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关于车的教案6篇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25-02-20 12:01:48

教案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优秀教案的使用可以减少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关于车的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关于车的教案6篇

中班关于车的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使幼儿在熟悉原诗内容结构的基础上,能编出与原诗结构相同,而画面不同的诗歌段落。培养仿编,语言表达能力。

2.让幼儿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及感情基调,学会朗诵诗歌。

3.培养幼儿关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及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磁带两盒(a:《找朋友》,b:配乐带)挂图一副(草地上有小花,小草,池塘里有荷叶,天空)蜜蜂头饰一个,蝴蝶纸偶一只,其他动物头饰若干在教室里布置一幅春景图教学重点:仿编出一段与原诗结构相同,而画面不同的诗歌段落。

教学难点:

用与原诗韵律节奏相同的诗歌的语言进行仿编。

教学过程:

一、学习作品

1.导入(放a)幼儿随音乐自由舞蹈。

问:这是谁在找朋友啊?谁是春天的朋友呢?

让我们来听听《春天的朋友》这首诗就明白了。

2.欣赏配乐朗诵一次。

问:诗歌叫什么名字?

那春天的朋友是谁啊?(不要求个别回答)你觉得这首诗听起来怎么样?

3.出示挂图,老师戴上蝴蝶纸偶,一边表演一边朗诵,并根据诗歌内容提问,帮助幼儿掌握诗歌的画面,并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语言回答,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问:花蝴蝶飞来了,和谁握握手?她对小草说什么?

花蝴蝶飞走了,和谁握握手?她对小花说什么?

花蝴蝶,小草,小花都来和谁握握手,她们一起对春天说什么?

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分句复述一次,让幼儿更易掌握。

4.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一次,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去体会和感受。

二、仿编活动

1.观看表演(播放课件)课件基本内容: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只小燕子飞来了,跟随她寻找朋友的脚步,我们可以看到一片美丽的春景。青青的山坡上是一片粉红的桃林,沿着河岸是一棵棵嫩绿的柳树,还有温暖的阳光,轻柔的白云,小燕子在一株桃树前停下,桃树展开了美丽的笑脸,她和桃树握握手说:咱们是朋友。小燕子又来到柳树面前,柳树伸出了绿色的手,小燕子说:咱们是朋友。

2.教师范编,引导幼儿发现仿编的方法。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学了一首诗,诗里面讲的是花蝴蝶找朋友,现在我们把小燕子找朋友,也编成一首和刚才一样好听的诗歌,好吗?

问:小燕子先找了谁做朋友啊?它和桃花怎么样?它对桃花说什么呢?前面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教师复述:小燕子飞来了,和桃花握握手,它对桃花说,咱们是朋友。

问:小燕子还找了谁做朋友?它和柳树怎么样?它对柳树说什么?前面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教师复述:小燕子飞来了,和柳树握握手,它对柳树说――咱们是朋友。

3.幼儿表演请一名小朋友来当可爱的.小蜜蜂,象小燕子一样,到教室里来找朋友。

4.幼儿仿编让幼儿尝试把小蜜蜂找朋友编成一首和刚才一样好听的诗歌提示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思考方法:你看到了谁,她干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用诗歌里的话怎样说?

启发幼儿编诗歌的结尾,将前面编的各个诗歌段落串联起来小蜜蜂,小青蛙,桃树,柳树,小燕子,小蝌蚪是谁对朋友呀?(春天)他们会对春天说什么?做什么?

师生一起朗诵:小蜜蜂,小青蛙,桃树,柳树,小燕子,小蝌蚪都来和春天握握手,他们一起说,我们都是春天的朋友。

5.自由活动,练习仿编放音乐,每个幼儿都戴上动物头饰,在教室里自由表演“找朋友”。

幼儿自由练习仿编,教师巡回倾听指导,“你找谁做朋友,对你的朋友,该怎么说,怎么做呢?”鼓励幼儿大胆的仿编,用好听的声音朗诵给周围的伙伴听。

6.请3~5名幼儿在全班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教师简评。

7.配乐串联朗诵一次。

延伸活动:

春天还有好多好多朋友,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到教室外面去找吧!

放a,幼儿自由出教室。

附:春天的朋友 花蝴蝶飞来了,和小草握握手她对小草说,咱们是朋友花蝴蝶飞走了,和小花握握手她对小花说,咱们是朋友花蝴蝶,小草和小花都来和春天握握手,她们一起说:我们都是春天

中班关于车的教案篇2

【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2、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棉花、香烟、瓶子。

2、自制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

3、自摄的有关空气污染的录像片。

【活动过程】

1、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请小朋友认真看录像,想一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放映自摄录像片,请幼儿观看。镜头一:满天飞扬的尘土;镜头二:汽车、摩托车排出的废气;镜头三:工厂烟囱飘出的黑烟;镜头四: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镜头五: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镜头六: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的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2、感知不洁空气对人体的危害

(1)现在我们来做实验,方法是现在瓶子里放一团雪白的棉花,然后把一支点燃的香烟放进瓶子。

(2)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播放课件《人图上半身内部器官图》,重点突出呼吸道,显示空气在体内的循环现象及其过程。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空气在人体内的“流动”过程,请你们想一想如果人吸进了含有尼古丁的空气,会有什么影响?

(4)向幼儿展示实验结果——瓶子及一部分棉花被熏黄了,请幼儿闻一闻瓶子里的气味,说说自己的感受。

(5)在屏幕上显示人体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后呼吸器官受损的情况。显示方法是设置一道黑色气流进入呼吸道,把整个呼吸道染成黑色。

(6)小结: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身体危害很大。

3、鼓励幼儿学做“环保小卫士”。

(1)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行为,让空气变得更洁净。

(2)幼儿操作鼠标,在自制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上找出污染空气的行为。

(3)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身体健康。(如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便乱扔垃圾)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留意观察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污染空气的事,并能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中班关于车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根据叶子的形状运用树叶学习拼贴画。

2、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树叶、双面胶、示范图片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秋风吹秋风吹,树叶宝宝从树妈妈的身上落下。”带领幼儿去捡树叶。

2、让幼儿观察树叶的形状,你觉得像什么,像什么东西的哪一个部分?

3、变废为宝

(1)“这些不同形状的树叶,你们能变成什么?”让幼儿在纸上摆弄一下,老师巡逻指导。

(2)老师摆出一些图形,并讲解如何把树叶粘贴在纸上,最后成为一张作品。

(3)让幼儿把自己摆弄好的图形用双面胶粘贴在纸上。

4、欣赏范画,开扩幼儿的思路。

“小朋友贴的作品真得不错,我们再来欣赏其他用树叶拼的图片。”

出示范画,幼儿欣赏。

教学反思:

中班组进行了同题异构,围绕主题《秋天的树叶》进行的,我选择了用树叶贴画这个内容,这也是在课程审议时选定的课。为了能更好地进行这个教学活动,我提前让家长带来不同形状的叶子,并且还清洗了一下、擦干、凉干,可是在要上课的这天才发现叶子都变得皱皱的,比原来都不好了。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考虑了一下让教学活动游戏化,先是让幼儿去捡树叶,再是观察树叶,再是摆弄树叶,拼成不同的图画,最后是欣赏别人的作品。让幼儿在游戏中去完成这个树叶贴画的教学。往往设想与现实是不相符合的。

一、场面混乱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把准备好的树叶撒到地上,说让幼儿去捡树叶时,这些幼儿一听到可以去捡树叶,马上向树叶扑去,不管手里抓了多少树叶,也有幼儿只拿了一张,这时的场面很乱,好不容易才让幼儿回到座位上。

二、幼儿注意不集中

幼儿手上有树叶了以后,眼睛就一直看着树叶,或者跟旁边的幼儿说捡了多少树叶,注意力不在老师这方面了,我问了他们手上的树叶形状像什么东西的什么部分时,很少有人在听我的问题并且认真回答。这是我在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时所没想到的。

三、幼儿制作时的问题

在幼儿制作时幼儿使用双面胶来把树叶粘贴起来,可是双面胶是幼儿第一次使用,有幼儿不知道如何使用,还有双面胶贴在树叶上很难把上面一层撕掉,所以制作时出现很多问题。

整个教学活动中出现了好多问题,这是我在设计教学教程时所没有想到,也是没有考虑周全的,这次活动让我知道一个教学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要设想全面。

中班关于车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简单的地震知识。

2、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幼儿在地震的状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3、有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或图片。

2、 课件: 家庭、学校、户外、公共场所避险视频,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地震后的一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 师启发幼儿:小朋友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地震)你怎么知道这里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还有什么现象?

2、 幼儿自由发表对地震的看法,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

3、 小结:是啊,大地震给我们人类带来多大的灾难啊!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吗?

二、播放地震的课件,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1、 看完后教师引导: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2、 幼儿交流,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

3、 小结:哦,原来地震是因为地壳的运动产生的,是自然现象。如果有一天我们这里发生大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呢?

4、 幼儿自由发表。

5、 师幼一起总结避险方法:不要慌,不要逃,也不要跳,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听老师或者大人的指挥,就近找安全的小地方躲避,保护好头部。等地面晃动小了再听指挥疏散,撤离。如果是在一楼或平房就可以跑出到空旷的地方去。

6、 那我们要怎么找安全的地方?什么地方安全?

7、 播放视频:在幼儿园、在家、在户外、在公共场所怎么找较安全的地方躲避?请幼儿找出来。

8、 幼儿小结不同地方怎么找地方躲避较安全。在幼儿园是蹲在桌子下双手抱头,再听指挥疏散;在家用枕头或被子盖头,就近在卫生间、墙角、厨房、桌子下、床下等地方;在公共场所要跟着大人找到最近的桌子下、墙角等地方。在户外就蹲在地上抱头就行。

三、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 提问:我们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护自己?幼儿讨论寻找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

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几层楼梯、弯道情况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走,到达安全地带最快?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幼儿下楼梯的路线是男生靠楼梯扶手,女生靠墙同时下楼。因为男女生的反映、运动能力相比较男生要强,分开可以提高逃离的速度,也可以给女生更多的行动空间)

4、组织幼儿"实战演习"。演练室内避震及紧急撤离。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四、活动结束

中班关于车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圆圈部分表示的是巨人的想法。

2、能够根据各种线索进行合理推测和想象。

3、理解巨人的行为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但他并不是故意这样做的。

活动准备:

大书、硬纸板建成的大脚印。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教师:(教师出示用硬纸壳做出来的大脚板)小朋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呀?(脚印)请一幼儿用自己的脚和大脚板比一比,来感知大脚板的巨大。

他呀是一个巨人的脚印,它长的特别的巨大,有十层楼那么高。他的力气好大好大,只要用手轻轻一抓一棵树,树就成了他的拐杖,随便打一个喷嚏就像下了一场大雨。他的脚走一步,就能从我们这儿到幼儿园门口了,他低头看到我们的楼房都好像他的玩具一样小。今天我就带来一本关于巨人的读本我们一起来分享。

二、大书阅读

1、封面阅读:(引导幼儿观察主要人物等有效信息,总结并引出读本内容。)

封面上有谁?你怎么知道他是巨人的?(引导幼儿对比巨人与房子来感知巨人的大)。巨人要去什么地方?他去哪儿干什么?(引出小城镇)好,我们跟着他的脚步去看看他到小镇去干什么,小镇的人们欢迎他吗?

2、内容阅读(遮盖巨人想法的图画部分)

①第2页:巨人来到城镇的哪里啦?(郊外的一个水塘边)在干什么?(用手捧水喝)。小镇上的人们看到他是什么表情?(惊讶、好奇)

②第3页:他来到小镇的哪里呀?他在干什么?他的表情是怎样的?他要这个时钟干什么呀?镇上的人们看到他们是什么反应呀?

③第4页:他来到小镇的哪里呀?他在干什么?他的表情是怎样的?他要这个栅栏干什么呀?镇上的人们看到他们是什么反应呀?

④第5页:他来到小镇的哪里呀?他在干什么?他的表情是怎样的?他要这个海报干什么呀?镇上的人们看到他们是什么反应呀?人们开始喊叫了,巨人听到了吗?

⑤第6页:他来到小镇的哪里呀?他在干什么?他的表情是怎样的?他要这个屋顶干什么呀?镇上的人们看到他们是什么反应呀?

⑥小结:巨人来到小镇都做了什么?(拿走房顶的时钟、人家院子里的栅栏、墙上的海报、人家家的屋顶),他这样做是什么行为呀?(搞破坏),镇上的人们会喜欢他吗?他们会对巨人做什么呢?

⑦第7页:人们叫巨人“快走开”。巨人什么表情?(难过),)他为什么难过呀?(启发幼儿说说,这会儿明白他这样做给大家带来了麻烦),他真是要搞破坏吗?他到底需要什么呢?

3、再次阅读:揭开遮盖的部分,说说巨人都需要些什么?

①第2—6页:我们再次阅读一遍,(引导幼儿观察巨人头顶上的圆圈圈)告知幼儿这些表示的是巨人脑袋里面的事情。看看他到底需要什么呢?(教师逐页揭开遮盖部分)

②师幼一起小结:原来他把房子上的时钟弄下来是需要一块手表;把人家院子里的栅栏弄断是需要一把梳子;把墙上的海报撕下来是需要一本书;把人家的屋顶拿下来是需要一顶帽子。

③师幼探讨:巨人做了那么多坏事,大家都不喜欢他!巨人是故意想要搞破坏的吗?(幼儿可以探讨。教师参与探讨。引导幼儿感知巨人不是故意的。)在他感受伤心、难过的时候,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引导幼儿知道需要一个告知他的朋友),他会有朋友吗?

④第8页:谁在巨人的手上,巨人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小女孩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们会成为朋友吗?

⑤原来巨人需要一个朋友!

中班关于车的教案篇6

教学设计背景

来我们班值班的车老师和我说《三只羊的故事》我们班的孩子差不多都能背下来,她组织孩子进行表演了,但是没有表演几个,就到点了,孩子还没有表演够呢,希望我能继续组织孩子表演,满足孩子的愿望,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表演中积累、丰富幼儿语言。

2、在表演中学会和小朋友互相配合,体验表演的快乐。

3、通过表演,体会大灰狼的危险和遇到危险时要机智勇敢、不退缩。

4、通过本次活动,实现表演的愿望,增长表演阅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丰富幼儿语言,增长表演阅历;体验互相配合与团结合作,锻炼幼儿应急反应。

难点: 互相配合,团结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熟悉《三只羊》的故事情节。

2、有表演的欲望。

物质准备:

?三只羊》故事光碟、电视机、dvd,小椅子四把。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师幼律动

引入: 听车老师说,小朋友们非常想表演《三只羊》的故事,是吗?

车老师说,有几个小朋友不知道故事里讲了什么,想表演,但是没有表演成功,那你们想不想表演呢?

想表演,好,老师就再播一遍《三只羊》的故事,我们认真听故事是怎么讲的,好吗?

基本部分:

一、欣赏故事《三只羊》

1.教师播放故事,幼儿欣赏。

2.再次播放故事两遍,教师带着幼儿一同复述故事对话部分。

师:好了,我们现在准备表演啦!

二、故事表演《三只羊》。

1.教师准备表演活动:用椅子摆成一个半圆,假设是老狼的山洞,和幼儿说明上山、下山的路线

2、组织幼儿表演:

师:谁愿意表演老狼啊?谁愿意表演小羊(中羊、大羊)啊?

(在自愿表演的幼儿中,选定的幼儿以小羊为准,依次选个子比较高的孩子扮演中羊、大羊。)

幼儿表演《三只羊》的故事。(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帮助幼儿上、下场,互相配合,提示台词、演出结束敬礼等事宜,个别幼儿语气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要指导,鼓励幼儿重新说台词,发挥出幼儿的水平来。个别不敢表演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带着一同演出,让他体会参与的乐趣就可以,为以后的积极参与做准备)

结束部分:

播放《三只羊》故事,集体配音:第一行小朋友配老狼、第二行、第三行、第四行小朋友一次配小羊、中羊、大羊。

课外延伸:

欣赏故事《小飞侠》

(因为现实中,这节课结束时,幼儿要求要表演《小飞侠》,教师也答应了幼儿的要求)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主题来源于幼儿的要求,也正是“做幼儿喜欢的游戏”的体现。 活动中,幼儿的表达热情、积极配合的意识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幼儿也有意识地富有感情地去表演,活动中,幼儿那稚嫩的、富有感情的表演,也深深地感动着我,为我增加了努力工作的能量。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