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压疮的护理要点_骨科患者压疮的护理体会(2)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19-05-19 03:58:15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156-01  【摘要】目的:探讨压疮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患者同时进行身体上的护理与心理护理两种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对患者身体和心理上护理的统一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体会:对长期卧床并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同时早期干预,可以大大减少亚疮的形成。
  【关键词】骨科患者 压疮 护理 体会
  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16例压疮患者,其中院外带入13例,住院期间发生3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56—84岁,平均65岁。股骨颈骨折6例,转子间骨折5例,脊柱骨折4例,高处坠落致颈髓损伤而高位截瘫患者1例。I度压疮8处、II度压疮10处、III度压疮9处、IV度压疮2处,其中1例压疮面积达10㎝×11cm×4.5cm肉眼见坏死组织,有脓性分泌物、量多、腥臭。
  2、 压疮病因分析: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营养代谢紊乱而发生变性坏死。是长期卧床患者的顽固并发症,如护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2.1 压疮发生的原因:(1)骨折病人尤其是牵引者,长期卧床,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经久不改变体位。局部受压是引起压疮的重要因素,并与受压的时间和压力的大小密切相关,局部受压时间越长,压力越大,受压部位血液淋巴循环障碍就越差,就越易促使组织变性坏死。(2)皮肤经常受到潮湿、摩擦等物理因素的刺激如床铺不平、有渣屑或搬动时拖、拉、拽患者,均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损伤皮肤。(3)使用石膏绷带夹板时衬垫不当,松紧不适,致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4)营养不良是褥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是发生压疮的重要原因(5)高龄 高龄者皮下脂肪萎缩、皮肤松弛、弹性差。
  2.2 骨科压疮患者的好发部位:多发于枕部及下半身的骨突处,好发部位依次为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内外踝、足跟部。它的发生不仅与骨突局部受压、摩擦、潮湿有关,而且与年龄、吸烟[1]营养不良及机体应激反应等也有关。
  3 护理对策
  3.1 正确评估:国外护理认为,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要求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Braden压疮评分法,分值越小,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已在世界上多个医疗机构中应用[2]。除在入院时进行外,还强调在入院后定或随时进行,因随着治疗的实施或病程的进展,入院时不存在的危险和潜在的危险因素会产生和表现出来[3]通过评估,找出哪些患者正处在发生压疮的危险中,然后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3.2 压疮的预防:(1)长期以来,我们将压疮预防的重点放在加强护理管理,要求重视基础护理,实行床旁挂翻身卡[4],标明病人的卧位及翻身时间,以便检查。(2)早期营养支持是预防的基础,由于急性损伤早期机体出现应激反应,机体分解代谢高于合成代谢,且为非外源性营养所纠正,所以应从损伤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和代谢调理[5]。尽量经口补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含微量元素丰富的饮食,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定期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3)让患者尽可能早的活动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3.3 局部减压及减轻皮肤摩擦:给患者定时翻身,每两小时一次,对消瘦者可30分钟至一小时一次,给患者放置正确的体位和姿势,经常改变重量支撑点以减少压迫。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对受压部位不主张按摩,因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褪色,不会形成压疮,无需按摩,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尸检证明,凡经按摩的组织显示浸渍和变性,未经按摩的无撕裂现象[6]。
  3.4 保持床铺及皮肤的清洁干燥:要经常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小便失禁者留置导尿管,对大便失禁者要及时擦干床铺及皮肤上的粪便,及时清洗更换垫物;要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局部皮肤的摩擦力及擦伤的机会。
  3.5 室温调节和防湿工作 夏季室温不超过28°C,湿度保持在50—60%,每日通风换气2—3次
  3.6 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人员对褥疮危害性的认识,从而减少由于护理工作失误而造成褥疮发生。
  3.7 加强心理护理 压疮患者由于饱受疾病折磨,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心理压力大,甚至沮丧厌世,家属和护士应多体贴、多理解,并主动与患者交谈,消除患者烦躁和恐惧的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压疮的处理
  4.1 生物膜疗法(鸡蛋内膜、胎膜、纤维蛋白膜等)以鸡蛋内膜为例,将创面消毒,生理盐水清洗后,用新鲜的鸡蛋清加冰片制成混合液(消炎、止痛、防腐)涂于创面,再用无菌镊取下鸡蛋内膜紧贴其上(覆盖面超过创面),直至脱落后更换。
  4.2 云南白药治疗:I°压疮可将云南白药粉溶于75%酒精中调成糊状药液,涂抹患处每日3-4次。II°、III°压疮按无菌操作法抽出皮肤水泡中的渗出液或清理创面后敷云南白药粉,无菌纱布覆盖,隔日换药一次,此法治疗I—III°压疮有效率达100%。
  5. 压疮治疗的结果 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I°压疮2—3天治愈;II°水泡和溃疡处6—9天治愈;III°压疮用药后7—14天炎症逐渐减轻,创面渗出少,肉芽组织明显增生,18—25天褥疮愈合,除一例巨大褥疮行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均治愈。
  长期卧床并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是易并发压疮的高发人群,对于这样一组人群,护理人员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护理预防工作,早期积极评估病人的情况,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及早干预,使压疮消失在萌芽状态。但是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尤其是老年人、昏迷、坐轮椅者等的常见并发症,它的防治及护理技术十分复杂,并非以严厉的规定就可杜绝的简单问题。尽管护理人员采取各种措施精心护理,但褥疮有时仍难以避免。只有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的实际出发,客观地承认压疮危险因素,而且充分认识其危害,才能有效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李伟 压疮护理新进展 护理进修杂志 2002.7(1):20-21
  [2] 张长惠 采用评分法针对危险因素预防褥疮 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6,15(5):202
  [3] 于青、于兰 压力性溃疡危险因素的评估 护士进修杂志,1996,11(3):7
  [4] 河北医学院主编 护理医学问答(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48
  [5] 张晓明、胡凤云、杜燕等急性损伤期与非急性损伤期患者褥疮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92-493
  [6] 王保良译,施斌校。有关褥疮的错误认识及其正确护理 国外医学分册,1986,15(1):26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