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支队家访总结:实践梦想计划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19-09-15 16:04:03

  井冈山支队家访总结:实践梦想计划

  引言:一个孩子生存和成长的机会不应由他的出生地决定。

  在户籍制度上,我国的居民可以简单地二分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和城市的界限被逐渐打破,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一个数量巨大的群体值得我们关注,这些人被称为外来务工人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城市农民工”。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强教授曾提出过这样一种观点,把人分为城市人、半城市人、农村人,其中“半城市人”主要是城市农民工,他们通常属于农村中的精英群体,但在城市却通常处于边缘位置。半城市人往返于城市与农村之间,一方面将劳动力等资源带入城市,另一方面也把城市的资金、观念等带回农村。

  本文通过对支教活动中对三个孩子的观察,通过比较的方法,结合教学时的发现、与家长的访谈,管窥农村教育的未来。首先简要介绍三个家庭的情况:

  A同学:女,三年级升四年级,井冈山市茅坪镇人,与父母、祖父母同住,有一弟即将上小学。

  B同学:女,三年级升四年级,南昌市人,与父母同住,有一第就读学前班。

  C同学:男,六年级升初一,井冈山市茅坪镇人,与祖父母同住,有一姐初中毕业准备在井冈山市上职高。

  下面通过A与B的比较窥探城市农村教育差异,通过A与C的比较窥探农村内部个体差异。

  一、城乡教育差距

  (井冈山市茅坪革命旧址群)

  A与父母、祖父母同住,有一弟弟,父母均在景区外摆摊,出售纪念品及农副产品,住房条件较好,家中开办民宿,由奶奶做饭,父亲有小汽车,家庭条件在农村属于较好的。民宿主要是自己的客源,也在携程、途家等平台上线了预订服务。父亲曾在广东省惠州市打工,于2015年前后回家,在回答为什么回家时,父亲的回答是“上有老,下有小,走不开”。A家中墙上贴满奖状,但其自述“不喜欢学习,喜欢上美术课”,A性格比较内敛,支教队员称其为“大家闺秀”。

  在A家中家访时,我们刚好遇到了B一家人携朋友十余人正住在A家的民宿。在与B的母亲交流时,我们得知他们来自江西省会南昌市,趁暑假四家人带四个女孩出来避暑,这是第二年居住在A家。B的母亲在得知我们在进行支教活动后,与我们聊了农村、省会、首都的教育差异,并表示第二天带孩子一起来学校。第二天B等四个孩子如约来到学校,体验了一天的支教活动。

  笔者总结了A与B的三点主要差异。一,课内教育资源的差异:这体现在农村小学与省会市区小学教师水平、学生接受能力、课程设置方式、教学方式等方面,不赘。二,课外资源的差异:A等农村孩子课外主要娱乐是看电视、玩手机等,家长一般也不节制;B等四个孩子的课外均有上兴趣班,也有锻炼身体,课外活动较丰富,家长也更重视教育。三,性格的差异:B等四个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较A等孩子较强,一个例子是B等第一次遇见美术老师姐姐,就向姐姐索要了四张画,是典型的“自然熟”,而A等孩子“即使心里想,也很少说出来”,笔者认为这种差异主要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我国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大城市与小城市、城市与农村,区域间差异大于区域内个体差异是我国将长期存在的情形。出生地与户籍基本决定了孩子早期接受的教育质量,个体的努力难以消解课内外教育资源的区域差异,但可以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方式上有所努力。

  二、农村内部个体差异

  C六年级毕业,即将到另一个镇读初中(老宁冈县最好的初中,老宁冈县已经并入井冈山市),祖母将会租房陪读,C家中有两栋老房,一栋三层新房,父母多年外出在不同省份打工。C家中也做民宿,但是和当地企业合作,与A家相比,客源较少,单客收入也较低,C的祖父母身体较好,祖父编织竹筐每月收入约800元,加上少量种植业生活基本无忧。C父亲在重庆打工,跟随C姑父做建筑工程,月收入约8000,每月寄回1000用于C及其姐姐的花销。

  在和C的祖父聊天的过程中,笔者感受最深的是老人对于教育的重视。据老人家介绍,C的父亲出生于1980年,上面有三个姐姐,C的父亲小学二年级就辍学,在1997年老人家又花钱将C的父亲送回初中,但读了一年又出去四处打工,近几年在重庆。C的祖母将要去陪读初中,这也体现出其祖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此外,C的姐姐初中毕业后也将继续入读职高。

  A与C的家庭在住房条件、家庭收入等方面在当地都是较好的,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父母一代是否在家。A的家庭是前几年母亲在家,近几年父母均在家;而B的家庭则是父母长期外出,造成所谓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情况。由此带来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其一,外出者难以照顾老人、孩子,多以金钱作为弥补。其二,外出回来者带回来劳动力和城市习得的生活方式,如A的家庭可以在网上出租民宿,而C的家庭没有这样做,这一方面是青壮年劳动力缺失所致,另一方面显示出外出归来者能更好地运用新兴技术。其三,就A和C而言,父母长期外出的家庭与父母在家的家庭收入其实相差不大,甚至留在农村的收入更高。

  (学习用相机的C和作者)

  小结:半城市人与农村教育的未来

  当我们说出一个孩子生存和成长的机会不应由他的出生地决定这句话时,恰恰是因为现实确然如此。笔者关注的是作为半城市人的农民工这个群体,教育不能只靠学校,父母是不能缺席的。

  在城乡差距问题上,个体大多力量有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每个家庭最关注的问题,在区域教育差距过大的问题上,仍然主要依靠国家和社会的力量。

  在个体层面,作为半城市人的农民工若长期留在城市,会带来一系列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农民工能够最终留在城市的人比例很低,大部分人最终要返回农村。有城市生活经历的农民工回到农村可以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既更好地承担起家庭责任,也更好的服务于乡村建设。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教育上,父母不可缺席。终生学习已经从依据口号成为了一种现实、一种趋势,当今社会的发展,更需要持续地学习。所谓扶贫,也在于扶智和扶志。孩子现在什么样,未来的乡村就是什么样。

  短期的支教已经结束,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是快乐、无邪和看待生活的不同方式,我们希望给孩子们带去的,是关心、用心和看向未来的目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生活永葆童心,对前路满怀期待!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