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教学反思8篇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24-03-21 09:01:10

转眼间忙碌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赶紧写份详细的教学反思吧,教师会从通过教学反思来反观自己的得失,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祖父的教学反思8篇,供大家参考。

祖父的教学反思8篇

祖父的教学反思篇1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充满生命的气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对于这篇课文的内容,因为我们班的孩子大多从小生活在农村,他们对农村的生活不是很熟悉,因此,我首先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感受一下文中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怎样的自由和快乐。学生能够抓住重要语句进行阅读,边读边写出自己的感受,接着我让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的兴趣非常浓厚,他们能抓住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谈出自己的感受。当学生谈到“追蜻蜓”“捉蚂蚱”时,所有学生的兴致都很浓,于是,我放飞学生的思想,“你们做过这么有意思的事吗?”学生七嘴八舌都诉说着自己的乐闻趣事。此时,我也意犹未尽,讲到了我小时候“捉麻雀”的趣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沉浸在自由快乐之中。

那作者是如何写得这么生动感人的呢?我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感受作者选材的精妙以及用词的准确,把孩子眼里的天真烂漫的童年展现给我们,也就是说要有真情实感。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对自由和快乐的体会深,谈论多,而对于这种快乐和自由是源于当时的生活环境以及作者的年龄认识不够。其实,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我们也有我们童年的自由和快乐,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和自由的眼睛。

祖父的教学反思篇2

?我和祖父的园子》讲述的是作者童年的故事,那份在祖父的园子里随心所欲,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的自由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我试图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初步感受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一、赏读园中景物之自由

在对教材的多次研读后,我们发现整篇课文的第13自然段概括了主题。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快乐。教学时,我紧扣情感线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在朗朗的书声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整节课以自由、快乐为线索,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学生的认知得以升华:一读第13自然段,初步感受园子里的一切是自由、快乐的,并找到中心句反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二读第13自然段,学生感知园子里的一切的快乐是因为我是快乐的,引导孩子们在字里行间徜徉,感受“我”的快乐;三读第13自然段,学生懂得了“我”的快乐是因为有祖父的疼爱,感悟浓浓的祖孙情;四读第13自然段,体悟写作技巧,掌握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了解作者生平,升华对作者的情感认识,感悟作者追寻精神家园的那份执著。

但遗憾的是本节课的前半部分由于过松,导致后半部分赏读园中景物之自由部分,学生品读还不够到位,我就仓促结束了。公开课上整堂课节奏的把握还需调整好,最好要做到松弛有度。

二、写园中景物之自由

第二课时我在班级上时,进行了延伸练笔:“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睡着、睡着,‘我’做了一个香甜的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孩子们热情参与,融入了自己的童年体验和感受,一篇篇生动的续写提升了文本,收了较好的效果。在续写完成之后再欣赏《我和祖父的园子》中的精彩描绘,对比之中找到了自身与作者的差距,顺势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积累,充实文笔,使学生感受更深刻。

总之,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

祖父的教学反思篇3

我跟随祖父在园中摘花、拔草、种白菜;铲地认谷穗;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浇菜泼水;歇凉睡觉等活动。其中铲地认谷穗写得最详细,在这一活动中,我采用让学生体会重点字词,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体会祖父与我的浓浓亲情。

讲到“韭菜”和“狗尾草”时,孩子们也陷入了沉思,显然区分这两种植物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重点讲教辨认的过程,在辨认两种植物的过程中,我把韭菜误认为狗尾草割掉,祖父不因这事儿生气,让我们感受长辈对晚辈的宽容。祖父教我认谷穗,教育方式独特,把知识寓于生活,从实践中让我体会生活常识。

园中的景物是另一个重点。昆虫特别,树木特别,蝴蝶和蜜蜂写得最详细,榆树写得也最详细,通过声、形、色来写榆树。景物的另一个重点写了太阳特别大,天空特别高,这两个特别实际不是指太阳和天空,而是通过天空和太阳的特别反衬园子的特别。

我问孩子们,在太阳下,土墙会回答吗?大树会有声响吗?不会,那为什么作者说,大树有声响,土墙会说话?一个学生说,我们平时考试的时候,把桌子搬到六年级教师,咱们教师很空,走到空荡荡的教室里,说一句话,就像有人在重复一样。这是回音,文中正像这位学生所说的一样,是一种回响,也是作者的想象。树也有回音吗?有个经常爱读书的孩子说,刮风了,树叶在动,这也是作者的想象。园中的一切景物,都与作者很和谐,因为她喜欢园中的一切。这里的一切景物都写出了作者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这节课最成功之处是,让孩子们发挥想象,我结合生活实际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这是我课堂的一大进步,以学生为主题,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童年。

这节课需要提高的地方是,园中的活动和园中的景物,这两部分内容知识点零碎,教学过程衔接性不强。课堂上让学生读的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感悟完之后缺乏再次有感情朗读。

祖父的教学反思篇4

教学中抓住词语让学生去感受,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争着说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

整节课的教学,我着力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解读。课文学习快结束时,我进行了延伸练笔:“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孩子们热情参与,融入了自己的童年体验和感受。

祖父的教学反思篇5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充满生命的气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思考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我让他们交流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祖父的园子》语言幽默,富有诗意,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述了作者在祖父园子里的一些故事,读起来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作者笔下,园子里的小动物,小昆虫,花草树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自由自在。

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时,我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读到有趣的地方,比如第14、17自然段时,学生不由地笑了,他们被新鲜的语言感染了,被作者的童年生活影响了,于是我请读的学生坐下,让全班同学自由放声读起来,发现他们读地特别有劲,我也暗暗高兴,因为他们对这篇文章一定感兴趣。

在精读课文的时候,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整个过程有两个地方感觉学生讲得很好:

一、抓住词语感受喜欢

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时学生讲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这树像在童话中一样,会叫,会冒烟,还会发光,在她看来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为学生的答案喝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

另外课文第17自然段写“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学生就说黄瓜也像人一样,很天真,有思想,有情绪,爱耍小脾气,生活无拘无束。最后一句“太阳也不知道。”感觉写得很突然,作者认为太阳是什么都知道的,却不知道蝴蝶飞哪里去了,想法很有趣。

祖父的教学反思篇6

记得很久很久以前了,我就读过萧红的《呼兰河传》,现在对主要内容已记得不多了,残留在印象里的是这是一部很精彩的小说,作者叙述的童年生活是令人向往的课文《祖父的园子》就选自《呼兰河传》。使自己又有机会拜读了这部小说的精彩章节.感觉真好.这章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拟人、排比,使语言整齐而优美。欣赏这样的文章,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去粗取精的阅读能力。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音,教学时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整个过程有三个“亮点”值得回味: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近她魂萦梦饶的祖父的园子。

1、抓住佳词佳句感悟作者的写法。

文中许多abb式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握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注意让学生积累.

2、在联想中感受自由。

课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童年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作者轻松自在的文字也让我们体会到无拘无束,倭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黄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写得多好啊!还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们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事情。再让他们读课文的时候已经能带上自己的感受。体悟童年生活的情趣。

3、拓展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机会读一读整部小说。

祖父的教学反思篇7

早在大学时期,我对作家萧红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人教版第十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正选自萧红的成名作《呼兰和传》,为了上好课,我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中,去感悟语言,思考文字中包含的作者的感情线索,琢磨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跟我一起感悟语言的魅力。

拿着教材,脑子里思路比较乱。正所谓是名家名篇。在网上收集资料时,发现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刚上过这一课,上得非常精彩。可是当我读完课文后,被萧红的文字深深感动,所以就硬着头皮上这一课了。我深知应该向大师学习,但是上课的教师、学生不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也不同,不能够随意“克隆”大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自己深入钻研教材,设计符合自己特点,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案。

在教材研读中,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接着读,逐字逐句细细地读,读着读着,渐渐地主题清晰起来:作者写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这份美好就在于:在祖父的园子里,生活是自由自在的。文章的思路也渐渐清晰起来,作者首先描写了祖父的园子是个五彩缤纷的昆虫的世界;接着写自己在祖父身边做的很多有趣的事:种白菜,除草,洒水,到处疯玩;结尾处借景抒情,升华自己的感受:祖父的园子是个自由的园子。于是,教学的重点和大体思路也随之顺利出来了:以“自由”为突破口,以文本为抓手,通过“在祖父的园子里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愿意()就(),愿意()就(),愿意()就()……”这个句式进行多层面的练习,达到理解、品味、积累、运用语言的目的,使课堂洋溢出浓浓的

但是,光有粗线条的思路是不行的,怎样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本的语言,提升学生理解的层次,也是设计教学预案时的重点。那就接着再读课文,读着读着,好多地方会突然之间顿悟,灵感顿生。教自己的顿悟过程,恰恰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像园子的自由一部分内容,在多遍的朗读中,找到了中心句,体会园子中万物的自由。

复多遍的阅读、朗读文字的过程中,我还不断调整教学预案,课堂上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如果我们仅仅考虑自己的角度,考虑自己一厢情愿想要达到的理解高度,不管学生的实际水平的话,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学生会不卖你的账,课会上得很累的。因此设计中还要多问几次:这里学生能跟得上吗?我希望学生的回答达到怎样的程度?如果不行,我该怎么引导?

课堂上基本完成了教学预设,教学内容的实施比较流畅。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化文本上,学生在与语言文字的亲密接触中,能基本感受文字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通过引导学生对诗意的语言的品味朗读,通过对文字留白处的想象描绘,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有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的意识,但是因为教学经验不够,所以还有过多的顾虑,还欠缺娴熟的引导技巧。学生个别朗读比较有感情,齐读部分效果还不够理想;课上设计的几次说话训练,学生有内容说,但面不够广,说得还不够生动。当学生朗读不够到位,没有感情时,当学生说话语言贫乏,语调平淡时,我因为赶进度而没有充分引导,给学生练习和表现的机会。因此,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有沉闷的感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摈弃这些功利的想法,实实在在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学,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上作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祖父的教学反思篇8

课文主要讲两部分内容,一是我和祖父在园中的生活,二是园中的景物。

我跟随祖父在园中摘花、拔草、种白菜;铲地认谷穗;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浇菜泼水;歇凉睡觉等活动。其中铲地认谷穗写得最详细,在这一活动中,我采用让学生体会重点字词,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体会祖父与我的浓浓亲情。

讲到“韭菜”和“狗尾草”时,孩子们也陷入了沉思,显然区分这两种植物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重点讲教辨认的过程,在辨认两种植物的过程中,我把韭菜误认为狗尾草割掉,祖父不因这事儿生气,让我们感受长辈对晚辈的宽容。祖父教我认谷穗,教育方式独特,把知识寓于生活,从实践中让我体会生活常识。

园中的景物是另一个重点。昆虫特别,树木特别,蝴蝶和蜜蜂写得最详细,榆树写得也最详细,通过声、形、色来写榆树。景物的另一个重点写了太阳特别大,天空特别高,这两个特别实际不是指太阳和天空,而是通过天空和太阳的特别反衬园子的.特别。

我问孩子们,在太阳下,土墙会回答吗?大树会有声响吗?不会,那为什么作者说,大树有声响,土墙会说话?一个学生说,我们平时考试的时候,把桌子搬到六年级教师,我们教师很空,走到空荡荡的教室里,说一句话,就像有人在重复一样。这是回音,文中正像这位学生所说的一样,是一种回响,也是作者的想象。树也有回音吗?有个经常爱读书的孩子说,刮风了,树叶在动,这也是作者的想象。园中的一切景物,都与作者很和谐,因为她喜欢园中的一切。这里的一切景物都写出了作者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这节课最成功之处是,让孩子们发挥想象,我结合生活实际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这是我课堂的一大进步,以学生为主题,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童年。

这节课需要提高的地方是,园中的活动和园中的景物,这两部分内容知识点零碎,教学过程衔接性不强。课堂上让学生读的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感悟完之后缺乏再次有感情朗读。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