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事迹,我们能够传承优秀的品质,影响更多的人,创造更好的未来,事迹展示了个人或集体的无私奉献,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教师表彰优秀教师事迹材料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师表彰优秀教师事迹材料篇1
谢作伟,男, 46 岁,洪湖贺龙高中地理教师, 2011—2012 学年度任教高三,担任高三( 7 )班班主任。 2012 年高考,全班不到 50 名学生中一本线 8 人,二本线 32 人(不含艺体生),创造贺中的辉煌。
以至善之德行惠泽学子
——优秀班主任谢作伟老师事迹选辑
突出品质之一:毕其心血 施以大爱
谢作伟老师以一颗大爱之心,无私地关爱每一名学生。每天都可在办公室和教室门口看到他与学生谈话的身影。学生说“他像慈父一般”、“整个班集体像家庭一样温暖”。为激励学生,带大家到武汉大学参观,班上学生多为家庭困难的同学,为替学生节约每一分钱,他同旅行社多次讨价还价,使每生总费用降到仅 90 元。还替两位学生出资
突出品质之二:锻炼身体 以身示范
谢作伟老师所带的班为文科承志班,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但他并不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增强学生的体质,每天早操之后,谢老师带着全班学生在校园里跑步锻炼,酷暑寒冬,日日如此,这在全校各班绝无仅有,两年以来,学生锻炼效果显著。
突出品质之三:团结科任教师 教学成果显著
谢教师把班上的各科教师(卢圣春、谢俊宇、曾风兰、刘海燕、陈传涛)团结在一起,研究每一名学生的特点与学习现状,制定相应目标,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因材施教,其所带班级(现为高三( 7 )班)在全市统考中进入优等行列,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成绩斐然!
教师表彰优秀教师事迹材料篇2
马老师是马咀小学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自20xx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就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一身朴素得体的衣着,一副和蔼可亲的笑脸,这是学生们眼中的马老师——温和娴静。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少言寡语却一丝不苟,这是同事们眼中的马老师——严谨谦恭。一个刚入门的新手,能力有限却热情甚高,这是马老师对自己的中肯评价——虚心求经方能进取。
一、极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马老师能够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因而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起来。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她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恰到好处的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及时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适应课改理念,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马老师不仅在教学工作中出类拔萃,在班主任这块教育地里她依然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着,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好评,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赞许。在班级管理中,她注重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因材施教,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促使学生形成团结、勤奋、道德的优秀品质。
二、爱心、细心加上耐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不能让一个差生掉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对差生有爱心、耐心、恒心,就能……”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她的班上有这么一位学生叫许敏,家中姐弟三个,自己又是残疾。家里生活艰苦,自己又经常被同学欺负。生活在这种境况的他,没有童年的欢乐,总是沉默寡言,和别人说话也总是战战兢兢,使人看了痛在心里疼在心上。对她这样的学生马老师总是给以更多的关心,及时了解他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同时多次找欺负他的学生谈话,积极表扬帮助她的学生。学生的心灵毕竟是天真纯洁,渐渐欺负他的少了,帮助她的多了,她感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在给老师的评价表中许敏同学总是写这样平常而发自内心的一句话:“老师,你就像我的妈妈,我会用努力学习报答您的!”
三、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师德修养
马老师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与奋斗目标,她把热爱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注重为人师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立足本职,勤奋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端正教育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教养并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自20xx年担任学校教务主任以来,她勇挑重担又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工作。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她从无怨言,默默工作,尽心竭力地做好领导交给自己的每一项任务。在本年的毕业考试中,她所带的学生的各科成绩的优分率、及格率名列第一,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
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渴望有更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所以从进入马咀小学起,她就积极参加各种讲课、评课活动,多次担任观摩课、公开课任务,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能有所成就。
马宝玉老师就是这样,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工作中不断取得一个个成绩。20xx年被钟祥市评为《优秀儿童工作者》;20xx年她撰写的论文《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畅游》获得国家二等奖;20xx年她撰写的论文《在学生心中栽下一棵感恩树》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20xx年3月评为钟祥市教育先进个人。
教师表彰优秀教师事迹材料篇3
今年9月10日是第xx个教师节,魏玲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学习和工作也整整30年了。她说,她不仅感谢理工大学的老师们培养了她,也非常幸运地选择了自己最热爱的职业作为终生职业,为自己能从事这个职业而自豪,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而骄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魏玲说:“德与学是教师最重要的两项素质。无学无德,学生厌恶你;有学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学,学生同情你;德学兼备,学生才会拥戴你。”
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教师要有职业道德,她认为爱与责任应该是师德的灵魂,对学生首先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名老师,她始终抱着对学生的爱心,坚持做学生的朋友。她所教的专业每年都有二表b的学生,这些学生思想活跃但学习缺乏自信,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鼓励,有一次她在班级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全国的erp竞赛,一表班的学生报名非常踊跃,二表b班有一个平时上课很认真的学生迟迟没报名,课间时魏玲特意问他,你为什么不报名参赛,他说:“老师,我不行,参加也得不上奖。”她说:“你都没参加,怎么知道你不行,我觉得你行,至少应当去试一下。”在她的鼓励下,这名同学报名参加了,而且经过培训、选拔,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赛并获奖,并因此保送了研究生,今年毕业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毕业前他找到魏玲说:“老师,谢谢您,没有您的鼓励我不会去参加比赛,更不会保送研究生,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当时鼓励她报名时那期待的眼神。”她深深感觉到,老师的一个鼓励真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成长轨迹。
前年冬天,一名学生生病住院,她得知消息马上去了医院病房看望,去医生那里了解病情,医生还以为她是家长。她每天都抽空去医院看望学生,还给学生带去可口的饭菜,当她把削好的苹果递到学生手里时,学生落泪了。因为病情需要等学生稍缓解就去上海就医,一月的哈尔滨天寒地冻,为了不加重学生的病情,魏玲亲自开车把他送到了机场,又和他的家长联系在上海接机。经过在上海的治疗,学生身体渐渐恢复,后来在给她发的短信里一直称呼她魏姨,这名学生说:“我感觉您不仅是我的老师,更像是我的亲人。”
冰心有一段话曾激励过无数的人为这个世界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魏玲说,她也许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她可以做一颗流星,在学生们孤单寂寞或是踌躇满志时,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伴学生们走过人生的一段历程。
增强才学,精深业务
为人师者光有人格还不够,身为人师无学即是无德。要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就必须德才兼备。只有做到学识广博,专业精深,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敬佩。她觉得,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的基本要求,更是一种责任。提高教学水平,不仅仅要课讲得生动,更要注重讲课内容的实效性,理论固然重要,怎样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更重要,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精练的语言教会学生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应当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这条路上,她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努力。
她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完成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连续8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erp软件技能大赛,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同时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因成绩优异,她带的队伍被同行称为“梦之队”。
近年来她一直坚持教学研究,将教学经验和体会总结、凝练和提升。作为课程负责任人的“erp原理及应用”被评为省级精品课,这也是黑龙江省内唯一的1门同名精品课,主编出版了科学出版社教材《erp原理与应用》。主持了2项省教学研究项目,主持获得了2项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4篇。
魏玲说:“我是一名普通教师,只是做了一名教师该做的工作。感谢领导对我工作的支持,感谢与她共事的老师给予我的帮助,更要感谢我的学生给了我做好教学的动力。”德学兼备的她始终心怀感激。为了自己最为热爱的教育事业,她,从未停止。
教师表彰优秀教师事迹材料篇4
方宣平,男,现年56岁,上犹县社溪乡人,现在杰坝乡中洞教学点任教,自1981年来到杰坝乡中洞小学任教以来,三十年如一日,一直用朴实的心灵和执着的追求谱写着一曲曲扎根山区、乐于奉献的山乡赞歌,让青春和生命在大山深处闪光。
“我自己的事小,学生的事可是大事,学生的学习怎能耽误?”
1981年,正直壮年的方宣平放弃了家乡舒适环境,告别了妻子儿女,从上犹县社溪乡来到崇义县杰坝乡长潭小学开始了自己的教书生涯。杰坝乡地处崇义最偏远的山区,距县城近50公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当初的学校是曾经的养猪场,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现年56岁的方宣平却将这里的山山水水与学生铸成了他生命的全部,一口气扎根32年。1998年的一天,方宣平老师得到了妻子病危的消息,当他急急忙忙赶到上犹家里的时候,亲爱的妻子已经永远离开了他,但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没有打到我们坚强的汉子,稍微处理好妻子的后事之后,又赶回了离家一百多公里外的学校。“我自己的事小,学生的事可是大事,学生的学习怎能耽误?”这是方宣平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妻子的过世,让原本完好的家庭变得不再完整,压在方老师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家人的生计,尤其是还有上学的儿女,无人照顾,只好把他们寄养在亲戚家里。孩子在作文《狠心的爸爸》写道:“爸爸,你是一个狠心的爸爸,别的孩子有爸爸来接送,有爸爸妈妈陪着散步,试卷上有爸爸的签名,我是多么羡慕啊!可是你呢,一个学期在家的时间有几天,我想和你说说话都是那么难啊!爸爸,你能多陪陪我吗?”每当想起这些话,他也曾想过回家,去照顾年小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尽到一个做父母和做儿子的责任,泪水也曾模糊了双眼,但是擦干眼泪后,走向讲台的步伐依旧坚定。
“我喜欢中洞的孩子,我愿意在这儿做一辈子的老师”
曾经,在村人的眼里,方宣平也许就是一个“怪人”。1981年,方宣平只有24岁。如花的年龄,却被困在一个离家一百多公里外的小山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完全有能力有机会走出大山,去外面闯荡,去创造更加灿烂的人生。但看到当时村子里80多名孩子渴求上学的眼睛时,他的心颤抖了。他想都没想,扛着铺盖卷儿回到中洞村做了一名教师。曾有几次,乡里考虑给他换个条件好的学校或者调到乡中心小学任教,但方宣平推辞了,他说:“我走了,谁又能安心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苦就苦我一个人吧,我喜欢这里的孩子,我愿意在这儿做一辈子的老师。”
教师表彰优秀教师事迹材料篇5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赖国强,是夏铎铺镇竹林场小学一名教师、一名共产党员。在大山深处的这块宁静土地上,我一个人支撑着一所小学,一干就是29个春秋,29个寒寒暑暑,我毫无保存地奉献自身的光和热,开启着一批又一批山里小朋友的智慧,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共产党员,什么是人民教师。
竹林场地处嵇茄大山半山腰,是一个闭塞的小山村。上百户村民分散居住在方圆二十里大小山坡上。这里的小朋友读书要跑十多里山路下山,再走五、六里才有一所小学。1976年,村上决心办一所复式班小学。当时,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21岁,正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也是村上惟一的一个初中生。村支书说:“小赖,这所学校就交给你了,这里小朋友成才就靠你了。”这年9月,我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走上了教育岗位,从此,我与山里的小朋友结下了情缘,竹林场小学这所一间教室的学校成为我奉献一生的工作岗位。
上世纪80年代,乡领导多次动员我回村担任村支部书记,我推辞了,我说:“我当不了一个好官,但我能当好一名老师,山沟里的小朋友需要我。”1992年,乡信用社要调我去当财会员,我谢绝了。1993年,远房侄儿邀我去做生意,说做生意有钱赚,比当一个教师强,我回绝了:“我教书,能使山里小朋友有文化,比一个人赚钱强。”我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教书育人更能表达对人民的热诚。
竹林场小学原是一座用黄土筑起的烂屋子,墙上多处开裂穿洞,密密麻麻地打着尖,墙外打着撑,时刻威胁着师生的平安。90年下半年我大胆决定:改危。10月份建校工程上马,我白昼上课,晚上守在工地,星期天和村干部四方筹钱。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妻子倒下了,诊断结果为肺癌晚期,听到这个噩耗,我的心都碎了,妻子没跟我过上一天好日子,我也没有尽到一点做丈夫的责任,是她饱含血泪,独自支撑着这个家,支持着我的事业,我真为她抱屈。可是学校需要我,建校工地需要我,我不能离开课堂,不能离开建校工地。爱人住进省肿瘤医院,是姨姐和胞姐照顾了她,我只去看望过几次。有一次,医院来电,说妻子病危,我赶往医院。妻子抓住我的手说:“你能不能陪我几天,我在世可能不会有太久的日子了。”这时我懂得,我的一句抚慰、一份慰藉能胜过百种良药,但处在建设中的学校和稚气未脱的小朋友们让我心存挂念、寝食难安,我试探着问她,“万一我不能陪你,行吗?”她通情达理地讲:“你的事是公家的,你还是回去吧!”黄昏,我强忍悲哀,连夜赶回学校。
91年正月,妻子长辞人世,丢下了年近8旬的老母和几个尚未成年的小朋友。妻子去世后,母亲变得疯疯癫癫,整天到处游走,生活不能自理,一天到晚哭骂不停。为了安宁她,我买了几瓶安息药,好让她静睡。有一次,她糊里糊涂偷吃一捧安息药,结果在去上厕所时,跌得全身都是粪水。一天晚上,下着小雨,我刚备完课,发现母亲不见了,前后呼叫不应,我知道母亲出走了,翻山越岭找遍了她可能去的每一个地方,直到快天亮了才在一水圳边找到她。我把母亲背回来,洗干净,换上干衣服,已是清晨,啃几口剩饭,又走进了课堂。就这样,茶泡饭加上生活的辛酸苦辣,母亲的哭骂,我艰难地熬了9年。但不论在什么样的恶劣环境下,我始终没忘记自身是一名党员,是一名教师,只要走进教室,面对学生,我的心就踏实了。
29年来,我认真浇灌着一棵棵山里的幼苗,播撒着智慧的种子,让他们茁壮生长。由于很多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为了保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