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20-09-15 11:50:2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通过拓展阅读、写推荐词和阅读笔记等形式感悟诗人诗人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已任的历史责任感,培养生命故土情怀和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职场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一、教学指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下注释、诵读和分析来品读诗歌的意象和语言,体会雄浑阔大的秋天意境,感受诗人豪迈的青春气息。

  2.通过比较阅读、类化学习来进一步理解毛泽东、“沁园春”和长沙,把握诗歌情景交融的手法(意象选取、词序排布、手法调度)和词作的基本体式。

  3.通过拓展阅读、写推荐词和阅读笔记等形式感悟诗人诗人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已任的历史责任感,培养生命故土情怀和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吟诵与分析中学习诗词的意象和情景交融的写法,体味青春气息和革命豪情。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拓展阅读学习诗词格律,领会诗歌意境,理解当时的历史情绪和时代情怀。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习建议

  青春是花样年华,也带有时代印记。不同文学体裁有各自的特点。诗歌运用意象抒情的手法很有特点。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综合欣赏作品,把握时代脉搏、青春气息和写作技法,有助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文化的积累与传承以及审美品位的提升。

  诗歌鉴赏一是要具相关知识支撑,二是在吟诵中品味,三是通过历史还原找到一些相关信息互相印证,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更准确地走入作者的心灵世界。

  (五)课前研学

  5.1预习作业

  熟读课文,能准确流畅背诵;自学课下注释,初步完成单元相关练习。

  尽量借助搜索工具或其他途径获取与课文有关的作者、时代和文体信息。

  5.2阅读指导

  吟诵并注意诗词上下片的结构布局和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先景后事(人)的写法。在同类诗作中比较异同,发现特色。

  5.3写作准备

  学习推荐词和随笔的写法。

  5.4知识清单

  根据课下注释自学本课字词、文学常识(词),并可以关注“青春文学”(重点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演变流畅和文学特点以及表现形式(如诗歌、戏剧、影视、音乐、绘画、工艺等,也可以是精神和商业文化方面)。

  二、过程设计

  【知识支架】

  1.1训练内容:品鉴诗歌

  1.2活动情境:背景——开学话青春。任务——阅读与推荐。分工——分类阅读、资源共享

  1.3知识支架

  1.3.1词的文体知识、“沁园春”词牌知识与相关名家词作。

  1.3.2词的阅读知识。如意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手法,一字领和过片知识等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1.3.3长沙风物、相关诗词与时代背景。

  第1课时

  导语:名人笔下的诗意长沙

  昭君怨(豫章寄张定叟)

  宋:辛弃疾[1]

  长记潇湘秋晚,歌舞橘洲人散。走马月明中,折芙蓉。

  今日西山南浦,画栋珠帘云雨。风景不争多,奈愁何。

  长沙水陆洲

  明:叶子奇[2]

  长沙城西湘水流,客来城下系孤舟。隔江几树残杨柳,留与啼乌伴白头。

  橘洲晚霁

  明:陈洪谟[3]

  嘉树何年植,秋风万顷黄。寒沙频弄影,落日远浮光。

  锡贡珍堪拟,侯封富莫强。孔明亦贻后,负郭只田桑。

  思考:这些诗人笔下的长沙和橘子洲有什么共同的韵致和特点呢?

  这些诗歌不是透着文人的愁绪,就是满含书卷气,书写个人小天地的爱恨情仇,往往细腻有余而格局不够。这是由于诗词这种文体(甚至或某词牌子)限制所致,还是由于诗人的气度风韵、眼界格局或审美趣味决定的呢?这些复杂错综的情感在诗词的意象、语言、结构和技巧方面又有怎样的不同?

  下面,我们诵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比较一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读毛泽东的秋意长沙,与前几位相较,视角不同,格调不同,气势不同,思想也不同。我们将从“品长沙诗味”“会意毛泽东”“了解‘沁园春’”“回眸正青春”等几个专题来领略青春的气息,聆听年轻的旋律,为高中语文学习破题。

  活动一、品长沙诗味(文本研读)

  从这些诗句你品读出了什么?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起句用倒装手法,突出“独立”与“寒秋”。这与既突出抒情人的主体地位,又与下片写往昔同学情谊呼应。“湘江北去”与作者要南下广东对照,突出“独”字。“橘子洲头”既是诗人的写景观察点,也是上下片景与事的地理起点,如全诗的定海神针,伏线千里,使上下片浑然一体。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如前所述,四字句为主而观察角度一句一变,既有景物的绚丽铺排又不失自由灵动的视角变化,远近、动静、点面结合,技巧上有夸张、移用、对偶,给人华丽、空阔、劲拔、灵动之感。整体的视野和格局也非常大气。本段先放后收,有放有收,从容不迫。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由景入情,抒发感慨,可谓水到渠成。而一味的总结又有些呆板,所以诗人借助疑问生发开去,意境更为辽阔深远,也自然过渡到下片。这里有疑惑,有探讨,有思考,有自信。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换头(过片),聚焦一个“稠”字,由景入事,古已有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只是“稠”字化抽象为具体,又表达了浓郁的情感,完成虚实转换,一箭双雕。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本节还是四字句铺叙,“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与“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两两对仗,铿锵有力。“粪土当年万户侯”作一收束,“粪土”的活用是一个亮点,整饬中有变化。“万户侯”又有借古讽今之效力。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曾记否”由虚到实,由回忆到现实,回到全词之初。“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暗中用典,适度夸张,疑问的开放式结尾,情感更饱满,思想更深远,呼应开篇“独立”,与读者的互动更好。激越中有一丝惆怅,感情更丰满。

  【信息链接】

  毛泽东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开始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

  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

  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4]

  这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的毛泽东。那么,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在他的诗词中则有更多的情感流露,真诚而炽烈。两厢比照也很有意味。

  活动二、会意毛泽东(问题探究)

  1.豪放诗风从何道来?

  词的豪放风格从本文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

  (1)分析意象

  明确:意象就是情感化了的物象。该诗上阕中寒江、霜天、万山、飞鹰、游鱼这些景物上可以看出具有豪放风格。选取这些意象。可见诗人对自然,对社会的乐观态度及壮志豪情,因为这些意象阔大、自由、有力;从下阕中的同学少年这个意象群可以看出他们自由阳光,以天下为已任,有改造旧社会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

  (2)品味语词

  有人认为本诗的语言形象,且富有表现力,从哪里能看出呢?

  明确。一是动词。“染”,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树色之浓;“争”,写出行之奋;“击”,写出雄鹰之健;“翔”,写出游鱼之乐。

  二是形容词。“红”写出树色的鲜艳颜色;“碧”写江水之色。红绿比对,动静相衬,视觉上极富冲击力。

  三是副词。“遍”“尽”写枫色之广;“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江水之清。

  四是数量词。“万”写山峰之多;“层”写枫林层次;“百”写船只之多。

  对于古诗词的鉴赏,捕捉关键词分析很重要,而用词的技巧往往体现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

  (3)分析语句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看”字领起,气势如虹。后面四字句铿锵有力,可以看出这是一派壮丽秋景。“万类”句总结点题,有力量。

  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可以这是一群气概豪迈、精力充沛的革命青年。

  (“2.豪放诗风从何道来?”部分参考了“薇薇的博客”)

  2.秋天的诗如何会有春意?

  毛泽东的诗歌素来以气势恢宏,华丽优美。那么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呢?

  (1)诗人的原因

  “毛泽东胸怀天下,生性好学,博闻强记,成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传者,和中华民族生存智慧的集大成者。他又能得时代风气之先,接受马列主义的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并使二者融会贯通,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长成参天大树。他情感丰富,精力旺盛,永不疲倦地寻求新知,探求真理,理性的思考结晶成为了开国定邦的思想体系,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情感的酝酿迸发铸成了横绝于世的瑰丽诗篇,这就是毛泽东诗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光淘洗,毛泽东诗词中的上乘之作已然完成了一个经典化的过程,作为晶莹璀璨的浪花汇入了瑰丽壮阔的中华文化长河之中,并以其气势磅礴、想象浪漫、文辞华美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傲立于中华诗词之林。”[5]

  (2)书法的侧影

  诗人既是革命家、思想家,也是诗人,书法独树一帜。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言:“写字者,写志也。”下面介绍一点相关内容。

  毛泽东始终对书法和诗词的研究孜孜以求,还把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融入到书法之中,从而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神韵的书法艺术风格。在革命年代,他多次为部队题字,每次题字,点画如长枪大戟,运笔峻拔,势不可挡,而对将士和人民给予极大的鼓舞。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书法风格向外柔内刚、柔以抒情的方向发展,呈现出淡雅之风,唤起人们的愉快、向上、平和之情,给人无限的美的享受。[6](《毛泽东:革命年代 气势足 运笔峻拔》)

  (3)秋天的情愫

  秋天的诗句里确实有很多是悲怆的,秋天自古以来给予人们的印象就是万物凋零,绿叶枯黄,满地枯枝,满目颓败。以古代五行学说,“秋”属金,主刑杀。如杜甫的《登高》,欧阳修的《秋声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但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情感如何固然与季节景物有一定关系,还与作者当时心情、际遇和性格等有关。毛泽东有他豁达和乐观的一面,有革命激情和乐观主义。这与他广阔的视野密不可分,本诗也有表现。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