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质量关乎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编写时必须细致入微,确保内容适宜,详细的教案能够确保课堂活动的多样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水变成冰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水变成冰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大自然。培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由读而感,由感而发,模仿诗歌的形式,说说写写。
教材分析,内容重、难点分析
根据语标二年级阅读的目标要求,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由感而发,真情表露。
这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详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这首诗由第一节领启,一步一步铺陈孩子的遐想,于遐想中又透出对融于大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美好,读来合情合理,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师应从整体出发,适时点拨,启发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教师不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采用多种方法诱导学生把自己对诗句的感受读出来,发自内心,溢于言表。
学生分析
儿童是最富有活力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勃动着探索的欲望,尤其有着大胆的及至梦幻的想像力。而文中想变点儿什么的一问,启开了想象的闸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想像空间。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媒体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美、亲近美。而且孩子与生俱来就有探索、实践的欲望,他们对现实世界已具有一定的的生活经验,乐于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让他们在读中感受美、想像美,再去创造美,步步渐进,使他们身临其境,趣味盎然。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
遵循媒体教学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努力构建知识向能力迁移的动态系统。本课使用的媒体:计算机动画软件(图片展示)、投影片(出示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内容)、网上音乐下载(配乐活动)。
通过在网上的搜集与查寻,我有选择性地将有关图片与音乐下载,并以投影片的形式,在教学中适时运用,声形并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其中,学的自主、有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夏天小姐姐的形象及有关已学生词,问:你认识吗?会读吗?谁来试试?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二、精读训练。
1、指导读第一节a
(课件显示第一节内容)指名读;b
引导学生读出热情;c
指名试读想变点儿什么?(板书:变点儿什么);d
齐读第一节。
过渡:变什么呢?你想好了吗?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自读2到5节,整体感知。)
2、指导读第二节:
a、我先想变什么?指名读出文中诗句(板书:雨滴、小鱼)。
b、让学生回忆,想像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样的,雨滴落在一片绿叶上是什么样子。
c、(课件显示图)学生欣赏雨滴绿叶图,想一想,透明的雨滴睡在绿叶上心里会怎么想?再指名说说。
d、小鱼在清凌凌的小河中游动又是什么样子?让学生读读、说说,教师适时点拨。
e(课件显示动画)学生欣赏小鱼水中游,想像、体会鱼儿的心情。
f、你也想快乐地游一游吗?(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有序地、快乐地做鱼儿游的动作。
g、进一步启发学生想像,启发激活学生内心世界,说说自己心里的想法。当你看到这些,你会怎么想呀?学生交流,指名说说。
h、指名读第二节,生评,再指名读;表演读(自由地加上动作)。
过渡:一转眼,我又想变了,变成什么呢?
3、指导读第三节:
a、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样子,仿佛听到蝈蝈欢快地歌唱。
b、如果你也是一只蝴蝶,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发挥想像,让学生说自己所想,指读文中有关诗句(板书:蝴蝶)。
c、(课件显示图象)学生欣赏画面,理解穿梭,交流感受。
d你见过蝈蝈吗?它怎么唱歌?让学生说一说,学一学。(板书:蝈蝈)
(课件显示:蝈蝈唱歌图)猜猜,我变成蝈蝈会唱些什么歌?学生说歌名,唱一唱,体验快乐。
e、指名表演,读齐读。
过渡:夏天的夜晚也是如此迷人,夜空更是令人向往!
4、指导读第四节:
a、看到这样的夜空,你最想做什么?让学生遐想夜空,说想法。
b、轻声自读诗句(投影显示有关诗句)(板书:星空、新月)。
c、根据板书作一小结,让学生把前面两节连起来再读一读。想变的东西太多了,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你还想变什么?让学生自由与同学说说。
d、我最后想变什么?学生自读诗歌,得到答案(板书:荷叶)。
理解真想,指名读出非常想的感觉(指读再齐读)。
e、你有何问题想问这位小朋友?激活学生的思维,问一问,想一想。
过渡:我为什么真想变成荷叶呢?你见过荷叶吗?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所见课件显示荷叶图)
5、指导读第五节:
a、让学生欣赏荷叶图,说说荷叶的样子。读读诗句,体会诗中比喻的贴切,感受荷叶的惹人喜爱。
b、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我喜欢它,除了它可爱,还有其它原因吗?让学生自读以下诗句,想想,小组讨论交流。
c、指名读第5节,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体会:荷叶不仅自己美丽可爱,还能给别人带来欢乐。
d、它还能给谁带来快乐?(投影出示:来了,在荷叶。)学生口头说说。
e、再读第5节。
6、小结,齐读全诗,感受美好心愿,体会快乐心情。
三、延伸活动(说说,写写)。
1、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课件显示说话要求)让学生按诗中的句式进行说话。(自由说指名说)。
2、把所说的写在白纸上,再配上美丽的画,让学生完成自己的一首小诗,可在小组中互相传阅、交流,或投影显示。
四、总结,渗透环保教育。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多么快乐!可是,许多河流中再也见不到嬉戏的鱼儿,有些地方再也听不到鸟儿的歌声,你知道为什么?(让学生说一说,适时显示,环境被破坏的图片)我们该怎么做?(学生讨论交流)相信我们每个小朋友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学效果评价
1、反映主导性。整节课沿着读文感文延伸的教学思路进行,通过教师形式多样的引导,使单调的读书活动变得活泼。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疑、自得,使学生形成乐读善思的能力。
2、体现主体性。学生人人动口,个个动脑。本节课信息交流的方式多样,同桌之间,小组之中,师生之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激发积极性。由于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课文内容。整个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学生乐于其中,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水变成冰的教案篇2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段。
读后回答:我想变点什么?
(2)板书: 透明的雨滴(睡)一片绿叶
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
a、谁来介绍一下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样子?
b、雨滴落在一片绿叶上又是什么样子?
c、谁来介绍清凌凌的小河是什么样子?
d、小鱼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游动又是什么样子?
e、雨滴睡在绿叶上的心情怎样?
f、小鱼游动在清凌凌的小河里又是怎么想的?
(3)小结:透明的雨滴、绿绿的叶子、可爱的小鱼、清凌凌的小河,夏天姐姐送给我们的大自然美吗?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出夏天的美来。(齐读第二自然段)
2、精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我又想变什么了?为什么要变那些东西呢。
(2)蝴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蝈蝈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4)这一段,你感觉夏天姐姐给我们带来的夏天是什么样子呢?
(5)小结:美丽的蝴蝶给大自然带来了斑斓的色彩,可爱的蝈蝈给大自然增添了勃勃的生机。我们就读出这美丽的大自然来,好吗?
3、精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夏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
(3)我为什么想到变星星和月亮呢?
(4)我不仅想把自己变成身边可爱的事物,还把自己的遐想引申到遥远的天空。
将已经学过的课文连起来读读。
(6)当我看见小小的荷塘时,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4、精读第五自然段。
(1)观察挂图。说说荷叶的样子以及自己的感受。
(2)你喜欢荷叶吗?为什么?
讨论、交流
(3)读第五自然段。
5、练习背诵课文。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柄 伞 戏
2、老师师范写,学生书空。
柄: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伞:象形字,上下要紧凑。
戏: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四、课堂练习:
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吗?
水变成冰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有所体会并进而分享诗中流露出的热爱生活、驰骋想象的情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由生字新词,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喜欢读儿歌吗?上课之前,老师先来教你们读一首儿歌,名字叫《四季歌》。
2.小结: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特点。小朋友,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呢?
3.有一个小朋友,他十分喜欢夏天。当夏天来到的时候,他有很多的想法和愿望呢?是哪些想法和愿望呢? 现在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大声地读读21课,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
2.这首诗歌一共有几小节?谁愿意选一节来读给大家听?可以是你读得最好的一段,让大家欣赏一下;也可以是你读得还不够好的一段,让大家当你的小老师,来帮帮你。
3.小朋友读的真好!读了课文,你们知道在夏天,我想变成哪些事物呢?
(1)学生自由说。教师贴出彩图。
(2)谁能把我这么多的愿望用这一句话来说清楚呢?
出示填空:我想变,又想变,还想变,最想变。
(3)(指板书)这位小朋友有很多的愿望,他最想变——
(4)板书课题:(真字用红色笔写大一点。)
(5)课题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小朋友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6)谁来把这个课题读好呢?(指读,齐读)
你把小朋友想变成大大荷叶的强烈愿望读出来,真棒!
你把荷叶的特点读出来了。
我们一起来读读。
三、品读诗文,读中感悟
1.(播放大自然夏天的音乐:)小朋友读的真好!下面请大家闭上小眼睛,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你听见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
2.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1)对呀!现在,我就是夏姐姐!
(2)小朋友,夏天来了,你想变点儿什么呢?选择你最喜欢变的事物,自己再读读课文,注意要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呀!
3.想变成雨点的小朋友请举手!请你来读读这一句话!
(1)投影句子: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
(2)透明这个词语懂吗?(非常的干净、明亮)平时,你们还见过哪些非常干净、明亮的东西呢?
(3)看,多么透明、多么圆润的雨滴呀!谁来把这个词读好呢!(出示:透明的雨滴)
(4)现在,谁能把这句话来美美地读好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4.哪个小朋友想变小鱼呢?(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
(1)你为什么想变小鱼呢?
(2)请你来读读这句话。你把清凌凌这个词语读的特别好!请你做小老师来领着大家读读!
(3)清凌凌的小河,我们也可以说( )的小河。
送成语:清澈见底,波光粼粼
(4)看,夏天到了,活泼的小鱼在清凌凌的河里快乐地游来游去,是多么开心呀!谁还想来把这句话读读。
5.夏天到了,你想变小蝴蝶吗?
(1)好,小姐姐就满足你的愿望!请你来说说自己的愿望吧。还有谁也想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小朋友都是祖国的花朵,请你扮演可爱的小蝴蝶在花丛中穿梭吧!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这就是——穿梭(读好词语)
(3)看!夏天到了,地上开满了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所有想变蝴蝶的小朋友请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夏天到了,蝈蝈在花丛中快乐地唱歌,歌声真好听。所有想变蝈蝈的小朋友请起立,我们一起把这句话来大声地读读!
(5)如果你是蝈蝈,你会歌唱什么?
6.小朋友,你们还想变什么呢?
(1)谁能看着图用最美妙的声音来告诉我吗?
(2)夏天的夜晚星星一闪一闪的,好像在眨眼睛。弯弯的新月仿佛是夜空中一只金色的小船,等着我们去乘坐呢。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呀!
(3)说话:我想变眨眼的星星,在。
我想变弯弯的新月,在。
7.我想呀想,说呀说。最后,我看见小小的荷塘,真想变成——
(1)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荷叶呀?谁来说说你见过的荷叶是什么样子的?
(2)投影荷叶:看,多么碧绿的荷叶,多么美丽的荷叶,真像一把巨大的雨伞,高高地撑在荷塘里。
(3)出示句子: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
(4)谁来读好这句话?(指读,齐读)
评议:你把静静地这个词语读出来了。
(5)课文里的我为什么特别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6)点拨:是呀!荷叶真美丽!真可爱!我除了喜欢它的可爱,喜欢它的美丽,还有其他原因吗?(想一想,荷叶会给谁带来快乐呢?)
(7)是啊!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
(8)嬉戏是什么意思?请小朋友想象一下,小鱼在荷叶下,会做哪些游戏呢?
(9)夏天,下起大雨时,雨点落在荷叶上,丁丁冬冬,真像是在唱歌呀!
(10)荷叶除了会给小鱼和雨点带来欢乐,还会给谁带来欢乐呢?小朋友,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这句话来说说吗?(出示:来了,在荷叶。)
(11)小朋友说的真好!是呀!大自然中有许多可爱的朋友都喜欢荷叶呢!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的儿歌!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大舞台。”小蝴蝶站在荷叶上,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小蜜蜂说:“荷叶是我的'小床。”小蜜蜂采花粉累了,躺在荷叶上美美地睡大觉。
小朋友说:“荷叶是我的凉帽。”小朋友头顶着荷叶,红红的脸蛋儿笑得比荷花还美呢!
8.师小结:这么多朋友愿意跟荷叶在一起,怪不得这首诗最后用了一个“……”呢!荷叶不仅自己美丽可爱,还能给小鱼、雨点、小蝴蝶、小青蛙它们带来欢乐,怪不得小诗人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一起读好句子:真想变成什么?真想变成怎样的荷叶?)
9.这首诗歌写得真美!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下面,请小朋友露出你可爱的笑脸,配上你优美的动作,一起来表演表演,好吗?
五、学习生字
1.小朋友学习真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看生字娃娃躲在荷叶下面呢?我们一起来把他们找出来。
第一个出来了,读什么?(开火车读生字)游、穿、蝈、眨、柄、伞、戏。
2.这两个字“蝈戏”,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吗?
3.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指导书写)
4.学生描红。
六、作业
1.回家把这首好听的诗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3.回家再想一想,夏天来了,你自己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每创设一个情境时,我都根据具体的情境来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在教学“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一段时,我请大家读读这段话,想想读着读着你好像看见了什么?有学生就说:“我仿佛看见了清凌凌的小河”。也有学生说:“我看到清清的小河,水底下有大大小小的鹅卵石。”
水变成冰的教案篇4
一、目标预设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生字的意思,尝试背诵课文。
2.学习2个生字:游、伞。
3.通过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体验,进而分享小诗人热爱生活、驰骋想象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二、资源利用
课前准备:板画、句卡、词卡、录音机、磁带
相关材料:补充阅读材料、《荷叶圆圆》人教版第二册14课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创设情境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1课??《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齐读),我们已经读通了课文,还学习了生字词,小朋友们都认识了吗?我们开火车来读词语:
穿梭、眨眼、嬉戏、游戏、清凌凌、一柄大伞
2.
入境
.(播放夏天的音乐:雷声、雨声、青蛙声、知了声)
◇闭上小眼睛,竖起小耳朵,仔细听!谁来了?
◇夏天就在轰隆隆的雷声中,在哗啦啦的雨声中,在小青蛙、小知了的呼唤声中来了。夏天是位小姐姐??(引背第一段),她热情地问我,想变点什么?
(二)、悟读
1.
我想变点什么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再读读这首优美的小诗。(变成: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新月、大荷叶)
2.
你想变点什么?你呢?(雨滴)
◇哦,是吗,我也想变这透明的小雨滴,小雨滴多可爱呀,你能说说它的样子吗?(亮亮的,还闪闪发光呢,)它像什么?(珍珠,
◇像珍珠一样的小雨滴,多美呀!谁也想变这透明的雨滴?那我们就是小雨滴了,瞧!这绿叶就是我们的摇篮了,我们睡在摇篮里。风婆婆来了,她轻轻地摇着我们的摇篮,摇啊摇啊,我们打个哈欠,睡着了。小雨滴,睡在上面你们感觉怎么样啊?(舒服极了!)
◇自己读读这句话,(出示诗句: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可要把你的舒服读出来。(指名2~3个读,指导读:要睡觉了,再读轻点。再读:你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太棒了!齐读。)
◇除了想变透明的雨滴,我还有许多愿望,再读读这首诗的2~5段。
3.
谁读着读着,想变小鱼去河里玩?我们就是小鱼了。
◇小鱼们,一起快活地游起来吧。(学小鱼摆尾)我们在江南清清的小河里,游啊游啊,游到东,游到西,多自在呀!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首诗,(师引背)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小鱼们,你们刚才和谁在一起都玩了些什么呀?(游泳、吐泡泡、捉迷藏)
◇恩,大家在清凌凌的小河里快乐地嬉戏呢,多开心呀!清凌凌就是说??(指名说河水很清)(出示:清凌凌,指名读,评价:这河水可清了,齐读。我们还可以给它换个词:清澈见底一起读)小鱼儿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游玩,多快乐呀!谁能读好这句话。
(出示这句话: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
◇谁还能加上自己的动作读一读?(适时奖励)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4.
有谁想变蝴蝶和蝈蝈了?(贴蝴蝶、蝈蝈图片)
◇小蝴蝶,你在干什么呀?
◇还有谁也想边蝴蝶的,站起来,我们坐在下面的就当小花儿好了(示意做动作),露出你们甜甜的微笑。小蝴蝶,飞起来吧,我们在花丛中飞到这儿,再飞到那儿,这就是在花丛里穿梭(出示词卡,齐读)
◇谁想变蝈蝈的?小蝈蝈,你在干什么呀?(唱我们快乐的生活,)
哦,你在唱歌呢,可开心了,想变蝈蝈的站起来,一起唱咯咯、咯咯、咯咯
◇自己读读这段话,(贴句卡)看看你们能不能记住它。我来背上半句,你们背下半句。
◇谁把这段话全记住了?(指名背:一个字都不错,真好。)谁能加上自己的动作来背背?
◇谁愿意到台上来边表演边背诵?
◇(课中操)
◇有这么多小朋友想表演呀,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优美的旋律动起来吧!
◇一起来做课中操:不过,大家需要合作一下,我说想变雨点落下来你们就重复落下来懂了吗?试试看想变雨点落下来??落下来,落在荷叶睡一觉??睡一觉,下朋友们真聪明!(指导)
◇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想变雨滴落下来??落下来,落在荷叶睡一觉??睡一觉,想变小鱼游啊游??游啊游,游入小河找朋友??找朋友,想变蝴蝶飞呀飞??飞呀飞,飞入花丛我来追。想变蝈蝈唱首歌??唱首歌,唱出我们的新生活??新生活。
5.(贴画)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月亮出来了,弯弯的,亮亮的;星星也出来了,一闪一闪的,在眨着机灵的小眼睛,看着我们呢!月光和星光编织成一张透明的网,多美呀!这时候,我想变??(引说贴句子)眨眼的星星,想变??弯弯的新月。我想变星星和新月干什么呀?你会接着往下说吗?
我想变眨眼的星星,
我想变弯弯的新月。
◇我们一起读这两行诗。
◇小朋友们,夏天来了,你还想变点什么呢?(出示:我想变_______,__________。)
6.
最后,我看见这小小的荷塘(指板画),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微风轻轻一吹,荷叶摇动着他绿色的裙摆,在翩翩起舞呢!
◇这时候,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当我看到小小的荷塘的时候,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请大家读读最后一段。(贴最后一段)
◇荷叶是什么样子的?(大伞)我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里举着,小伙伴们多么喜欢这大伞一样的荷叶呀!小鱼来了??(引读),雨点来了??(引读)
◇荷叶还会给哪些小伙伴带来快乐呢?他们都藏在这长长的里了,谁能把他们找出来。(指名说)(追问:如小青蛙来了,他会怎样?唱歌:荷叶成了小青蛙的歌台了)
7.
这么多的小伙伴来了,荷塘里真热闹呀!你们想不想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竖起小耳朵听仔细。(播放录音《荷叶圆圆》人教版。)
◇荷叶成了小水珠的摇篮,成了小蜻蜓的停机坪,成了小青蛙的歌台,成了小鱼的凉伞,荷叶可以给这么多的小伙伴带来欢乐,怪不得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题)
8.
自己读读最后一段,边读边想象,试着把它背出来。
◇哪位小朋友愿意先来露一手?还有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你就像是一位小诗人。)
9.
这首小诗多呀,想背出来吗?自己挑喜欢的一段背一背吧。
◇你会背的地方,你就站起来背,不会背的还可以偷偷地看黑板,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吗?第一段我来背。配上优美的音乐,别忘了加上自己的动作。
10.
夏天多美呀,夏天的小池塘更美了,老师想请小朋友课后动手去画一画,把夏天的美、小池塘的可爱,用你的画笔把它画下来,好吗?
(三)、学习生字。游、伞
伞:利用简笔画记。
这个字和我们生活中的伞的样子很像,
游:一个姓方()的大人()带着他的孩子()去水()池里游泳。
游是什么结构的字?在写左中右结构的字时,我们要尽量往中间靠,不能散开来,看老师写个游字,小朋友们跟我一起书空。自己在习字册上练习写这两个字。
水变成冰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准备:
挂图、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发兴趣。
小朋友,夏天到了,池塘里荷花开了,大大的荷叶碧绿碧绿的,多可爱呀!今天我们
来学习《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板书课题,读题。谁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分节指名读,提醒注意“凌、柄”是后鼻音,“穿、眨”是翘舌音,“伞”是平舌音。
3.这首诗写了什么?
三、指导精读,体会课文内涵。
1.第一节。
(1)指名读,谁来了?出示挂图,夏天小姐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看图说话)她热情地问“我”什么?
过渡:“我”想变点儿什么呢?
(2)指导朗读第一节。
2.第二节。
(1)学生自读,“我”想变成什么呢?
(2)男生读前半句,“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样子的?“雨滴”落在“一片绿叶”上是什么样子的?
(3)女生读后半句,“小鱼”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游动是什么样子?
(4)边看图边想象,雨滴“睡”在绿叶上,小鱼“游”到小河里,它们心里会怎么想?“我们”看到这些景象,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第二节。
3.第三节。
(1)学生自读。
(2)小组讨论为什么“我”又想变“一只蝴蝶”、“一只蝈蝈”?(可运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充分展开想象)。
(3)指导朗读第三节。
1. 第四、五小节。
(1)指导读第四节。
①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一边读一边回忆夏天天空的景象。出示夏夜的画面突出“眨眼的星星”和“弯弯的新月”。
②“我”为什么想到“变”星星和月亮呢?
联系第二、三小节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我”不仅想把自己变成身边可爱的事物(雨滴、小鱼、蝴蝶、蝈蝈),面对宁静的夜空,产生遐想,心里充满了新奇,美好的事物。
过渡:当“我看见小小的荷塘“时,最终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2)自读第五节。
① 大屏幕映出池塘里荷叶的画面。
② 说说画面上荷叶的样子以及自己的感受。(理解“一柄大伞”、“静静地……举着”)
③ 为什么把“荷叶”比作“一柄大伞”?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池塘里荷叶的可爱。
④ 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就是因为荷叶样子的可爱吗?(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在交流中深化认识,体会荷叶不仅自己美丽,还能给小鱼、雨点带来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节。
四、配乐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课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诗总是给人想象的空间,所以教者在设计本课时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画面和生活体验来展开想象的空间。学生的内心感受是丰富多彩的,不尽相同的。教师不要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朗读时不要过分强调朗读技巧,而应诱导学生把自己对诗句的感受读出来。要发自内心,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