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期间相信老师一定都得到了锻炼,为此需要写好教学反思了,教师们的成长都是需要实践的,同时也少不了教学反思的写作,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音乐《梦》教学反思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音乐《梦》教学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按音乐节奏,手脚协调地做摘果子动作
2、加深对秋天的认识,体验摘果子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创设“丰收的果园”情境
2、《摘果子》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复习《小树叶》注重表达歌曲中的不同情感。
2、欣赏《摘果子》的乐曲旋律,进入水果丰收情境,产生联想
3、学习律动
1)幼儿在情境中摘水果,感受水果的喜悦
2)教师示范,讲解动作的要领,如:手腕的转动等。
3)幼儿随音乐节奏练习摘水果的动作
4)随乐复习踵趾小跑步
5)手脚协调的随音乐做动作。
4、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表现果园的丰收情景
5、引导幼儿一人表演,二人,三人或集体合作表演
我是一片树叶(音乐)
目标
1.丰富幼儿有关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去。
2.能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地用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准备
长的硬纸条、钉书器。歌曲《秋叶》的录音带。
过程
1.带幼儿到户外欣赏秋季景象,感受秋风拂面、天高气爽的宜人气候,以及树木花草的变化,培养幼儿热爱秋天的情感。
2.观察秋季树叶的变化
①树叶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②刮风的时候树叶怎么样?刮大风和刮小风树叶有什么不同?
③树叶变黄以后怎么样?
④树叶飘落到什么地方?
3.带幼儿拾落叶,做成头饰(将树叶用针书器钉在长纸条上,再围成圆圈)带在头上。在制作头饰过程中,播放歌曲《秋叶》的录音,使幼儿进一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理解内容。鼓励幼儿跟唱歌曲。
4.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结合观察活动扮成树叶边唱边自由表演。
5.请不同水平的幼儿说说自己表演动作的内容。然后反复进行表演。
建议
1.此活动应结合认识秋季特征进行,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理解歌曲内容、动作与大自然的关系,让幼儿自己获得知识经验,自由地舞蹈。幼儿的任何动作都会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不要强求统一。教师要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要给以肯定。
2.这种活动还可以结合认识春季的柳条发芽,让幼儿获得有关知识经验,选择恰当的歌曲让幼儿自由地进行表现杨柳的舞蹈。
3.4岁的幼儿可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观察、捡落叶,教师帮助幼儿每人做一个头饰。制做头饰时,教师可自唱这首歌曲让幼儿欣赏。第二次学唱歌曲和在歌曲音乐伴奏下,幼儿自由舞蹈 。
中班音乐《梦》教学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中速度、力度的变化及切分音符。
2、根据四种动作走路的不同姿态,选择四种不同的唱法。
3、努力与同伴共享空间,合作进行游戏。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已认识了小鹿、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等四种动物。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语言节奏训练,帮助幼儿掌握歌词与节奏。
⑴教师引导幼儿熟悉歌词。
①“小鹿是怎么走路的?”(小鹿走路跳、跳、跳。)
②“小鸭子是怎样走路的?”(小鸭子走路摇、摇、摇。)
③“小乌龟是怎样走路的?”(小乌龟走路爬、爬、爬。)
④“小花猫是怎样走路的?”(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⑵教师带幼儿练习语言节奏。如:
×××|×××|××××|×—|……
(白)小鹿走路跳跳跳
2、学唱新歌。
⑴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
⑵请幼儿跟教师轻声学唱,提醒幼儿唱准切分音。
⑶引导幼儿比较四种动物走路的姿态,启发幼儿用四种不同的唱法来表现力度、速度的差异。(用跳跃、平稳、缓慢、轻柔的歌声分别表现四种动物的形象。)
⑷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四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
3、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物走路的动作。
⑴引导幼儿边唱歌曲边做动物走路的动作。
⑵鼓励幼儿大胆地找空间边唱歌边学动物走路,注意不与别人碰撞。
4、分角色演唱。
⑴指挥幼儿按乐句分四组接唱,一组唱一种动物。
⑵鼓励幼儿自愿上来表演接唱,四人一组,一人唱一句。(可多请几组幼儿接唱。)
活动建议:
可创编新的歌词及新的动物走路的动作。
本活动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学唱新歌,第二次可进行歌表演,且分角色演唱。
活动反思:
优点:我设计的是中班音乐活动歌曲《走路》,《走路》描绘出四种小动物走路姿态的幼儿歌曲,曲调简短、精练、形象,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运用“蹦蹦跳”、“摇啊摇”、“慢吞吞”、“静悄悄”生动的表现出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花猫四种小动物走路的姿态,对这首歌曲进行感情处理,歌唱的时候“蹦蹦蹦蹦跳”要用跳音的歌唱方法,表现出小兔的活泼好动,“摇啊摇啊摇”要用连音的方法歌唱来表现小鸭一步一步稳稳地走路形象。“慢吞吞”要放慢速度歌唱来表现小乌龟的慢性格。“静悄悄”则要用弱音的方法去歌唱表现小花猫走路的特点。我先创设出浓厚的森林音乐会的情景,用引导、鼓励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幼儿特别喜欢这首歌,因此活动中很积极,情绪愉悦,活动气氛特别好。
活动的目标定位恰当:
1、知识目标: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把握好节奏。
2、技能目标:初步学习用跳音、连音、渐慢、渐弱演唱歌曲。学会演唱歌曲并能听指挥团结协作的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3、情感目标:萌发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为达到目标我活动之前给幼儿看了直观形象的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花猫走路姿态的视频资料,并带领幼儿学会了歌词及动作。本节活动我准备了节奏卡图片,开始及结束走路的钢琴伴奏,帮助幼儿很快的熟悉节奏、学会演唱歌曲。
中班音乐《梦》教学反思篇3
韵律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集体音乐活动,但韵律活动动作多、难度大,幼儿较难掌握。我给孩子们执教的活动《狮王进行曲》该课的设计主要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演演几个环节)紧紧围绕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让幼儿感受、熟悉、理解、表现音乐。针对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尝试利用故事和音乐匹配,让幼儿对音乐的内容和结构有初步的印象。并根据音乐设计了一份图谱,让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做身势,让幼儿在动动玩玩中感受、理解音乐,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此活动的目标我定位在:
1、是感受音乐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用富有个性的动作表现作品的故事情节、角色和音乐变化。
2、是能随音乐合拍地表演,体验神气、高兴、害怕三种情绪,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由于整个活动在构思、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韵律活动的模式,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提供给幼儿主动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激情,又在激情的驱动下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新出与同伴不一样的身体动作,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和发展,从而使孩子在活动中更感兴趣、更富有成就感。
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觉得在活动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如:
(1)教师只有一个如何更好更细致地关注到幼儿的表现,让幼儿富有个性的艺术表现为教师利用,为同伴所学习?
(2)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演栩栩如生,很好地表现了音乐形象,但教师在整堂课中一直处于高亢状态,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好不好?
(3)利用故事和音乐匹配,该方法是否也适合小班、大班的幼儿?
中班音乐《梦》教学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歌曲,并能用形体动作表现大胆歌曲。
2、感知音乐的强弱,乐意与老师、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
3、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歌唱游戏的快乐。
活动难点:
能用形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理解歌曲、初步感知
1、师:边操作幻灯片边讲述故事
2、老师念儿歌(点击图片)...幼儿跟念
3、哎,这只大灰熊它刚才是怎么发怒的?你们会发怒吗?好,请你们来学学大灰熊,大灰熊发怒的时候,还会从床上怎么样?(站起来)请小朋友学一下。
(二)学唱歌曲,动作表现
1、学唱歌曲
(1)老师请小朋友来扮演大灰熊。我来叫醒你们,大灰熊睡好了。钢琴伴奏唱歌曲..(你们学得真像,把我都吓坏了)
(2)这只大灰熊学得真像,我来请他学大灰熊,谁愿意和我一起去摇醒大灰熊?(大灰熊醒了,它发怒了,它起来东看看,西看看,什么也没看见,就又回去睡觉了。)
我们一起来唱,这样我们就不害怕了! 钢琴伴奏唱歌曲
那么我们是什么时候去摇醒大灰熊的啊 ?(唱到:如果你去摇醒它呀)然后我们就变成什么啊呀?(木头人)
2、肢体表现
(1)(请一半幼儿做大灰熊)小朋友们,大灰熊睡觉了,我们一起出发吧!音乐伴奏唱歌曲
你变成了什么木头人?我是小兔木头人!你呢?
(2)交换。
音乐伴奏这回你变的是什么?真厉害!啊,我有些累了,让我们休息一下。
(三)游戏
1、游戏第一次
听说山那边有一只大灰熊也在睡觉,待会我们一起去叫醒它,我先去看看,它有没有睡着了?瞧,它在睡觉呢!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吗?千万要记住哦,大灰熊醒来了,要变成什么?对了!准备好了吗?来悄悄的跟在我后面吧!音乐伴奏唱歌曲
2、游戏第二次
瞧,大灰熊又睡着了,我们赶快逃回家里去。啊呀,吓死我了。刚才你们有没有摇醒大灰熊呀,可是它好像又睡着了呢!音乐伴奏唱歌曲
(四)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幼儿从动作表演中逐步引导到歌曲演唱中,动作也要逐步变小。及时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并进行调整。如当幼儿还沉浸在游戏表演而没有按照歌词动作时,教师要及时纠正。最后熊发怒的动作可在念歌词最后一个字“(生)气”时用一个造型定点。还要关注到幼儿动作是否合拍,这点很重要。
交流后,我们于本周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教。主要流程与第一课时类似:谱图引题--师幼有节奏地念歌词,并表演故事--学习歌曲的演唱--唱出歌曲的强与弱。从整个活动效果来看,进步很明显。首先教师准备充分,不但能熟练地演唱,还用钢琴录了伴奏音乐。环节的递进性明显,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紧紧跟着教师的步伐逐步从动作还原到歌曲演唱,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当然,也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幼儿的座位安排要有利于幼儿的活动;图谱的.摆放可以按照乐句放成三排;最后的歌曲学习中,动作的表演成分减少得还可以彻底些;教师的范唱要富有感染力和灵气;另外,要加强幼儿对动作节奏性的把握和演唱姿势的要求。
中班音乐《梦》教学反思篇5
?我是中班的小朋友》这首歌曲比较长,歌词也有较多,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小朋友们来说,熟悉歌曲,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曲调,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另外,歌曲中又有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地方,怎样快速又正确地教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并能注意到这些细节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让幼儿有兴趣地学,并能达到学习的一个有效度,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以难点前置的方法来练习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一般的唱歌的开始,都会安排练声的环节,但有时候也可以变换方式,比如进行节奏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对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进行节奏练习的时候,我又以小鼓来吸引幼儿,使孩子们不至于感到太单调。小小的不足是,在这个环节中,我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了,整个活动的分配就不够合理,这是以后在活动中要注意的。
2、以利用标志图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歌曲较长,孩子们容易忘记歌词,所以在活动前我就设计好了简单的标志图来代表歌词。在让幼儿完整倾听歌曲一遍以后,我便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并不丰富,很多孩子听完以后有点不知所以然,而我提出请小朋友边看标志图边听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能记住歌曲里唱到了什么,然后再在钢琴伴奏下练习念歌词节奏,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解决了记忆歌词的难度。活动后,很多孩子们都还兴趣盎然,我想在下次复习演唱等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丰富幼儿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达,真正体验做一个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中班音乐《梦》教学反思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各种石头及辅助材料制作石头打击乐器,使幼儿体验自制打击乐器的快乐。
2、通过操作,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石头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培养幼儿对节奏乐兴趣。
活动准备:
1、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石头。
2、各种纸盒、空塑料瓶子、易拉罐(可封口的)、棒子等。
3、与音乐匹配的节奏卡一张。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运用石头与辅助材料进行石头打击乐器制作。
活动难点: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的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演奏的声音。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制作活动——介绍活动—“—演奏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介绍各种幼儿搜集的石头及辅助材料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我们小朋友搜集了好多石头和废旧物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制作石头打击乐器,练习演奏方法。
1、引导幼儿尝试用石头及辅助材料进行石头打击乐器的制作。
2、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幼儿帮助。
石头打击乐器制作、演奏参考:
①两块石头互相敲打
②将一些石头放入纸盒中摇晃
③将一些石头放入塑料瓶中摇晃
④将一些石头放入易拉罐中摇晃
⑤将一块石头或两块石头(同时或交替)在纸盒(塑料瓶、易拉罐)上敲打等。
3、指导做好的幼儿用自制乐器练习演奏方法。
三、讨论活动:
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做的石头打击乐器以及制作方法。
b、请幼儿演奏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其它幼儿倾听乐器发出的声音,感知声音的强和弱。
四、石头打击乐演奏。(音乐自选,以节奏鲜明为宜)
a、幼儿合奏进行表演。
b、互相交换石头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因为欢快的音乐对于幼儿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幼儿很是喜欢,而且本次活动又要让幼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让从来没见过的幼儿们目不暇接,兴奋不已,恨不得马上一展身手。
中班音乐《梦》教学反思篇7
伴随着新的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我们幼儿园从去年就越引进的这一新的课程——奥尔夫音乐课已近一个学期了,随着这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我自己对奥尔夫音乐有了些新了解:
奥尔夫音乐有很多种形式,包括打击乐,韵律,歌唱。歌表演等,从小开始培养幼儿>倾听音乐,不但能很好的让幼儿感知乐曲的节奏,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气质,增强艺术素养。主要目标是通过角色扮演角色,等形式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歌词内容;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复习音符的时值;幼儿能在音乐游戏中感知乐曲的节奏,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每次课上我按照奥尔夫音乐课程的要求,认真地讲给孩子听,和孩子们互动游戏,以拍手打节奏的方式贯穿其中,以便幼儿能很好的掌握各种音符的时值,和孩子们游戏讲述>故事理解音乐时,整体效果表现的不是很好,孩子比较乱,这个值得我去反思,没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孩子们在做游戏时表现的不是很守规则,我会吸取这次的经验,争取通过努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善尽美。
幼儿园还专程请奥乐夫音乐课题组专家的老师来我园做教学指导。我们幼儿园的'小、中、大班各进行了奥尔夫教学开放活动,最后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示范课。之后我们全体听课教师与老师做了非常深入的课后评析。老师对我们的教学活动给予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希望与建议。我们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非常受鼓舞。我做为小班教学活动的执教老师,非常高兴有这样的一个与专家零距离学习互动、接受指导的的平台。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过程,给了自已全面思考时间,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也才能获得较快的提高与进步!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得到提高与进步,同时也很害怕清醒的认识自我,愿我们能平整自己对人对事的心态,客观地审视自己与他人!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认真做好每次的课前准备,对待每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做到因材施教,不盲目,分析每次上课的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的对待每次公开课的机会,让自己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领域中得到提高。
中班音乐《梦》教学反思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诙谐、愉快的气氛。
2、学唱歌曲,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的诙谐意味。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教学重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的诙谐意味。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
2、妈妈、爸爸、小马的图片
3、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马图片,导入活动。
1、你们看谁来了呀?这是一匹幸福的小马,有爱它的爸爸和妈妈。小马的爸爸和妈妈每天都会带着它出去玩,小马快乐极了!
2、有一天,小马又跟着爸爸出去玩了,你们看!
(二)理解歌曲第一段内容,学习演唱。
1、教师根据歌词内容演示小马图片,表现小马跑和摔跤的情节。
2、看明白了吗?小马跟着爸爸出去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3、倾听第一段歌曲录音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
(1)小马小马摇着尾巴,跟着爸爸去干嘛?它为什么会摔跤?你听到歌曲是怎么唱的?(当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后,教师用歌唱的方式来加以回应。)
(2)在歌曲里面唱了很多"包古里包古里",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吧!
5、结合图谱再次倾听第一段歌曲录音。
"包古里包古里"像不像小马跑来跑去的脚步声呀?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马"包古里包古里"跑起来的样子,好吗?(教师引导幼儿边学小马跑边说"包古里包古里",感受歌曲的诙谐。)
6、教师带领幼儿唱第一段歌词,前半部分教师唱,"包古里……摔一跤"处由幼儿接唱。
(三)理解歌曲第二段内容,学习演唱。
1、第二天,小马跟着妈妈出去了,你们想知道它跟妈妈出去干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赶快来听一听吧!
2、倾听第二段歌曲录音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小马为什么要跟妈妈出去?它经过了哪些地方?吃到青草了吗?
(2)谁愿意来学一学小马"包古里包古里"吃草的样子?(请个别幼儿表演)
(3)小马吃饱了心情怎么样?(引导幼儿表演小马吃草时快乐的样子,并说"包古里包古里吃个饱",进一步感受歌曲诙谐和愉快的氛围。)
3、教师带领幼儿唱第二段歌词,前半部分教师唱,"包古里……吃个饱"处由幼儿接唱。
(四)完整学唱歌曲,尝试表现歌曲。
1、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2、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歌曲有时唱得慢、有时唱得快?“屈,老;师教案。网”(小马和爸爸一起玩耍时,跑得快,摔跤了,要唱得快;小马和妈妈一起走,肚子饿走不动,要唱的慢;小马吃饱了,又要唱得快。)
3、教师现场在图谱上画出速度变化的符号,如表示唱得快,表示唱的慢。
4、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5、教师用生动的面部表情引导幼儿在演唱时表现出歌曲诙谐愉快的情感意蕴,还可以在"包古里……摔一跤"和"包古里……吃个饱"处边唱边做动作,增加趣味性。
(五)延伸活动:唱唱玩玩小马的手指游戏。
1、教师边唱边表演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播放录音,教师带领幼儿边做手指游戏边唱歌曲。
3、幼儿在熟练后,可两两合作结伴表演。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蹲下身聆听幼儿的想法,才能了解幼儿在想什么、喜欢什么;要了解他们经常谈论的问题、感兴趣的`内容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经验。同时,我们要了解教材,剖析教材,找准活动中幼儿发展的支点,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思考怎样把这些点转换成可行的、合适的活动。《小马》这首歌本身所体现的特点是符合孩子的兴趣的,这在回答的实施中已经明确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