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娃娃社会教案8篇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24-06-21 09:01:21

高质量的教案是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 ,通过准备一份教案,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声誉和职业发展,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笑娃娃社会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笑娃娃社会教案8篇

笑娃娃社会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关心他人和为朋友带来快乐的美好情感。

2.能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了解五官的名称及其功用。

活动准备:

故事ppt、图片两张(笑脸和哭脸)彩笔、贴五官材料一套

配套课件:

小班社会课件《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笑脸、哭脸、幼儿欣赏,老师提问:

这两个娃娃你喜欢哪一个?你平时是喜欢哭还是喜欢笑?笑脸、哭脸哪些地方不同?(引导幼儿说出笑脸嘴巴向上翘;哭时嘴巴向下弯。)

2.你看到朋友的笑脸你心里会怎样?(很高兴)看到朋友哭时你高兴还是跟着伤心?

3.现在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看故事中的小蜗牛是怎样对待朋友的。

二、基本部分:

1.老师讲述故事ppt《微笑》一遍后提问:

小鸟为朋友做了什么事?(小鸟为大家唱歌)

大象为朋友做了什么事?(大象为朋友们干活)

小兔为朋友做了什么事?(小兔为大家送信)

小蜗牛做了什么让朋友感到高兴的事?(她把微笑送给了大家)

它是怎么把微笑送给大家的?(她把画着微笑的小蜗牛画像,装在信封里,请小蜗牛送给了大家。)

2.边提问边复述故事一遍,并让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3.请幼儿表演故事一至三遍

4.讨论如果你的朋友不高兴了,你会用什么办法使它高兴起来?

三、结束部分:

1.小蜗牛把什么送给了大家?

2.你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给朋友带来快乐?

活动延伸:

1.画一画每天的心情,不高兴嘴角向下弯,高兴时嘴角向上弯。

2.游戏:贴五官(操作材料)

让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贴出哭时或笑时的嘴巴、眉毛。

笑娃娃社会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快乐的孩子大家都喜欢,能做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哭闹。

2、有初步分辨笑与哭表情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大镜子一面,小红花若干朵。

2、录音机,录有幼儿哭声和笑声的磁带。

3、哭娃娃、笑娃娃的头像各一个,贴有幼儿照片的夹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放录音,让幼儿分辨哭声和笑声。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喜欢听哪种声音?为什么?

二、照镜子,观察哭与笑不同的表情变化。

1、让幼儿对着小镜子笑笑,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会高兴得笑起来。

2、观察哭时的`表情,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会哭。

3、分辨笑娃娃、哭娃娃。

提问:谁是哭娃娃,谁是笑娃娃?你怎么看出来的?你喜欢谁?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娃娃?早上上幼儿园应该怎样?

三、行为练习。

1、把镜子放在教室门口,一位老师扮演妈妈,幼儿在"妈妈"带领下入园,高高兴兴地与"妈妈"再见,向老师问好,并将贴有照片的夹子夹在笑娃娃的面具上,告诉笑娃娃:"我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

2、老师发给每位幼儿一朵小红花,鼓励他们以后入园时也高高兴兴的。

活动反思:

1.在确定活动目标时,没有突出重点。

2.没有能充分利用能增强幼儿内心体验的情景,而是进行一些牵强的人为情景的陈设。如游戏《开开心心上幼儿园》就是有流于形式之感。

3.活动的编排结构、程序不严谨,出现具体的步骤内容与其相应标题不吻合的现象。

笑娃娃社会教案篇3

活动名称:

大班社会活动《到民族娃娃家做客》

活动目标:

1.欣赏、了解藏族、蒙古族、壮族地区著名的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

2.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及民俗文化。(难点)

3.感受祖国风光的美丽,欣赏、尊重各民族的多元文化。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有关青藏高原、蒙古大草原、桂林山水等风景的视频和图片。

2.音乐:《天路》、《赛马》、《山歌好比春江水》

经验准备:

幼儿的旅游经验、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有关资料的收集和了解。

活动过程:

1.创设“藏族游”的情境,初步感受藏族的风土人情。

(1)幼儿随教师乘坐“青藏铁路”去拉萨,ppt播放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窗外”的风景,初步感受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

(2)由配课教师扮演藏族同胞,送上哈达,邀请幼儿一起跳锅庄舞,

初步感受藏族人民的热情和能歌善舞的文化。

(3)交流讨论青藏高原的了解。

提问:青藏高原的风景有什么特点?哪里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小结:青藏高原的天蓝云白,雪山连绵,布达拉宫壮观雄伟、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

2.播放视频“青藏铁路是怎样炼成的”,引导幼儿加深对青藏高原的了解,知道青藏铁路修建的不易及其对藏族人民的重大意义。

提问:通过这个视频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青藏铁路的修建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想对工人叔叔说些什么?

小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非常寒冷,空气稀薄,人们随时会因为缺氧而危及生命。工人叔叔们用毅力和智慧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将青藏铁路修建完成,他们是祖国的骄傲!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地区的辽阔景色及风土人情。(1)在欢呼声的音乐中,引发幼儿猜想,引出那达慕大会。引导幼儿“听,人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随即出示图片“摔跤”引导幼儿观察,引发幼儿对蒙古族人民的活动的探究。

(2)播放视频“那达慕大会”,幼儿分组交流,教师梳理提升。提问:蒙古大草原的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蒙古族同胞喜爱哪些运动?

小结:蒙古大草原一望无际,牛羊成群,万马奔腾。那达慕大会是人们的传统节日,有骑马、摔跤、射箭三项竞技项目。

(3)出示弓箭、马杆、五彩项圈等道具,播放《赛马》,幼儿参加“那达慕”大会,感受蒙古族人民活动的有趣。

4.出示“对山歌邀请函”,展示桂林山水的的景色,体验壮族地区风景及文化。

(1)通过ppt出示邀请函,引发幼儿对壮族风情的探究兴趣。

提问:“谁发来的邀请函,邀请我们去对山歌?“你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进行自由表达。

(2)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引导幼儿观看、讲述和分享。

幼儿自由讲述分享,老师进行提升小结:“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形态各异,漓江的水又清又静,江上倒影,静美如画。

(3)欣赏“对山歌”,感受壮族民俗文化的有趣。

播放刘三姐和二郎哥对山歌的经典片段,引导幼儿了解对山歌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唱歌,开头要托长腔“喊山”,以引起别人注意。

(4)幼儿学唱对山歌,体验对山歌的有趣。

请男孩和女孩站在两个“山头”,隔着漓江水进行对山歌活动。

鼓励幼儿进行歌词创编,让幼儿在欣赏和创造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壮族风情的理解。

(5)幼儿随教师边唱山歌、边划船参加“对山歌”活动,离开教室。

活动延伸

在班级创设“民族大舞台”、“民族风情村寨”等区域,引导幼儿加深对少数民族民族风情的了解,提供幼儿展示平台。

课后反思

1.关于幼儿经验缺乏的难点解决。

由于活动前对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做了充分的了解,因此通过活动前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相关民族的资料、区角材料的提供,使孩子们在活动前获得了部分相关民族的信息,为活动的展开做了良好的经验准备,这是活动得以顺利展开和孩子们充分参与、表达的前提。但是孩子们收集到的是相对零散的经验,形式上大多是通过图片、视频的认知了解,缺乏参与性,因此在活动中,我以“民俗之旅”为线索,以“歌”为媒,以铁路、马、船等当地特色的出行工具为“过渡”,引导幼儿在唱唱、跳跳、看看、说说、比一比、演一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受了解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这些游戏情境的设置并加上多媒体视频和音频结合的效果,使孩子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幼儿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感受祖国多民族文化的魅力和自豪。

2.关于教师主导仍然较多的思考。

为了让孩子们获得更加直观的了解、更好的游戏体验,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以“旅游”为线,以“导游”的身份引导和参与孩子的活动,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很好地带动幼儿参与活动,获得较好的认知、体验,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以教师为主导的场面,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走流程,相对缺乏自主探索的机会。为此我反思,应该在什么环节加以放手?怎样创设更加自由自主的氛围让孩子更好地表现自己?如何通过更丰富的材料的提供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机会?在下一步的构想中,我将将这些理念融合到我的教育活动中,充分的尊重幼儿,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体现“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笑娃娃社会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做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哭闹。

2、知道会笑的孩子大家都喜欢。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视频《巧虎上幼儿园》。

2、多媒体《笑娃娃哪里去了》

活动过程:

一、看动画片《巧虎上幼儿园》

师:

1、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个好看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啊?

看完了,老师现在有个问题想考考你们。这是什么地方?谁在哭?她为什么哭?后来呢?

2、那我们上幼儿园能不能哭啊?不能哭,那我们应该什么样子呢(上幼儿园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说的都很好,我们上幼儿园不能哭也不能闹,爸爸妈妈每天都要上班赚钱给你们买好东西吃,买好玩的玩具玩,爸爸妈妈好不好,辛不辛苦呀?那我们上幼儿园能不能让爸爸妈妈担心呀?我们怎么做爸爸妈妈就不会担心了呢?你们说得都很好,把你们上幼儿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样子做给老师看看,你们都是漂亮的.笑脸娃娃。嘘!还有一个笑脸娃娃藏起来了,我们把它找出来好吗?

二、游戏《笑娃娃藏起来了》

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笑娃娃藏在哪一个的后面?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娃娃?早上上幼儿园应该怎样?

三、歌曲《宝宝哭了不好看了》

师:笑娃娃终于找到了,你们高不高兴呀?我们和笑脸娃娃一起唱一首歌吧。

笑脸娃娃和我们玩了一天累了,要回家了,我们和笑脸娃娃说再见!。

笑娃娃社会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农家的小朋友、家人交往,懂得做客的礼貌。

2、观察、讨论、感受农家与城市家庭的区别。

3、体验做客的快乐,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联系好要去做客的农家,了解路途情况,最好3—4家,幼儿分组去做客。

2、准备去农家做客的小礼物,如小文具、图书等。

活动过程

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欣赏农村的风景。

1、幼儿和老师一起走在去农家的乡间小路上,欣赏农村的风景,有说有笑。

2、自由畅谈: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和城市有什么不同?

二、在农家做客,大方交往、礼貌待人。

1、到达农家,热情与农家小朋友、家人打招呼,相互自我介绍。

2、幼儿赠送自己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文具、图书等。

3、品尝农家准备的招待小朋友的水和食品,大家自由交流,相互问问彼此感兴趣的.问题。

三、参观农家,感受农村生活与城市的不同。

1、在得到农家的允许下,自由参观农家的设施、房屋内外、饲养田地等。(通常农家的屋内设施比较简单、有自家的院子,院子里有自家养的鸡、狗、猪等,种植的青菜、韭菜、豆子等)

2、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观察、去操作,如观察用柴火烧饭的大锅灶、观察水井、猪圈、喂鸡、摘豆子等。

3、自发讨论:农村的生活与城市有什么不同,哪些是农村有的,哪些是城市看不到的等。

四、在农家游戏,愉快告别。

1、幼儿与农家小朋友在院子里一起玩耍、游戏,相互学学各自会玩的游戏。

2、与农家小朋友、家人告别,告诉对方做客很开心,表达感谢。

活动延伸

1、将去农家做客的所见所闻,在区域游戏中表现出来,如生活区练习《剥豆子》,建筑区搭建《农村的房子》等。

2、完成《去农村我看到的……》调查表,内容有动物、植物、房屋、道路等。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笑娃娃社会教案篇6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尤其是对小班的阶段的幼儿来说.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又不会调节自己的心情,经常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本次活动《心情娃娃》,就是在让幼儿明白任何一个人都会遇到不高兴的情绪,通过幼儿自身情绪的感受、交流,知道愉快的心情有利于身体健康。从而引发幼儿关心、帮助他人的愿望.积极寻找让自己开心起来的好方法,在游戏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够结合“心情卡”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

2、初步感知他人的情绪变化,学习调节自我情绪的简单策略。

3、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剪好的圆形心情卡片,彩笔。

2、小镜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谈话引出课题:今天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把你现在的`心情告诉我?

基本部分:

1、观察心情卡,了解高兴、伤心等不同的情绪,讲述自己的心情。

(1)出示心情卡(高兴的表情),问:小朋友看一看这个娃娃怎么了?他为什么这么高兴?他有可能怎么了?(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述:妈妈给他买新衣服了;妈妈带她去动物园了;妈妈让她玩电脑了等等)。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过高兴的事情?请你说给大家听。

(3)出示心情卡(伤心的表情),问:小朋友看一看这个娃娃怎么了?他为什么这么伤心?(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述:没有朋友和他玩;他找不到妈妈了等等)

(4)你有没有过伤心的事情?请你说给大家听。

2、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生气或伤心的事情会怎样,学习几种调节自我情绪的简单策略,知道愉快的心情有利于身体健康。

(1)你觉得高兴好还是伤心好?(高兴)

(2)如果遇到伤心或是生气的会怎样做?(唱歌、跳舞、玩玩具等等)

教师小结:如果人经常的伤心、生气会对身体不好,所以小朋友们要学会让自己快乐起来,比如:找好朋友玩;自己玩玩具;唱歌、跳舞都是让自己变快乐的好方法。

3、师幼共同做表情游戏;幼儿照镜子。听教师指令做不同的表情,如“变变变、我变得很快乐……”

4、制作心情卡:

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动手制作一个心情卡。

为幼儿发心情卡,指导幼儿用彩笔画上眼睛、鼻子、嘴巴,想想现在的心情是高兴?还是伤心?仔细观察高兴时眼睛、嘴巴怎样?生气时什么样子?

结束部分:把自己制作的心情卡图片布置成心情墙,幼儿讲述自己的心情。

活动延伸

和幼儿创建一个心情区角:《让我变快乐》,在区角中放有和小伙伴一起合作游戏的道具、图片等,让幼儿在自己的好朋友之间找到快乐,帮助好朋友找到快乐。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通过观察心情卡,让幼儿了解了他人及自己心情的变化,知道心情好坏对自己的身体影响是很大的的,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和孩子们谈话的过程中听到他们说的最多是高兴的时候玩电脑,现在有的孩子玩电脑已经上瘾,如果处理不好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在活动中我提醒孩子们电脑不要多玩,并且学会当妈妈不让玩电脑时,自己应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收到了好的效果。通过动手制作可以看出,幼儿对各种表情掌握的很好,对在以后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

笑娃娃社会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懂得有礼貌地、专心地与他人交谈。

2、学习用"家中有……""因为……所以……"等句式,表达自己对同伴、邻居家中的一些发现。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有到同伴、邻居家做客的经验,懂得大方、主动地与邻居交谈,不乱动他人的东西,言行要文明,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等。

(2)事先请家长参考亲子手册《到邻居家做客》,协助拍摄幼儿到同伴或邻居家做客的录像或照片,主要突出邻居家的环境、幼儿与邻居之间的交谈过程;或幼儿自己以绘图方式记录同伴和邻居家的基本情况。

2、物质准备:家长拍摄的幼儿做客的录像。

3、材料配套:亲子手册《领域活动·到邻居家做客》。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提问:你喜欢到同伴或邻居家做客吗?到同伴或邻居家中,你会怎么做?

(2)小结:到邻居家中应有礼貌,主动与人交谈,不乱动邻居家中的东西。

2、观看录像,了解所听到的内容。

(1)提问:录像里讲了谁去了什么地方做客?他是怎样和邻居交谈的?

(2)幼儿观看录像,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录像中的交谈,懂得要有礼貌地、专心地与人对话。(如果无法拍摄到谈话的现场,也可拍摄环境,让幼儿在现场介绍自己到邻居家做客的过程;提醒其他幼儿认真听。)

(3)小结:到同伴或邻居家中做客是一件快乐的事,可以和同伴一起玩玩具、聊天。

3、围绕话题,分享做客趣事。

(1)提问:你到过谁的家里做客?同伴或邻居家中有些什么人?家中有几个房间?在邻居家中看到什么有趣的事?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与大家分享你做客的趣事。

让幼儿学习用"家中有……"的句式向同伴介绍。

(2)进一步引导幼儿围绕谈话主题,有顺序地清楚介绍自己做客的过程,如:到同伴或邻居家中,你有什么发现?家中的什么布置很吸引你……

4、分享交流,进一步明确做客谈话的`方法。

(1)请个别幼儿讲述,可结合自己记录的图示或拍摄的老少爷进行介绍。

(2)教师提醒幼儿要有序、清楚地讲出自己做客的过程,以及与主人交谈的话题或自己在主人家的发现;引导幼儿使用"因为……所以……"等句式谈话,如:因为邻居家布置得很漂亮,还有许多小玩具,所以我特别喜欢到邻居家和,小朋友一起玩。

(3)小结:做客应有礼貌,心地一人对话,与主人谈话的内容要具体清楚;向同伴介绍自己做客过程中的发现要清楚、有序。

活动延伸:

1、教师可事先指导家长制定活动的计划,必要时可与较熟悉的邻居事先沟通,取得邻居的配合。

2、区域活动:在语言区中提供幼儿做客的照片或记录图等,引导幼儿介绍自己做客的过程和在邻居家的发现。

3、家园共育:可多带幼儿到同伴家中做客,或参加家庭假日小组活动,鼓励幼儿尝试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交谈。

4、领域整合:

(1)可结合绘画等形式,引导幼儿记录下自己做客的过程和发现。

(2)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到娃娃家做客,学会礼貌交谈。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笑娃娃社会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在自主探索中,初步了解常见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

2、能在游戏过程中产生对学习文字的兴趣。

3、激发幼儿继续对少数民族探索的欲望。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民族娃娃图片、少数民族的文字等。

活动过程:

1、自主探索:

(1)民族娃娃图片创设于环境中,引导孩子自由观察不同民族娃娃特点。

(2)个别交流:你知道哪个民族娃娃?他们是怎样打扮自己的?

2、娃娃找家:

(1)出示文字图片。幼儿看看认认。

(2)帮助民族娃娃找到自己的家。

幼儿找自己的喜欢的娃娃,讲出是哪个民族的,再送回家。

(3)幼儿互相检查核对。

3、经验提升:

(1)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特点。

(2)少数民族的娃娃服装和我们不一样,还有哪些不一样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从幼儿的生活入手,让幼儿有话可说,初步感知家,自然引入。接下来抓住幼儿喜欢帮助别人这一特点,让他们帮助小动物,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想说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课堂氛围热烈活跃;参与活动让幼儿从说到行动,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重点;拓展延伸训练了幼儿的发散思维及想象能力。结束环节即紧扣课题又和谐自然。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