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的人物事迹通用8篇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24-04-25 09:01:44

写事迹材料的目的在于激励他人,传递积极的力量,事迹材料可以提醒人们要保持谦虚和谨慎,避免过度自信和轻敌态度,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鲁肃的人物事迹通用8篇,感谢您的参阅。

鲁肃的人物事迹通用8篇

鲁肃的人物事迹篇1

?颁奖词】崇仁厚德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事迹】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20xx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xx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鲁肃的人物事迹篇2

时针指向2018年10月11日,那个残酷的下午。一枚锈迹斑斑的手榴弹,排雷战士们杜富国一次普通的扫雷举动:那一刻,弹片横飞,雷鸣巨响,成为杜富国恍如隔世的人生分水岭。所有人都记住了一句话:“你后退,让我来”。那是杜富国在扫雷之前,对身后的战友义无反顾的宣言。在手榴弹突爆的那一刻,杜富国突然将身子向左微倾,用力向前方纵身一跃,转瞬间,战友被压在了他的身下——他用自己身体的残缺,保全了身边战友的安全,直到人们发现他时,他残缺的臂膀还紧紧压着战友的衣冠……

杜富国的故事,在华夏大地被人们所传颂。人们聆听着一次次“你退后,让我来”的宣誓,仿佛在书写世界上最感人的献身。为祖国,奉献全部青春与热血的志向,更深扎在每位中国人的心中。杜富国在雷场上无畏的牺牲精神让人敬仰,他身残志坚的自强精神也值得青年官兵学习。很多人不禁会问,杜富国没有了双眼和双手,是否会对生活丧失勇气和信心呢?毋庸讳言,杜富国身心的苦痛必定难免,但他呈现给我们的始终是一个无比坚强、无比阳光、无比灿烂的英雄战士形象。在“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杜富国抬起残臂向人们致敬,用微笑面对观众,感动了无数人。了解他的人都说,杜富国凭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站了起来。心中升起太阳,青春依然绽放。诚然,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外界的帮助、组织的呵护,但只有自己有信念、有梦想、有追求,才能不惧风雨,茁壮成长。正是因为心中有志、生命有光、脚下有路,杜富国战胜了身残体痛,成为抗击挫折、不懈奋斗的青年楷模。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杜富国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样的人在哪种岗位上,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要学会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荣光而不自满、受挫而不短志,顺境逆境都会成为人生的财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作为各行各业的“追梦人”,我们更应该来向杜富国同志学习。一是职场如战场的拼搏和担当精神。在职场上我们或多或少的会遇到这样的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在问题和困难面前,我们是否也能像他一样,将问题和困难留给自己,主动去承受和担当一些事情呢。二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清楚的目标和定位,并为了目标去不断的努力。杜富国同志之前是一名边防战士,按常理来说边防工作与排雷来说相对安全系数要高很多,但他自己写申请要求调到目前的单位,可见他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的。职场上也是一样,每个职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职场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规划,知道自己要想什么,怎么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职场目标。三是要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现在职场如战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人不管是做事业还是在职场上,要想取得更多的成就靠一个已经很难了,唯有依靠团队和组织才能取得更多的成绩。杜富国同志是当代的英雄和时代的楷模,也是我值得职场上去学习的榜样,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

鲁肃的人物事迹篇3

王娅是本市一名普通的电力退休职工。从1985年开始,她就走上了爱心公益之路,并默默坚持了30余年,从西南旱灾、青海震灾、南方水灾、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处处都有她爱心善举的痕迹。在她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后,更是将唯一一套住房捐给基金会,用于资助寒门学子。此外,王娅还常年无偿献血,并于2016年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决心将自己的仁爱之心从生前延续到身后。

2016年7月,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赵家和倾毕生积蓄1500余万元捐助西部贫困孩子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王娅知道此事后,通过邮件与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取得联系。“我是工薪族,愿意为贫困孩子尽点心意。”王娅述说了她朴素的心愿。于是,她开始资助西部地区多名贫困学生。先是汇去6000元资助了甘肃一名高中生三年的生活费,随后又捐出6000元资助了另一名学生。王娅常说:“虽然我没有孩子,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我知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孩子是未来。”

当被查出罹患胰腺癌晚期,倔强的.王娅一边和病魔抗争,一边加快捐资助学的脚步。就在化疗进行第五个疗程的时候,王娅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使用昂贵的化疗药物,将本应用于治疗的钱全部捐给贫困学生,就这样,一笔3万元的捐款汇到基金会账户上。不仅如此,王娅还将仅有的也是最大的资产--一套商品房捐赠给基金会,用以资助更多的贫寒学子。

2月16日22时21分,王娅因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按照她的遗愿和生前协议,她的遗体被送到了天津医科大学,这位生前坚持助学助困的普通女工,在身后为医学教育事业燃尽自己的光辉。

鲁肃的人物事迹篇4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1997年11月,张定宇同志曾响应国家号召,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

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张定宇同志就带领湖北省第三医疗队出现于重灾区什邡市,全力抢救伤员。

2011年除夕,张定宇同志作为湖北省第一位“无国界医生”,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医院,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中国年。那天凌晨,他被一阵电话铃声唤醒。一名产妇子宫破裂出血,需紧急抢救。张定宇匆匆赶到手术室,做麻醉,稳定病人血液循环。不到30分钟,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紧接着,第二台剖腹产病人转到手术台,张定宇紧急给产妇侧卧位做腰麻。麻醉完成,快速输液,20多分钟,又一个新生命诞生。

2017年,张定宇同志随武汉市卫健委赴外地出差,被专家发现腿有异样。

2018年10月,张定宇被确诊患有渐冻症、双腿日渐萎缩。

2019年11月,武汉市发生比较严重的流感,感染科病床已满,在做好消杀工作后,结核科等其他科室马上接收流感住院病人。这为疫情中的跨科室作战打了“前站。"

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院长张定宇隐瞒自己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已感染新冠肺炎的妻子,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他说:“虽然有愧疚,但当时不需要做取舍,能帮助到别人,觉得很幸福!”

鲁肃的人物事迹篇5

xx,出生于19xx年,中共党员,曾任工程部专工、维护部副主任、生产技术部主任等重要生产和管理岗位,现任维护部党支部书记兼主任。从事电力行业二十余载,他凭着对电力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把青春、智慧和激情倾注在生产一线,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一步一个脚印,抓难点、补短板,带头在先、冲锋在前,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为电力事业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拥有了丰硕的回报。20xx至20xx年,连续三年荣获x电厂“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20xx至20xx年,连续两年荣获“劳动模范”称号,20xx年,荣获x集团第五届科技论文三等奖和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三等奖,20xx年,荣获中国电力创新奖二等奖。

一、循序渐进、运筹帷幄,做部门管理的掌舵人——勇挑检修重担

维护部是一支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的检修队伍,肩负着全厂设备维护的重任,“安全作业”,不仅是对员工生命健康的尊重和爱护,也是机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作为部门负责人,他深知“安全第一”的内涵,在安全管理上狠下功夫,他坚持以加强安全管控为主线,以风险预控体系为重点,以全面提升机组的可靠性水平、经济运行水平、设备的健康水平为目的,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深入推进各项工作,逐步夯实设备健康基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开展“两跟一学三讲”工作,落实“人身风险预控本”和“四点八步”检修措施确认卡的要求,坚持每天深入现场和一线班组,跟踪检查措施执行情况,了解设备运行和重大缺陷处理情况,并督促及时闭环,立足于现场整治,有效的控制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强化隐患排查与治理力度,以“见本色、无渗漏、达出力”为标准,扎实开展“设备达标创一流”活动。实现安全管理体系全覆盖,建立管理人员与外委队伍联系机制,帮助、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让该厂踏上了一个稳步发展的轨道。毫无疑问,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管理者,集中骨干力量,重点攻关,在他的带领下,一年时间完成了x次机组停备消缺工作,通过统筹谋划、重点攻关,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机组停运、启动的工作,修后设备运行稳定,各项缺陷均大幅减少,20xx年预计发生缺陷x条,较20xx年x条同比下降了x条,全年缺陷发生率下降了x%的骄人成绩,设备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且全年未发生冻害事件,未发生一类障碍及以上事件。

除了抓好机组检修消缺,在统一部门安全管理上,他也丝毫不敢含糊,经常利用部门会议、班组班前班后会等进行职工安全宣传教育,要求班组将安全生产任务细化到个人,坚持岗位安全检查,做好安全记录,时刻提醒下属员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他时刻把“安全第一”摆在首位,把员工们的心拧在一起。要求每位员工在作业时一定要按作业程序去做,坚决执行落实好标准化作业程序,确保人身的绝对安全。他常说“班组安全抓好了,维护部的安全才能抓好,机组的安全生产就有了保障。”

“欲善其事,必先正其身”。要求别人做到的,作为部门负责人的他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他坚持每天至少两次深入现场,每次一转就是近一两个小时,经常看到他到现场进行节点检查,查隐患、查隐蔽性缺陷。尤其是机组检修期间,锅炉房、汽机房、增压风机房、升压站到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那是他在查违章、查工作进展、查检修工艺,在他身上体现着对检修工作的精、专、细的工作态度,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展现出“第一责任人”的担当和付出。没有丝毫懈怠,没有半点疏忽,事事亲力亲为。其实这是他一贯的作风,他早已将“责任”二字深深的刻在检修作业的每一个环节中。

二、重心下移、甘于奉献,做队伍建设的领航人——助推党建发展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书记带了头,党员有干头。”担任维护党支部书记以来,他积极践行“一岗双责”,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特别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始终同上级党组织的要求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中,一有空他就学习党的知识和中央领导人讲话精神,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同时,他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行动来带动身边的党员和职工。时刻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细致、恪尽职守,始终牢记自己作为电力人、作为鄂电人的使命,不忘初心,带着奋勇争先的念头、积极进取的劲头,做维护支部的领航人。

在支部党建工作中,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实行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充分融合,严肃“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强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学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党员素质提升工作,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配合抓好职工队伍稳定工作,坚持开展职工思想动态分析,解决职工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保驾护航作用。

党支部要发挥作用就必须要知难而进。为服务好安全生产工作,x同志在支部内组织开展了“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等主题实践活动,有力有效促进了支部的安全生产。同时,积极开展了“党建品牌”“无党员联系班组”“支部书记外委队伍联系责任制”活动,形成了结合中心任务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创新党建工作载体促进中心工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同频共振。

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x同志非常注重做好部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经常与部门职工交流、谈心,积极听取职工意见,合理安排、周密部署各专业所分管工作及部门整体工作,把五个手指变为一个拳头,形成部门上下齐心、同舟共济的团结氛围,加强与各部门间的沟通协作,下好全厂“一盘棋”,为维护部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他的带领下,20xx年,维护部全体党员、员工未发生个人违纪问题,未发生违反各项管理制度的问题,初步形成了一支思想过硬,廉洁自律,能打胜仗的队伍。

三、突破常规、开拓思路,做创新管理的指路人——彰显培训优势

对于人才培养工作,他常将“一枝独秀不为贵,百花齐放才是春”挂在嘴边,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他深知培训是给予员工的最好福利。深刻认识到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是做好维护工作的前提和根本,他要求部门各专业以“提高维护部一线生产人员现场消缺能力,培养出一支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检修队伍”为目标,强化培训工作。通过“看图识图培训”、技术比武或参加检修技能培训等活动,为职工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成长渠道。部门年轻职工较多,为了让员工尽快成长起来,他带领各专业扎实开展部门培训工作,结合年度培训计划,利用机组日常维护消缺、机组停备检修机会,告诫职工们趁着年轻要认真学,细致学,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电路图、一个细小的零部件都必须研究透彻;做,就要做好,就要做到位;干,就要肯干,干得好。结合生产现场实际运行情况,在他的带领下,本年度共计开展了十余次技术比武,班组每日开展看图识图培训,完成x次技术培训讲课,并定期邀请设备厂家到厂进行培训,全面提升了职工的检修技能水平。同时认真开展事故应急演练,实现岗位练兵常态化,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科学规范的管理,团结奋进的氛围熏陶,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让维护部成为全厂最具活力的部门,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在公司举办的第五届职工技能大赛中,通过赛前精心准备、专人培训等措施,维护部x名选手参加了阀门检修、热控检修和电机检修三个竞赛项目,取得了二等奖x名、三等奖x名、优秀奖x名的优异成绩。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他深刻认识到,加大班组建设力度,不断夯实班组管理基础,是提高班组长能力,是建设“一流班组”和“一流人才”队伍的关键。他以公司“责任落实年”为契机,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班组安全教育,层层落实安全生产目标。严格按照生产管理精细化、基础管理标准化、班组环境定置化、员工行为规范化的要求,完善班组资料、制度建设。细化日常管理、定期工作,提高维护消缺质量,增强对机组安全运行的管控能力。在20xx年度,维护部有3个班组荣评为五星级班组。

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平易近人的性格,深深鼓舞和鞭策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在他的带领下,维护部克服重重困难,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并且蒸蒸日上。面对成绩,他没有骄傲,又踏上了前行的道路。这就是他,用责任心和荣誉感,努力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用实干和执着不断书写着人生的华美篇章。

四、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做生产一线的带头人——舍小家为大家

斗转星移,春华秋实。转眼间,x,在电力事业上度过了xx个春秋,风雨兼程,矢志不渝,是对他多年来工作的真实写照。在每一个职工的眼里,他都是一位好领导,严厉但不失随和,大家经常可以在生产一线看到他,和他谈心、拉家常,探讨工作上的问题。多年来,为了事业,扎身于生产一线,他舍弃了一切,奉献了一切!作为维护部的第一负责人,不管是下班后,还是节假日,都是随时待命的时间,即使好不容易回趟家,有了紧急情况也需要24小时随叫随到、连夜返岗,或许是职责所在,或许是使命难却,他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然而,对待家庭他是有亏欠的,年迈的母亲需要照料,他却显少能抽出时间去陪伴,上学的儿子需要辅导,现在儿子学习的压力大,他能辅导作业的次数都是屈指可数,生活的重任更多的是由妻子一人承担,而他一心扑在了设备维护工作上。对于这些亏欠,他只能尽力弥补,但是却从没有丝毫怨言,因为他深知在电力行业,在x电厂,除了男人之外还有一种男人被大家称为“单位的男人”,而这些弟兄们,也跟他一样,为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奋战在生产第一线,“五+二”“白+黑”,随叫随到,坚守岗位不过是家常便饭而已。而他,作为部门负责人,更应该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引领。

工作中的他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生活中的他亦是严于律己,从不搞特殊化,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在职工群众中威信高,深得职工群众的拥戴,成为领导信任职工信赖的“火车头”。多年来,他情系鄂电、扎根鄂电;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在安全第一的战线上,在预防为主的实践中,他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华章。

匠心深耕在一线,矢志不渝守初心,从工程部专工到生技部主任,再由生技部主任到维护部主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他用一串串深深的足迹,一篇篇沉甸甸的业绩,践行着“干就干一流的事,干就干成一流”的要求,以“我将无我,不负众望”的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干劲,优异的完成了公司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为一流能源企业建设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鲁肃的人物事迹篇6

汤洪波,1975年10月出生,湘潭县云湖桥镇飞栏村人。他从一名飞行学员成长为一名航天员,这一路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又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在困难面前,汤洪波迎难而上,勇于直前,敢于冲破一道道难关。

1995年,汤洪波被空军某航校录取。可入学后,他遭遇到了第一道难关——体能成绩在班里是最后一名。空军航校的学员是实行淘汰制的,如果体能通不过,就会被淘汰。怎么办?练!只有练,才能增强体能。于是,汤洪波一有空就在跑道上一圈一圈跑,在单杠双杠上反复地练,在操场上坚持跳高跳远。晴天,就在操场上锻炼;雨天,就在器械室锻炼。不管学业有多忙,他坚持天天练从不间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他的体能成绩从最后一名进到优秀行列。

从航校毕业后,汤洪波来到了空军某部。在进行飞行训练时,汤洪波驾驶的飞机在落地时,一度把握不稳。于是,他总是拿着飞机模型比划着起飞降落。夜深人静时,他躺在床铺上,脑子里还在一次次演练操作飞机的起降,琢磨着眼手脚如何更好地协调;甚至在吃饭时,他也常常拿着饭勺子比划着。经过几个月训练后,他的飞行训练成绩次次被评为优秀。

20__年,汤洪波被选为航天大队航天员。天空和太空,有着巨大的跨越,航天员要完成上百个课目的训练。这些训练,既挑战学习能力,更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可失重训练一度是汤洪波迈不过去的坎。失重训练时,训练服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动。一段时间,他一穿上训练服,心里就烦躁。后来,他请教执行过太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如何闯过烦躁关,又请工作人员把训练服温度尽量调低,以便让情绪稳定下来。经过反复训练后,他终于闯过了这道难关。

20__年12月,汤洪波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20__年6月17日9时22分,他和战友聂海胜、刘伯明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向了太空。3个月后,他们圆满完成任务,胜利返回地球。

鲁肃的人物事迹篇7

作为山西省第一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在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40年的坚守,走出了一条令人尊敬的工匠之路。

他完成了15000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进行小改小革,工艺创新项目1100余项,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3100余万元。由他主持的“降低专用量规制造成本,提高专用量规耐用度”创新课题,使专用量规的耐用度提高30倍以上,每年可为公司节约制造费用28万余元。他完善、发展了几代兵工人在专用量规制造中的工作经验,归纳、总结出了“三要诀加工法”“冷热配合法”“基准转换法”等多种生产中的绝技绝活。

他秉承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态度,15000余件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件质量事故。他用工匠担当,组织团队破解位置量规、无人机内外轴、中国现代第一枪电磁枪等工厂、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机械制造难题。面对一次次高薪聘请、各种诱惑,他选择了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工人岗位,敬业坚守、道技合一、精雕细琢、默默敬业奉献。

周建民以岗位、班组、工作室、学校等作为“传、帮、带”工作的平台,指导培训职工4000余名,先后走进山西省十几所职业技工学校,传授技能及工匠文化20000余人次。

鲁肃的人物事迹篇8

中华悠悠历史长河中,有太多这般为国为民赴蹈汤火、死不旋踵的民族英雄。他们有着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仁爱,有道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慈悲,有墨家“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的义勇。他们所为超越了自身的功利福祸,而是将自身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兴衰系在了一处,因为这是他们内心至真至纯想要守护的对象。这就是“侠”,“侠之大者”。

人民日报:

人们帮助英烈寻根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次精神层面的自我洗礼。“当年,他们为我们牺牲;今天,请为他们做一件事”,不少网友就是在这句行动标语的感召下,按下了转发按钮。每一个安享今日幸福生活的人都深知,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是先烈们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每一位矢志于民族复兴大业的奋斗者都懂得,拼搏进取、不停奔跑的内在动力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英雄用实际行动铸就的精神丰碑。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早已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

然而在对先烈的一片缅怀中,网络上竟然出现了键盘侠对英雄们莫名其妙的诋毁。

而言论自由永远都有边界,互联网也从来不是键盘侠们的法外逍遥之地。各地网警纷纷出动,将这些心理扭曲、诋毁英雄的键盘〔1mi.net〕侠们纷纷拘捕归案。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气质,但只有坚守信仰、崇尚光荣者,才能定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我们为什么会在国歌声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心潮澎湃?为什么会因为听了英雄人物的事迹而热泪盈眶?为什么会在海外撤侨现场、抗震救灾一线与人民子弟兵深情相拥?坚守正确的价值理念,才能让英雄精神长存,也才能让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与饱满。如今,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各种观点泥沙俱下,一些错误思潮乘虚而入,也存在有人刻意歪曲历史、抹黑英雄的现象。对英雄烈士的诋毁、贬损,对英雄事迹的解构、质疑,污损的是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伤害的是亿万人民的质朴情感。对此,不仅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更要采取措施坚决予以纠正。

“983”一战,“苏神”二字再一次成功刷屏。

其实,自初中开始走上专业运动员道路,苏炳添年少时也曾春风得意马蹄疾——20xx年时年仅20岁的他就曾横扫国内赛场,囊括了各大田径短跑比赛中大大小小11枚金牌。然而很快他就遭遇了伤病困扰,第二年几乎有半年时间都在养伤,无法正常训练。

不过年轻的苏炳添积极康复,养伤期间无法落地跑步便主攻上肢力量,最终赶上了当年的广州亚运会,还与队友们一起在广州亚运会上以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拿回了阔别20年之久的男子4x100米接力金牌。

小荷初露后,苏炳添的成绩既有突破又有瓶颈,一方面他在20xx年伦敦奥运会上成为了中国短跑史上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选手,还在第二年闯入了世锦赛男子百米半决赛,但却在全运会男子100米决赛里惜败于国家队队友张培萌,特别是张培萌当年还跑出了10.00秒的成绩,成为当时该项目的中国第一人,风头一时无二。

不过避开了舆论的“追捧”,反倒给了苏炳添更多时间沉下心来去钻研短跑技术。他和他的广东教练袁国强一起尝试做了更科学、更适合自身的改变,包括起跑、步幅、步频等都在不断地调整,毕竟短短100米赛道上,每个0.01秒都要凝结许多心血。就这样日积月累地努力,苏炳添终于在20xx年迎来了重大突破,他在国际田联黄金联赛尤金站男子100米决赛中跑出了9.99秒,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

此后三年间,他又七次打开10秒大关,还曾在20xx赛季两度跑出过9秒91的好成绩。然而,就在大家以为这位广东飞人终于可以稳步起飞时,恼人的伤病却降临在了苏炳添身上,在咬牙又坚持了一个赛季取得东京奥运入场券后,他不得不暂停了20xx赛季的所有比赛,专心养伤,在腰伤最痛苦的时候,连弯腰系鞋带这样的简单动作他都无法正常完成。

不过年逾30的苏炳添,并不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在伤病和遗憾中结束,奥运延期也为他争取了更多康复时间,就这样从直不起身也要坚持训练,到重新回到跑道,苏炳添不仅克服了外界对他的所有质疑,还在东京奥运男子100米比赛里两度“破10”,创造了9秒83的惊人成绩,兑现了他“绝不放弃”的承诺。最终苏炳添在东京奥运闭幕式上担任了中国代表团的旗手,这也是对这位广东老将多年来坚持最好的肯定。

“曾经大家都觉得,百米运动员破不了10秒,但是通过这几年科学训练,我发现并不是这样。”20xx年之后,苏炳添开始有不断出国学习的机会,他开始真正感受到跑步技术中有很大的学问。

“直到今年的全运会,大家也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田径100米的决赛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很多运动员已经开始接受一些新的训练的理念和手段了。”

“我觉得,因为那些曾经的定义,没有人去尝试走出这一步。但是现在我站出来,跑到了这个岁数,之前所谓的定义就被打破了。每个人的人生是被定义的,还是要靠自己去创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10篇《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