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的加法教案8篇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25-02-12 11:01:43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制定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组织性与效率,佳作的教案应结合实际生活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实用性和应用能力,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4、5的加法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4、5的加法教案8篇

4、5的加法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归类并讲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ppt课件。

2、学具:人手一份数字卡片、操作材料(课前打印)。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学习6的加法》ppt课件

活动重难点:

重点:看图学习6的加法。

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邀请小青蛙:复习6的组成

春天到了,田里的庄稼请小青蛙帮忙捉害虫,小青蛙要听到密码它才来。小青蛙的密码是这样的,请小朋友仔细听小青蛙叫了几声,然后叫出和小青蛙的叫声加起来是6的青蛙叫。

那么小青蛙就来了,你们愿意邀请它们吗?

那让我们快点对密码吧。(出示ppt,点一次按钮,叫一声。点几次就叫几声。)

“小朋友,请听好,我叫3声呱,你叫几声呱?”

“小青蛙,请听好,你叫3声呱,我叫3声呱。”

二、找找小青蛙:根据ppt课件,启发幼儿边分类边列式。

1、数数一共几只小青蛙。

2、请幼儿分别按小青蛙的大小、颜色、花纹等特征,列出加法算式,看谁列的快。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教师出示算式。

4、启发幼儿讲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算式和内容,教师出示算式。

5、“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6,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5道算式就是6的加法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将幼儿列出的算式汇总,启发幼儿观察,并找出互换规律。)

6、教师小结:像1+5=6、5+1=6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5=6马上就想到5+1=6,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4=6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3+3=6又会想到什么?…

7、小青蛙一下子吃进了6条虫子,它跳一跳,发现6条虫有两种颜色,一种红一种绿,它请我们帮它记录下来,并列算式算算。当然还要列出朋友题。

8、幼儿操作材料。

三、结束:小朋友真能干,小青蛙都呱呱呱的表扬我们呢。

4、5的加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会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2. 会把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看成几个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进一步感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的有理数加法,运用运算律交换加数位置时,符号不变.

教学过程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速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1.完成下列计算:

(1) 3+7-12; (2)(-8)-(-10)+(-6)-(+4).

归纳: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运算;

(2)式统一成加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和( )后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

1.把下列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1)(-12)+(-5)-(-8)-(+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5)-(-1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4-(-12)+(-25)-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下列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省略:

(1)12+(-8)=________________;

(2)(-1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5)+(+15)+(-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运算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15)-(+63)-(-35)-(+24)+(-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仿照本p37例6,完成下列计算:

(1) -4-5+6 ; (2) -23+41-24+12-46.

5. 仿照本p38例7,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了6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维护了4km;然后折返向西巡视了12.5 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驻地的距离是多少?

盘点收获

个案补充

课堂反馈

1.计算:

2.早晨6:00的气温为 ℃,到中午2:00气温上升了8℃,到晚上10:00气温又下降了9℃.晚上10:00的气温是多少?

迁移创新

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它起飞后的高度变化情况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课堂作业

本p39 习题2 .5第6题(1)、 (3)、(5), 第7题 .

4、5的加法教案篇3

设计背景

已经学了10的组成和分解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画圆圈学习10以内的加法。

2、情意目标:训练学生的加法计算能力。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口头计算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画圆圈计算10以内的加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卡片小黑板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基本环节

1、出示3个黑圆片和7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2、板书3+7=10 7+3=10

3、出示4个黑圆片和6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4、跟着老师板书4+6=10 6+4=10

5、想一想10还可以分成几和几,画在本子上并写上算式

6、教师巡视

7、出示小黑板和卡片1+9=10 9+1=10

2+8=10 8+2=10 5+5=10

8、训练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教师指导

三、结束环节: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和在一起

四、 延伸环节: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想到了口算10以内的`加法是教学难点

2、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

3、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10的分解和组成。在这基础上学习10以内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4、这节课中,师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学有些小学化了。

5、自己的优势是:能带动并引导教学,使教学顺利的完成

自己的不足是:教学小学化。

6、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小学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应用到幼儿教学中,同时应用更多的幼儿教学方法。

7、如果让我从新上一节课,我会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中学

8、幼儿教学是一门科学,它与小学教育不同。

4、5的加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同学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同学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看加法表找规律。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卡片,指名口算,并说出思路。

9+48+47+65+7

1025+312+1

二、练习指导

1、进位加法表

(1)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同学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考虑,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同学回答。

b、横着看。让同学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同学观察,启发同学回答)

c、问:从加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同学回答。

d、想:这张表中,俺们只需记住哪些题就能很快算出所有的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师引导同学观察,边用红笔勾出来,使同学知道只需记熟左边到0道题。就能计算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练习

(1)让同学把和是11、12、13……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2)教师读算式,同学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说出表中两道相同加数的算式及结果。

(4)针对同学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三、作业:练习二十二

a、第2题,现时2分的时间,看有多少同学做得全对,若有不对的,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b、考虑题:第(1)题

要求:让同学发现白圆与黑圆排列的规律,确定“往下应该怎样画”

第(2)题

要求:同学观察每行数排列的规律,找出与其他三行的规律不同的那一行。

c、第3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4、5的加法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画面特征自主探索5的加法,并列出5的加法算式。

2. 初步理解加法中两个部分数的互换规律。

3. 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1.5的'加法式卡、5的加法图。

2.苹果(5的加法图)、梨子(一道5的加法算式)、橘子(算式填写完整)

活动过程:

1.以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秋天到了,很多动物约好一起去秋游,也邀请我们一起去呢。”

2.拍手游戏:复习5的组成

小动物们可开心啦!邀请我们一起玩“5的拍手游戏”。

师:“我拍1”幼儿:我拍4,师幼:我们一起拍拍手。

3.来了几只动物。(幼儿看图自主探索学习5的加法)

(1)集体探索5的第一组加法

教师:很多小动物都来了,我们看谁来了?(出示1只小兔)现在一共有几只小兔呢?(又出示4只兔子)你能用三句话说清图片的意思吗?谁会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呢?1、4、5各表示什么?

(2)幼儿自主探索5的加法

①教师:还有哪些动物来了呢?请你从篮子里拿一张图片,先学会用3句话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图片的下面列上算式。

②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③个别幼儿进行交流。(先用3句话说清图意,再列出算式)

4.探索加法中两个部分数的互换规律。

(1)教师把幼儿探索出的算式题贴在黑板上,读一读。

(2)为了让大家看清楚些,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分分类。(把相同数字的算式贴在一起。)

(3)请幼儿观察2组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结加法中加号前后两个数可以互换的规律。

5.游戏摘果子:复习巩固

教师:小动物们来到了果园,摘了很多果子,但是一定要把果子上的题做对了,水果才能带回家。

苹果:看图编题,列算式。

梨子:写朋友题。

橘子:算式填写完整。

(1)幼儿任选一种水果进行操作。

(2)评价操作情况。

4、5的加法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三、难点:

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四、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三)全课小结。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1)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3)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1)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

①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

②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③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④怎样求池水的深度?

⑤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⑥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5题:

①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再让学生看着统计表说说各种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②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6)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题:

①教师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完成练习与应用的思考题:

①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②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③集体订正。

④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⑤增长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4、5的加法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加法的含义,学习5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式,初步了解互换规律。

2、能按照事物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正确摆出加法算式。

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数量不等的桃子、猴子等图片,1—5数字,加号、等号各一个。

学具:各种操作材料:积木,魔方,橡皮泥等,1—5数字,加号、等号若干(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猴孩儿来做客的情境导入。

小朋友,今天花果山上的猴孩儿来我们班做客了,看来了几只小猴子?(出示五只小猴子)。

(二)复习5的组成

现在我们和小猴子来玩一个“我问你答”的.游戏吧:

师:小朋友,告诉我,5可以分成1和几?(同时播放课件)

幼:xxx,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

(三)复习加法,理解加法的含义。(播放课件)

1、复习2的加法,理解加法的含义

师:小猴子来做客我们用什么招待他们呢?猴子喜欢吃什么?我先拿一个大桃子给小猴子,又拿一个小桃子给小猴子,我一共给了小猴子几个桃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算式1+1=2,引导幼儿说出算式中含义。

小结:1+1=2这是一个加法算式,第一个“1”表示一个大桃子,第二个“1”代表一个小桃子,“+”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表示前边两个数合起来的数量和后边的数量相等。

2、复习2—4的加法,巩固幼儿对加法算式的理解,初步了解互换规律

师:老师先拿一个大香蕉给小猴,又拿三个小香蕉给小猴,我一共给了小猴几个香蕉?请小朋友用学具摆出一道加法算式。1+3=4,3+1=4,

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都代表什么意思?怎样读这个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互换规律。(+号前后的两个数互换位置,它们的结果不变)

(四)学习5的加法,引导幼儿看图自编加法应用题,并能正确摆出加法算式

1、进一步了解加法应用题的结构(播放课件)

①老师示范看图编应用题并引导幼儿分析应用题的结构

师:五只猴子一样么?有什么不同?(老师根据猴子的位置和数量编加法应用题)。

小结:把物品的数量用讲故事的方法说出来并提出一个问题,这就是应用题。刚才老师编出的是一道加法应用题。知道两个数:1只猴子和4只猴子,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

②幼儿根据应用题列出加法算式:1+4=5,4+1=5

③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互换,互补规律。

2、看图自编应用题,巩固幼儿对应用题的理解。

①(播放课件)请幼儿根据苹果的位置和数量来自编加法应用题,并用学具摆出加法算式。

②看课件,以给猴子送玩具为情境,引导幼儿自编应用题,并列出加法算式。

③分组操作玩具自编应用题并用学具摆出加法算式。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用作业本把算式写下来。

4、5的加法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2、复习5的组成,并知道4 1、3 2及前后位置互换都等于5。

3、进一步认识理解“ ”、 “=”号的含义。

4、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副,动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1—5数字,加、减、等号各一个。

3、学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幼儿人手一份卡片,教师引导一起共同复习5的组成。

(二)学习5的加法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出示背景图,以小动物一起玩游戏的情节进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戏,后来跑来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5只)

2、师生一起共同游戏

师:“今天老师

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会跟着老师一起来玩游戏。妈妈昨天买回4个苹果,爸爸又带回1个苹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个苹果了。”幼儿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摆卡片。

3、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游戏中所讲的事情,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1)4 1=5 4表示什么?(4表示妈妈买回的`4个苹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带回的1个苹果)

表示什么?(妈妈和爸爸的苹果合起来)

(2)启发幼儿再用一道算是表示这个游戏。

1+4=5(集体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较两道算式,说一说它们的异同点

4+1=5和1+4=5,位置换过来了,但是得数是一样的。

(三)幼儿操作,并做记录。

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用作业本把算式写下来。

活动评价:

请幼儿相互把算式读一读,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再数一数,黑板上一共记录了几道算。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如何运算5的加法,并能灵活的掌握5的加法。在活动中,幼儿跟老师不够配合,课堂不够活跃,可能是后面的设计有点抽象,难度大点,没有针对这里的幼儿的认知水平来设这课。下次我再上,我改用让小朋友动手摆物体,然后把式子写写出来,这样他们就学会了、动手、眼、脑,也达到了就这结课的目的。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