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一教案7篇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22-12-02 18:02:11

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教案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不断创新,老师们写教案时一定有着完整的思路,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长方体一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长方体一教案7篇

长方体一教案篇1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1、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8页的长方体纸盒和它的展开图,完成下面两项活动。

(1)长方体的6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图的哪个部分?分别将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

(2)展开图的各条边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在展开图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3)估一估,做这样的一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再算一算。

学生交流,小结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方法,教师都给予肯定,关键是让学生说清解题的基本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提示:在计算实物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实际选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计算。(要弄清物体的表面积是指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2、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探讨:教科书第18页“试一试”。

学生交流,小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先说商标纸的面积纸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再计算。

3、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一个电视机布罩要做几个面,哪个面是不需要做的,再让学生尝试计算。

4、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

5、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5题。

如果学生列综合算式有困难,允许分步计算。

6、教科书第19页“练一练”第6题。

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体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所有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3、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出示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制作长方体。

制作准备:

橡皮泥八小团,细棒十二根(分成三组,每组四根长短相同)

制作过程:

1、按图的顺序,逐步搭成一个长方体的架子。

2、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说一说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1)(2)

(1)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 )体,12条棱长的和是( )分米。

(3)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 )厘米,宽( )厘米,左边的面长( )厘米,宽( )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 )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完成p29的“做一做”。

长方体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东西?(笔盒、牙膏盒)谁大谁小呢?(引出体积的的概念)然后指出其中一个面,引出有关面积的知识。

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与之相关的知识。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思考,你们发现了什么?

①、长方体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②、长方体长、高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③、长方体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2、做一做

用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棱长1厘米)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他们的长、宽、高。

3、观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与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长 方 体 的 体积=( )×( )×( )

↓ ↓ ↓ ↓

用字母表示( )=( )×( )×( )

=( )

正 方 体 的 体积=( )×( )×( )

↓ ↓ ↓ ↓

用字母表示( )=( )×( )×( )

=( )

4、独立完成课本47页“试一试”1题。

①观察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各个图形的什么?( )

②想一想,知道了底面积和高,如何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 )

v=( ) ×( )

三、巩固练习。

1、估一估这个笔盒的体积有多大?分小组量一量、算一算。

2、计算:(1)、一个长方体,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6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课堂总结评价

1、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用什么办法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呢?

2、在这节课里,你表现怎么样?你觉得那位同学(或哪个小组)表现好?好在哪里?

五、布置作业

请你设计一个体积是210立方米的游泳池。

长方体一教案篇4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运用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 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能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且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试着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出示课件)

1、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2、一个棱长和为180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计算出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需要计算其中一部分面的面积之和,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思考了。

二、新课讲授

1、教材25页第5题

(1)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 cm、宽6 cm、高12 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 “上下面不贴”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要计算4个面的面积,上下两个面不计算)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5)集体交流反馈。

方法一:10×12×2+6×12×2=240+144=384 (cm2)

方法二:(10×12+6×12)×2=(120+72)×2=384 (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2、教材26页第8题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第8题图片及文字: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 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提问“鱼缸的上面没有盖”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计算正方体5个面的面积之和)

(4)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3×3×5=9×5=45 (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9、10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一教案篇5

设计说明

长方体的认识既是学习长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开端,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复习铺垫,关注新旧知识的衔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形以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并能识别长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开阔。不仅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整个设计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年级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本设计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时,充分相信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 不同的长方体模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由平面图形引出立体图形。

(1)课件出示一组平面图形。

师:说出这些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

生答后,师指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

(2)课件演示由平面图形得到立体图形的过程:用4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

师指着长方体问:这还是长方形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2.在讲桌上放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

师:它们和平面图形一样吗?(不一样)

师: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其中,铅笔盒、书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出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设计意图: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使学生的思维在新旧知识矛盾的焦点上迅速展开,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①利用长方体纸盒介绍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借助长方体纸盒,边指边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围成长方体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长方体的面;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长方体的棱;长方体三条棱的交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②同桌互动: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一个同学指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另一个同学说出其名称。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①通过操作和演示,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

师:要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我们就要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探究。请同学们拿着长方体,仔细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照方位有序地数)

生:长方体有6个面。(板书:6个)

师:每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生讨论)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得出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2个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好,现在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那么这6个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请看屏幕。[课件出示用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活动框架,再用纸糊上6个面(用三种颜色涂6个面)]演示时,将相对的面取下叠放在一起。

师:看了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通过操作和演示,探究长方体棱的特征。

师:通过刚才的演示和观察,我们知道了长方体面的特征,下面我们来探究长方体棱的特征。长方体棱的特征要根据棱的条数和长短去探究。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有序地数出12条棱。(板书:12条)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概括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平行且相等,这些棱共分三组。(板书:相对的棱的长度平行且相等)

注:没有课件的教师可用实物操作演示,把用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活动框架一一拆开进行演示。(铁丝分别用三种颜色)

长方体, 教学

长方体一教案篇6

教材分析:

?纲要》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的重要与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由此我们感到,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能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有益于幼儿的发展,就值得我们大胆尝试。

目标:

1.在认识面与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感知他们的特征,能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重点:感知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能正确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难点: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形与体的不同。

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各一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纸盒若干。

过程:

一.认识正方体

1.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宝贝,是什么呢?

师:教师出示正方体的物品 ,有意识地让幼儿看清楚每一个物体,初步感知共同点。2.瞧,这些宝贝对小朋友们说: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吗?

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正方形让幼儿观察比较,了解形与体的区别。

3.帮助幼儿认识正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正方体有几个面? 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正方形大小都一样吗?教师将正方形的六个面一一撕下、比较并记录下来。

师:帮助幼儿分析了解形与体的区别,知道正方体与正方形的关系,知道正方体是由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组成,有六个面。

二.幼儿探索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记录

1.出示长方体,那这又是什么呢?

师: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测,基本都会认定为长方体。

2.幼儿自由探索、记录长方体的六个面。

师:为了幼儿不按既定的思维模式,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幼儿:记录的时候仔细看看,它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还是几个面?

3.幼儿讲述自己记录的长方体

4.小结:有六个面,并且全是长方形的六面体或对应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为长方形的六面体均为长方体。

三.找找生活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闭上眼睛想想,你在哪里看见过正方体和长方体?活动室、家中、社区等。

幼:幼儿闭上眼回忆的时候,教师给予语言提示,帮助幼儿回忆、梳理

四.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幼儿共同检查

幼:共同互相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矛盾,掌握得好的幼儿自然能将对方说服。

五.延伸活动

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展开图,这两张可能是什么图?为什么?我把它们放在区角,你们去试一试吧。

幼: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解答,巩固所学。

长方体一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2.基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导入: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教师:平面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立体图形.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1.出示墨水盒、粉笔盒等实物.

教师提问:谁说说这些物体与平面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间)

2.教师明确: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的形状叫做立体图形.

(板书“立体图形”)

3.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立体图形?

4.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

1.面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 长方体有6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面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棱

学生实际操作:

①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②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12条棱)

③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相对的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3.顶点

教师:请同学们拿起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模三条棱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3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提问: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顶点?(8个)

4.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其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画法

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观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那么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

1.出示长方体框架,提问: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按照相对的棱进行分组)

分成几组?(3组)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不等)

2.教师小结:在一个长方体中,有3组棱,每组棱互相平行,并且长度相等.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实际测量:分不同角度测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

(测量数据应该不同)

教师强调: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随堂练习.

1.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2.填表.

顶点

长方体

有( )个面

都是( )形

相对的面( )

有( )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 )

有( )个

顶点

3.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形状都是长方体.………( )

(2)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

(3)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4)长方体相对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

五、布置作业.

1.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立体图形

长方体

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