿女的最大幸福”。2019年,xx的父亲远赴千里来到南宁看望许久未曾见面的女儿,却因为舟车劳顿,加之水土不服,突发了急性阑尾炎。阑尾炎手术前脚刚做完,手术后遗症加上基础性疾病,一个月的时间里老人家就住了两次院、做了两次手术。xx夫妇悉心照顾,为了不影响工作,都是白天抓紧时间完成手头工作,晚上全身心地陪在老人身边,没有因为照顾老人请过一天事假。对待公公婆婆,xx也是细致入微,每逢节假日前夕,总是给公公婆婆邮寄当季的水果和糕点,还根据老人身体特点选择广西特色的中草药帮助老人调理身体。让公公婆婆切实感受到儿子儿媳虽不在身边,但心从未走远,一直在身边敬孝。
xx夫妇不但对长辈尽善尽孝,也同样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夫妇俩以身作则,为儿子做好模范表率,注重对儿子文化知识的培养,更加注重其身心健康的培养,以及做人做事的德育培养,努力造就孩子执着坚毅的品格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和孩子一起看动画时、一起阅读绘本时或一起发现身边的美好时,都会借机告诉孩子什么是真善美,从小培树孩子正确三观。
从xx和xx家庭的点点滴滴,真切地验证了“爱可以铸就世界上所有的美丽”,也诠释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家庭观。
家风家教典型事迹材料篇7
一个人走的再远,只有家是终将回归的地方。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心灵的港湾,是充满了爱与责任的归宿。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才能避免在人生道路上走弯路。“家风”是一个在中国妇孺皆知的词,无论是“孟母三迁”,还是“岳母刺字”,亦或是《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无时无刻不在彰显家风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家风就如同粮食一般,每个人都能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在我们家,也有家风,它没有华丽的词汇,却蕴含着淳朴的道理,我归纳了一下,大体分三个部分:勤俭节约、为人处世和自强不息。
首先,说说勤俭节约。节俭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虽然现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宁可撑死人,不能占着盆”,这是父亲时常说的一句话。每次吃饭吃到最后,盘中剩下些许菜肴,父亲总会把它拨进碗里,然后吃的一干二净,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家的.兄弟姐们都养成了不剩菜不剩饭的习惯。父亲教育我们:一点点的浪费乍一看不算多少,但成年累月的积攒起来,却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先辈们吃得苦,把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事物都是有感情的,每件东西都有它的用处,如果随意丢弃,那么它会伤心的”,这句话是母亲经常说的。家里有什么东西坏掉了,她总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以改造,让旧东西重新焕发新活力。家中不用的脸盆、旧家具、旧衣物等,母亲也总会把它们清洗干净,然后整整齐齐的放起来。“说不定哪天就有用了”,这是母亲时常告诫我们的。从小感受到勤俭家风的我,也养成了量入为出的消费观,不跟风随大流,不盲从乱花钱,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再者,谈谈为人处世。现如今,网络上告诉大家为人处世的道理太多了,恐怕编成几本书都涵盖不完,我自己也看过很多这方面的内容。然而“听过许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回顾自己的人生,真正在生活中经常遵从的,却还是长辈从小就教导的一些话。“一口唾沫一颗钉”,这是大伯经常强调的。说出去的话,就一定要守信。记得小时候,朋友到家里来玩,他非常喜欢我的一个玩具,我就随口给他说“这个简单,我知道地方,回头买了送给你”,于是我朋友非常高兴,我也觉得内心得到了满足。然而现实却常常不如人意,因为我这个玩具是几年前买的,等我到店里去的时候,人家早卖完了,并且后续也没有再进货。这可怎么办呀!“不是我不够朋友,卖完了我有什么办法。”我心里这样安慰着自己。结果当晚我把此事告诉父亲希望得到他支持的时候,父亲语重心长的给我说,我们老刘家的人最重承诺,答应别人的一定要办到,你不管了,明天我给你去找。结果第二天父亲骑着车,跑了大半个县城,终于在百货商场找到了那件玩具,买回来让我送给了同学。通过这件事,我深刻的认识到履行承诺是一种美德,承诺一旦作出,就必须实现。生活是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的,诚信做人就要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此外,长辈还通过言传身教告诉我们,生活中要有“仪式感”,不能糊里糊涂的过日子,例如早上起来叠被子、周末打扫卫生、过生日家人互道祝福、过年祭祖要严肃隆重等等。虽然长辈们没有教给我什么大道理,但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尊重,使我感受到生活独特的意义所在,更加充满热忱的去面对生活。
最后,讲讲自强不息。这其实并不是大人们讲一些道理或者说的一些话,而是通过聊天了解他们人生经历我总结出的。爷爷年轻时是一名厨师,家里穷孩子也多,他除了白天在食堂做饭以外,每天晚上还要推着车去卖小吃,家中所有家务都是奶奶一个人在干,大伯通过自己努力考上了大专,毕业后进了事业单位工作,父亲年纪轻轻便进工厂打工,因为踏实肯干被领导重用,母亲也是自学考上了大学,然后进防疫站工作。他们这两代人,完全没有任何长辈的余荫,纯粹就是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从零开始一步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现在想起来,时常令我钦佩不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时代在改变,虽然现在已经不需要我们再寒门映雪凿壁偷光般的去读书,也不会吃不饱穿不暖的去干活,但始终不变的,依然是奋斗者的身姿,奋斗是青春最高的礼赞,奋斗是通向理想的桥梁。我相信,只有趁着青春不断奋斗,才能无悔自己的人生。
正是这些朴素的道理撑起了家的内核,我们家的兄弟姐妹们在长辈的影响下也都十分明事理,接人待物也都得体,而我也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我想这就是“家风”的意义所在:对每个人的成长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上一代人身体力行,影响着下一代人,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