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结题报告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19-11-01 16:29:33

  《如何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语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进入语文课堂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正如萨穆尔,斯迈尔所说: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因此,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二)现状分析

  当前,有很多教师不注意语文学科的课前预习,还没有体会到课前预习的真正意义。因此,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生字,去预习新的知识。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自学习惯养成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有:

  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作业;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较差;学习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

  2.自主学习能力有待系统指导、帮助提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个别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存在障碍;学生在自主搜集学习资料方面总体表现较差;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通过有效的预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从提高预习质量上入手,明确预习的要求,指导预习的方法,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强化预习这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鉴与这些,我就语文中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如何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假设

  通过新课标的能力要求、发展心理学理论、自主学习理论,通过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巧用评价激励机制五大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培养对预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学生的语文习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语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语文课堂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效率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语文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五、课题研究的操作原则

  1.逐步递进的原则:从了解知识入手,增强其对学习方法和策略应用的意识,促进其坚持实施,继而形成习惯;

  2.及时强化原则:遵循习惯形成的规律,从点滴做起,从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入手,配合适当的奖励与竞争机制,使其最终形成习惯;

  3.统性原则: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配合,共同参与干预方案的监督和实施;

  4.动研究的原则:边实施,边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六、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和步骤

  (一)对象为:小学2至5年级学生

  (二)研究的内容

  1.具体内容

  此次课题研究中,我们经过讨论决定根据学校特点及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分年级制定目标,分低、高两段:低年级目标为主要是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高年级主要为提高学生预习效果的实施与研究。

  2. 具体目标为

  低年级:

  (1)能在老师讲新课前一天主动预习;

  (2)能把自己的认识或收获主动和同学、家长交流;

  (3)能把预习问题总结出来。

  (4)下课能将自己的预习资料主动整理;

  (5)能和同学主动交流,探讨预习的好处并产生良好兴趣。

  高年级:

  (1)在预习过程中自主解决基础性问题;

  (2)提高思考及质疑能力;

  (3)上课能认真听讲,自觉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4)下课及时检查疑难问题是否解决。

  (三)研究方法:

  1.查研究

  调查研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性格特点,加强调查研究,在研究中采取矫正、培养相结合方式。通过对学生的分类调查,有的学生做事认真,预习效果很好,而有的同学抱着应付的态度来预习。通过让态度认真、预习效果好的同学介绍经验,交叉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带动态度不认真的同学。

  2.动研究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单调直观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一切从奖励开始,每当孩子出现教师所期望的行为,教师若能及时给予孩子肯定或奖励,孩子会不断努力使这种适宜的行为产生。当孩子的行为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小小的奖励。

  (3)加强联系:老师随时和家长保持联系,积极发挥家长的作用,交流先进经验和做法。

  3.验研究

  (1)小学生主动预习习惯的培养方式和途径的研究;

  (2)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矫治及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

  (3)不同发展程度学生的预习习惯的研究;

  4.究步骤

  (1)根据班级的情况,确定相应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比如低年级学生自觉主动性差,“双向五环”模式刚接触,本身还是一头雾水,所以措施和方法要细致化,实施起来轻松。

  (2)查询相关资料,如课前预习的方法和步骤。

  (3)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的交流和讨论活动。

  (4)因地制宜,随机应变,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5)采用个别学生与小组相结合的方式,交流经验提高能力。

  (6)收集资料并形成调查报告,开展教师、学生、家长的课题实施过程中的调查活动。

  七、提高课前预习效率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预习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认真深入地进行预习,从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作业,才能达到预习的最大效率。小学生处在非常感性阶段,其学习如何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是需要教师的引领。

  同时,老师需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提高其预习能力的策略,其中首先要做的是强化学生语文学科课前预习意识,使他们认知到预习的意义,体味预习的兴趣。指导学生预习,必须要按照小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由易到难,逐步进深。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刚开始可安排在课内进行。

  (二)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间

  学生的接受、理解力和学习基础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单独提出预习要求,而在上课时,要注意与他们预习情况相结合,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能表达预习的一点所得,及时给予表扬,同时对于他们不会的地方,提醒他们注意听老师和其他同学。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提出一些较高的、力所能及的预习要求。

  (三)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根据课文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预习,在此提供几条高校预习的方法原则:

  第一,勤动手。徐特立有一句名言,叫“不动笔墨不读书。”所谓“动笔墨”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预习时要指导学生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问”;二是要随时将课本或其它学习资料中的精彩之处摘抄下来;三是利用日记或片断作文经常写一写心得体会,其中第一点尤其不容忽视。做笔记时如果是课本则用铅笔,以便改正,并用统一的符号以便检查。圈点的过程,就是搜索筛选信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咀嚼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二,眼、口、心“三到”。末代著名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 预习中,应把握这“三到”;这“三到”之中,关键是“心到”。预习时要做到眼看、口念、心想,加之上述所讲动手圈画(或写),既有助于发挥多种器官并用的作用,又可保证精力集中,从而有效地提高预习的质量,保证预习达到好的效果。

  第三,要勤思多问。有的学生预习时往往提不出问题 ,但是提不出问题并不意昧着没有问题 ,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能提出问题,才淡得上解决问题。善于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是自学能力增强的标志之一。善于提问要建立在勤于思考的基础之上,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问则止”。预习时,一定要开动脑筋,拓展思维,质疑问难,多问几个为什么? 做到勤思之、多问之、善学之。

  第四,学会使用工具书。在预习中要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及其它相关的参考书。会用、善用字典等工具书,才能提高预习效果,保证预习质量,消化学习成果,提高自学能力。

  第五、多阅读。阅读教材是预习的中心环节,方法有两种,即粗读或者是细读,粗读指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目的在于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概貌,粗读要求尽可能找出疑难问题。细读指阅读教材要细致深入,对含义深刻的句子要下工夫反复阅读。“四步读书法”是对细读的具体要求,在阅读顺序上由浅入深反复阅读,第一遍,扫清字词障碍,读通;第二遍,了解课文概貌,作到心有文章脉络;第三遍,把握要点,记录问题或感想;第四遍,课文前后贯通,探索内在联系。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要我们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促进小学生自学能力及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八、课题研究的几点体会

  虽然,我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教师在对学生的预习效率培养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由易到难,先扶后放,循序渐进。

  2.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重视反馈,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3.注意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学生互相督促。

  4.注意持之以恒,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定期展示预习成果。

  附:参考文献:

  1.小蔓、梅仲荪《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胡爱玉《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月刊社,2005年12上

  3.孔企平著《小学儿童如何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