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祖国》教案5篇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25-04-07 17:01:37

教案安排周密,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前准备一份教案,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学水平,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颂祖国》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颂祖国》教案5篇

《颂祖国》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祖国新貌,介绍中国之最,激发幼儿作为中国儿童的自豪感,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系列活动,使幼儿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培养幼儿尊重少数民族。

活动时间:

2周环境创设:

1、在升旗活动中,开展争做小旗手的活动。

2、在教室里悬挂中国地图,让幼儿随时观察并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3、玩玩做做:西藏裙、西藏头饰(编彩辫)新疆帽、朝鲜裙大飘带等,进行展示。

4、布置祖国风光图片展览会

家长工作:

1、协助幼儿收集祖国各地的图片或照片,并讲出图片的内容。

2、向幼儿介绍一处名胜古迹。

3、向幼儿介绍各民族的.小常识。

4、向孩子介绍自己熟悉的省市情况(出差去过的地方)使幼儿知道中国很大,各地很美等。

活动内容:

社会——美丽的祖国;社会——各族儿童喜洋洋;科学——学习2的组成;科学——学习3的组成;艺术——绘画:天安门;艺术——律动:挤奶;艺术——舞蹈:小伙伴,你好;分区活动:我们的祖国真大;游戏活动:祖国知识我知道;游戏活动:谈话——美丽的家乡;游戏活动:绘画——美丽的家乡

附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社会——美丽的祖国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3、使幼儿初步了解我国的几个“世界之最”,知道祖国地域辽阔。

4、使幼儿初步知道万里长城、故宫都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建造的。

《颂祖国》教案篇2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国家的一些基本知识,复习巩固已学的第三组课文,加深对祖国的认识。

2、了解祖国的壮丽河山。

(二)过程与方法:

收集、整理、交流、综合、自主、合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整体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

学生情况分析:

1、由于学生年龄小,大部分学生缺乏祖国常识的了解,头脑中一片空白。

2、通过第三组课文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学习非常积极,欲望强烈。

3、少数学生条件较好,能从网络中了解一些常识。

教学重难分析:

1、重点:了解祖国的疆域、壮丽山河和基本国情。

2、难点: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发奋学习,建设祖国。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中国地形图。

2、课件。

3、大量的地理、历史知识。

(二)学生准备

1、课前收集整理中国知识并制作成卡片

2、观察地图地球仪

3、温习第三单元课文,阅读歌唱爱国诗、歌、文

教学过程设计:

一、重温课文:

回顾第三单元课文:说说这组课文有一个什么共同的主题?

二、展示台:资料交流

1、展示资料:学生交流对祖国的了解

2、交流资料收集的途径

3、小结:

4、比一比:祖国基本知识抢答

三、观看地图,学习知识

1、触摸祖国版图

2、中国领土面积简介回忆《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3、认识:国徽、国旗、国歌

四、赏美景,爱河山

“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让我们再来欣赏“黄河、长江、长城”的壮丽景色吧!

1、欣赏:长城、长江、黄河、黄山......

2、交流:你还知道哪些美丽神奇的地方?

3、小结激情:江山如画。

五、热爱祖国,树立壮志

1、片段欣赏:前进中的中国

2、交流讨论:我为祖国......

3、立壮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六、总结:

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从知识、能力、情感、学习方法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对第三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幼小的心灵已激发了热爱之情。在综合学习中,孩子们表现非常积极,活动中充满激情,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畅所欲言,积极展示自己知道的,了解的。但少数学生表达、叙述不清楚,在倾听是不够认真。教师在今后教学时还应多多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陶逸爱国主义情操。

《颂祖国》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

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了解捷克和伏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

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主题旋律中所蕴含的深厚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上一课,欣赏了四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欣赏一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外国交响乐作品,体会一下器乐曲表达情感、形象的不同特点。

2、介绍捷克和伏尔塔瓦河。

在欧洲有一个国家叫捷克,捷克有一条美丽的河流是伏尔塔瓦河。(出示地图)

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是一部大赞美祖国的音乐作品。(出示斯美塔那的`画像,简介交响套曲和《我的祖国》。)

其中的第二曲《伏尔塔瓦河》是最的,它的主题旋律优美、宽广,形象地描绘了伏尔塔瓦河,充满了对它的歌颂和赞美。

3、欣赏主题旋律(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跟随录音,看着乐谱哼唱。

4、介绍乐曲内容,分段听赏。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是以什么乐器表现的?如伏尔塔瓦河的源头——小溪是以长笛和单簧管等表现的;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是以小提琴为主表现的等等。

介绍每段中的主要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1)、伏尔塔瓦河的源头1源头2长笛、单簧管,后弦乐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显。

(2)、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颂祖国》教案篇4

设计背景

结合“十一”国庆节,围绕“爱”为中心,引导幼儿感知祖国的美好,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识别“爱、鸟儿、鱼儿、蚯蚓、蜜蜂”等字、词。

2.能用“××爱××”的句式正确地讲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并能用此句式仿编诗歌。

3.能遵守游戏规则,学习依次轮流接说,不重复别人说的短句。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1、识别“爱、鸟儿、鱼儿、蚯蚓、蜜蜂”等汉字;能用“××爱××”的句式正确地讲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2、能用“××爱××”的句式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字卡:爱、鸟儿、鱼儿、蚯蚓、蜜蜂、蓝天、江河、泥土、花朵、小朋友、祖国。

2.小图片:鸟儿、鱼儿、蚯蚓、蜜蜂、蓝天、江河、泥土、花朵、小朋友、中国地图。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图片,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1.连线游戏:

教师出示图片鸟儿、鱼儿、蚯蚓、蜜蜂、蓝天、江河、泥土、花朵,请幼儿将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连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如“鸟儿和蓝天”等。

2.教师把相对应的图片按诗歌的顺序摆放好,引导幼儿按图片说出儿歌的内容。如“鸟儿和蓝天在一起”等。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朗诵儿歌,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儿歌《从小爱祖国》。

2.教师带来幼儿看图念儿歌。

(三)教师借助字卡让幼儿阅读汉字,探索运用多用方式朗读儿歌。

1.教师出示字卡“爱“,放在第一排图片的中间,请幼儿猜一猜。

教师:这个汉字表示什么意思?

2.带领幼儿阅读第一排图夹文儿歌。

3.教师出示“鸟儿、鱼儿、蚯蚓、蜜蜂、蓝天、江河、泥土、花朵、小朋友、祖国“,以相应的方法带来幼儿阅读后面的诗句。

(四)启发幼儿仿编儿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教师:除了鸟儿爱蓝天、鱼儿爱江河等,你还知道“××爱××”呢?

2.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幼儿仿编的内容,并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儿歌。

例:青蛙爱荷叶火车爱轨道宝宝爱妈妈兔子爱萝卜小朋友爱老师公鸡爱虫子小猫爱小鱼。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科学区展示动物和动物的家的相关图片,让幼儿匹配,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2.将字卡投放语言区,供幼儿阅读。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问题这首诗歌的诗句比较朴实、浅显易懂,从小动物爱的事情过渡到我们好儿童,从小爱祖国,在结束句中点名主题。

为了让孩子更快、更好地学会诗歌《从小爱祖国》,我利用图片的形式,依次出现在背景图上,孩子根据我的提问,很快说出前几行诗句,在诗歌的最后一句教学中,出现了问题。当我问到“小朋友爱什么?”好几个小朋友的回答是“老师、妈妈!”于是,我出示了最后一句的图片,让孩子学习最后一句“我们好儿童,从小爱祖国。”但是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发现孩子不清楚什么叫做“祖国”,我及时为孩子们讲解了“祖国”的含义,“祖国就是说祖先一直代代居住生活、自己也出生在那里的地方,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所以中国就是我们的祖国。”在我的解释下,一些孩子已经明白诗句的意思,但是还有个别孩子似懂非懂,对祖国的含义还是有些模糊。

本节活动中,我打破了以往的诗歌教学模式,把语言与艺术充分地结合起来,而且给了孩子们充分的表述空间、展示机会,孩子学习积极性很高。不过“祖国”这个词语,孩子们是第一次听到、说到,所以难免对祖国的定义不太清晰。在我的讲解下,部分孩子能够理解,但是个别孩子由于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的局限,还是不太理解“我们好儿童,从小爱祖国”这句话,每当孩子们念到这句话时,就会有断顿。对祖国的理解只是初步的认知,没有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就需要老师课后继续延伸教育,让孩子感知祖国的美好,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如果让我重新再上这节课,我会在策略方面多下功夫:1.在语言区投放了诗歌《从小爱祖国》的图片,孩子们在讲述诗歌中可以进一步地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投放孩子们到各地旅游的照片,引导孩子相互讲述在祖国各地旅游的所见所闻,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2.阅读区投放祖国各地风景、民族服饰、特产等图片,让孩子感知祖国的美丽与富饶,萌发从小爱祖国的意识;3.表演区提供了《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歌曲cd,还有道具如纱巾、彩条、民族服饰、乐器等,孩子们在欢乐的表演中,理解祖国的含义,产生对祖国浓浓的爱意。

《颂祖国》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

对文章思想内容与感情的把握。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方法:

文本研习。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词语积累:

字音:

湖泊 莽苍 广阔无垠 烧灼 盎然 铿锵 苍苔 汲水 涟漪 澄澈 飞流急湍 混浊 龙湫

字形:

层峦叠嶂 翠锦斑斓 林阴道 蹒跚 晨曦 冈峦 万卉争荣

词义:

企盼 云蒸霞蔚 震耳欲聋(辨析:振聋发聩)

课前思考:

本文歌颂的对象是什么?

文章是否仅仅赞美了山川?

这些内容围绕什么中心写?

教授新课:

一、导入专题

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说过:“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意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法国大作者雨果说:“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我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以“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倾诉了拳拳报国之情。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

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本专题从两个方面对祖国这一人文主题进行梳理:第一板块重在阐释祖国对个体的文化滋养,表达了人们对其祖国的热烈赞颂;第二板块则要复杂得多,重在探讨个体面对国家贫穷、或自身遭受厄运时的种种情怀与对祖国繁荣进步的热切期望。

二、了解作者。

课文注释①。作适当补充。

三、解题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叙。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四、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讨论明确:珠峰、高原、西双版纳、平原、黄河……

春夏秋冬,晨光落日;

家乡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瀑布

2.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

讨论明确:还写了“人民” “文化”“语言”。

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而且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分类

关闭
付费查看全文和复制
限时特价: 5元/篇原价10元
在线支付
联系客服
复制成功!
付费成功后,若无法使用请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打开微信
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2:30 14:00-18:30 周六 9:00-12:30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如您已付费,请耐心等待,切勿二次付费。
支付成功 已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