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教案7篇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23-05-26 15:01:35

教案是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事先编写的文字材料,教案的制定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生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生教案7篇

人生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人的一生是个美丽的过程,通过谈话、观赏课件帮助幼儿树立自己美好、远大的理想。

2教育幼儿珍惜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重点:

感知人生是一个美丽的过程,帮助幼儿树立自己美好的理想。

活动准备:

制作课件、画纸、油画棒活动过程:

一、观看短片播放短片,教师讲解:

⒈教师:动画片讲述的是谁的故事呢?(小种子)教师:它又学小鸭子又学小猴子是为了干什么呢?(寻找自己的理想)⒉小种子通过不懈的努力,最后找到了吗?还长成了花,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它很开心的笑了。在它寻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习它的什么精神呢?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欣赏一遍:应该勇于去寻找自己的理想,做一个堆社会有用的人。

二、播放幻灯片:

出示一系列"美丽人生"的图片,幼儿边听音乐边欣赏,如:生日照,结婚照等。

引导幼儿感受人生的美好,要珍惜生命才能享受这个美丽的过程。

三、播放幻灯片:

请幼儿欣赏教师的"美丽人生"。

老师也有我的美丽人生,小朋友愿意和我一起分享吗?教师边播放幻灯片边讲解:

⒈最后由:"而今后老师还会有很长的时间,还要去学习,继续去实现自己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理想。"引出:小朋友们,你们以后会是什么样?你们有美好的理想吗?

⒉集体讨论。

⒊请个别幼儿讲述。

四、给幼儿分组:

把自己的理想在画纸上表现出来。画完了,如果愿意,可以讲给身边的老师听。

教学反思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真实的情景体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教师坚持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整个活动以情激趣,以情激学,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了师生互动作用,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人生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并简要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4.体会寓意,培养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难点: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嬉戏()风韵()厄()运泯灭()

险象迭()生禀告()心旷神怡()

审美:得失之患:

二、理解探究

1.学习《白兔和月亮》思考白兔得到月亮前与得到月亮后赏月时心态有什么不同?注意找关键词

2.《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王子落难后性格怎样?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王子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三、合作释疑

1.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探讨写法。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2.深入研读课文《白兔和月亮》,从课文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3.读《落难的王子》研究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思考下列问题:

(1)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2)第四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阅读《塞翁失马》读过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译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略

二、理解探究

1.“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

2.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一个启迪。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主动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

脆弱坚强起来

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4.《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拥有与自己能力不相称的巨大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三、合作释疑

1.(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2.如:用词精当的语句“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对称的语句“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他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3.读《落难的王子》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1)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极写他的脆弱的?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眼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通过王子对别人灾难的叹息极写他的脆弱。

(2)落难王子的厄运,如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极为凶险,作者意在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3)寓言构思奇妙,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并思考下列问题:

(1)略

(2)明确: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3)明确:用原句回答,见课文第四段。

(4)明确:因为白兔拥有青草,天空拥有月亮都不是非分之财,而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会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这样才能表现寓意。

五、拓展延伸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要坦然面对生活。

人生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读会写“窖、泯、厄、禀告、皎洁、风韵”等字词。

2.理解、积累“审美、闲适、慧心、落难、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

3.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

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教学方法

1.朗读法。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寓言故事,内容大多涉及人生道理,带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白兔和月亮》主题词是“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的感悟是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寓言故事情节,体会寓意的表达。

2.自读与点拨结合法。所选寓言两则,故事精短,构思奇妙且含意隽永。运用合作研讨解决阅读理解中的疑难问题,准确把握寓意。

3.延伸积累法。搜集整理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培养战胜困难的坚韧意志。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读《白兔和月亮》,准确理解故事的寓意和语言的精美。指导学生自读《落难的王子》,揣摩奇妙的构思。把两则寓言连贯起来思考,体会得失相依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拥有权势或财富是好事,却可能生出得失之患,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失去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顽强地挑战命运的不公,如失聪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而奏响磅礴的钢琴曲。怎样面对财富和不幸呢?阅读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一只先前心旷神怡地赏月的白兔,一旦拥有了月亮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极为脆弱的王子,遭遇凶险的厄运却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为我们阐解如何去应对幸运和厄运这人生的两大难题。

二、资料助读

1.寓??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2.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三、师生共同研读《白兔和月亮》

1.教师范读,学生标示生字词并疏解。

投影显示: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险象迭生:(dié)

金窖(jiào)

泯(mǐn):灭,丧失。

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难。

厄运(è):不幸的命运。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闲适:清闲安逸。

2.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思考: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一个启迪。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3.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如:用词精当的语句“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对称的语句“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请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为合情合理的完整句子。

多媒体显示:

(1)__________________独具审美的慧心。

(2)__________________皎洁的月色。

(3)__________________无忧无虑的嬉戏。

(4)_______________心旷神怡地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不愧是_______________的行家。

(6)__________________各具风韵。

(7)__________________举世无双。

(8)__________________一扫而光。

(9)__________________闲适的心情。

(10)__________________乌云蔽月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心痛如割。

(12)__________________险象迭生。

4.按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讨论:

(1)“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2)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3)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4)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学生交流,教师明确:

(1)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2)要充分理解寓言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寄寓的思想内涵。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实在不配拥有,因此不能泰然拥有,这就是说,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得失之患,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并非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3)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得失之患”,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两者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决定了白兔的不同心态,而白兔之于青草、天空之于月亮,则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所以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不同的。

(4)说“必然”显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5.学生跟录音轻读,体会寓言含意的隽永。

四、指导学生自读《落难的王子》

1.听读录音,学生交流阅读体会。

2.学生自由诵读,读出语气和感情。

思考: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这个规律不能成立。寓言的内容不是说,为了坚强起来必须寻找厄运,而是说,既然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厄运是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厄运可以使人坚强起来。

3.学生合作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1)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极写他的脆弱的?

(2)寓言为什么把落难王子的遭遇编造得如此凶险?

(3)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

(4)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反复三遍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眼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通过王子对别人灾难的叹息极写他的脆弱。

(2)落难王子的厄运,如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极为凶险,作者意在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3)寓言构思奇妙,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

人生教案篇4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宋襄公不听,他认为截击正在渡河的对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约束全军不得出击。待楚军渡过泓水、正在慌忙列阵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建议道:“我们趁敌人还没有列阵完毕,掩杀过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又拒绝说:“要等敌人列阵完毕,我军才能出战。”

很快,楚军排列完毕,严阵以待,宋襄公这时候才下令对楚军发动全线进攻。他自己亲自驾着兵车,车上飘扬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杀向楚国的中军。一场大战下来,宋军惨败,宋襄公精锐的中军全军覆没。宋襄公本人也在乱军中被砍伤了屁股,亏得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国在泓水之战中损失惨重,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就连齐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国没有参加由陈国发起的颂扬齐桓公的盟会,起兵伐宋。宋国开始沦为大国的附庸,在楚国、晋国等大国之间艰难摇摆以求生存。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宋襄公会失败?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强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性。 运用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一例,强调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

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一位先哲询问古罗马的两面门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

孔?”“为的是一面察看过去,记取历史的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们以美好的憧憬。”门神说。

“可是,您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先哲问道。

“现在……”门神哑然了。

“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您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 “呜呜……”门神听到此,忍不住抽泣起来。

原来,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没有看守住罗马的城池,被敌人攻陷了,于是,人们遗弃了它……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1.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使用教材第9页中“残奥冠军侯斌”一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23岁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牲。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她说:“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一次,一位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儿。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

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得出下列的几个要点。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组织学生进行选择实践与评价:要求学生写出希望自己将来第一份工作应该具备的五个条件,并排列顺序。然后对这些条件进行逐项删除并排序。最后剩下的一个条件,往往是学生心目中最重要的,也是真正需要的条件。最后对这个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引导学生完整理解“客观实际”的概念。体会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1.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5.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

a.物质 b.意识

c.社会 d.精神

答案:1.c 2.b 3.d 4.a 5.c

1.教材体验与探究:第1题,第2题。

2.我们国家有很多成语,请同学们查一查以下一些成语的意思和出处:自知之明、不自量力、量力而行、妄自菲薄。

请列举说明这几个成语的出处和意思,指出这几个成语的异同,并谈谈这几个成语与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哲学观点的关系。

人生教案篇5

主要内容:

第七课:《第一次真好》

第八课:《人生寓言》(节选)

学习重点:

?第一次真好》

1、理解课文《第一次真好》的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积极的生活态度,尝试有益的第一次,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人生寓言》

1、了解寓言的特点,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习《白兔和月亮》精美的语言。

知识讲解:

一、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

嬉戏xī撤销chè风韵yùn皎洁jiǎo

禀告bǐng厄运è金窖jiào抢劫jié

行乞qǐ落难nàn泯灭mǐn俘虏lǔ

阴晴圆缺qíng心旷神怡kuàng险象迭生dié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慷慨——灌溉擅长——禀告抢劫——胆怯地窖——窘迫拐杖——特别销毁——撤销皎洁——狡猾泯灭——流氓嬉戏——戏耍玲珑——伶俐雏形——皱纹孵化——腐化

羞耻——羞辱心旷神怡——身心愉悦阴晴圆缺——多愁善感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审美:欣赏、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

风韵:优美的姿态和神情。

雏形:事物最初所具备的形态。

碌碌无为:平庸而无所作为。

不可磨灭:指功劳业绩等不会因为时间的久远或其他原因而消失。

闲适:清闲而安逸。

窖子:收藏东西的地洞或坑。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险象迭生:危险的情况一个接着一个发生。

禀告:就是指向长辈或上级报告。

二、重点分析:

1、作者为什么把短文的标题命名为《第一次真好》?

作者写了许多的第一次:详写的第一次有——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又略写了许多第一次。作者又对此总结出特殊的“好”的感悟。因而,就把文题命名为《第一次真好》。

2、《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好”在:第一次的奇妙、第一次的新鲜而刺激、第一次的回味无穷——积极的生活,不断开拓新的生活领域,享受生活。

3、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风情”在这里指风土人情,柚子树生长在南方,旁边又有人家,这是南方的风土、南方的人情。

4、既然“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又为什么“使人回味无穷”?

虽然第一次的经验有的愉快,有的并不愉快;或者叫人难受,或者叫人做起来困难、受到惊吓等等。但是,感觉都是新鲜的,从没有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很深,所以使人回味无穷。

5、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

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发现,勇敢尝试,才能有越来越多的第一次,才能使生命多彩多姿。

6、阅读《白兔和月亮》,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寓意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7、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

白兔的“得”,不是一般的“得”,试想如果白兔得到一把青草,会有这样的“得失之患”吗?白兔得到月亮,虽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实在是不配拥有,因此不能泰然拥有。这样的拥有,看起来是好事,又何尝不是坏事?月亮归属于白兔,其实白兔也成了月亮的奴隶。这种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产生无穷的得失之患。

8、是不是只有一贫如洗才能安闲自在?

不是。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白兔和月亮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自身如此渺小,也就会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必然会引起得失之患,就应该放弃这种拥有。如果是天空拥有月亮,天空就泰然拥有。而白兔拥有青草,也应泰然拥有。

9、《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要注意揣摩。

月色皎洁时,白兔——无忧无虑的嬉戏,心旷神怡的赏月。

乌云蔽月时,白兔——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

满月缺损时,白兔——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10、阅读《落难的王子》,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11、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的面对厄运?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经苦难的磨练,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的面对厄运。

12、《落难的王子》这篇寓言的编写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寓言,主要是通过叙述故事来讲道理。而《落难的王子》这篇寓言的编写方法却很特别,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人物,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拟定为王子,极写他怎样脆弱。厄运也往极端方面去编: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最后,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第一次真好》《人生寓言》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构思也很特别: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不但亲眼见过王子,还与他有过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

“天哪,太可怕了!”这句话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而且,只重复半截,耐人寻味。王子的故事在前,“我”的经历在后,又将如何?引人深思,给人启发。

13、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我们如何面对厄运?

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如果厄运落到头上,不必倒下,应该顽强的挑战命运。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厄运可以使人变得坚强起来。

巩固训练

1、选出下列词语中读音全对的一组()

a嬉戏xī撤销cè风韵yùn皎洁jiǎob禀告bǐn厄运è金窖jiào抢劫jié

c行乞qǐ落难nàn泯灭mǐn俘虏lǔ

d硕果shuò霎时shà玲珑lín孵化fū

2、找出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组()

a慷慨——灌溉皎洁——狡猾抢劫——胆怯b地窖——窘迫拐杖——特别善长——禀告c泯灭——流氓嬉戏——戏耍玲珑——伶俐d销毁——撤销雏形——皱纹孵化——腐化

3、《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

4、说说《白兔和月亮》以及《落难的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迁移阅读

(一)

张三带着斧头从树林里走过,一棵小树拦住他,对他说道:“把这些树木砍个干净吧,好心肠的朋友,我希望你砍掉它们!它们不让我自由发展,太阳光照不到我的身上;伸展我的根子吧,我又根本找不到地方;我的四周没有一点儿风的声音,这些树木在我头顶上结成了一个道地的罗网。我告诉你吧,要不是它们挡着我,要是我能自由生长,一年之内你就可以看到我成为这地方的光荣和骄傲,我的友爱的树阴将要一直遮蔽到山谷的左右两边。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如此,你瞧!我是灌木——就这么点儿高。”

于是张三挥动着他的斧头,为朋友帮忙。他的好心肠没半点儿犹豫,他在小树的四周,开辟出了整整齐齐的一块地方。

可怜的小树!它的胜利并没有存在多久,起初是炎热晒干了它的汁液,接着是挨到了大雨和冰雹的打击,最后,一场可怕的风暴,把

它的枝叶都吹折打落了。

“愚蠢的东西”,小树听见附近有一条蛇说道,“你的毁灭是你自己招来的,如果你在树林的慈爱的荫庇下多栽培些日子,那么,无论炎热也好,大风也好,都不可能这样地逼上门来;你有老树保护你的安全。如果到了那些树木因为寿命已经结束,统统消失了的时候,这就轮到你一年年地成长,长到它们那样的高大,那时候你已经日积月累地锻炼得壮健有力,就不会有今日种种的祸害发生了。即使是再厉害点儿的风暴,你也经得住,也可以安然无恙。”

1、用一句话概述故事内容。

2、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3、为什么要写小树抱怨老树呢?

4、联系全文,用转折关系句“虽然……但是……”写两句话,说明其它树木对小树是既有弊也有利的。

5、蛇为什么说小树是愚蠢的东西?

6、蛇的话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二)池沼和河流

“这是怎么回事呢?”池沼对她附近的河流问道,“我老是看到你整天奔流不息,亲爱的姐姐,你一定累得要命吧!而且我老是看到,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大船,一会儿负着漫长的木筏,在我眼前奔流而过。小船小划子更不用说了,他们多得没有个穷尽。你什么时候才抛弃这样无聊的生活呢?换了我啊,可真要把我烦腻死了,我宁可干涸掉!

“像我这样安安逸逸的生活,难道你还找得到吗?我承认我并不出名;我没有蜿蜒流过整幅地图,弹琴的也不歌颂我的名声。可是这些个虚名果真有什么实惠吗?我,一个幸福的闲人,舒舒服服悠悠闲闲地荡漾在柔和的泥岸之间,好比高贵的太太们窝在沙发的靠枕里一样。大船小船也罢,氽来的木头也罢,我这儿可没有这些无谓的纷扰,甚至小划子有多重我也不知道哩!至多偶尔有几片落叶漂浮在我的胸膛上,那是微风把他们送来和我一起休息的。一切风暴有树林挡住,一切烦恼我也沾染不上,我的命运是再好不过的了!周围的尘世不断地忙忙碌碌,我却躺在哲学的梦里养神休息。”

“哲学家,你既然懂得道理。可别忘了这一条法则,”河流回答道,“水只有流动才能保持新鲜,如果我成了伟大壮阔的河流,那么,就是因为我并不躺在那儿做梦,却按照这个法则川流不息。结果呢,我的源源不绝的水,又多又清的水,一年复一年地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因而赢得了光荣的名誉,或许我还要世世代代地川流不息下去;那时候,甚至你的名字也不会有人知道的了。”

河流的话果然应验了,壮丽的河流仍旧川流不息,池沼却一年浅似一年。池沼面上浮着一层黏液,芦苇生出来了,而且生长得很快,池沼终于干涸了。

有了天才不用,天才一定会衰退的,而且会在慢性的腐朽中归于消灭;懒惰致命地支配一切的地方,工作,艰难的工作,就没有起色,就无法重振旗鼓。

1、给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写出正确读音:

(1)池沼(2)木筏(3)干涸(4)蜿蜒(5)荡漾(6)沾染(7)懒堕(8)黏液(9)腻烦(10)安逸

2、解释下列词语:

(1)安逸:(2)干涸:

3、本文的体裁是:()

a、散文b、童话c、寓言d、神话

4、本文主要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运用什么写法、写出两者怎样不同的特点?二者结局如何?

5、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参考答案

巩固训练

1、c2、b3、“好”在:第一次的奇妙、第一次的新鲜而刺激、第一次的回味无穷。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发现,勇敢尝试,才能有越来越多的第一次,才能使生命多彩多姿。

4、《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迁移阅读

(一)1、故事内容是:小树为了自己迫不及待的成长,不惜毁掉周围的老树。失去了老树的荫蔽,小树经受不起炙晒、雨淋、冰雹和风暴,终于毁灭。2、写作手法是:拟人的手法。3、目的是:表现出小树自大的特点。4、虽然老树给小树的成长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但更给小树提供了保护,保证了小树的健康成长。5、小树只留心到了老树对它形成的阻碍和对它不利的一面,却忘了老树带给它的许多好处。6、启示是:任何人都少不了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谁也不能单独地生活。

(二)1、(1)zhǎo(2)fá(3)hé(4)yán(5)yàng(6)zhān(7)duò(8)nián(9)nì(10)yì2、(1)安闲舒适。(2)水干,枯竭。3、c4、修辞方法:拟人。写法:对比。特点:池沼——停滞不前。河流——川流不息。结局:池沼——干涸。河流——成为一条壮丽的河流。5、只有奋斗不息的人才能取得成就,相反者则一事无成。

人生教案篇6

一、课前阅读课文

爱的失衡

阿满

媳妇说:“煮淡一点你就嫌没有味道,现在煮咸一点你却说咽不下,你究竟怎么样?”

母亲一见儿子回来,二话不说便把饭菜往嘴里送。她怒瞪他一眼。他试了一口,马上吐出来,儿子说:“我不是说过了吗,妈有病不能吃太咸!”

“那好!妈是你的,以后由你来煮!”媳妇怒气冲冲地回房。儿子无奈地轻叹一声,然后对母亲说:“妈,别吃了,我去煮个面给你。”

“仔,你是不是有话想跟妈说,是就说好了,别憋在心里!”

“妈,公司下个月升我职,我会很忙,至于老婆,她说很想出来工作,所以……”

母亲马上意识到儿子的意思:“仔,不要送妈去老人院。”声音似乎在哀求。儿子沉默片刻,他是在寻找更好的理由。

“妈,其实老人院并没有什么不好,你知道老婆一旦工作,一定没有时间好好服侍你。老人院有吃有住有人服侍照顾,不是比在家里好得多吗?”

“可是,阿财叔他……”

洗了澡,草草吃了一碗方便面,儿子便到书房去。

他茫然地伫立于窗前,有些犹豫不决。母亲年轻守寡,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供他出国读书,但她从不用年轻时牺牲当作要挟他孝顺的筹码,反而是妻子以婚姻要挟他!真的要让母亲住老人院吗?他问自己,他有些不忍。

“可以陪你下半世的人是你老婆,难道是你妈吗?”阿财叔的儿子总是这样提醒他。

“你妈都这么老了,好命的话可以多活几年,为何不趁这几年好好孝顺她呢?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啊!”亲戚总是这样劝他。

儿子不敢再想下去,深怕自己真的会改变初衷。傍晚,太阳收敛起灼热的金光,躲在山后憩息。一间建在郊外山岗的一座贵族老人院独自黯淡。

是的,钱用得越多,儿子越是心安理得。当儿子领着母亲步入大厅时,崭新的电视机,42吋荧幕正播放着一部喜剧,但观众一点笑声也没有。

几个衣着一样,发型一样的老妪歪歪斜斜地坐在沙发上,神情呆滞而落寞。有个老人在自言自语,有个正缓缓弯下腰,想去捡起掉在地上的一块饼干。

儿子知道母亲喜欢光亮,所以为她选了一间阳光充足的房间。从窗口望出去,树荫下,一片芳草如茵。几名护士推着坐在轮椅的老者在夕阳下散步,四周悄然寂静得令人心酸。纵有夕阳无限好,毕竟已到了黄昏,他心中低低叹息。

“妈,我……我要走了!”母亲只能点头。他走时,母亲频频挥手,她张着没有牙的嘴,苍白干燥的嘴唇在嗫嚅着,一副欲语还休的样子。儿子这才注意到母亲银灰色的头发,深陷的眼窝以及打着细褶的皱脸。母亲,真的老了。

他霍然记起一则儿时旧事。那年他才6岁,母亲有事回乡,不便携他同行,于是把他寄住在阿财叔家几天。母亲临走时,他惊恐地抱着母亲的腿不肯放,伤心大声号哭道:“妈妈不要丢下我!妈妈不要走!”最后母亲没有丢下他。他连忙离开房间,顺手把门关上,不敢回头,深恐那记忆像鬼魅似地追缠而来。

他回到家,妻子与岳母正疯狂的把母亲房里的一切扔个不亦乐乎。身高3尺的奖杯──那是他小学作文比赛“我的母亲”第一名的胜利品!华英字典──那是母亲整个月省吃省用所买给他的第一份生日礼物!还有母亲临睡前要擦的风湿油,没有他为她擦,带去老人院又有什么意义呢?

“够了,别再扔了!”儿子怒吼道。

“这么多垃圾,不把它扔掉,怎么放得下我的东西。”岳母没好气地说。

“就是嘛!你赶快把你妈那张烂床给抬出去,我明天要为我妈添张新的!”

一堆童年的照片展现在儿子眼前,那是母亲带他到动物园和游乐园拍的照片。

“它们是我妈的财产,一样也不能丢!”

“你这算甚态度?对我妈这么大声,我要你向我妈道歉!”

“我娶你就要爱你的母亲,为甚么你嫁给我就不能爱我的母亲?”

雨后的黑夜分外冷寂,街道萧瑟,行人车辆格外稀少。一辆宝马在路上飞驰,频频闯红灯,呼一声又飞驰而过。那辆轿车一路奔往山岗上的那间老人院,停车直奔上楼,推开母亲卧房的门。他幽灵似地站着,母亲正抚摸着风湿痛的双腿低泣。

她见到儿子手中正拿着那瓶风湿油,显然感到安慰的说:“妈忘了带,幸好你拿来!”他走到母亲身边,跪了下来。

“很晚了,妈自己擦可以了,你明天还要上班,回去吧!”

他嗫嚅片刻,终于忍不住啜泣道:“妈,对不起,请原谅我!我们回家去吧!”

二、检测阅读效果(见“预习提要”或投影)

1.下列词语中红体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d)

a.憋(biē)闷伫(zhù)立要挟(xié)吞咽(yàn)

b.灼(zhuó)热憩(qì)息黯(àn)淡老妪(yù)

c.荫(yìn)庇嗫嚅(rú)褶(zh)皱号(háo)哭

d.鬼魅(mèi)啜(duō)泣chuò萧瑟(sè)瞪(dèng)眼

2.根据上下文默写下句或上句。

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三、探讨课文

体会下列各句中细节描写的好处。预习提要

例1: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把抓过洋钱,捏一捏,就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鲁迅《药》

例2: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孙犁《荷花淀》

例3: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巴尔扎克《守财奴》

细节,是生活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它是文学作品中描绘事件、人物和环境的最小组成单位,是生活真实在文学作品的再现,是作家传情达意(或主旨)、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有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

1.文中哪些人的所言所为你非常气愤?为什么?(讨论,兼顾细节描写)

①媳妇所言所为②儿子的表现③岳母所言所为忤逆不孝④社会道德风尚的败坏

(阿财叔的儿子等)

细节描写内在精神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鲁迅

2.文中哪些人的所言所为你非常感动?为什么?(讨论,兼顾细节描写)

①(母亲)二话不说便把饭菜往嘴里送

②“你是不是……别憋在心里!”③“很晚了,妈自己……回去吧!”④儿时,母亲没有丢下他舐犊情深

⑤小学作文《我的母亲》获一等奖

⑥母亲省吃省用给他买生日礼物

⑦母亲带他到动物园和游乐园玩儿并拍照

……

细节描写内在精神

(选做)相信大家还记得小时母亲给你喂药时的那一瞬,你能否用文字给予表述呢?——细节描写(动作、语言等)。3.小结

4.播放《天亮了》和《烛光里的妈妈》两支曲子。(参考阅读)

妈,儿子不孝,没能好好照顾你,希望你能原谅我,我知道我欠家里太多太多,我一辈子都还不清,好想你妈妈,希望你一切都好,儿子会努力的,请给我一点时间,妈保重,儿想你保重

母亲真的老了

尽管我一万个不愿意,一亿个不愿意。只是,母亲确实老了。

不变的,是她那一颗充满了母爱的心灵。

母亲的爱像春天的紫燕,为我们衔来醉人的春光;母亲的爱似涓涓流水,时时滋润着我们幼嫩的灵魂;

母亲的爱是一曲最深情的乐谱,为我们弹奏出最动人最灿烂最圣洁的音韵……

是爱,伴着母亲从昨天的青春美丽走向明日的风烛残年。但母亲是不会后悔的,因为她在用她的爱证明了一个母亲的伟大的同时,也证明了女性的伟大。

母亲老了,但在儿女的心目中她永远年轻。

永远的母亲啊,我们永远爱您!

有一个人,

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

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

有一种爱,

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

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

这一种爱,叫“母爱”!

人的一生中要经历很多种爱,

其中最最弥足珍贵的,是母爱。

她不像爱情那样浓烈,

不像友情那样炙热,

而是像小溪一样,

潺潺地、涓涓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母亲,是那个陪你成长,伴你走过最艰难路程的人,

是那个永远给你力量的人,

是当你累了,倦了时,

为你打开家门的人。

人生短暂而漫长的路上,

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

给你美好的也许是你的爱人,

但是永远不及母亲的爱,

带给我们的永远的温暖与感动。

她用她的心为你抚平创伤,

为你释放绵绵不绝的关爱与温暖。

世上的爱有很多种,

只有一种爱不计回报,

只有一种爱可以永恒,

也只有这种爱最无私,

——那便是母爱!

父母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的问题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那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5.自我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不想对你的父母说点什么吗?——这里是你倾吐心声的地方!面对你的父母你有忏悔的吗?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穿插在两支曲子中进行)

为下列对联写出上联(要求:以亲情为对象)

上联:_敬老四代同堂家兴旺下联:爱幼五房和睦永安康

以“关爱老人”为话题,写一个公益广告词。

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

人生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立的表现和重要性;知道依赖的危害。

2.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增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立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立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依赖的危害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中学生小雅生活在一个大城市,爸妈平时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以至于她真想独自生活一天试试,爸妈同意了。送走爸妈后,她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结果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后又饿又冷,一个劲地流鼻涕。

问题:1.小雅希望独自生活一天说明了什么?

2.小雅挨冻受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明确中学时代是人生中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时期。如果中学生在生活中依然像小时侯那样依赖父母,将会使自己丧失独立生活能力。

教师出示思考题:1.依赖的危害有哪些?2.怎样才能做到真正自立?3.中学生应怎样培养自立能力?

一、不能再有依赖

辩论活动:正方: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反方: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有问题靠自己解决有利于树立和增强我们的自立意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因而我们对自己的成长有利。但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不够丰富,有问题靠自己解决,我们可能会多走一些弯路甚至可能会遭遇失败与挫折。有问题靠父母解决虽然会少走一些弯路,少遭遇一些失败与挫折。但是,却会使我们缺少很多自主处理问题的锻炼机会,不利于树立和增强我们的自立意识,不利于提高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因而我们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随看年龄的增长,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利大于弊,而且从全年级自立情况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们整体的依赖心理相当严重,自立情况不容乐观,我们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否则很难真正自立起来。

(此环节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辩论做适度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辩论中内化知识,并自然得出结论:不能再有依赖心理,然后,在后面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同时,注意帮助学生分清依赖和必要帮助的区别)

1、自立是不是要拒绝他人的帮助?(依靠是不是依赖?)为什么?

幼小的时候我们对父母、长辈有所“依赖”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立能力的增强,我们就会日益希望自己能像成人那样管理自己的生活。这说明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立意识,我们不再依赖,我们渴望自立与独立。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需要互相帮助,互相依靠。自立绝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也不是依赖。因为,长辈的知识、经验毕竟较多,生活阅历也比较丰富,看问题全面一些。青少年在遇到升学、就业等重大问题时要多征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自己解决重大问题的参考,对自己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那种认为自立就是拒绝帮助,甚至跟父母对着干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的。自立应该是既有自己的主见,也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和接受别人帮助。善于接受别人帮助不是依赖。

行为分析: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9页“小雅的故事”并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

2、依赖的危害有哪些?

1)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

2)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

3)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9页“如何看待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对我们的管束多?”

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对我们的管束要多得多。是因为我们在小学时,还缺乏必要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不懂得该怎样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不能自主地处理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进入中学以后,我们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比小学时要强的多了,因此,中学老师对我们的管束比小学老师要少得多。正是小学老师的严格管束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才使我们学会了自我管理。没有小学老师的严格管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也不会自我管理。

3、依赖心理的主要表现方式有哪些?

1)思想上缺乏独立意识,作判断作决定总要依赖他人。

2)行动上依赖别人的指导和督促甚至让别人代替自己来行动。

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吗?为什么?(教材第40页“老太太的应聘”)

如果我是招聘者,我是不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因为他的自立意识、自我管理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依赖心理比较严重。这样的人是很难获得事业的成功的。

二、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同学们,《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曾经对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做过调查,发现杰出青年在童年时期具有六大特征,六大特征中,自主自立的精神被列为首位,可见,自主自立对于我们的来来发展有多么重要。随看年龄的增长,我们不仅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我们自己也要沉着、冷静,果断应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插图故事“她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并分析:

这个女学生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有哪些原因?为什么她后来改正了?

那个女学生之所以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习惯,是由于她没有认识到按时上学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通过父亲的帮助,她认识到了按时上学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她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去承担自己的责任。所以她改掉了睡懒觉的习惯。

什么是自主?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

1、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①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②而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学会自主。遇到事情没有自己的主见,独立也是徒有虚名。很难设想,一个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却怎么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怎么能够在生活中自立?

总之,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自立就是明确并承担自己的责任。自主才能明确并承担责任。

2、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的方法:

①、树立责任意识,学会独立生活。

你认为自立自理的关键是什么?

自立自理的关键是独立地生活,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②、遇事要有主见,锻炼自主能力。

阅读教材第42页的插图故事并回答后面的提问:

1)这个书生即使满腹学问,但能自立吗?

这个书生遇事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即使他满腹学问也不能自立。

2)如果你是这位书生,你会怎么办?

如果我是这个书生,我会冷静地、仔细地分析别人的说法对不对,再决定自己究竟该怎么做。

三、多实践多锻炼。

1、有自立意识后,我们又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

①、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②、大胆地投身社会生活实践,多实践、多锻炼。

2、怎样成为一个自立的人?

①、不能有依赖他人的思想,必须学会依靠自己解决问题。

②、明确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我们应该学会独立的生活学习,自主地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③、从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怎样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通过讨论,我们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同时,我们要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当然,要培养自立能力仅仅知道一些理论和观点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自觉学习自立的本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立的人,也只有具备这个基础,才能成为一个自强的人。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