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本2020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20-05-04 10:57:52

【篇一】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国学教育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国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当前小学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提高重视、优化教材、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国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作为传统中华文化与学术的代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国学经典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熟知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学生良好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1],对民族精神的认同以及树立文化自信也具有重要作用。

1当前小学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对国学教育的认识和专业水平不足。当前,很多教师没有真正意识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其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考试成绩等没有直接作用,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所以也就不能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很好地与国学教育融合,不能发挥国学教育的作用。邓小平指出:“只有老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要搞好国学教育,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国学底蕴,只有教师自身对于国学知识的领悟和认知达到一定的水平,方能以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但是能够满足并且符合资质要求的国学教师,数量并不多。1.2教材在内容的选定和编排上还不完善。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国学内容占教材的比例较低,而且其中古诗占据了大部分,诗歌、文言文等占的比重较少[2]。在内容的选定以及上下承接等方面未能进行合理的规划,缺乏科学、系统的编排,导致教材中的国学内容缺乏连贯性和系统统筹性,影响了国学教育的教学效果。1.3教学形式缺乏丰富性和针对性。国学教育涵盖了对传统文化中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的熏陶,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国学教育的方法比较单一,多数教师在国学教育中依然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在未能完全理解内在含义的情况下单纯、死板地背诵,使得阅读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丧失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国学教育的作用最终难以发挥。

2强化小学国学教育的对策解析

2.1提高认识,领悟小学国学教育的重要性。2.1.1国学教育有助于提升语言文字积累和记忆能力。国学经历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历史的考验,流传至今的都是经典,通过阅读、背诵和领悟这些经典文化,可以积累很多有哲理的、优美的词汇,了解大量经典的故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学生将来的写作、演讲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大脑、思想等尚处于从启蒙到快速发展的阶段,这时候给予有效的刺激和锻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开发学生的大脑和潜能。像《弟子规》这类书籍,对于从未接触过的成年人来说,很难将其背熟,而小学生却可以在短时间内背诵得滚瓜烂熟。如果错过这一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能力将趋于稳定,记忆力的提高将会变难。2.1.2国学教育有助于提升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国学教育就是其中重要的方式之一。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从未中断过,并且在不断继承发扬、发展壮大。学习传统文化,领悟其精神、精髓,对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增强文化自信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小学的新课程标准对于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也有明确要求。2.1.3国学教育有助于提升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责任感与一般的心理情感所不同的是,它属于社会道德心理的范畴,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责任感欠缺的孩子,主要表现为漠视同伴的需求,对同学缺乏尊重。而社会责任感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正处于认知阶段的小学生,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家庭及同学都不爱,爱祖国便无从谈起[3]。通过小学语文中的国学教育,让学生把“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作为人际交往的准则,把“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为为国奉献的人生信念。这些优秀的经典诗文和故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感和提升道德情操。2.2科学选择,充分发挥教材和配套读物的载体作用。2.2.1注重教材内容的连续性、逻辑性和系统性。教材中对于国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连续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如果仅仅为了有国学教育内容,而将国学内容片断性地、无序地穿插在教材中,不仅不利于教师的系统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应该经过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规划,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每个阶段学习培养的目标,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从每一本教材到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在编排上都要注重逻辑关系,有目标、分阶段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只有做到完整、系统、连贯,才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国学知识,领悟其文化精髓,有助于学生把握国学的核心思想。2.2.2合理选择优秀的配套读物。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良好开展,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教师还要注意拓展国学经典内容的阅读,引导学生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先选择比较浅显的、易于理解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借助故事片、图画等学生易于接受的辅助手段解读古文,不断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余时间,老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配套读物,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学习,延伸国学教育和学习的范围。2.2.3优化教材和配套读物的编排。首先是要制定国学教育标准,它是各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依据,对正确开展国学教育以及制定标准教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同时,国家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邀请国学大师、相关的专家学者、优秀的一线教师组成编写组,集中力量开展教材以及配套读物的编写工作,优化教材的编排,同时也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的配套读物,使配套读物跟教材有机融合。作者曾受邀参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的编写,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作为安徽省地方选修教材供各校使用。这套书的内容主要取自《弟子规》《论语》等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籍对选取内容的背景知识、文化价值等进行了简介,对重难点进行了指导和释疑,并且提供了开展拓展活动的示例。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对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了补充介绍,帮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学习知识,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2.3创新变革,提升教师国学水平和创新教学方式2.3.1建立高素质的国学教师队伍。一支高素质的国学教师队伍是有效开展国学教育的关键。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不仅担负着教学任务,而且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和人格的培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建立这样一支队伍,应从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和培养新教师两方面同时入手。首先,提升现有语文教师的国学素养,是改变当前国学教育存在问题的最简便的方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语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国学素养和国学教学能力。同时,可以邀请国学大师举办国学讲堂,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教师国学素养的提升,也能使学生现场感受国学大师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其次,要注重在师范类学校广泛开展国学教育,提升师范生的国学素养,传授合理的国学教学方式,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快速投入国学教育中。2.3.2选择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要活用。活不活,关键是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课文、不同社会背景和学科教育的不同目标,采取不同教法”[4]。诵读法是语文教育的传统方法,任何阶段的国学教育都不可忽视诵读法的运用。周庆元教授指出:“诵读法就是通过反复诵读,疏通文字、体会感情、理解内容,同时培养情感,积累语言材料,训练读书技巧,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记忆力,提高语文素养。”在优化小学语文国学教育时,要注意创新教学形式,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探索既具有趣味性、又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例如,可以将国学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互动体验、情景再现等生动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使其对国学的理解更为形象和具体;
还可以通过环境熏陶的方式,例如开展文艺汇演、班会活动等,营造良好的国学氛围,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国学素养。

3结语

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国学教育日益展现着自身的生机和活力[2]。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水平,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从思想认识、教材编排、教师培养、创新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来落实,推动国学教育的专业化、系统化,使之能长远、持续、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志兰.刍议小学语文国学小古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要点[J].中国高新区,2018(11).

[2]孙万福.小学语文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7).

[3]付晶晶.对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性的思考[J].学周刊,2016(24).

[4]张隆华.语文素质教育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篇二】

小学语文和班主任管理的结合

一、语文学科和班主任管理结合的作用

年龄、性格等因素决定了小学生天生好动,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加以约束。小学时期,无论语文教育,还是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成长都非常有益。新课程环境下,除了关注小学生的语文成绩、阅读、写作能力之外,还要兼顾素质教育。发挥语文教学优势,将学科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相结合,始终把小学生作为班级管理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对其进行鼓励、启发、引导,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使语文课堂及班级管理更加具有人文性[1]。

二、语文学科和班主任管理结合方法

(一)课文诵读与德育相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及道德素质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从小开始,甚至贯串学生整个求学生涯。对小学生来说,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课程的学习之外,人文素质培养也非常关键。学校要依托语文教育、班级管理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性格发展及未来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散文等都非常具有诵读价值。语文教师要依据课程背景及教材内容,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德育素材。课程实践中,引导小学生诵读《泊船瓜洲》《秋思》等古诗及《金色的鱼钩》《桃花心木》等故事、散文,培养小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爱国情怀、审美能力等,使小学生在朗诵、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并认识到具备美好品格的重要性。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也可以适当引用语文教学中的案例、素材等,对小学生进行鼓励和教育。比如,某班在校级体育比赛中失利,班内学生的情绪普遍偏低,班主任可尝试用《顶碗少年》这篇课文,对小学生进行鼓励。通过顶碗少年的故事,教导他们面对失败不气馁,遇到困难要敢于坚持、拼搏,这对小学生的身心成长非常有益。(二)主题班会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外部事物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心。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改变传统班会、语文课程教学模式,通过主题班会为小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把主题班会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创新课堂形式,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也变得更加容易。班级管理工作及课程实践中,除了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兼顾其人际交往、才艺展示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主题班会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潜力,无论对语文课程学习,还是未来成长及发展都非常有帮助[2]。例如,新学期开始,某班级召开“拥抱亲情,感恩家庭”主题班会,教师鼓励小学生现场朗诵《妈妈的账单》《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等课文,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契合了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为班主任管理工作提供辅助。(三)语文教学与传授道理相结合。小学生思想单纯,应该通过日常管理及教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成长为品格优良的人。课程实践中,除了教授小学生生字词,要求其背诵课文、古诗词,了解文章主题、结构之外,还要通过直观的文本内容,使学生了解人性善恶,明确友情、亲情、爱情的真谛,以此培养小学生的怜悯心、同情心及爱国情怀等。依托语文课程,使小学生受益终身[3]。例如,在教授《和时间赛跑》一文时,告诉小学生时间的重要性,让小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通过适当引导,小学生在无形中便有了时间意识,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成效,甚至还能够减少违纪情况的发生。再以林海音的《窃读记》一文为例,依托文本学习,让小学生感受到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和文学知识的渴望,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及学习习惯,这对小学生的未来成长乃至终身发展都非常有益。该教学环境下,班主任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以刚性管理方式,对小学生进行约束,使其在学习、纪律方面都更加积极、主动。

综上所述,班主任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发展。班主任兼语文教师要从传统班级管理及学科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日常学习要求,将语文课程知识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借助直观的文本知识、情感教育等,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使其认识到语文学科的价值,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具备高尚的思想品格,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李非.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J].新课程(上),2016(2):196.

[2]刘玉会,薛克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57.

[3]李诺.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J].考试周刊,2017(77):46.

【篇三】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策略研究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完善。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整体的教育水平,而小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石,完成好小学教育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教育中小学语文更是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完整的认知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需要在教学中对德育工作进行有效的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道德品质方面的发展与成长。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加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教学素养,来适应教育改革。新课程的改革赋予了学校德育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学中对德育形成认知,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与践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培养,可以让学生逐渐发展成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就是教师通过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将德育教育充分融入语文教材中,使语文知识和思想道德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我道德素养。以下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策略。(一)积极引导,促进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懵懂期,在他们的思维认知形成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语文课本中相关内容的学习,充分认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文化的引导学习,还能够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进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传统美德,这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前提。(二)在教学任务中渗透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最直接的途径便是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本中,让学生在知识的熏陶下,对德育知识进行有效的吸收。小学语文的课本知识大多是以寓言故事的形式来让学生理解人生哲理,但是这些知识都比较零碎,很少有教师会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使课本知识与思想道德充分结合,通过不断创设学习环境和综合训练,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完成对道德素质的提升。(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与思想品德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有意识地针对不同学生进行适时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使其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与此同时,除了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在课外为学生适当开展课外活动,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德育和知识的有机结合。通过课外活动,既可以让学生提升自身修养,又可以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教师在开展课外活动时要注意全面性和针对性,课外活动要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调查报告显示,学生积极参与由学校举行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德育教育的渗透,有利于学生综合全面地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课文对话、阅读、写作等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身的素质。为了应对新课程改革和整体教育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德育,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应该用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缪璐.让小学语文课堂洒满德育的阳光[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12).

[2]陈秀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文存阅刊,2018(6).

[3]熊跃贵.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小学语文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7(12).

【篇四】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地进行自我拓展和提升,利用互联网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便为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讲解和引导。教师要对教材全面地进行熟悉和渗透,了解相应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设置必要的问题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

(一)合理分组、分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针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组,分组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分组的重要性。教师要与学生积极地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近平,并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近平来进行相应的小组安排。每个组都要有小组长来带领并监督成员学习,加强小组内部成员的合作与相互监督,提高小组学习质量和效率,保证学生共同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二)建立良好的小组关系。为了保证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引导小组成员相互了解和沟通,确保成员之间彼此尊重和信任,在小组学习的过程当中团结一心,增强小组成员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进行组内的凝聚力构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具有相应的责任心,共同为小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例如,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团队竞争,在竞争的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凝聚力,使学生能够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避免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当中产生较大的压力。教师在提问的过程当中应该探寻问题深层次的意义,并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使得教学能够顺利地开展和拓展。教师在提问时还要具有幽默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感到轻松和愉快,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大大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使得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要与学生积极地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来进行教学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二)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教师积极地倡导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认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且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与学生积极地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充分信任教师,并且跟随教师的引导来进行语文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讨时间,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和探索。(三)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当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具有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要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当中把握一个度,避免长时间地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从而丧失了学习兴趣。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语文知识直观地进行记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当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并且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增强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燕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2]柴利江.小学(中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调控策略[J].学周刊,2016(7).

[3]李兴文.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8(10).

[4]王英.在和谐中分享快乐―――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时代教育,2018(8).

【篇五】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营造积极课堂氛围

摘要:研究发现,课堂气氛与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天性好动、好玩,课堂气氛的轻松与否,可以说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也关系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所以,课堂气氛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意义重大。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手段,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气氛;
培养兴趣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学习素养的养成来说非常重要。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平台,其气氛的融洽、积极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与兴趣,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甚至影响着学生的价值态度、情感态度,是塑造学生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的主要因素。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手段,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营造课堂教学中积极、良好、融洽的气氛,实现有效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课堂气氛

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不但热情,有积极性,而且十分活跃,能跟着教师的讲解、思路,积极思考、提问,且与教师主动地互动、交流,形成一种活跃的学习氛围。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其主要的一点就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来激活学生学习中的所有潜能,让学生做一个学习型、探索型的人,而不是一个接受型、等待型的容器。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考虑到小学生贪玩、好动的天性,要在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时注意把这些因素融入其中,为学生打造出新颖、有趣,充满乐趣的课堂,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气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如在给学生教授《太空生活趣事多》这一课文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太空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太空的想象,强化他们的求知欲,如此,既能激发其兴趣,也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沟通能力,了解学生,利用他们的天性,设计课堂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推动语文教学不断发展。

二、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营造课堂气氛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堂上,早已经不适应教师一味教,学生单纯听的教学模式了,因为这种模式不但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距离感,而且对语文课堂也会产生距离感,甚至讨厌语文学科,这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融入学生之中,以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与学生做朋友,彻底打破教师教、学生听造成的疏离感。只有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合二为一,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能形成提问、质疑、交流、讨论的学习模式,也才能让学生敢说就说,敢问就问,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念,让教师更好地了解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形成融洽、积极的学习氛围。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努力获取更多的知识,还能大大调动学生愉快、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推进。

三、巧用游戏教学―――营造课堂气氛

众所周知,小学生喜欢玩游戏,科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学生最好的学习过程,小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增长与游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对游戏天生喜好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一些知识内容设置在游戏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打破传统课堂那种单一式教学死气沉沉的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有趣味、有热情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打开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当然,我们知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游戏,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学习课堂内容,拓展学生思维,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所以,游戏中既要有游戏本身的趣味性,也要能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达到营造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总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热情和积极性的保障,同时也是促进教学,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以上阐述,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实际,积极开拓,勤奋钻研,把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当成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法宝,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提高,为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教学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春芬.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考试周刊,2018(16).

[2]王倩.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中华少年,2017(29).

【篇六】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提升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教育实践,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动手能力小学语文

1动手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

“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是古人对于读书的见解,而放眼至当今社会的语文学习,私以为,除了这“三到”,再加一“手到”则更为妥帖。研究表明,动手可促进学生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上有一条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条格言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动手体会的重要作用。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第一大难关便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它难读、难记、易混淆、易忘却。比如b、d、p、q这四个声母,相当容易搞混。为了强化巩固,我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制教具,用纸制成一根小棒和一个半圆,由小棒和半圆用不同的摆放方式互相拼合,一边动手一边记忆这四个声母,音形结合,促进学生的识记。此外,字母卡片的制作也是拼音学习的一种方法,让学生亲手制作可以加深对拼音字母的印象,制作完成后对所学拼音进行系统抽读,这样便做边记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除了拼音教学,生字教学也可以用上类似的方式。一般对学生而言,同音字和形近字是比较难区分的,特别是同一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后,如何分清每个字并正确使用它们就成了难点。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制作辨字转盘,指导学生可以利用家里不用的光盘、废弃的硬纸板等等来制作这个转盘。转盘的辨字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定,如某生对“样、佯、洋、祥、详、徉”这些字易混淆,就可将“木、亻、氵”等偏旁布在转盘四周,而“羊”字可以转到任意偏旁进行组合认字、组词。像这样通过动手做自制教具,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加强了形近字的辨析,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动手实践中求真知

在课堂中,通常学生获取的是书本上或教师口中的间接经验,他们很少有机会去亲自经历、去体验。孟子曾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师除了在教学中传道受业解惑,很多时候更要教会学生去动手实践,读死书死读书,是无法真正从知识的土壤中汲取营养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十分带有趣味性,若光是在课堂上枯燥地讲授,便无法发挥文本真正的价值。例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在课前就预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家中尝试找一找苹果里的五角星,然后再去预习课文。相信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学生对文本会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加强了学生的动手体验感。同样的,在习作中也是如此。比如周末让学生回去写一篇洗红领巾的作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这个学生从来都没有洗过红领巾,那么,这样一篇习作完成的质量肯定是差强人意的。所以,在落笔之前,学生势必要亲自动手洗一洗,才能知道洗红领巾的整个流程。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洗的过程中探索一下,肥皂、洗衣粉和洗衣液,哪种洗衣效果更出众。当学生有了实践的兴趣和自我体验后,对这件事的了解和感触便会加深,写作也不再是一件举步维艰的事情了。亲自动手去体验和探索,学生所接触到的便不再是口耳相传的知识,而是真真切切的,属于自己的人生体验。我们教师除了让学生多说,更要让学生多做、多体验,在动手实践中求取真知。

3在动手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来源于体验,如果在教学中将动手体验的过程与情感体会相剥离,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会大打折扣。《火红的枫叶》一课中,“我”把对老师的爱全都深深寄托在了一张小小的枫叶上。教师在分析文本,进行尊师爱师教育的同时,不妨让学生效仿文中的小主人公,用枫叶或其他材料为老师制作一张小小的贺卡,写上想对老师说的话。同样的,每逢至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等,教师都可以用类似的方式,让学生亲手做一张贺卡,做一份小礼物,送给父母,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与爱。中国尊师重道、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已流传千年,我们不能只流于表面。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小手工制作中放置自己的心意,体会并表达对父母师长的感恩,更是教师教书育人之本。动手给语文书包上书皮,让学生更加爱护书本;
动手卷好第二天上课要用的铅笔,让学生做事更有计划性;
动手为课外书制作一张书签,学生会养成更好的阅读习惯……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而这样的效果,光靠纸上谈兵远远是达不到的。

4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动手能力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提升的有效途径。对此,我们要加强课堂的动手训练,让学生树立起培养动手能力的意识,将动手能力也包含在学生的学习范围之内,让教师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实现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韩艳秋.开放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初探[J].新课程(中),2016(05).

[2]崔玉珠.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4(29).

[3]唐敏.浅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2).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