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的设计教案5篇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23-05-03 11:02:54

在新学期开始前,教师首先就是要制定好教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案凸显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灯的设计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灯的设计教案5篇

灯的设计教案篇1

活动名称:

绘画——蘑菇

1、用椭圆形表现蘑菇伞,并用多种颜色进行装饰。

2、知道画面的排列要有大有小,使得画面丰富、布局合理。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蜡笔、示范画。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示范画,讲述故事:小白兔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玩,忽然下起了雨,他们跑呀跑,发现前面有很多漂亮的雨伞,仔细一瞧,原来是蘑菇。小白兔跑到蘑菇伞下面来避雨了。

2、小动物为什么到蘑菇下面避雨呢?

3、请幼儿观察蘑菇,看蘑菇是什么样子的?(有大大的、半圆形的顶,还有长长匠柄,能像雨伞一样挡雨点。)

二、各种各样的蘑菇。

1、教师示范画蘑菇:画个扁扁的椭圆形,下面长长的两条线就是蘑菇的柄。

2、观察示范画中大蘑菇、小蘑菇、矮矮胖胖的、高高瘦瘦的蘑菇,每个蘑菇的花纹都不一样。

三、幼儿作画,老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各种蘑菇伞的形状,并用色彩和花纹装饰蘑菇。

2、提醒幼儿不能将蘑菇的柄画得太粗。

3、指导幼儿涂色,可以用多种颜色表现蘑菇花纹。

四、展示幼儿作品。

灯的设计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思想基础及其历史进步性。

2、了解孟子答问过程,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

3、了解并掌握文中部分实词的多义及若干固定句式的对应今译。

4、在综合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孟子的“仁政”思想。

2、孟子的论辩艺术。

3、通假字:颁—斑、无—毋、涂—途。

4、一词多义:之、王、时、食、数。

5、固定格式:直……耳、是……也、或……或……、……何如。

【教学设想】

1、层层分析,指导背诵。

2、插入文学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比较孔、孟思想,可展开讨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这么一个故事:

某地盛产沙丁鱼,但每次渔夫们出海回来,捕得的沙丁鱼都会死去很多。这令渔夫们非常苦恼。然而,有一个聪明的渔夫,他的沙丁鱼却死得很少,为什么呢?原来,他从外地购了几条喜欢吃沙丁鱼的鲇鱼放在船上,使沙丁鱼们有了恐惧感,动了起来,增强了活力。

那么,同学们,这则故事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么,这是谁说的?他是怎样阐述这一道理的?有哪些名句?

(学生答: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增益其所不能。”)

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更进一步走近孟子,学习他的《寡人之于国也》。

二、关于孟子和《孟子》

孟子,名轲(前372~前289),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最大儒学大师,是孔子学说的嫡传。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元文宗封孟子为“亚圣”。

更为可贵的是,孟子并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的学说。他采用的是拿来主义的方法,占有、挑选、创新。例如:他否定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主张社会分工;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他还提出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等等。

?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七篇,各篇分上下,为儒家经典著作,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三、朗读课文

1、重申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选择方式:

⑴ 齐读。(了解学生整体学习情绪和朗读水平。)

⑵ 个别读。(深入解决具体的字音和句读问题。)

⑶ 范读。(对学生朗读出现的问题通过示范解决。)

⑷ 分角色读。(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

四、课文分析

1、找出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全文结构自然呈现。

⑴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1段)

⑵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3、4段)

⑶ 斯天下之民至焉。(5、6、7段)

⑷ 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诵读第1段。

思考:梁惠王说他对国家已尽心尽力了,他作了哪些呢?

提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思考:梁惠王这么做,结果如何呢?

提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思考:梁惠王的困惑究竟在哪里?

提示:于国尽心,而民不加多。

可见梁惠王还是想励精图治的,所以他“卑礼厚币以招贤者”(《史记·魏世家》),于是数位贤者,包括孟子就不远千里来到大梁,为之出谋献策。

重点词语理解:之、焉、凶、加。

3、诵读第2、3、4段。

问:孟子为什么要“以战喻”?

答:以对方熟悉的“战”设喻,更便于启发对方。

问:孟子是怎样“以战喻”的?

答:“五十步笑百步”。

问:在孟子看来,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何在?

答: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不尽心本质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重点词语理解:鼓、既、曳、或、以、走、无。

固定格式:或……或……、直……耳、是……也。

4、指导学生背诵第一、二部分。

(第一课时完。)

五、检查第一、二段的背诵

注意背诵技巧。

六、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1、诵读第5段:

措施 效果

, 不可胜食也。 养生

, 不可胜食也。 丧死──→王道之始

, 不可胜用也。 无憾

本段层次:①②③/④/⑤

重点词语理解:违、胜、数罟、时、养生、丧死、始

词类活用:“丧死”──为动用法。

2、诵读第6段:

措施 效果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衣帛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着食肉

──→王道之成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黎民不饥不寒

重点词语理解:树、衣、畜、无、庠序、孝悌、颁、负戴、王

词类活用:“衣”、“王”──名词作动词

特殊句式:“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诵读到7段:

思考:梁惠王为什么不得王也?

狗彘食人食 诸侯贵族

对比

涂有饿莩 下层百姓

社会极端不平等,国家治理得不好。

问:文中运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句,是哪一句呢?

答:“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把老百姓饿死归罪于年成不好就和杀了人归罪于凶器一样,非常荒唐。最后,孟子劝勉梁惠王抛弃虐政,施行仁政。“王无罪岁,则天下之民至焉。”

重点词语理解:检、涂、莩、发、岁、斯。

七、总结孟子的仁政思想

1、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

2、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

3、害民的并非荒年,而是虐政。

4、统治者不要归罪于年岁,而要不断地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行仁政,行王道,以民为本,使老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真心归附。

八、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

2、善用比喻。

3、气势充沛。

九、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

第一课时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1、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1段)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3、4段)

3、斯天下之民至焉。(5、6、7段)

第二课时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措施 效果

不可胜食也。 养生

不可胜食也。 丧死──→王道之始

不可胜用也。 无憾

措施 效果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衣帛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着食肉

──→王道之成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黎民不饥不寒

灯的设计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能大胆尝试拼贴不同的不倒娃娃,对美工活动有兴趣。

2. 通过观察,了解不倒娃娃的形象特征,进行拼贴和绘画。

3. 学习用大小不同的圆形拼贴出不倒娃娃,并尝试画出五官。

活动准备:

1. 各种各样的不倒娃娃。

2. 每组两盒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彩色纸,胶水,画纸和画笔。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欣赏、摆动不倒娃娃。

教师:不倒娃娃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通过比较不同的娃娃,知道组成娃娃的圆形的大小及位置关系。 教师:不倒娃娃的脸上有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娃娃的五官形状、位置。

引导幼儿玩玩不倒娃娃,发现娃娃的有趣之处。

2. 出示画纸和不同的圆片,引导幼儿猜测制作方法。

教师:今天我们也来做不倒娃娃,用圆片在纸上怎么做呢?怎么才不会掉下来呢

3. 引导幼儿学习粘贴不倒娃娃。

教师:这里有大小不同的圆形,用什么做娃娃的头,什么做娃娃的身体?

幼儿尝试自己拼摆娃娃。

教师情个别幼儿讲解自己的拼法。

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自己复习粘贴方法。

第一步:先选好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圆片拼成不倒娃娃。

第二步:拿一张圆片在背面涂胶水,像画圈一样在圆片的周围都涂上,但注意不要涂得太多。

涂完后,擦干净手指。

第三步:将圆片贴在纸上想好的位置,用手指抹平,再贴别的圆片,最后把不倒娃娃圆形铁好。

第四步:给贴好的不倒娃娃画上五官,不倒娃娃就做好了。

4.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沿着圆片的周围涂胶水,娃娃的头和身体要靠在一起,要贴得平整。

鼓励幼儿选用不同颜色的圆片,或变化头和身体的位置关系,贴出不同的不倒娃娃。

提醒幼儿观察实物,画出不倒娃娃。

5. 展示幼儿作品,教师总结评价。

重点讲评干净平整以及与教师范例不同的作品。

灯的设计教案篇4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设计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如指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在插图上给风娃娃做记号,并说说原因。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

2、充满情趣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本设计针对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创设多种情境,如识字教学中赋予生字宝宝以生命和活力,在风娃娃赠送礼物这一情境中巩固生字。朗读教学中,评选最高兴风娃娃和最伤心风娃娃,置身于这些情境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会认抽、续等11个生字,会写夫、表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一个精美盒子,里面装有许多星星,每颗星星后面都有生字;一个风娃娃的头饰。

2、课件:5张:

⑴风娃娃的样子

chou xu xu xi ji

⑵抽上来、断断续续、吸气、高兴极了、纤夫、流汗、表

shi zheng zong shang ze

示、风筝、无影无踪、伤心、责怪、转动

⑶抽、续、吸、极、夫、汗、示、筝、踪、伤、责

⑷课文插图1和课文插图2

⑸课文插图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唤起体验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谜底:风)

2、你们在生活中感受过怎样的风?

3、(出示课件⑴)瞧,多么可爱的风儿呀,让我们一起喊喊它的名字吧!(生:风娃娃)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难读的字音或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互读生字,轮流读课文,读错了,小组成员互相帮助。

3、讨论交流:

课文中风娃娃做了那几件事,哪些是好事,哪些是坏事?

三、创设情境,游戏识字

1、学习生词:

师:听到你们的读书声,课文中的词语都高兴地跑出来了,大家看,他们是谁?(出示课件⑵,指导学生认读)

2、认读生字:

师:生字宝宝离开了队伍,还脱去了拼音帽子,你们还能喊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课件⑶,指导认读)

3、游戏巩固: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好,风娃娃给你们送礼物来了,这么漂亮的星星,你们想要吗?风娃娃说了,如果你们能读出星星背面的生字,就能把星星带回家了。(生从盒子中摸出一颗星星,并领读后面的生字。)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品读1~3段,感受快乐:

1、(出示课件⑷)风娃娃作了哪些事?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3段,想想你喜欢风娃娃吗?在你的插图上给风娃娃做上记号。

3、展示交流:你给风娃娃做了什么记号,说说原因。

(生有的画上,有的画上∨,有的画上大拇哥,还有的画上笑脸)

4、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呢?读给大家听。(指导学生感悟快乐,并读出快乐)

5、评选最快乐的风娃娃,戴上头饰表演。

(二)品读4~8段,感受伤心:

1、(出示课件⑸)说说风娃娃在干什么?这时,你会给风娃娃做上什么记号?(有的画×,有的画哭脸)

2、小组合作,练习读4~8段,评选最伤心风娃娃,戴上头饰表演。

(三)深入理解,发展语言:

瞧,伤心的风娃娃哭着来到我们的教室,(出示课件a,并加入风娃娃的话:小朋友,你们能告诉我人们为什么责怪我吗?)你们能帮助风娃娃吗?

五、小结

看来同学们都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帮助。

第二课时(略)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三、课外拓展(任选一样)

1、背诵古诗《风》。

2、画一幅有关风的图画。

3、搜集资料:风能做哪些好事,会做哪些坏事。

?板书设计】

16风娃娃

(高兴)

(伤心)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

灯的设计教案篇5

一、班会主题:

心存感恩,让爱永驻

二、班会好处:

如今的孩子,个性是城市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的极大满足使他们习惯了养尊处优,他们理解了太多的爱,渐渐地,他们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而当今社会的风风雨雨对他们心灵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也扼杀了童心的淳朴和人性的完美,从而失落了一颗感恩的心。他们习惯了被爱,习惯了索取,习惯了理解,却不曾想过或是不习惯付出,不懂得感恩。应对他人的帮忙,甚至连一声“谢谢”也难以出口,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礼貌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引导他们,透过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继而唤起那已被一层层习惯与世故压在灵魂最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同时,也让我们反躬自省,找回以前失落的那份博爱。

三、班会目标: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一种传统美德、一种处世行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精心培育校园“感恩文化”,用心营造感恩校园氛围,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学会感激,学会关心,学会回报。

(1)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教育是一种人性唤醒人性的教育。透过感恩教育使学生明白,在这个社会里,爱从来都是双向的,谁都没有只奉献不回报的义务,谁也没有只索取而不付出的权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和他人、学校和社会的恩惠,人人都需要一颗感恩的新来对待这一切。而没有感恩心的人格是不完整而且是不健康的。

(2)让学生学会“报恩”。感恩教育是一种以善换善,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透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懂得对生活和他人心存感激,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不断增强学生的报恩意识和潜力,学会如何回报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学校和社会。

(3)让学生学会“施恩”。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既有报恩心,更有感恩行,理解“施恩”的前提是“不图报”。当我们能够做到“知恩图报”时,还应当怀着宽容的心态、愉快的情绪,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忙身边需要帮忙的人。

四、主要资料:

(一)前期准备:

(1)了解感恩节的来由和相关活动:

感恩节又被称作“火鸡节”,是北美洲独有的节日。17世纪初,英国的清教徒遭到迫害。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登上“五月花”号帆船,于12月26日到达了美国的普利茅斯港,准备开始新的生活。然而,这些移民根本不适应当地环境,第一年冬天过后,只有50人幸存。第二年春天,当地印第安人送给他们很多必需品,并教会他们如何在这块土地上耕作。这一年秋天,移民们获得了大丰收,11月底,移民们请来印第安人共享玉米、南瓜、火鸡等制作成的佳肴,感谢他们的帮忙,感谢上帝赐予了一个大丰收。自此,感恩节变成了美国的固定节日。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将它定为国家假日,并且规定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美国的感恩节,有四天假期。借着长假,很多人都会赶回家庆祝佳节,所以,美国感恩节的热闹程度绝不亚于中国的中秋节。

(2)要求每个学生静心回想自己从小到大的生活,受过什么人什么样的帮忙,心里有什么未表达出来的话,记录下来。

(二)班会课上:

(1)观看《感动中国》片段,请学生发表简短观后感;

(2)分以下版块体会受恩,培养感恩情感:

感恩父母——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感恩社会——感悟社会的馈赠和祖国的关爱,增强社会职责意识,树立报效祖国思想;

感恩自然——感谢大自然的赐予,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感恩师长——感谢老师的教诲,尊师重教;

感恩他人——感谢同学、朋友的支持照顾,促进互助互爱。

(3)小结:

教会学生心存感激,真情回馈,温情行动。从小抓起,从细节抓起,从身边抓起,让学生在班会活动中体会到受恩的荣幸和感恩的乐趣,变被动感恩为主动感恩,在自己心中培植感恩的情感,向身边的人发出真诚的问候和微笑。透过感恩教育,使学生能在正视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能顾及他人,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使人更豁达,心胸更开阔。

(三)后期总结:

要求学生写下班会课后自己的感悟,并证明自己的态度。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