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完科技馆的观后感模板6篇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24-09-22 12:01:21

通过写观后感,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思考电影中隐藏的信息和象征,观后感是我们对作品中人物命运、情感纠葛和道德选择的思考和反思,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参观完科技馆的观后感模板6篇,感谢您的参阅。

参观完科技馆的观后感模板6篇

参观完科技馆的观后感篇1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去参观威海科技馆,在科技馆内我们切身体会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魅力。

下午一点,我们坐车从学校出发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威海市科技馆,和同学们进馆时就感到了科技的力量,馆的骨架很美,体现了一种力学的魅力。随后,老师领我们参观了城市规划展厅,在展厅中大家观看了一个关于城市规划的短片,片中向我们介绍了威海的城市格局,不禁感觉到来到威海真是一种幸运。还观看拍岸的阵阵惊涛,踩着柔软的细细海沙,体会拂面的咸咸海风。

大约半个小时左右,老师带领我们去科学技术展厅老师推荐我们走一下“时光隧道”,我们进入了“时光隧道”,它长不过三。四米,里面就像一个大万花筒,拱形的巨大的LED屏幕上闪现着绚丽多彩的点点色块,中间是一条笔直带有栏杆的通道。刚走了两三步,感觉脚下倾斜起来,站立不稳,须得扶着栏杆才能前行,待走出“时空隧道”。

此外,还有一些设备给人以感官的.享受,例如:飞行器模拟器、虚拟水流墙、潜艇模拟驾驶器、听听动物的声音等展品。展厅内的4d特效影院,内有48个座位,能让观众观看影片。

本次参观科技馆的一次游历让我们感叹自身知识的贫乏,有这么多不懂的知识,感叹科学家的智慧,用科技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停止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

参观完科技馆的观后感篇2

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五口去了上海玩,上海的旅游景点可真多啊,我们去了东方明珠,上海科技馆,博物馆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上海科技馆了。

我们从南京东路坐地铁,到了上海科技馆。刚到那儿,我第一眼看见的就是那长龙般的队伍,人山人海,看到这个景象,我还差点提议回家呢!但后来我们还是去排了队,没想到一下子就到了大门口。

我们先上了四楼,参观了机器人世界,里面有一个主题是:机器人做操。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机器人真灵活,他们正在制作汽车:有的在拧螺丝,有的在敲打外形,还有的在电焊,他们做的可认真了。一会儿,音乐响起,他们又做起操来,真有趣呀!

我们又到了三楼,去了蜘蛛展,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从上面垂下来一只硕大的蜘蛛,把我吓得魂飞魄散,还差点哭呢。仔细一看,原来是假的,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放下心来。之后,我又看到了捕鸟蛛,人面蛛等等,种类可多呢!

最后,我们又专门去了卖昆虫标本的商店。里面有许多昆虫标本,可是,就是没有发现我最喜欢的螳螂标本,后来在一个蝎子标本旁边,我终于发现了螳螂标本,而且只有一只。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这真是一次快乐的旅行,我不仅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还买到了珍贵的纪念品。心里好高兴呦!

参观完科技馆的观后感篇3

“哇!好大啊!”我们刚看见科技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尽管知道上海科技馆项目占地面积6·8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还是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

科技馆里有好多东西可以去玩,如:地壳探秘、生物万象、智慧之光、视听乐园、设计师摇篮、儿童科技园等,但在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还是鬼屋。

开始并不知道它是什么玩意儿,莽莽撞撞就跌了进去。“咦?怎么会有头重脚轻的感觉?”还没等我从沉思中恢复过来,我便向一边的墙倒去,我下意识连忙用手扶住了墙,“哦,虚惊一场。可我好端端的,怎么会有眩晕的感觉?”但我看了看旁边的人,东倒西歪,“看来不是我的问题。”在别人的讲解下,我才知道这是在鬼屋。我感觉挺有趣的,倒来倒去,一不小心就摔在墙上。而我又看见有几个人拿一瓶矿泉水,观察水的液面,不知在干什么。因为实在忍受不住昏头转向的感觉,所以就匆匆地走出了鬼屋。之后却为没有在那多呆一会感到可惜。

后来,通过查阅资料,才明白为什么在鬼屋里会有这种眩晕的感觉。它是利用视觉与感觉不同而使人感到眩晕,房子的地板、墙壁以及布置都是以一定角度放置的。眼睛看觉得是水平的,于是身体就想与地面垂直站立。而耳朵里的耳蜗与半规管却认为人是倾斜的,又要调节身体变为竖直状态。于是人就感到晕,不知道该怎么才能平衡,所以就会失去了平衡。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人在观察水的液面,原来是通过水的倾斜来判断屋子的倾斜方向。

上海科技馆一游,使我获益匪浅,懂得了许多道理,可谓不枉此一游!

参观完科技馆的观后感篇4

记得我六七岁时,第一次在动画片里看见机器人,那时,机器人就像一个真人似的,能说话,能行动,真是一个什么事都能做的“好帮手”,太神奇了!当时我想:什么时候能见到真的机器人,那该多好啊!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我仍然没见到真正的机器人。这时一个好消息传到了我的耳中,“明天要去科技馆秋游。”哇!早听说科技馆有真正的机器人,却一直没有机会,这次机会来了,我心花怒放,简直是像找不着北了,真盼望马上能到科技馆!

第二天,我们就去了科技馆。科技馆分a、b、c三个展馆,a馆是主馆,听说是近几年建成的,它有很多层,每层都有特色的展览。第一层展出的是通道、能源机械等方面的成果,其中,最让我喜欢的是机器人表演。首先,乐队指挥it博士造型很精致,不仅能说话,而且能眨眼,更为神奇的是,它的身体各个部位、关节还能动呢!乐队的每个机器人都拿着一种乐器,有二胡、吉他、黑管、竖琴、电子琴等,它们演奏的乐曲非常动听!接下来,我看了不少有趣的表演,有机器人投篮、机器人跳舞,机器人写字等,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这里还有被称为大脑处理芯片、虚拟世界、为电功能和元素周期等发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啊,中国人的智慧真高,制造出来的机器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回到家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迷糊中,有人叫我,等我睁开眼,家里的清洁打扫得干干净净,桌子上摆放了一顿丰盛的早餐,身旁站着一个机器人正朝我点头微笑,好象告诉我这一切都是他干的!我舒服地伸了一个懒腰,惊醒了!噢,原来是我做的一个梦!我想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机器人的功能会无所不能,这个梦想也一定会早日实现!

参观完科技馆的观后感篇5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自从我在语文课上学到了这句有趣的气象谚语后,就格外关心起每一天的天气。记得有一次,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了天边鱼鳞似的云,我马上想起那是将要放晴的预兆。于是晚上睡觉前,我就和爸爸打赌,明天肯定是个大晴天。爸爸急忙打开手机看气象预报,说:“气象预报上说‘阴有时有雨’,不一定是晴天哦!”到了第二天,果然是个大晴天。哈哈,我赢了,看来古人谚语还是非常有道理的!虽然我赢了,但是我心中的疑问却越来越多,那就是在科技还不发达的古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得知这样准确的气象预报,懂得看云识天气呢?爸爸决定周末带我去鄞州气象科技馆看看,说也许会帮我解开一些疑团。到了周末,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宁波(鄞州)气象科技馆,因为妈妈提前预约了参观号,所以我们很快就进入展区,发现里边有许多项目,包含蓝色家园、气象万千、科技测天、人与气象、和谐发展。最好玩的是球幕影院,我和爸爸妈妈在里边体验了4d电影,感受在太阳辐射下所产生的天气现象,置身于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中;感受气候变化以及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危害和防灾减灾的场景。当影片演到刮风的时候,刺骨的寒风真的向我们袭来,演到下雨的时候,雨滴真的落到了我们的脸上,人坐在椅子上,系上安全带,忽而穿越桥梁,忽而飞上蓝天,忽而深入大海,忽而电闪雷鸣……这样的立体观看,让我们获得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动感体验,在逼真的模拟环境中领略风云变幻的新奇乐趣,真是让人惊心动魄。

通过影片介绍,我知道了“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这句俗语其实还包含两种解释,第一种是出现鱼鳞云不下雨,另一种是下雨,两种都没有错。因为鱼鳞云有两种。一种是高积云,有它在就不用怕下雨,因为没有积云;另一种叫做卷积云,就是一种能带来大雨的云了。再次点击视频讲解,我知道分辨它们并不难,高积云是很大的块状鱼鳞,规则地排列在天空,比卷积云低,而且在黄昏会变成灰色。卷积云的云层很薄,以至于有时颜色不是白色,而是淡蓝色,甚至是透明的,在清晨或傍晚,它们的底部块状通常会出现金色。

走出气象科技馆,我还沉醉于万千气象的神奇之中……

参观完科技馆的观后感篇6

今天是北京之旅的第三天,要说今天,甚至是整个北京之旅最好玩的地方,就要数中国国家科技馆了。

才进入大门,就看到了一些电脑键盘上的小方块,五颜六色的,可漂亮了。进入第二道门,有一个巨大的挂式建筑物,里面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齿轮,看得我们把嘴张成了“o”型。前方有一个近十米高的巨大雕塑,让人十分震撼。旁边就是“华夏之光”展区和电梯。

“华夏之光”里面有许多我国古代人民的发明,如:水龙、地动仪、浑仪等,十分的精确,现代人做起来都十分困难,而那个时候?那个条件?我打心底佩服这些“古人”呀!

此外,在模拟太空站里,我体验了一把宇航员在宇宙中的“仙人”生活。通过游戏,了解了吸烟的危害;参观恐龙的化石,感受远古时代恐龙的力量;坐上特制跷跷板,知道了人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会怎样……我在科技馆里左冲右突,看看这个,摸摸那个,我玩的那个兴奋劲儿就没法用语言来表达。

一不留神,我走上了神奇街道,才进来,我便以45度角倾斜着走,走得摇摇晃晃,真怕自己会摔下来。接着是神奇街道的其中一部分——黑暗街道。一看到这名字。我心里有点发虚,但我很好奇,里面有什么?便壮了壮胆子,走了进去。进去之后,我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就是太黑了,伸手不见五指。我一心想着快点出去,快步向前走去没想到“咚”的一声撞上了墙,我赶紧向左走,结果又“呯”的一声撞上了墙,经过一连串的“呯、呯”的碰撞,我终于艰难的走了出来,带着狼狈不堪的样子,重见了光明。

时间到了,无论有多么的不舍,也必须要离开了。再见,中国科技馆!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