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神作文7篇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24-06-08 11:01:15

我们可以将写作文当成是我们记录美好时光的方式,流水账式的作文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创新精神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创新精神作文7篇

创新精神作文篇1

美国的金门大桥以建筑奇伟、气势恢弘而著称于世。在金门大桥附近有一座刻意模仿它而建造的大桥——弯曲大桥,除外观外,其宽度、实用价值等均胜于金门大桥,但知名度远逊于金门大桥。原因何在?有人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第一和第二的区别。”区别是什么呢?金门大桥经过设计师长期思考酝酿才设计建成,具有独特风格,是创新的桥;而弯曲大桥只不过是金门大桥的翻版,是模仿的桥。它们的造型相似,内涵却大有区别,因为模仿仅是停留在浅层次的思维活动,而创新则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所以它更高级、更被人们重视。正是创新推动着人类社会前进。

创新需要勇气。创新需要打破原有的禁锢,需要冒风险。而模仿徘徊于别人的老路,无风险更无需勇气。开一代山水画风的张大千,少时临摹前清著名画家石涛的作品,能以假乱真,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些,毅然放弃模仿别人的作品,以无穷的勇气开创了自己的山水画法,震动了画坛。如果他没有勇气停止制造石涛“赝品”,没有勇气自己探索,那世上就多了一位平庸的画家,少了一位彪炳画史的巨匠。

创新更需要高度的智慧。巴尔扎克说过:第一个把少女比做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则是庸才,第三个便是蠢材。的确,创新的作品总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它经过了人脑思维活动,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智慧的结晶。而模仿只是浅层次的再创造,如果把创新比做撰写一篇文章的话,模仿也只是将其化为铅字,再印出几篇来而已。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要一味地排斥模仿。模仿也是一种实践活动,人们可以从模仿中获得创新的灵感,找到创新的途径。但不能囿于模仿。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个“学”字反映出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似”便是满足于模仿而不前行了。如果弯曲大桥设计者“学”而不“似”,想必世上又能多了一种奇观吧。

当前改革开放,新事物不断涌现,我们需要模仿,但更需要创新,我们应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以百倍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修建一座真正有中国特色的通往美好未来的大桥!

创新精神作文篇2

"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学生生活体验深、情感丰富、有话可说,就会觉得写作是一件乐事,就会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习作过程。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使其自然地记忆,自由地联想,敏捷地展开思路,流畅地表情达意。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习作的成功率。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正是站在这样的出发点上,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一系列繁文缛节的模式,立足培养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提供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才智、能力和个人表达方式,展现每个人的表达方式的独特性。

一、命题方式求新

“好题一半文”。的确,从读者的角度来说,一个不落俗套的文题确能激起他心中强烈的阅读欲望,在心中升腾起许多疑问和好奇之后,迫不及待地阅读便也是情理之中了。从写作者——学生的角度来看,如果所写的题目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起胸中的千言万语,即文题要能与思维共鸣,这样就能成功了一半。

1、用半命题、自由命题和“问题”式命题替代传统的“命题”方式,如“我能不______吗”、“我讨厌_______”、“我想……”都给学生留下补充的余地。学生更感兴趣的是问题式的习作训练,如“迷路后怎么办”、“你最喜欢什么样的主持人”、“冬天来了动物们怎么想”。

2、以“系列作文”替代“单一作文”。可以一反传统每次习作孤立地写一个题、写一种体裁文章的做法,有目的地组织活动,进行一系列的作文训练。我校是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平时经常开展一些科技活动,为此,我结合作文教学举行了制作信息小报评比活动,具体操作如下:

(1)课前搜集信息资料。如查阅作者的生平、简介;查阅课文中涉及到的人物具体情况;查阅课文的时代背景;查阅课文中有关动植物生长的条件等。

(2)制成资料卡,交流展示。向学生分发统一资料卡,将自己收集的信息资料制作成文献卡片,再展览在版面上。

(3)消化、巩固信息资料。在早读课或课余时间,让学生认真研读自己所制作的资料卡,达到会读、读懂的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余时间就围在后面看、读、说。

(4)开展信息交流会。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利用中队活动课的时间,举行信息交流会。要求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在后面看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5)评选优秀信息员和优秀演说员。交流会后,再根据一定的评比要求给每人打分,最后评选出优秀信息员和优秀演说员。

(6)组织作文训练。

以上五个活动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侧重于一个方面去练习,题目可以是《我是怎样搜集信息资料的》、《我班的信息展览会》、《我当上了小小信息员》……这一系列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了他们的写作材料。

二、以仿促创求新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凡是要学生写一篇新体裁的文章,都往往先组织学生学一两篇范文,或给学生写出个样子来,让学生模仿着去写。经过反复练习,学生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掌握了,熟练了,便能从中悟出规律,充分想象,逐渐走向“创造”这一新境界。可见,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模仿—掌握—熟练—创造的过程。例如,苏教版第八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中,对主人翁萨沙给蔷薇花披雨衣这一细节的描写,动词用得准确,把整个过程写得生动具体,根据这一精彩片断,我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进行仿写,出现了不少较好的片断。

学生在《植树》中写道:“树坑终于挖好了,陈明走来,把树苗放进坑里,用双手扶直扶稳,我和王慧海就开始填土了。你一铲,我一 铲,填上一层土,再用脚用力踩实一层,好让小树牢牢地扎根在泥土里,不一会儿就把树坑填满了。接着我们轮番上去踩,踩得实实的。拎水浇树的同学来了,‘哗——哗——’两桶清清的水倒进了树坑里,慢慢地渗进了泥土中。文中动词“挖、扶、填土、铲、踩、拎、浇、倒、渗进”具体地写出了小作者栽植树苗的过程,条理清晰,真切生动。这样从阅读到写作,在模仿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三、内容形式求新

作文内容是学生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它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学生的生活实践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反之,学生的生活越贫乏,作文的内容也就越平淡。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要使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多彩,可以通过多种渠道:

1、融入生活

一般来说,可供学生猎取的观察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如五彩缤纷的自然风光,扑朔离奇的动物世界,精彩纷呈的人物事件,色彩斑斓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学生接触的事物多了,感受深了,就会产生表达欲望,写起作文来就会激情饱满,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如:喷水池、假山、雕塑、花坛、操场等校园内一切美好的设计,都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恰当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学生观察了喷水池后在文中写道:“假山的形状真是姿态万千。有的像直力的企鹅,彬彬有礼地站着,两只已经退化了的翅膀展开来,像是对我们招手致意;有的像一头滑稽的小象,鼻子弯起来,像是在表演节目给我看;有的像一只顽皮的猴子,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着我们……正当我们被千奇百怪的假山所吸引的时候,忽然‘哗’的一声,水喷了起来,池内喷射出高达二、三米高的水柱,然后散落下来,像一座水晶玻璃制成的大宝塔,又像一棵盛开着洁白花朵的梨树。”

2、亲近自然

自然界的风、雨、雪、霜、植物、动物、太阳、月亮……都能够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去感受,再用口、笔表达出来。如,去年冬天下了第一场雪,同学们个个兴致勃勃,在课堂上就按耐不住,小眼睛不时地朝窗外张望,我就顺应他们的心理,让他们出去观察雪。同学们快活得像只鸟,在风雪中赏雪,有的张开双手,让雪花飘落在手掌心上,再看着它慢慢地融化;有的张大了嘴巴尝雪;有的蹲下身子观察雪打落在地上的样子……在作文指导课上,我先让学生说说有哪些词语可描写刚才的情景,学生纷纷说道:“争先恐后、一拥而入、纷纷扬扬、鹅毛大雪、漂漂洒洒、银白世界……”然后我再让他们根据提供的词语写一篇作文。结果许多同学写出了优美的片段,如“‘下雪了,下雪了!’一声欢呼,带着全班六十二双眼睛转移到窗外。老师见我们的心早已飞走了,便顺水推舟说:‘大家一起出去赏雪吧!’我们如鱼得水,争先恐后地涌出教室,蹦呀、叫呀……欢呼声响彻整个校园。‘嘀嗒、嘀嘀嗒嗒……’雪籽打在地上,好象在演奏一曲欢乐的歌;落在手上就像一粒粒碎冰糖,一会儿就化成了水;落在同学们的头上,就像戴了一顶珍珠帽。渐渐地,雪籽变成了雪花,漫天飞舞的雪花,似仙女撒下的片片花瓣。我张开双手,让雪花落在手里,还没等我看清楚,雪花又全然不见了,好像顽皮的小弟弟在跟我捉迷藏。我仰起头,望着白花花的雪,恨不得用舌头去尝尝,我尝了一口,啊!像糖它不甜,像盐它不咸,真怪!雪,越下越大,朦朦胧胧像在天地之间挂起了无比宽大的雪帘。”

3、走近实验

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体验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不仅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加深印象,而且也使作文写得生动形象。学了《人类的老师》一文后,为了让学生真正明白鸡蛋的弓形结构承受力大的原理,我们特进行了一次试验,让学生站在上下套有健身圈的鸡蛋上,亲自感受感受。学生亲眼目睹了这一现象,因而作文写得非常精彩。学生在文中写道:今天老师和我们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老师先拿出两个犹如轮子上长满“刺”的健身圈,再把一只生鸡蛋竖着套在两健身圈中间,然后微笑着说:“谁要上来试一试呀?”我们都自告奋勇地举起手来,老师先请了一位体重最轻的同学诸葛芸上去。只见诸葛芸小心地把右脚踩在鸡蛋上,两臂在空中晃来晃去,以保持平衡,这时同学们都屏住呼吸,替诸葛芸捏把汗,“她会把鸡蛋踩破吗?”“实验能成功吗?”看!她的左脚也缓缓提起,她整个人悬空了,鸡蛋巍然不动,也没有碎。“哗……”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又请了我们班上体重最重的史佳伟来试一试,我们心想:“史佳伟可有五十多公斤重啊,就这么个不起眼的小小鸡蛋能撑起这么重的一个人吗?”有的同学说:“哈哈,小鸡蛋今天你可要完蛋了。”还有的同学说:“小鸡蛋呀小鸡蛋,我们班上史佳伟的体重可是数一数二的,他这么一踩,你这小小鸡蛋不变成蛋花汤才怪呢。”教室里一片寂静,好像同学们都停止了呼吸,盼望着最后的一刻,只见史佳伟在老师的帮助下,右脚慢慢离开桌子,我们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鸡蛋,史佳伟稳稳地踩在了鸡蛋上,没有听到一丝响声,鸡蛋就像一位练过健身操的队员将一座比它大几十倍的“小山”撑了起来,“身体”没有丝毫损伤,“啊!”同学们惊讶地叫起来。小小鸡蛋既然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真是神奇呀!

四、同中求异出新

鼓励学生面向社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大胆地书写社会,这与当前强调的素质教育是吻合的。对小学生来说,面向社会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参加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借以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知识,增加生活阅历以丰富学生习作的材料库。小学生作文常见的毛病是人云亦云,千篇一律。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抓不住事物的特点,这就很难写出新意。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提高他们认识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要想使文章有新意,还要学会变换角度看问题,从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方面入手,诱导学生学会同中求“异”,通过已知求得未知,从旧知导出新知,从而发现新意,增强创新意识。

学生的作文是学生思维的反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多选用能多角度来阐述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写作。如在指导学生作文《课间十分钟》时,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从而确立比较新颖的主题。同学们的作文,不再是单一的“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出现了各种富有新意的主题,如,“助人为乐好风尚”、“课间追逐打闹要不得”、“随手捡起一张纸”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位同学确立的主题是“课间播放音乐有益身心健康”,这种从健康的角度观察、认识问题显然是独树一帜,富有时代特色。教师定期组织学生交流收获,对好的材料,鼓励学生记下线索。并在班级黑板报上专辟“一滴栏”,意在鼓励学生随时刊出自己的习作,满足其成功欲。让学生从成功中尝到快乐,激发兴趣。

创新精神作文篇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践中我不断探索、总结,下面就两方面来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在生活中感悟创新。

独特的感悟,就是创新。指导学生观察、体验和感悟生活,并把这种对生活的体验,记录书写出来,那么这就是自己独有的,是一个人的,这样的写作,就是创新。

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 一颗对生活充满了渴望,和热情的人,他的心中就有美, 王蒙说过: “创作乃是心灵的搏动与倾吐。” 有人说:“ 要写出景物之美,关键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希望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最终达到创造美,从而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品位,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发现生活。对生活有独特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发现生活中万事万物的特殊性,发现你自己的个性。就象卞之琳一样,发现观赏者同时也是被观赏的对象,怀想都同时也在被别人怀想,这就获得了生活的诗意,成就了文学的成功。写作不是想写作就能写作的.,内心必需先有要表达的甚至于不得不表达的东西,写作才具有了成功的可能。创新就是有独特的视角与表达方式,独特与众不同的感受、感悟与体验,才能有新意。

可以带着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春闻百花秋赏月;夏纳凉风冬看雪。一年四季,景不同,感受异。

(二)在写作过程中创新

素质教育在不断地深入发展,培养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作文水平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志,作文创新可以说是语文创新的重中之重。对于学生而言,”创新”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发明创造,作文创新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在写作中,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也就是有创新能力___否则连作家也成了不具备创新能力的人了。学生在作文中表达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那么便是有创新。

在作文设计过程,我探索新标准,力求打破固有的主题标准,格式标准,写法标准,把学生从机械的死板的标准里解脱出来,学生的思想、思维、思路不再受束缚,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力的翅膀,充分展现个性。

作文创新建立新标准,不仅仅以”新”为准。客观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人们观察事物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得到的认识和判断也必须受到时间、地点、社会进步程度及自身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明确了作文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目的下,提倡创新的作文教学目的,同样是明确的,相对来说更高一些,我们只是让学生在作文创新中,有着鲜明的是非标准,正确的价值取向,真实、真切、真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颂扬善人、善行、善德,崇尚美、热爱美、赞扬美、追求美,才能真正地实现作文创新的价值,体现作文创新的意义。例:在教学>这一文后,我们曾就航天实验的意义,展开大讨论,给同学们充分发表了意见,后把讨论内容写成了文章,在文章中,学生们把自己的想法真实地叙述了出来,这次作文顺应了学生的天性,培养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新的兴趣、爱好、志向、情感、观念,在自己的笔下不必掩饰,在作文创新中表现个性,展示自我价值,作文创新要发展个性,有了个性,发展想象能力,从而充分发展创新精神,这种能力的培养从客观实际出发,合乎事理、情理。我们的学生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生活为基础,对生活的观察和宇宙万物的思考,调动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多彩地表现生活。追求语言的新鲜、生动、活泼,行文的安排、布置构思巧妙则文采备矣。

(三)在作文评改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批改作文过程中,往往是”教师高投入,学生低收效”的现象,我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把学生动员起来,从学生参与直至独立进行作文批改的意义入手,引导学生”互动”的可能性,从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条件入手引导学生相信”互动”的可能性,学生激情空前高涨。在自愿组合、互补结合,交流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开始进行批改,组织学生操作:

1、每次批改时,引导学生掌握标准,例如内容、结构、语言、写作等,确定标准的过程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我们分两步开始:起初,复习作文有关知识、规律,组织商讨相应标准,以后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交换意见,直至明确批改要求。

2、互改写作:先由一个同学批改组内一个同学的作文,改正错别字,改通语句,改妥标点,写好眉批和总批,给定分数或等级,提出补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见,最后教师对全部作文,特别是学生吃不准了作文进行总体把关,了解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批改状况,摸清行情,积累资料,为相关指导做必要准备。

3、互谈体会:此项活动意义在于交流,首先组内交流,先让习作者与初评者、复评者与习作者之间的对话,目的是对读者、作者有所启发。然后是组外交流,由各小组推派代表习作者和评改者双方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在全班交流,提高效果。

4、互推佳作:自己是为了交流成果,鼓励优秀和创新,每次作文,小组内至少推出一篇佳作,在全班交流、学习,同学们再提意见,再次修改,进一步完善提高。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提高,每一个同学都动了起来,学生成了”主角”,作文批改”角色”,有了更新,学生的责任心增强了,在批改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面广了,阅读能力强了。同时作文的批改也促进了作文的创新。

5、作文批改为提高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提供了可能,它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学生由小学到初中的阅读习得,积累了写作所需的各种知识,批改作文时由学生自己操作为内化,前一至运用提供了条件。在这样的机遇中,学生大多能创造性地审视、评价他人以至自己的习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另外,它有利于作品的出新,应该说:学生的写作就是一种创新,这种”互动”批改作文使得全体学生参验作品,进而出新有了可能,一篇作文经过他人以及自己的反复推敲、修改,形成很大甚至根本程度的变化,这也是一种创新。

在写作过程中,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作文批改过程中锻炼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作文创新的能力,那么作文水平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志,那么,推而广之,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形成则可以此为借鉴,通过多种途径,逐步达成,使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逐步形成。

创新精神作文篇4

各位好。在进入正题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在一次战争中,一艘下了锚的驱逐舰上的船员突然发现,一颗漂浮式水雷正向他们漂来,距离已经很近了,已经来不及解缆躲避了。怎么办呢?船员们急中生智能,跑到甲板上,拿起水管,用水把水雷给冲走了。

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船员们实在很有 创意 ,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有创新精神:在此之前,有谁会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水雷呢?

但是,在一些人眼中,创新是一种神秘的东西,创新的灵感似乎是极其偶然的,如同彩票中奖一般。而我以为不然。倘若你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关注周围的一切,你就会发现,灵感几乎无处不在。

早期的笔与墨水是分开的,人们要写字时,便把笔伸到墨水中蘸一下。这种状况持续了很久,但谁也没有在意。直到后来,制笔业中的一个机灵鬼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产生了将二者合而为一的想法。于是自来水笔诞生了。在此之前,用过笔的人何止千万,却都与这个发明无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缺乏对生活的关注与审视,也就是细心观察。细心观察是搜集创新素材时必不可少的品质,拥有这一品质的人将比别人拥有多得多的创新机会。而对身边事物的熟视无睹,恰是一般人的通病,因而创新之神也就与之擦身而过了。

摆脱思维定势是创新精神的又一特点。思维定势有时是有用的,它让我们在解决某些常见问题时显得更加熟练,但它对创新是有害的。一位母亲问老师: 怎样才以使我的孩子早餐吃鸡蛋呢? 老师反问道: 你为何要让孩子吃鸡蛋呢? 为了补充蛋白质 。母亲回答。 那你为何不换一种方法呢? 老师说。于是,次是清晨,母亲便心满意足地看着她的孩子吃起了他最爱吃的牛肉饼干。在这里,这位母亲的头脑中有一个思维定势,即想起蛋白质就必须吃鸡蛋。由此可见,思维定势往往使我们的思路变得狭窄,甚至让我们无法发现一些简单的东西。

创新精神还要求人们不要轻易判断。 判断 是用已有知识进行的逻辑推理。但是新生事物未必就适应原有的知识体系。因此,旧知识常驻对新事物导出谬论来,人们因此放弃了继续探索,也就失去了创新的机会。 相对论 无疑是本世纪人类在科学上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但倘若爱因斯坦当初便应用他所学的经典物理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得出谬论后便将其放弃,那么他纵然再有天才,也只能在经典物理学的圈子中打转,很难取得日后的辉煌。美国学者迈克尔 雷波夫曾这样说过?quot;几乎每一项发明都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坚信自己想像力的结果。 话虽有些绝对,却不无道理。

回顾人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从而不断进步的历史。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人类的创新活动也在不断加快,人的创新精神也就越发重要。科利华软件集团总裁宁朝弟在谈到人才时认为,信息时代是物质性极弱的时代。人在意识上的跃进将给企业发展带来质的突破。因此,一个人的创意比知识更重要。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若想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又怎能不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呢?

创新精神作文篇5

如果说,生命是一支蜡烛,那么精神就是那烛芯;如果说,民族是一个强大的生命,那么精神就是那生命之魂。

几十年前,华夏儿女在日寇的铁蹄下毅然昂起头来。这个不甘受辱的民族,十四年抗战展示了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张学良与杨虎城逼蒋联共抗日,需要何等的勇毅!为了民族不致沦亡,大批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与日本法西斯展开殊死搏斗,终于赢得了抗战的胜利,捍卫了民族尊严。

曾使日寇坐卧不安的杨靖宇,在白山黑水间用鲜血阐释了敢于拼搏的民族精神;台儿庄战役中的李宗仁、百团大战中的彭德怀,用嘶哑的喉咙唱响了民族拼搏之歌。是他们用热血昭告世人: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精神。也正是这种民族精神,筑起了能抗击一切来犯之敌的血肉长城。

那么,在今天的和平环境中,是否还需要民族精神呢?回答是肯定的。只不过要根据时代的不同作适当的调整,把那种敢于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转化为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样,才能迎来民族的伟大复兴,使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屹立于当代世界民族之林。

古人云“逝者如斯”“日新月异”“不进则退”,面临这个崭新的世纪,面临接踵而至的新的挑战,只有进取,才是可行的选择。一个民族只有像蛹那样进取,才能蜕壳而出,化蝶飞舞;一个民族只有像种子那样进取,才能扎根发芽,开花结实。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高科技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信息爆炸,瞬息万变。唯有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立于不败之地。罗曼·罗兰说过:没有进取,一切终将变成虚无。没有进取,会有“神舟”系列飞船实现嫦娥奔月的梦想吗?没有进取,会成功举办令世人惊叹的北京奥运会吗?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创新必不可少。纵观历史上下五千年,我们的民族就是在创新中发展进步的。四大发明、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沈括撰写《梦溪笔谈》,哪一次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不是人们创新的结果?如今,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身于全球化的大潮中,不断推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正是有了创新,我们才有了如此快的发展速度。

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华夏子孙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弘扬敢于拼搏、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因为精神是生命之柱,民族之魂!

创新精神作文篇6

创新,是科技的进步。

因为创新,我们可以到很多地方,看不同的风景。从前,古人们没有飞机和火车,只有马车,所以他们只能待在一个地方或去很近的地方,古人们要想去很远的地方,就要一路上边走边休息,非常慢。但是飞机和火车出现后,就快了许多。如果人们一直不创新的话,现在,我们还看不到那些奇异的风景,也只能呆在一个地方也学习不到当地的知识,更不知道全球有多少种动物,也不知道有多少种海洋生物,也不知道深海里有没有生物等等。

同时,也有很多要创新的东西,比如说可以移动的加油站,只要一伸手给钱就可以做出饭的自动餐厅等等。这些智能的东西只要人们不断创新,这些东西就一定会发明出来的。

那些新东西非常方便。以前人们买马拉车,需要养马,买草给马吃。现在,人们都坐汽车了,办了驾照领了车牌之后只要给车加了油就可以了。再比如灯,以前人们用的是油灯、蜡烛,用了之后还不是太明亮,还有点危险。但是有了电灯之后,就明亮了,安全多了。

人们还做了可以知道明天、后天、大后天的天气的东西。那些东西可以让我们知道未来几天的天气。天气预报可以让我们不会再走在路上突然下起雨,被淋到路上。古代,人们预测天气不准,有时候,等天气预测出了,那天早就过了。现在,预测天气仍不太准。但是,总有一天,天气的预测一定会百分之百准的。

创新,是多么重要的呀!

创新精神作文篇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针对当今的作文教学状况,

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利用想象,获取灵感。

当前,学生的作文模式化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像力,特别是缺少创造想象力。写作文,仅写自己观察到的,往往使人觉得有骨无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够把记忆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文章形式更多样,文章的主题更深刻,思路更广阔。没有想象的文章,是干瘪无味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充分利用思维的形象性,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以此来指导作文。

比如在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提几个“这像什么呢?”,“看着这些,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等问题。促使学生从实际的事物出发,由此及彼,塑造形象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满树的桃花开了,啊!这可太美丽了!完全是用香花组成的桃树,一朵朵花就像一朵朵小火苗,在绿叶中,像颗颗闪闪发亮的红星星。”这些描写小作者有重点地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景,这无不显示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学生作文时,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才能写出有灵气的好文章,才能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创新想象的翅翼才能在广阔的生活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才能达到广阔的作文境界。

二、善于观察,发展思维。

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灵感,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的根底厚了,想象与联想才有起飞的基地。很难想象,一个生活经验贫乏的人,能写出充满活力的文章来。对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倡他们写观察日记,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留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入作文。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我们引导学生先学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家务活,然后写《记一次家务劳动》,材料果然新颖、鲜活多了。

三、方式多样,培养能力。

陈旧老套的作文题是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枷锁、也是让学生感到作文无话可说的祸根。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因此,作文命题中,要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如:《我们班的新鲜事》、《我当上了小老师》、《假如我是校长》、《异想大开》、《我是小小设计师》等题目,来自学生“生活近区”.自然有兴趣,也乐于写。我还时时让学生参与到命题作中来,如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题,让学生自由的选择,或请学生依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将作文命题补充完整再作文。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自由、快乐地作文,作文中独特的创新见解也跃然纸上。

除了作文命题,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样化,片断作文,作文填空,连词口头作文、想象作文、编写电视剧等多种形式的作文,使学生如同游戏,兴趣盎然。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又说:“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因此,“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成为学生作文时追求的一种境界。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日一新,如:《楼房高了,蓝天少了》、《我与凡卡比童年》、《“三国”卡热潮》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会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兴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思创造出

四、注意评价,培养人格

要注意作文评价的开放,作文评价不能只有唯一的模式,更不能一棍子打死。可以说、充满激情的鼓励,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这也是我们在作文评价中必须做到的。比如,拿众所周知的一个常识性问题“雪化了变成什么?”来说,如果按照思维的定势来回答,答案自然是“水”。如果有一个学生说“变成春天”,我们千万不能大惊小怪,要满怀激情地鼓励他说得好。试想,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他的脑海中能近闪出这样一个奇妙而充满诗情的意象么?作文评价中,我们有的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有的老师将“钢笔在纸上蹭着痒”判作“荒诞”,将“老鼠撞到墙上,不省鼠事”斥为“生造”,这些评语无疑会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泼上冷水,久而久之,会渐渐熄灭他们心头的创造火种。要想让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真正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以上这几个方面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做到的。

总而言之,将创新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会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别有洞天,充满盎然的生机。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在学生写作陷于困境时,要激发起他们兴趣的火花,点燃火花以后,还要帮助他们燃起创新的火把,并使之越烧越旺,从而真正提高写作水平。陶行之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对于新时期的每位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学中都要努力为学生架起创作思维的桥梁,使学生的作文从小就有一个独特的创新见解跃然纸上。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