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的教案精选5篇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24-10-15 09:01:23

教案是教师进行主题教学的重要框架,帮助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案的反思与改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职场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石潭记》的教案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石潭记》的教案精选5篇

《小石潭记》的教案篇1

目标与要求

1.通晓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

3.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与导设计

①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内容并不多,但其中不少字和词不大好认,也不大好懂,因此,先要过文字关,理解各个字同、各个句子了含义,做到能够通泽全文。然后把重点放在对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的理解上,思考一下,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忧伤之情,在文中哪些语句中得到体现。同时,还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本文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这种特写镜头与总写景相结合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整体感知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二)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发现小潭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

(三)讨论下列问题:

(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3)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亻台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

侧面描写水的清澄:游鱼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逝(动静结合)

(四)讨论以下问题:

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岸势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四)讨论以下问题:

1.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三、总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至于篇末表现出来的凄苦心情,那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

成的,那样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跟我们今天的伟大时代完全不合了,对这点我们必须有明确的认识。

四、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小石潭记》复习指导

一、字句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关键字:西:向西。行:走。篁竹:成林的竹子。乐:以……为乐。因为……而感到快乐(对……而感到快乐)。之:代词,指(听到)如鸣佩环的水声。

句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流声,好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我心里为此而感到很快乐。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关键字:伐:砍伐。取:取得,这里指开辟。道:路。下:往下(走)。见:看见。尤:尤其,特别。清洌:清澈。

句译:我们砍伐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走便看见一个小水潭,水特别清澈。

3.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关键字: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坻。全:整个。以:把,用。为:作为。卷石底以出:“以”,相当于“而”。出:露出。为:成为,形成。

句译:小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形状。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关键字:蒙:覆盖。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

句译:(岸上)青翠的树木、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披拂,随风飘荡。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关键字:可:大约。许:表示数目不确定,上下,左右,光景。若:好像。空:在空中。

句译: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关键字:彻:透过,穿过。布:原为“分布”之意,这里可解释为映现。佁然:愣住的样子。

句译: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现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

7.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关键字:俶尔:忽然。远:距离远(同“近”相对)。逝:离去。翕忽:迅速。乐:逗乐。

句译:鱼忽然又远远地游开了,来来往往,轻快迅速,好像在同游人逗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关键字: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七星那样。折: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明亮。灭:暗,看不见,常与“明”连用。

句译:我向水潭的西南望去,那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关键字:其:它的。势:形状。犬牙:像狗牙一样。差互:相互交错。差:交错。知:知道。

句译:溪流两岸的形状像狗牙一样互相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关键字:环:环绕。合:合拢,合抱。寂:寂静。廖:冷清,冷落。凄:使……凄楚。寒:使……寒透。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

句译:坐在潭边,四面竹子树木环绕合拢,寂静冷落没有旁人,那种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这地方真是寂静幽深,使人感到忧伤。

1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关键字:以:因为。其:它的。境:环境。过:过于。清:冷清。居:停留。之:代词,指当时的情景。去:离开。

句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我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开了。

1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关键字:隶:跟随。从:跟从。小生:年轻人。生:对读书人的尊称。

句译:作随从跟着来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二、内容理解

1.作者柳宗元,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同为唐代古文运动领袖。此文写于其被贬谪到永州期间。当时柳宗元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本文为其中的第四篇。

2.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充满了探奇的情趣,而水清、石奇、树美的自然景观则更写出了小石潭景致的美妙。作者发现美景的喜悦自然流露于其中。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写鱼,动静结合,“似与游者相乐”,又用拟人手法写出游鱼的活泼和怡然自得,表现作者暂时陶醉于自然美景的快乐。游鱼、日光、影子等侧面写出水清。

第三段写小石潭曲折的溪流和岸势。比喻形象。

第四段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小石潭环境冷清,勾起作者内心忧伤凄苦之情,以至匆匆离去。

第五段交代同游者。

全文按作者游踪来写(移步换景)。

而作者的思想感情又随景而变,从“心乐之”(发现小石潭的快乐心情),到“似与游者相乐”(观活泼游鱼,陶醉于美景的快乐),再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苦闷凄苦的心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抒发作者被贬后(想要寄情山水却)难以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中心归纳:本文记述了作者游览小石潭的经过,含蓄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想要寄情山水却)难以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小石潭记》的教案篇2

一、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实词以及虚词“以”“其”等词的不同含义,疏通文意。

2. 学会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理解第二段写“鱼”与写“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文中所表现的“乐”与“凄”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生字词(请学生上黑板注音)

篁huáng 洌liè 坻chí 屿yǔ 嵁kān 参差cī

佁yǐ 俶chù 翕xī 悄qiǎo怆chuàng 邃suì

2.了解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秀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非常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了解文体。“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目标展示】

1.掌握文中实词以及虚词“以”“其”等词的不同含义,疏通文意。

2. 学会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乐”与“凄”的关系。

?新知研习】

1.你能正确、流利地阅读这篇文章吗?

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读出文言情感。

2.你能疏通全文吗?

生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解释文中的重点字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完成字词的解释,最后由其中的一个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纠正和补充)

(1)重点词语

西行 心乐之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 俶尔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寂寥无人 悄怆幽邃 佁然不动

乃记之而去 隶而从者

(2)特殊现象

①古今异义。

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

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②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以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表承接,不译)

以其境过清(因为)

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3)翻译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你能概括文章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吗?

明确:第1节,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小石潭的.概貌。

第2节,写潭水和游鱼。 第3节,写潭水的来源。

第4节,写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 第5节,记下同游者的姓名。

4.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请问作者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明确:以作者的游览行踪为顺序。

5.写景过程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提示:可以从动词的角度谈,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谈,可从颜色的角度谈,可以从声音的角度,也可以从写形状的角度谈、从情与景的角度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斗折蛇行”,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蜿蜒弯曲的样子。

6.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小石潭的全貌是: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部分,有的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四周树长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随风飘摇;潭水很清,有鱼儿游动。

7.文章第2段写游鱼与写潭水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写鱼突出水之清澈,写水是紧扣文章的标题的。

?归纳总结】

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

?巩固拓展】

想象描写:

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预习指导】

在理解作者感情表达方面,你有什么疑惑?

四、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发现小石潭

潭水和游鱼

潭水的来源

潭边的感受

记录同游者

《小石潭记》的教案篇3

知识能力: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2.理解作者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怨愤抑郁的心情。

教学重点:

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中国文人有一句话说:一山一水真朋友,一花一鸟好兄弟。文人在失意郁闷时寄情山水,唐代有一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他就是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出示柳宗元简介,并指名学生读。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学习重要字词的.含义。

2.听录音朗读,感受作者描写的情境。

3.学生模仿朗读,注意语调的变化。

四.知与不知试试看.

1.解释下列括号内字词的意思。

水尤(清洌)往来(翕乎)犬牙(差互)(凄)神(寒)骨

2.说说课文中"以"、"为"的不同含义。

全石以为底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以其境过清为堪为岩

五.临潭观景悦心情.

1.小组合作探究.

⑴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石,哪些句子写水清,找出相关句子,并说明理由。

⑵.文章一开头,作者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观鱼时与游者乐,可是坐潭后,竟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凄”,矛盾吗?为什么?

⑶、一切景语皆情语,小石潭的景与情如何统一的?

2、学生交流,解决问题。

3、教师小结。

六.寄情山水抒真情。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比赛。

2.作业:任选一处景致把它写成一篇短文。

《小石潭记》的教案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记叙的顺序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的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写作顺序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3、疑点: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

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法。

3、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4、口头作文:根据教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行口头小作文训练。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初一年级时,我们学了《黔之驴》这则寓言。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散文《》。

二、解题

1、关于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唐德宗贞元时中进士,年二十一岁。授校书郎,调蓝田蔚。升监察御史。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又任柳州刺史,故亦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

2、背景材料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坶潭记》、《钴姆潭小丘记》、《至小丘西》、《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的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①读准字音

②翻译句子

水尤清冽:(小潭的)水格外清凉。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寂静得见不到人影。

2、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概括文章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1节,写小石潭的环境及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还写小石潭的形状及潭上的景物。

第2节,写潭水和游鱼。

第3节,写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4节,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总体印象和感受。

第5节,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四、赏析课文

1、根据刚才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说说作者写景的顺序。

明确:以作者的行踪游览观察点为顺序。

2、说说作者游览观察点在整个游览过程中的变化。

明确:开头是随着人所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此时写景叫移步换景,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则属于特写镜头,后来坐在小石潭上观察四周而写景,则属于定点扫描,与前后有区别。

3、说说写景过程哪些词和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提示:可以从动词的角度谈,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谈,可从颜色的角度谈,可以从声音的角度,也可以从写形状的角度谈,可以从情与景的角度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根据背景资料说说本文与《永州八记》中其他文章的联系,体会文章开头的一种方法。

明确:本文首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紧扣《永州八记》中的第三篇《钴姆潭西小丘记》,这样的文章放在一组文章内,让人感到自然而又贴切。

5、文章第2段写游鱼与写潭水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借写游鱼突出水之清澈,写水是紧扣文章的标题的。

6、文章第一段中写小石潭的全石以为底的特征与下文写水的清澈有联系吗?

明确:正是因为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的特点,才会有潭中如此清澈的水。

7、说说作者心情的变化,请联系背景谈。

明确:先写闻水声,如鸣佩环后心乐之,联系背景看,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此处,失意之情自然溢之于外,寄情山水便是最好的排遣方式,因而听到美妙的水声,便心乐之,后来写鱼似与游鱼相乐则是这种情况的延伸,但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自然的流露出来,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五、小结全文

文章在写景时景中含情,抒心中之情时情与景和谐的统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关于作者柳宗元。

2、说说全文写景的层次与方法。

二、研究性学习

1、对一篇文章的解读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本文的解读也是如此,上节课我们从全文写景与抒情的层次和方法的角度入手,这节课我们换一换,从其他的角度入手,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试从标题的四个字入手,寻找题文之间的联系。

提示:①紧扣石的语句有:明写的如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其岸势犬牙差互等,暗写的如闻水声,如鸣佩环(只有水冲击到石上才会有如此悦耳动听的声音),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石的形状各异导致青树翠蔓形状不同)等。

②紧扣潭的语句有下见小潭潭中鱼可百许头潭西南而望坐潭上等。

③紧扣小的语句,明写的有下见小潭,暗写的有潭中鱼可百许头(在今天,能有这么多的非放养的鱼的小潭实在难寻,环境污染太严重了,而过去,河中,潭中到处可见游鱼,只有一百来条鱼的潭能说大吗?)

④紧扣记的语句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记之而去,同游者等。

3、试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

提示:①动与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游鱼之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树蔓之动,闻水声,如鸣佩环以声写动,斗折蛇行与犬牙差互则化静为动,日光下游,影布石上,依然不动写潭中鱼之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写环境之静(凄凉)。

②音形色,闻水声,如鸣佩环写声音悦耳,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写石之形状各异,同样青树翠蔓,蒙络摇缀也暗写出树蔓因石之形状各异而本身的.形状各异,斗折蛇行用比喻写溪身曲曲折折的形状,犬牙差互用比喻写岸势相互交错的形状。竹之青色,树之青色,蔓之翠色,日光之金黄色,鱼的颜色,都可以想象。

③景与情:开头因如鸣佩环之景而心乐之,略写平常不乐,见此景,听此声而忘却忧伤而乐,后来写游鱼似与游人相乐则是作者进一步忘情山水而乐,不过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在小潭的时间一长,小潭幽静之景又触发了作者心底的悲凉之情。这可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一种翻版,可以说成是寄情山水以消愁,触景生情愁更愁。

4、还可以从明与暗等角度展开研究。

5、试根据以上研究,说说本文的写作艺术。

提示:①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的运用。

②映衬手法,动与静的映衬,音形色的映衬以及游鱼与潭水的映衬等。

③对比手法,作者心情乐与悲的对比。

(三)反复诵读

结合上面的研究得出的内容之多,说说本文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提示:全文193字,却写出如此丰富的内容,不能不让我们赞叹作者运用语言的深厚功力。

(四)总结全文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的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小石潭记》的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二、教学重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抓住特点写景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在前,教师点拨、分析在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最后取得共识。采用“讲练评”相结合,既抓整体感知,又要突出重点。

五、教学设想:

多读。多媒体以及其他的现代技术协助教学。把学生自主性学习调动到极致。

六、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依图猜诗——《江雪》,导出作者柳宗元简介,明确: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

二、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小组预习情况,然后小组长作点评、

篁竹huáng清洌liè为坻ch

为屿y为嵁kān佁然y

俶尔chù翕忽xī差互cī

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ì

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来选取几句或者一段来读,然后其他小组对其做点评、

三、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然后各组推荐一名男生女生进行朗读比赛。(要求:注意字音,断句,节奏,语气并体会感情、

2疏通文意:

自由朗读课文,集体质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先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后将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解决,最后教师总结。

3解释重点词句意思(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到每个小组去,让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在这过程中其他小组可以作点评和补充、

(1、(小组a、读第一小节,要求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注意好句中停顿、语言的节奏、

重点词句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2、水尤清冽寒冷

(2、(小组b)读第二小节,要求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重点词句1、日光下澈向下,澈,穿透

2、影布石上照映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小组c)读第三小节,要求读出一点游历的兴趣。

重点词句1、明灭可见或现或隐

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

像长蛇爬行那样

3、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小组c)读第四小节,要求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重点词句1、以其境过清因为、凄清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师总评: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作点评和补充。

四、问题探究

研讨下列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来学习,可以小组先讨论,把你这个小组讨论的结果派代表来展示成果、

1、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石(潭石、——奇

水(潭水、——清(写鱼是为了写水,侧面烘托、

势(潭势、——曲

境(潭境、——幽

2、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本文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3、作者观鱼时的心情和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五、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抓住特点描绘了小石潭的景物,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