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姜和蒜的教案精选6篇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23-04-13 17:04:37

在不断学习中,教师写教案的能力一定都有所加强,一份出色的教案,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认识姜和蒜的教案精选6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姜和蒜的教案精选6篇

认识姜和蒜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两种水果,能准确的说出两种水果的名称。

2、幼儿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说出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征。

3、培养幼儿对水果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重难点:

能准确说出水果的名称。

能说出水果的颜色、形状或味道

活动准备:

水果实物、切好的果盘、神秘袋两个、神迷盒两个、牙签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基本活动

1、出示神秘袋

师:“宝贝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两个神秘的袋子,里面有好多的好吃的,想不想吃?(想)

师:“那你们知道里面装的什么好吃的吗?”(不知道)

师:“老师也忘了里边装的什么啦?我来……(老师假装往出拿)诶,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来帮老师,谁愿意来?”

师:“xxx、xxx你俩来摸一摸”(请幼儿过来,先摸一摸,提醒幼儿只能摸一个)“xxx猜一猜,你摸到了什么呀?”“宝贝,那你摸到了什么呀?”(幼儿进行猜测,是哪种水果之后再拿出验证)

师:“那我们拿出来看一看,到底是不是xx?”

(通过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例如,苹果)

师:“呀,这是什么啊?苹果。那xxx猜对了没有?拍拍手吧。

师:“谁能告诉我这个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呀?它长什么样子的?”(如幼儿说不来提醒是圆圆的还是长长的)。

运用此方法,逐个拿出认识苹果,香蕉。

2、闻一闻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个漂亮的神秘盒,里边也装了好吃的,这次老师不要你们用手摸,要让你们用小鼻子闻一闻里边装的是什么?(老师请若干幼儿来闻一闻是什么水果。并拿出来验证)

3、尝一尝

师:“宝贝们表现的真棒,想不想吃?那怎么样才可以吃啊?”(苹果洗洗吃、香蕉剥皮吃,在了解水果的吃法过程中,引导幼儿复习水果的名称。)

师:“老师这儿给你们准备了洗干净、切好的水果,我们一起来尝一尝,看看他们是什么味道的。”

(1)、请几个幼儿先来尝一尝,说出你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2)、请几个幼儿将眼睛蒙起来吃,吃完告诉大家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3)、幼儿分组吃不同的水果,吃完告诉老师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道的。

三、结束活动

师:“宝贝们,苹果和香蕉好不好吃呀?苹果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啊?什么味道的啊?香蕉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啊?”(最后总结,复习水果名称,颜色和味道)

师:“今天老师在外面也藏了一些水果宝宝,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和幼儿去户外找,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本节活动通过“摸、看、闻、尝”等方法,充分运用五官感觉来认知苹果,香蕉的形状、颜色、味道。

2、整节活动中,充分引发幼儿浓厚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更大程度的加入参与到整节活动当中。

3、对本节活动的细节部分处理有些不当:

(1)在开始部分,应用较安静的游戏,或与水果有关的小游戏进行导入。

(2)在“神秘袋”“闻一闻”两个环节中,让幼儿等待的时间有一点长,应多准备一些材料,让其他幼儿更好的参与。

(3)整节活动,可变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将幼儿分组,每人一个水果实物,让幼儿亲自感知两种不同水果的,不同特性。也可以用“蒙氏”教学法来进行,教师直接贯穿给幼儿正确的概念。这样可以让整节活动更加的收、放自如,也可以让幼儿更加有积极性,参与到活动中。

(4)可再加深一点难度,让幼儿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也可用两种不同感觉的水果来进行,对比更加的强烈,明显。例如:苹果和猕猴桃,一个是光滑的,一个是粗糙的。

通过这节活动,老师们给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我有了一个很大的学习提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继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慢慢摸索,提高自己的组织活动能力,找到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不同方法,让幼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将以后的活动开展的更生动有效。

认识姜和蒜的教案篇2

中秋节教案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秋节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

3.参与节日游戏。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重点

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活动难点

画月饼活动准备白纸、彩笔若干,关于中秋节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

1.说说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样度过的。

2.听一听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二、中秋节的风俗

1.欣赏图片了解中秋节。(与家人团圆,吃月饼等)

2.朗读儿歌知道中秋节。

八月十五赏月节,摆上果饼来拜月。

八月十五团圆节,亲人团聚像过年。

八月十五丰收节,敲锣打鼓庆丰年。

八月十五中秋节,传统节日记心间。

三、中秋节有关的歌曲。

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知道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个团圆的日子。

四、中秋节绘画每个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月饼形状,并装饰。

活动小结1.复习学习的儿歌,加深对中秋节的印象。

2.欣赏歌曲《中秋大团圆》。

教学反思

从本次活动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中秋很感兴趣,了解了中秋要团圆,并能够教育幼儿在节日时献给爸爸妈妈自己制作的礼物。

本文扩展阅读: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认识姜和蒜的教案篇3

一、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小班幼儿好奇心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非常浓厚,五官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对孩子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本活动旨在结合幼儿生活实际,通过游戏、儿歌等教学方式,满足幼儿探索自我的需要,并且通过活动,使他们了解简单的保护五官的常识。

二、活动目标

1、积极愉快参与认识五官的活动,在活动中有乐于观察和操作的兴趣。

2、知道要爱护五官并学会保护五官的简单方法。

3、知道脸上器官的名称及位置,并能说出各器官的主要功能。

活动重点:知道脸上器官的名称及位置,并能说出各器官的主要功能。

活动难点:学会保护五官的简单方法。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耳、口、鼻、眉毛的器官贴绒及图片,娃娃脸若干张,花露水一瓶,每人一块小镜子,儿歌录音《小手拍拍》和《丢手绢》。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会唱儿歌《丢手绢》。

四、活动过程

1、认识五官的名称及位置

玩照镜子的游戏:照照镜子,看看镜子里面是谁?你的脸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五官名称)

2、通过游戏"贴脸谱"巩固对五官位置的认识

"a、在磁吸板上贴出一张娃娃的脸谱让幼儿观察:"娃娃的脸和我们的一样吗?缺了什么?"

"b、请小朋友操作学具,在娃娃的脸谱上正确贴出五官的位置。

"c、请个别幼儿出来给磁吸板上的娃娃贴出五官。

3、了解五官的功能和保护方法

此环节主要让幼儿感知五官的作用。首先,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五官,那你们知道它们的用途吗?"幼儿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然后教师设置情境让幼儿充分感知五官的作用。

(1)出示眼睛图片,问幼儿: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让幼儿回答。然后请幼儿闭上眼睛10秒钟,让幼儿说出闭上眼睛后的感受,感知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

教师:如果我们的眼睛受伤了可能就会看不见,那我们该怎么保护我们的眼睛呢?(请幼儿回答)

总结:不能用手揉眼睛,眼睛会红,不能用东西戳眼睛,眼睛会瞎的,不能做太近的位置看电视,也不能长时间的看电视,不要在光线太强或者太暗的地方看书。

(2)出示眉毛图片,问幼儿: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让幼儿讨论并请幼儿回答。

教师:

1.保护眼睛的功能,眉毛是保护眼睛的一道天然屏障,能够防止来自眼睛上方的汗水、雨水、灰尘、异物的刺激,对眼睛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2.能表现人的喜怒衰乐

3.能对眼部头部过多的热量进行调节

4.美观好看。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的眉毛,不能把眉毛拔掉。

(3)出示鼻子图片,问幼儿: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让幼儿回答。教师喷洒花露水,让幼儿感知鼻子是用来闻气味的。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知道了鼻子的作用,那该怎么保护它呢?(让幼儿思考并回答)

总结:不能乱挖鼻子,不要把东西往鼻子里面塞,这样会很危险也不讲卫生。有鼻涕的时候要用纸巾或者手帕擦鼻子。有时间的时候要可以给鼻子做按摩哦,这样我们的鼻子会很舒服的。

(4)放儿歌录音《丢手绢》,问幼儿听过这首歌曲吗?你是用那里听到的?在幼儿说出耳朵的同时出示耳朵的图片。

教师:我们的耳朵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那我们该怎么保护它呢?(让幼儿思考并请幼儿回答)

总结:小朋友不能自己掏耳朵,掏耳朵的时候必须让大人帮忙。也不能把小东西放进我们的耳朵里,不要听太多很尖锐的声音,那样会伤害到我们的耳朵。

认识姜和蒜的教案篇4

活动准备:

‘8’的数字卡片,邀请8位大班幼儿,设置小超市—内置书、盒子、牙刷、笔、(物品图片),幼儿练习本,教师图片等

活动过程:一复习7以内的任意数

1为幼儿介绍超市,他们是来邀请大家去超市参加活动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数量’,把数数结果展示在展板。奖励一个星!

二分享自己的发现,感知‘8’

1.幼儿相续说说自己的发现—例3把勺子、4见衣服、5个小铃---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是怎么发现数量的

2.在超市里发现那么多的数量为的’8’物品,请问幼儿有谁认识’8’的?

出示数字卡片8,一起说说8像什么?

3.小结:8除了可表示超市里的那些物品外,请孩子来说说还可以表示其他物品?(还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

4.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目测图片上的原形—分别依颜色将图形分类,出数量是8的图形.

三运用自己的认识,作业’8’

1.感知,了解了8的含义后,请幼儿完成相关作业练习;

2.教师讲评,提醒幼儿:凡是数数合起来有8样(种)的物品,饰件都可用’8’表示;

3.活动结束后可找找在幼儿园里,有哪些东西是可用8来表示的;

延伸活动:

1.依班级幼儿能力表现,设置相关作业投置益智区,供幼儿练习;

2.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8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对实际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实际含义;

2.运用目测、动手操作材料,感知数量8、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理解8的实际意义;

认识姜和蒜的教案篇5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正确千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整节课上李老师的安排很紧凑,上得很扎实,学生也配合的非常融洽。

我认为李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处理教材

虽然教材上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安排了2课时,但是“千、万”这两个新的计数单位是连在一起呈现的,有许多老师在第一课时会安排先认识这两个计数单位第二课时再来进行各种练习。这样的话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辛苦,不能很好的形成对大数的感性认识。而章老师安排认识先“千”,再认识“万”,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扎实。改造、重组后的学习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精心设计的课件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清晰地梳理数数过程。

课中李老师出示“千字文”,通过课件逐一出示:同桌数一数,有多少个字?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观察等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习的欲望,

“1个百、2个百、3个百……”的数数过程是正确把握和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而一层层100个小方块的慢慢地组合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重点的落实到位。

三、巧妙的练习设计,重视生成资源

如从497往后数十个数,并从这十个数中选一个进行研究这个设计既解决了本课难点会读拐弯处的数,又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内容的权力,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练习了在图上圈数以及在计数器上拨数的技能。

四、重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方法的指导

李老师通过估计一篇文章的字数和一千颗黄豆杯里有多高的实物操作,在指导估算方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估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让学生体验了认识大数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听完这节课,我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不够,对学生不够放手

在电脑屏幕上观看千的组成并没有让学生真正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以这一环节之后安排一个实践操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

又如在拨计数器时能否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这节课上计数器的实物只有李老师手上的教具,这个环节都是一个学生拨别的学生看,个别不看的学生老师也注意不到。我认为学生学具袋里的小计数器不妨拿出来让学生都拨一拨,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满十进一”,建立表象。

在学生展示第一次圈数出错时,不妨让其他学生来辩析,来纠正,而不是老师直接演示正确的圈法。

二、利用对比强调数值制

反馈圈图和拨数练习时,师问:“从1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204”“从9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1000”。学生的回答会更加明确数位的作用,更好的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位值制的概念。让这一环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对时间的把握

有个别的地方的节奏比较拖沓,如播放出ppt第一页杂乱的小正体后让学生猜一猜具体有多少个时,学生应该能够很快意识到是无法数清楚的,所以等待和猜测的时间就过多了。要是学生能说的时候,老师就不用代替了,学生回答的答案是正确的,老师就不用重复了,

综上所述,这节课确实值得我学习,值得我思考,同时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认识姜和蒜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颜色,并能说出颜色的名称。

2、正确分辨几种常见的颜色,能将相同的颜色进行配对。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能将相同的颜色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色板

(2)绿、黑、白三种颜色的雪花片若干

(3)绿、黑、白三种颜色的纽扣若干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走线,线上游戏“找朋友”。

师: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跟着音乐的节奏去找你的好朋友吧!

2、集体活动:

(1)复习三原色:红、黄、蓝。教师让幼儿听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例:师:请穿红上衣的小朋友举起双手;请穿蓝裤子的小朋友站起来;

(2)教师拿出教具色板摆好。教师运用三阶段法教幼儿认识绿、黑、白三种颜色。

(3)教师让幼儿在教室内找找绿、黑、白三种颜色的物品。

师:现在请我们的小朋友看看教室里有没有黑色、绿色或者白色的物品呢!找到了举手告诉老师!

(4)游戏“色板配对”。

3、分组活动:教师让幼儿把颜色一样的纽扣摆放在一起,进行颜色配对,并说说是什么颜色。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师:今天我们都学来哪些本领呀?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