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迹材料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积极人生态度,事迹材料中的感人故事和感人细节可以唤起人们内心的热情和梦想,激励人们勇敢迎接生活的挑战,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党英雄事迹优质8篇,供大家参考。
党英雄事迹篇1
灾难可以将人打到,也可以激发出人的昂扬斗志和力量。王群英,渠北乡人民政府一名普通的民政干部,在特大洪水面前,不惧危险,忠于职守,忘我工作,展示了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她单薄瘦弱,却不知疲倦,她满身疲惫,却坚毅果敢。每一个和她并肩工作的同事,无不被她所折服,每一个认识她的村民,无不对她亲近佩服。如今,洪水已经过去,人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回忆起7.18特大洪灾中的经历,她说得最多的是两个字——责任。
20--年7月18日深夜,夜黑如墨,大雨如注。渠北乡政府会议室灯火通明,每一个参会的人员脸上都凝结着严肃,百年一遇洪水即将来袭。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工作分配简短明确,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王群英接到的任务是在天亮前通知云峰村沿河两岸村民紧急转移,负责云峰村5个社的抗洪抢险工作。没有任何疑问,她一脚踏进雨中。从 社到 社,五十六户人家,在手电筒暗弱的光线指引下,她用了仅仅两个小时就跑了个遍。当她走到最后一处三峡移民 家时, 一家人还在睡梦中,她三言两语说清楚了来意, 一家顿时惊慌起来:他们压根也没有想到洪水会威胁到自己家,一点准备也没有。王群英和同事们赶紧协助他们把楼下的物品往外搬。
走到猪圈前面,王群英看见一头肥滚滚的架子猪在四处乱窜,来不及多想,她找了根绳子,跳进猪圈,把绳子套在猪脖子上就往外拉。架子猪拼命挣扎,无数次把她绊倒在地。雨伞折断了,手电筒掉在了地上,好不容易把猪拖到对面的高坡上,她才发现自己披头散发,全身湿透,鞋也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
19日晨7点,洪峰抵达渠城,云峰村沿河低洼处民房全部进水。王群英站在 家屋檐下心急如焚,还有没有村民没有转移出来?翻开电话本,挨家挨户询问情况。当她听说村民魏礼书还在往楼上挑谷子的时候,再也站不住了。叫上一位同事,趟着淹到大腿的水往魏礼书家走。
魏礼书是个残疾人,行动不便,在平时的工作中,王群英对他家的情况相当熟悉,她知道这场大水对魏礼书家意味着什么。迎着湍急的河水,她跌跌撞撞走进魏礼书家里,魏礼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七手八脚将剩下的几袋谷子抬到楼上,魏礼书才发现王群英还光着脚,鲜血从她磨破的脚趾处流到了地上,眼泪淌下了他的脸庞。他拉着王群英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王群英笑着说:“这是我的任务,只要你们没有损失,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村民受灾情况,是第一次洪峰后,王群英最迫切要掌握的。不顾魏礼书的劝阻,穿着湿淋淋的衣服,坐上找来的渔船,一户一户艰难划动。每一户村民家里水淹多深,物品有多少没有转移出来,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物资,她都做了详细的记载。等回到乡政府,她已经明确了那些早就储备着的物资应该怎样分发。她指挥几个年轻的同事把一件件大米、矿泉水、方便面分类,贴上标签。催着村社负责人前来领取。
哪家没有储备水,要多发点矿泉水,哪家柴禾被浇透了,要多领两包火腿肠,她都一一地向负责人叮嘱。一直忙到天黑,所有的物资都分发到位,她才记起自己一天都还没有吃一口饭,喝一口水,额头烫得厉害。她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倒下,要尽快恢复体力。
到卫生院测体温,医生吓了一跳,高烧38.5度!要求她呆在医院治病。可她哪里坐得住:下午的洪水又上涨了不少,得去看看那几户地势最低的村民。吃了几片退烧药,她又出发了。这一遍转下来,看到那些村民都安排妥当了,她才拖着极度疲倦的身子回到卫生院输液。整整三天,她都是这样,夜里输盐水,白天走在抢险第一线,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脸颊肿得老高,两只长时间泡在水中的脚,连平时穿惯的鞋都穿不上了。
在人们的眼里,王群英是一个心直口快,风风火火的人,她做事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她又体贴入微,耐心周到。洪水淹没了高岩头大桥,望石公路交通中断,许多车辆被困在渠北乡街道上,司机和乘客,无助地看着泛滥的洪水,又饥又渴。王群英看到这一情况,赶紧去招呼他们到乡政府避雨,买了方便面,烧水给他们泡上。她四处打电话联系渔船、快艇,送那些急着赶路的乘客过河。他们不知道王群英的名字,都亲切地称她“大姐”。
7月20日,洪水逐渐退去。王群英独自来到魏礼书家,帮着他打扫卫生,清除淤泥。污浊的泥浆溅到了头上、脸上,裹住了她的裤腿,她没有丝毫的厌恶。笨重的柜子、桌子,压在她瘦弱的肩头,她没有叫一声苦。她爽朗的笑声在屋子里回荡,鼓舞着魏礼书一家人战胜洪灾的信心。
洪水给渠北乡的 户村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责怪,因为他们看到了王群英她们始终走在他们前面。责任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坚守。王群英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在抗洪抢险的斗争中,她没有豪言壮语,甚至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她把所做的事情都看成是自己分内的责任,从履行责任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传递到了每一个和她并肩作战的人心上。
党英雄事迹篇2
黄继光(1930~1952)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党英雄事迹篇3
有一年春天,雷锋在部队当文艺兵(雷锋为什么当文艺兵,详见这里),他随着部队前往李家庄慰问驻地的部队和当地百姓。
北方的春天来得总是很晚,都2月份天气,可地上还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一点春天的样子也没有。这天晚上,演出完后,同志们都休息了,可雷锋还很兴奋,想着白天自己朗诵时,台下观众的热情高涨,那是革命的热情啊!毛泽东说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让他们淹没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以前雷锋还不理解这句话,这次是深切感受到了。
雷锋越想越兴奋,完全没有睡意。他走出借宿的老乡家,来到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坡上。此时,月明星稀,放眼望出,大地白茫茫一片。雷锋思绪横飞: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在南方,这个时候一定是春暖花开吧,那是真正的春天!北方这时的春天在哪里呢?还在泥土里吗?
想到这,雷锋开始用手扒雪。半尺厚的雪也挡不住雷锋的热情,很快就趴开斗大个地方,露出里面的泥土。啊!是泥土,怎么草根都没有呢?雷锋又扩大扒雪的范围,可还是泥土,没有草。按说这个地方是山坡,没有田地,怎么会不长草呢?他又换个地方扒,结果一样。
雷锋不甘心,换个山坡扒,还是没有草根,只有泥土。他筋疲力尽,坐在雪地上,这时才注意到,这些山坡上一棵树都没有!真是太奇怪了,没有草,也没有树! 雷锋满心疑惑的回到借宿的老乡家,发现老乡屋里亮着灯,还没睡觉,就进去跟老乡唠嗑,也问了下山上怎么没草没树。
老乡说:“听老辈人说,这些山头以前长了很多古树。有一年,俺们这里许多人得了传染病,家家户户都死了人。后来有个云游的和尚来了,说是这里有棵树成了精,在作怪呢,要把这一大片山坡上的树全砍去烧了才行。”
听到这里,雷锋义愤填膺:“可恶的和尚,可恶的封建思想!”
老乡抽了口烟,接着说:“是啊!那时候毛泽东还未出世,乡亲们受了和尚的蒙骗,真的把树挖光,还把草烧光。可结果,传染病还没好。有的人说:‘是不是草也要挖光?’于是把草也挖光了。可得病的人还是好不了,死的人也没见少。又过了一年,那病才慢慢好,这时已经是十室九空,活着的人有的还记着那和尚,说那和尚说得有道理。如是,就这么代代传下来,一年四季,只要山上长树长草,立马有人去挖掉。没树没草全是沙,一挂起大风,空中到处是沙,都打不开眼,不敢开门窗。” “啪!”雷锋一拍桌子,站起来说:“封建思想残害百姓这么多年,今天给我知道了,我绝对不能坐视不管。”
第二天,演出一结束,雷锋就去和团长报告了这件事,团长听完后也很气愤,说:“雷锋同志,毛泽东教导我们,要把人民的疾苦当作我们自己的疾苦,这件事就交给你处理了,一定要办好!”
雷锋行了一个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随后,雷锋知道村支书和民兵连长,用毛泽东思想教导了他们,取得他们的一直支持,相约在3月12日植树节那天,发动群众种树。
没多久,3月12日植树节到了,雷锋请假一天,来到李家庄,到那一看,积雪已经融化,山上都是群众,老老少少,正干得热火朝天呢,雷锋很高兴,抢过一个老人家的锄头,说:“老人家,你休息下,让我来。”雷锋和乡亲们打成一片,植树一整天。因为是请假,雷锋穿着便服,许多人都没认出他来。
到了晚间,山上已经满是树了,这时村支书走过来,笑着对雷锋说:“哈哈,我以为你忘记了,没来呢。”
雷锋说:“只要对人民有益的事,我肯定会去做。”
党英雄事迹篇4
这个家庭与大多数家庭一样普普通通,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夫妻二人善良纯朴、脚踏实地、勤苦工作。风雨中,两人相濡以沫、相互扶持,为自己的“小港湾”撑起一把爱的小伞。
黄xx,南京市消防支队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队新港中队战士。服役十四年来,一直工作在灭火救援的第一线。曾获得过5次嘉奖,4次“优秀士兵”,2次“优秀党员”,1次三等功,因训练表现突出被评为“南京市执勤训练标兵”。十四年来,黄xx任职过多个岗位,是中队的“多面手”。曾因中队工作需要,他毅然地从队长助理的岗位上转成炊事员。当初一头雾水的黄xx在自己不断钻研下早已转变为如今中队的“黄大厨”。对待任何工作,黄xx总是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去最好地完成。
灿烂的笑容一直伴随着那张纯朴的面孔,笑容里充满了一丝暖阳的感觉,让人心安。作为一名消防员,黄xx对工作用自己十四年的光阴诠释了“责任”二字,但对自己家庭的责任,也亏欠了十四年。
刘华香,一位普通农村女子。却是那位默默在背后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承担起黄xx对家庭未担当的责任的坚强女性。今年国庆期间,为保障国家的安全稳定,黄xx无法回家照顾重病在身的父母以及年幼却不幸患上过敏性紫癜的儿子黄涵宇。而这一切重任却只能压在正处于孕期的妻子身上。当充满愧疚的黄xx在拨通电话无法向妻子开口表达愧疚时,电话的另一端却传来“这次又回不来了,是吧!”一阵沉默后,又传出“没事,家里有我,你放心。在那里好好干,别因为家里的事不专心工作。记得别给领导们添麻烦。在那要注意好自己安全。”……黄xx默默地放下早已被挂断的电话。
一个普通的消防员,一个平凡的笑容:一个普通的女子,一段平凡的言语,一幅平凡人生中最美的画面。
党英雄事迹篇5
“这个时候我们党员不冲上去,谁冲上去?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关键时刻要冲在前,困难面前绝不退缩,这就是我的责任和使命,我必须回去!”大年初一,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福兴地镇杜力营村第一书记__接到镇里通知,还没来得及和家人叙旧,便带上行囊匆匆赶回村里报到了。
他第一时间和村党支部书记一起组织召开“两委”班子会议研究制定防控疫情方案,组织党员组建防疫“突击队”,带领突击队员逐户摸排流动人员信息,并采取微信群、大喇叭、发宣传单等方式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护常识。同时,他积极协调派出单位供电公司,为疫情防控点免费提供防老化线、开关、插排、灯具等用电材料,当地供电所员工在他的带领下,利用两天时间先后为杜力营子村、西大村、奈木村等多处疫情防控点义务接入了临时电源,解决了布控点24小时疫情防控轮值用电难题。
自疫情防控工作启动后,各单位选派干部第一时间到达防疫一线岗位,积极动员基层党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共设立“党员服务先锋岗”395个,组建“党员服务队”391个,设立责任区712个,卡点929处,劝返人员共计35018人次,充分发挥“排头兵”“主心骨”作用,切实守护群众安全,真正做到了“联防联控无死角、群防群治全覆盖”。
党英雄事迹篇6
如果问一个孩子他心目中,上天入地进入水里火里的超级英雄是谁,一定有不少孩子的回答是消防员。我也不例外,每每看见消防员叔叔们开着红色的消防车,从大街穿过;看着电视上勇武干练的他们进行着各种抢险救灾,一种敬佩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
今天,我就要和消防员叔叔们面对面接触,学习更多新的知识和本领。“消防员的战斗服到底有多重?”“有多少种不同的战斗服?”“消防车的大肚子里到底有什么?”……带着一连串的问号,我来到扬子晚报小记者的活动场地,准备一探究竟。
活动在我们激烈地讨论中拉开帷幕,身体强壮的消防员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上前来。他们个个气宇轩昂,训练有素,每人还携带着一套与众不同的消防战斗服。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战斗服,好奇的我眼睛一下亮了起来,拉长了脖子,盯着那些神奇的服装。消防员叔叔们也一一为我们展示了服装,令我大开眼界,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要数他们换装环节。换装前,消防员们把衣服、裤子和鞋摆得一丝不苟:衣服连着裤子、裤子套着长筒靴,头盔则靠着靴子摆放,这真是个精细活,但对于手脚麻利的他们,就如同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站在战斗服后面的消防员们更是神气活现,“开始!”消防队中队长一声令下,他们顿时集中注意力,动作干脆利索地穿上战斗服。只见一位消防员快速脱下自己脚上的皮鞋,稳稳当当地踩入高高的战斗靴,娴熟地提起消防裤,手灵活地摆弄着腰带搭扣,再用力拉紧。虽然在短时间内换装很麻烦,但他们脸上丝毫没有紧张着急的神色,依然镇定自若。他们将两手迅速往战斗衣袖管里一套,用力往后一甩,再调整一下衣角,不出5秒,衣服就已到位。最后随着头盔扣子按下的“咔嗒”声,一个个精神抖擞的消防员们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仿佛早已整装待发,时刻准备奔赴战场。整个换装环节不出30秒,坐在座位上的我们看得瞠目结舌,无不惊叹于他们矫健的身手。消防队中队长补充道:“他们身上的这一套服装至少要有二三十斤,而在出警时,他们换装时间不能超过20秒……”消防员叔叔的话令我感触颇深,是啊,多一秒就是多一条人命啊!他们真是我们身边的超级英雄。
不仅如此,消防员们还为我们揭示了救火车车厢里的种.种秘密,这些精密的设备真是种类繁多,数不胜数。他们在现场还进行了灭火演示,为我们讲解了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面对火情,消防员叔叔们沉着冷静,先判断风向,再顺风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看着他们熟练的操作,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们!
活动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这次活动让我对消防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对火灾带来的危害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消防员叔叔的职业多了一份敬仰。我想,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有无数的逆行者,我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我知道,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英雄。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岁月静好。我心中的超级英雄,我要为你们点赞!
党英雄事迹篇7
看着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庞,我和众多网友们一样泪眼朦胧。他们的惨烈牺牲,像30颗灿烂的星星陨落,在沉痛哀悼的同时我由内心生发出一股崇高的敬意:他们是舍身忘死的逆火英雄,永远值得被敬仰、被铭记。
请记住他们选择英勇无畏。攀高楼、战火海,下深井,和浓烟较量、同洪水搏斗、与死神周旋。接到救援命令,他们必须立马全副武装,急速赶赴现场,每一次执行任务可能都是生死考验。浓烟滚滚、烈火熊熊,难道他们不怕痛吗?怎会不怕呢?谁不是血肉之躯,谁不是父母的心头肉?是一样的疼痛难忍啊!只是,他们明知消防员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人,他们还是勇敢且坚定地选择做一名消防战士,选择了便义无反顾、忠于职守、冲锋火海,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回忆起了吗?无论白天黑夜、酷暑寒冬,哪里有火情哪里就有消防战士的身影,那一抹鲜亮的橙色,是保卫群众安全的坚强铠甲,是保护国家财产的铜墙铁壁。
请记住他们替你负重前行。同是身为90后的我,可以坐在冬暖夏凉的办公室里安然工作,可以享受呼朋引伴、游山玩水的双休,可以拥有不被突然打断的睡眠,可以常伴亲人身旁细品生之美妙……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等词汇挂在嘴边、晒到朋友圈里。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我们每一个安然入睡的夜晚,在我们每一次尽情欢乐的节日,在我们每一次面临无情的灾难,都有消防战士、人民警察在彻夜不眠值班值守,在竭尽全力排除万难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源自于他们的无私坚守和拼命付出。
请记住他们以生命赴使命。回顾以往奋战在洪涝火灾现场的消防战士,有徒手拎走起火煤气罐保护居民安全的,有被洪水打得上下浮沉仍不放弃救人的,也有牺牲时始终紧搂被救小孩的。此次在凉山火灾中牺牲的消防队员,大多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他们投身火海不犹豫、踏进洪涝不退缩,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座“安全长城”,为人民群众挡住了凶猛洪水和烈焰大火,真正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入团誓言。相较之下,我们反观当下、反省自身,你有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吗?有竭尽全力投入工作吗?有不折不扣为民服务吗?英雄的牺牲令人悲痛,更促使我们认真思考如何才能不辱使命、不负人民、不负时代、不负青春。
逆火英雄,浩气长存!请记住他们的名字。
党英雄事迹篇8
疟疾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发病人数为1.5亿,死于疟疾者超过200万人。
青蒿素的成果,出自40多年前我国一项被命名为“523”的疟疾防治科研项目。那个科研团队,包括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这其中就有来自中医研究院的屠呦呦。她被分在了中医药协作组,主要从中医角度开展实验研究。
实验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光调查收集这一个过程,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便筛选了20xx余个中草药方,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他们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这其中,青蒿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它能有效抑制寄生虫在动物体内的生长,但疗效却不持续,为了找到答案,屠呦呦又一头扎进文献堆。
青蒿在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属我国南北方都常见的菊科草本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它有所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为何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了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为了获证青蒿素对人体疟疾的疗效,屠呦呦等人甚至勇敢地在自己身上首先进行实验。
除了屠呦呦,这些人的名字也应该被记住:临床上验证青蒿素抗疟功效的李国桥,改造青蒿素分子结构并合成蒿甲醚的`李英,率先研制复方蒿甲醚的周义清等等,他们都是拯救全球疟疾患者的中国药学家。
值得注意的是,摘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凭借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果,是造福世界的疗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药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寿旦说,屠呦呦早在20xx年就获得被称为“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同样是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