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古诗教案8篇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24-05-31 15:04:25

一个完善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来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职场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古诗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古诗教案8篇

大班古诗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学习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古诗。

2、喜欢诵读古诗,并萌发幼儿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活动准备:

瀑布的图片或光盘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瀑布吗?今天老师带来了瀑布的光盘,我们一起来看看瀑布吧!

提问:你们觉得瀑布像什么?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唐朝诗人李白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你们听听诗人觉得瀑布像什么?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一、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提问:

1、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2、你们听到诗中写了什么?

二、逐句解释古诗含义。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多美啊!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远远看去。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直下”:直下来。

“三千”:不是一个确数,形容瀑布很长。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从陡峭的山上笔直地飞快地流下来,足足有三千多尺长。

提问: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长,气势很大。

(4)学习第四行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怀疑。

银河:也称天河,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银河。

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层,也就是天的极高处。

这瀑布真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下来了。在这句诗里,“落”和“挂”一样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无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人间。

(三)反复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进而背诵全诗。

1、教师出示具有一定分隔符的古诗板书,让幼儿诵读。

2、让幼儿体会祖国山水的壮美,萌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大班古诗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想象古时候儿童对月宫的憧憬和向往,感受月儿的美丽、神奇。

2、能积极地参与古诗朗诵活动,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并能有节奏地朗诵。

3、学习古诗,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二、活动重难点:

1、熟悉古诗内容,能准确、流利地朗诵。

2、理解古诗大意,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活动准备:

1、中华文化:古诗《古朗月行》。(幼儿用书)

2、月亮图片、古诗视频。

四、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

2、你喜欢月亮吗?(出示月亮的画面)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呢?圆圆的月亮又像什么呢?(启发想象)

3、圆圆的月亮我们还可以叫朗月,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回忆小时候看月亮的情景时,诗性大发,于是写下了一首诗《古朗月行》,诗人把朗月想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古诗《古朗月行》。

(二)完整欣赏、学习古诗。

1、老师示范朗诵古诗。你听到了些什么?

2、看古诗视频,再次欣赏。

——提问:你听到了些什么?

3、跟老师学念古诗二遍。

4、解释诗句的意思。

1)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的,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当作白玉盘。

2)师:为什么会把月亮当作白玉盘呢?(视频)

3)我们一起来念念这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4)有时又以为月亮是仙人梳妆用的镜子,调皮地飞到了青云的上头。(视频)

5)师:为什么月亮有时又像镜子呢?

6)师: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感受一下: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7)师:小朋友猜猜看,月亮上面有些什么呢?

8)师:哦,有嫦娥、白兔、桂树。原来小朋友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啊!你们看月亮里是不是好像仙人嫦娥把双脚垂下来坐在月宫里呢?看!月宫里的桂树多茂盛呀!我们一起来念: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视频)

9)师:咦,白兔手里好像拿着什么?原来是药呀!它在问谁和它一起吃。来一起跟老师来念念: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视频)

5、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重音。

6、播放视频,让幼儿跟着念一念。

(三)请幼儿阅读《古朗月行》,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并说一说、念一念。

(四)结束:

师:没有想到月亮里面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啊,你还知道别的关于月亮的古诗吗?下课后念给小朋友听听,好吗?

五、网络资源链接:

大班古诗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本教案目标制定较好,能够反应幼儿教育所提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对教材的理解透彻,制定的目标符合幼儿认知规律,难度适合。

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在活动中,借助图片、身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图片的出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还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内容的记忆。幼儿模仿诗中所及动物叫声,使幼儿借助直观经验加深对诗歌意境理解。

分析诗歌特点,引导幼儿归纳总结。在学习诗歌的同时,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明确诗中的景物及动物,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结构,为学习仿编诗歌做铺垫。很多的幼儿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朗诵诗歌较为连贯,诗歌内容掌握较好。

大班古诗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古诗《村居》选材于幼儿园大班早期阅读课程《幸福的种子》系列活动。古诗语言精练,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幼儿学习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幼儿对语言文学的兴趣和敏感力。

活动目标

1.通过配乐欣赏、赏画吟诗来感受诗中山村热闹的春景。

2.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古诗《村居》,根据图片理解古诗的内容。

3.学习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古诗《村居》,根据图片理解古诗的内容。

难点:学习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

1.背景音乐

2.ppt

3.笔、纸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照片,引入古诗《村居》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幼儿春天时在幼儿园活动的照片)

——你们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幼儿园的大树和小草都有了什么变化?

——这些照片让老师想起了一首古诗《村居》。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古诗《村居》。

——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古诗。(教师朗诵古诗)

——你在古诗中听到了什么?(第一遍)(草、杨柳、儿童……)

——听得真仔细,这首古诗到底说了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这一次,你听到了什么呢?(二月天,教师可以追问:你觉得二月天是什么意思呢?)

3.播放 ppt,幼儿边看古诗画面边听教师朗诵古诗,再次完整感受古诗,并理解古诗大意。

——小朋友们都听到了古诗中的很多内容,那你猜猜看这首古诗是写什么季节?

——对,写的是春天的山村美景,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播放 ppt 古诗画面)(柳树、小草、小鸟、儿童、风筝)

——请你来说一说第一句古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是什么意思?(幼儿尝试逐句理解古诗,教师加以补充更正)

——古诗《村居》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春景,早春二月,村子里的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早早的回家,赶忙趁着东风使劲吹的时候,把风筝放上蓝天。

4.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古诗《村居》。

——这样一首美好的古诗,我们可以用什么美好的画面去展示这首古诗呢?(逐句请幼儿用笔画出来)

——好了,我们一起看着你们画的古诗把这首古诗朗诵出来吧!

5. 幼儿尝试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这首古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那古人是怎样朗诵古诗的呢?

——(教师起立模仿古人摇头晃脑朗诵古诗)古人朗诵古诗和我们平时念儿歌有什么不同?(幼儿谈论交流)

——对的,念儿歌比较欢快,有节奏,而朗诵古诗我们要慢一些,要有感情、有韵律,还要摇头晃脑。

——现在我们也学着古人有感情、有韵律的朗诵这首古诗吧。

6.延伸活动。

——我们也趁着在这美丽的春天出去放风筝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兴趣比较浓,活动目标基本实现。古诗第二句“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醉”让幼儿理解起来就有些困难,因此,我让幼儿模仿醉酒的人摇头晃脑两手左右摆动,感受“醉春烟”。整首古诗

中最能引起幼儿共鸣要数后两句,由于他描写的就是幼儿的生活与游戏,就能使幼儿产生共鸣感。幼儿对于绘画展现古诗《村居》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从幼儿根据每一句诗画的一幅画,不看诗就知道画面描写的是哪首诗。

不足之处: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表达要及时的鼓励和肯定,教师对于古诗的解 释注意通俗易懂,语言儿童画,朗诵示范要注意语言的节奏韵律。自己对古诗教学也缺乏经验,在教学方法策略上应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需要适时调整,做进一步改进。

大班古诗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课文,并流利地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营造的高远意境,并培养幼儿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环保意识。

3、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

教学重点:

1、能用标准普通话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流利背诵。

2、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感悟课文营造的高远意境。

2、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仿编儿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1、挂图2、图片3、生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

(一)对话交流,谜语引入:今天郭老师给你们带来一群可爱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呢?(想)那现在先请大家来猜个谜语:

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

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粮食。——打一种鸟(白鹭)

你们真棒,这些可爱的朋友就是鹭,【出示图片】,今天白鹭朋友要来当我们的导游,带着我们一起去各种各样的地方旅游,你们想不想去?(想)好,那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儿歌

(一)、出示图片,指导看图,帮助理解。

下面来看看白鹭带我们去的第一站是什么地方呢?

这一块块的,种着绿油油的禾苗的是什么地方呢?(水田)对,这是一片水田,师边说边贴上字卡“水田”。

接着,我们再放眼望去,在远处那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又是什么地方?谁来告诉郭老师?(高山)师边说边把白鹭图片移向山边,这是白鹭带我们去的第二站,师边说边贴上字卡“山边”,。

教师再把白鹭的图片往上移动,问:现在来看看白鹭又要带我们去看什么呢?(蓝天)对,这是一片蔚蓝高远的蓝天,教师边说边贴上字卡“蓝天”。

那现在谁来告诉郭老师,白鹭朋友一共带我们去了几个地方有哪几个?(三个,有水田、山边、蓝天。)

教师小结:你们看这些地方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还有碧树、红花,美不美丽?(美丽)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么美丽的地方?(白鹭),那我们就一起来谢谢白鹭朋友吧!(谢谢白鹭朋友)

那我们现在把刚才看到这些美丽的地方和可爱的白鹭编成一首儿歌好不好?(好)引出课题:《白鹭》

(二)出示儿歌,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字音和停顿)

2、全班齐读。

3、分小组读(比赛)

4、背诵。

5、认识三个生字:白、拍、田。

三、拓展内容:仿编儿歌,培养能力。

白鹭看到你们这么棒,也要奖励你们,再带你们到别的地方玩玩,想去吗?(想)不过白鹭朋友现在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每到一个地方,我们就要模仿上面的儿歌来编一段儿歌,你们能做到吗?(能)那接下来我们就跟着白鹭继续旅行

?出示图片】

来看看我们要去的第四站是什么地方呢?(绿色的森林)对,这是一片绿色大森林,师边说边贴上字卡“森林”,那谁能看着这幅图来编首儿歌呢?(个别提问,加以表扬。)郭老师这里也编了一首,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吧!(白鹭白鹭,拍拍翅膀,飞过森林。)还可以编成不同的儿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同样方法看图学编儿歌。

我们大6班的小朋友真是编儿歌的能手,表扬下自己。现在我们把儿歌从头开始读到后面我们自编的儿歌。

出示白鹭的多张不同的图片供幼儿欣赏,并指导看图。

教师小结:

白鹭是有梦想的朋友,就是当个旅行家,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它就要克服一路上的困难,那我们为实现梦想,也要克服生活和学习上很多的困难;还有白鹭是个爱干净的朋友,如果生活的地方被污染了,它们就会离开,我们也再也看不到这些可爱的朋友了,所以我们要做个热爱自然,热爱鸟儿,保护环境的好孩子。

歌唱:《鸟儿是朋友》

四、识字游戏:《神奇的果树》

游戏规则:幼儿把苹果上的汉字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

附儿歌:

白鹭

白鹭白鹭,

拍拍翅膀,

飞过水田。

白鹭白鹭,

拍拍翅膀,

飞过山边

白鹭白鹭,

拍拍翅膀,

飞上蓝天。

大班古诗教案篇6

【设计思路】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教学反思。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向革命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活动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4日清明节)

2、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现代英雄:抗洪救灾、抢险救火、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等等许多现代英雄也献出了生命。

6、放哀乐、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教师讲述清明节的一些习俗供幼儿了解。

大班古诗教案篇7

活动设计背景:

1、现在正值冬季。寒风凛冽,腊月到来,紧接着就要过年了,跟孩子们恣意地想象年景,畅谈过年的欣喜。引出许多游子过年“过节”漂流外地的心结。描写这一景象的诗歌、故事也有很多,《静夜思》是选自语言教材中的一首比较经典的诗歌,之所以选择它为教学内容,是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抒情叙事诗,它还有着一种引人入胜的情节,刻画出了季节的萧瑟、冷清,符合幼儿的欣赏特点,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欣赏愿望、学习兴趣,引起美的情感和共鸣。

2、利用本诗激发孩子孝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关爱长辈。

3、以此谈论家中“唯我独尊”的现象。

4、计划过年。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感悟诗人的心境。

2、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

3、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使幼儿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能入情入境的通顺、流利的朗诵诗歌。

2、激发积累古诗的愿望,主动学习、积累古诗。

难点:基本理解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思乡情结。

活动准备

1、有关古诗的现代散文及古诗大挂图。

2、了解冬季植物、天气特点。

活动过程

1、边听音乐《静夜思》边进教室,感受歌曲的优美。

——歌曲里描写了霜、月光等景物,随着作者思绪飘动着,好美啊!

2、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清秋季节,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秋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呢?

——教师小结:秋天来了,凉风习习,让人倍感寒意,那么夜幕降临,李白独在夜里,从月光中也看到了霜,想到了很多。教师边朗诵散文边出示大挂图。

3、引出古诗。

创设情境:教师模仿古代诗人大声朗诵古诗《静夜思》。

刚才老师在朗诵时,你听到了什么呀?出示古诗大挂图。

教师再次朗诵。

4、教师朗诵《静夜思》古诗,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哪一句古诗的意思你不懂呢?请知道的幼儿告诉其中的意思,或教师可根据幼儿提出不懂古诗在现代散文中用不同颜色画出来让幼儿进行理解。

和幼儿一起来朗诵古诗。

再次一起来朗诵古诗。提出要求:大声、慢、要有古代诗人的`感受。

教师小结: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寒意,给诗人带来了忧思。和幼儿一起感悟古诗朗读。

5、教师与幼儿试着再次朗诵,学会古代朗诵时的神态。配乐

——小朋友可以回忆刚才教师模仿古代诗人朗诵古诗的样子,一起来模仿着进行朗诵古诗。

附: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注释】

1、题目: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床:五种说法。

⑴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⑵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⑶“床”即“窗”的通假字。

⑷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⑸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4]

3、疑:好像。

4、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教学反思

古诗对幼儿是一种即陌生又熟悉的一种文学活动,但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对孩子来说是枯燥的、不能很好的真正的理解其中古诗的含义。所以在教学中我夹着现在的、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我运用幼儿已经学会的歌曲《静夜思》进行导入活动,让幼儿感受古诗很美,可以和着音乐演唱。在记忆古诗时,加上相应的动作,使幼儿能形象的进行记忆,更好的对古诗进行理解记忆。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大班古诗教案篇8

设计意图:

古诗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她朗朗上口,韵律优美,寥寥数字便能描绘出或情或景的画面,时而气势磅礴,时而婉转灵动。但是在幼儿园活动中学习古诗的现状大多是机械的记忆和简白的表述,并以此作为评判幼儿“聪明”与否的标志,难以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表达的情感,针对日常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此类现象,特设计本节微课,用不一样的方式让古诗欣赏有一种新的教授方法或作为平时古诗学习的辅助手段,便于幼儿接受和理解使古诗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并尝试用语言大胆表达。

2.简单的了解作者。

3.学习整首吟诵,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古诗句子的韵律,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诵读古诗。

难点:

体会古诗句子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活动过程:

1.介绍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让幼儿了解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时的心情状态。以及诗人的创作风格,大致以故事的形式渗透古诗所描述的景物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第一次诵读古诗,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及节奏,并注意ppt中诗句的划线表示断句节奏

3.教师小结,古诗节奏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4.播放幼儿朗诵视频,让幼儿再次感受节奏,并提出问题,诗中描绘了那些景色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太阳山黄河海)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

5、诗人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积极向上

6.教师总结,诗中的情和景。

7.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具有特殊节奏和韵律,现代人把它演绎成了很多不同的样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手指操感受古诗带来的其他魅力!

教学反思: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古诗的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让他们用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诗中的意思,去体验诗中的情感,从而感受语言的美。

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一课时,我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中的景色。接着再通过用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上台画出此时太阳的位置,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更进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尽”。在教学“黄河入海流”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文中的图,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收集到的有关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的资料,最后让他们用一些词来形容黄河。通过观察插图,交流相关资料,展开想象,学生脑海中不知不觉就有了词语,如有的学生会用“滔滔、滚滚、壮观、有气势“等简单的词来形容黄河,在学生脑海里黄河的壮观景象会越来越明晰,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在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这是这首古诗中要阐明的道理。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再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颇高,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我通过这样的教学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起来,从而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再现诗人创造的意境。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