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事迹精选5篇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25-02-15 16:01:17

优秀的事迹是一种激励,激发我们拼搏奋斗,不断向前迈进,事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全国事迹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全国事迹精选5篇

全国事迹篇1

?进入新时代 改革开新篇》这本书,讲了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的震惊世界的巨变。读了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那种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情油然而生。

经常听爷爷奶奶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那个时代,家中兄弟姐妹众多,食物经常不够,经常晚上因为肚子饿而睡不着觉;现在的我们,父母怕我们不肯吃,天天变着花样煮,哪个营养买哪个,隔三岔五,还要买些补品给我们补身体。以前的人,饿得皮包骨头、面黄肌瘦的;现在的人,天天大鱼大肉,还老是嚷嚷着要减肥。以前的人,衣服是拿来保暖的,一件衣服,哥哥穿完给弟弟穿,修修补补,满是补丁还舍不得扔掉;现在的人,衣服是一件装饰品,不好看,没有档次,是不往自己身上套的。以前的人,出行不便,很多人一辈子只能在一个地方呆着;现在的人,三五成群,一有空闲,就要结对出行,一部手机就能走遍天下,看尽中国美景……

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我感觉到之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我爱我现在的生活,我爱我的祖国,我要感谢那些为了祖国的发展而无私奉献的英雄们,是你们的贡献,让我们过上了现在的生活,我不会忘记你们的,我会努力学习知识,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你们的付出。

合上《进入新时代 改革开新篇》这本书,我心里在默默地为我自己打气:我一定要做一个有本领,有担当的好少年!

全国事迹篇2

xx老师在从教的几年里,依凭着深厚的文学素养,扎实的教学技能,谨严的师德教风,突出的奖项业绩,赢得了学校师生的表彰与信任。这也注定他始终坚持曾经的选择,无悔地行走下去。

一、善育乐教,学高为师

参加工作以来,他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宗旨和态度,仔细研读语文学科的课标理念与教学理论,总结修缮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顺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用激情点燃课堂,用魅力征服学生”教学观、“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材主线”教学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等等,均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收到较好效果,也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欢迎。

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的同时,他依然不忘对自己专业素养的充实提高。像在大学时一样,他把阅读、写作当做自己经常性的业余消遣;无论是小说历史,还是文艺理论,他都去阅读体悟,并在书白出做旁批,写一些自己感兴趣与有感想的文字。这样的一个阅读--写作--思索的过程,为他在课堂作文教学时积累了充分的素材与方法。当他把考场作文的写作要求和评分细则,与自己的阅读写作经历相对接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学生们听进知识了,写出东西了,作文课也不再枯燥可怕了;曾经指导的学生作文,也在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为什么要这样,会这样呢?因为他深知“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只有学高,才能为师,才能为良师。

班主任工作,他认为除了教书,还要育人。在他初任高一班主任之时,要想管理好建设好一个班级,营造一个团结奋进的班级,养成良好的班风班纪,这并非易事,这是摆在我面前的全新挑战。于是,他想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个人修养,绝不能放松。他开始大量阅读班级管理类的书籍,比方说《班主任兵法1-3》、《班主任工作漫谈》、《我这样做班主任:李镇西30年班级管理精华》等;同时,他还向学校里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讨教取经,在k12网站浏览学习,形式内容,不一而足。渐渐地,他有了一些当班主任的准备了。

但他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他又把汲取的间接经验与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形相结合,进行了筛选整理,使管班育人之法变得务实有效。通过制定班规,选举班委,主题班会,心理疏导,生生互治,家校结合等一系列方式,他的班级凝聚在了一起,养成了良好的班风班纪,在年级和科任老师那里得到了肯定。他还想方设法调动班级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在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演讲比赛上都有突出表现,取得优异成绩,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在劳动卫生方面,也多次获得“先进班级”的流动红旗,并为学校所公开表扬。

二、师德建设,身正为范

在他心中,教师一直是至高、至雅、至圣、至上的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高为师,还要身正为范。师德,是一名教师的素养,更是一名优秀教师的灵魂。

为了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他每年都认真撰写师德读书笔记。从那里我一次次地被吸引,被感动,被温暖。记得去年看了xx市教育局编发的《师魂》一书,首映眼帘的一面,他便被那一种清雅静穆的感觉所吸引。那是一本收录了五十篇优秀案例的师德汇编,内容生动翔实,情感真挚动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匪浅的启迪。那就是----师爱即是师德,师德铸就师魂。

受到感染与启迪之后,他也不由自主地在学生管理上践行了自己对学生的爱。作为一名班主任,他对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用耐心、爱心、关心对待他们;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地做好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这样他们才能毫无借由地去做。其实,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周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所以在圣诞节他们会悄悄地给他送上平安果,节假日发送一条温馨的祝福;甚至在他咳嗽嘶哑时,也会轻轻地在办公桌上放上一盒金嗓子喉宝……周老师很温暖也很感动,真正体验到了作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是多么的幸福。他更懂得,师爱就是师德,身正才为世范。

三、荣誉成绩,不断进取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学校支持,学生配合,个人努力之下,他也取得了一些荣誉和成绩。他所任教的语文学科多次在月考中取得好成绩,单科成绩平均分也都普遍较高。他个人也曾在市级、校级的优质课大赛中,获得市二等奖,校一等奖的荣誉;在xx市“创先争优”征文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南淮建市60周年”征文,师德建设征文,市级演讲等比赛中也获得较多奖项。同时,指导学生参加的语文知识

全国事迹篇3

通过学习优秀教师汪金权老师的感人事迹,让我感触颇深。汪老师198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当时分配在湖北名校黄冈中学工作,一年后,他毅然回到贫困的大别山区,一干就是22年;22年来,他扎根蕲北山区,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任劳任怨;22年来,他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工资,资助无数贫寒学子,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汪老师的事迹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工作的平凡和伟大,同为教师,他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一、树立责任心、坚守教师岗位。

汪老师本来分配到有名的黄冈中学,条件待遇都是令人羡慕的,可他却能主动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一头扎进落后的山区中学,为了教师的这份责任,他把为每个孩子营造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作为自己的最大愿望和终身追求;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爱岗敬业印证了“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红烛精神,坚定了“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教育事业的崇高在于奉献”的人生信念。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注定了不能家财万贯,但是,既然我们选择了它,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也许我们遇到的学生有好有坏,可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我们要会发现学生的优点,挖掘他们的优点,承认差异、善待差异,教师只有用心付出,才能唤起学生内心求知的渴望,这是每个教师应具备有的.责任,因为有了对学生的这份责任心才有长期的守望。

二、克己助人、大爱无边。

汪金泉自己清贫度日,身居陋室而胸怀天下。在学校的所有教师中只有他一人没有买房子,家中也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和电器,而他却拿出微薄的工资帮助学生垫付十多万元的学费。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他要赡养自己的母亲,要抚养妻儿,他也有痛苦,妻子长期患精神病,小儿子智力不正常,母亲年近七旬仍不能颐养天年。他的校友想对他施以援助,有的想帮他调到条件好、年新高的学校,有的想帮他添置家当都被他婉言谢绝。汪老师克己助人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教师,应向汪老师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让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汪金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那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精神,甘受清贫、无私援助、弃优择困、扎根山区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如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激励我们永远前进!

全国事迹篇4

本人从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了13个年头了。在从教的这13年中,我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乐于奉献、热爱学习、不断进取、关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那一份光和热。

本人在思想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习,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乐于奉献,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自己的业务上,我能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小学教育本科学习,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不断的充实自己,以适应教育的发展趋势。另外,我能模范遵守学校各项校规校纪,从不做与教师身份不匹配的事情。我能团结同事,具有协作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我热爱集体,能服从学校领导的分配,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努力求真、求实、求新,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学校里安排的各项工作。对待学生,我也是做到有爱心和有耐心,公平尊重每一个学生,无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

在教育教学方面,为了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上有一定的提高,我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每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努力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内容准确地传授给学生,珍惜每一节课的四十分钟。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班级的任何一人。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我能积极准时参与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中努力的献计献策,同时也能虚心接受老师们对我提出的建议意见。并能从听课、评课中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虽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这些年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各位同仁的支持下,也获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在2009年、2011年、2013年获得学区内的优秀教师称号,在2006年6月,我的论文在海淀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课题研究活动中,获得“我的教育故事”征文三等奖。并在《中小学管理》增刊中,经专家评选获得一等奖。在2007年9月我撰写的“儿子们”一课的教学设计案例,在第九届全国阅读与作文教学论文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2009年5月的学区“理解教学”教师基本功年级协作体比赛中获得课堂教学三等奖和优秀教学设计奖,在2009年5月被评为海淀区青年先进教育工作者。2009年9月在四季青学区教师综合素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下,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是可喜,教研课也得到了听课专家和老师的称赞和好评。

全国事迹篇5

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是澎湃的,我的眼眶是湿润的,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道德模范们的事迹,萦绕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当我观看了全国爱岗敬业道德模范中科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研究员林俊德的感人事迹后,我更加控制不了自己的眼泪了。”我躺下就是病人,我坐着就能工作!”林俊德同志对医生和护士们反复念叨着,”我不能躺下,躺下就再也醒不来了……”

75岁的林俊德同志身患胆管癌,当时已到晚期。就在生命终止的3天前,毅然拒绝手术治疗,强忍剧痛坚持下床工作,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

昏迷不醒的他在苏醒过来后,九次要求搬出无法工作的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目的只有一个,与死神赛跑,”抢救”那些至关重要的资料和数据。在他的一再坚持下,医生和护士们流着泪,把他转到普通病房,并时刻陪同。

病床上的林俊德,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各种管子,他不愿躺着当病人,他要坐起来工作。为了减少干扰,他竟然两次让医生拔掉引流管和胃管。

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模糊的林俊德忘我的工作,已经将个人生命安全完全置之度外。人们哪里会知道,此时的监护仪上,林俊德各项生命体征已濒临死亡的边缘……

连续工作了五小时后,已经昏迷的林俊德被抬回了病床。老人终于累了,他躺下了。他和他的老伴说,我累了。老伴一边抚摸着他的头,一边轻声的在他耳边喃喃:”老林,老林,现在不能睡,你看大家都来看你了,等天黑再睡!”慢慢地,林俊德闭上了双眼,睡着了,而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

站在生命终点,林俊德同志做到的只是一心一意做好工作本职,虽然他走了,但他却用生命之花镌刻着敬业奉献的精神。看到此处时,我已泣不成声,泪水肆无忌惮的横流。他尊重自己的职业,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是的,在这个物种横流、人心不古的现代社会,我们是需要道德的这股”正能量”带动感染所有人。

“爱岗敬业”这平时只出现在报告会或者文件上的四个字,今天活生生的展现在我的眼前,这些鲜活的事迹,既触动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温情,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让人感动的人和事。

还记得为保护学生安全,与进入校园行凶的歹徒殊死博斗,不幸以身殉职的湖南新化县”最美乡村校长”——杨建一吗?他以”站出来”的勇气、以爱生如子的大爱、以爱校如家的担当,任凭鲜血直流也死死揪住歹徒不松手,让生命绽放道德的光芒,树起了时代的精神标杆。正是这种大爱让杨校长做出了超乎寻常的选择,如果没有杨校长的奋不顾身会有多少孩子受到伤害,没有杨校长的奋不顾身,将会有多少家庭彻夜难眠。

这些道德模范没有豪言壮语,却用鲜活的道德行动温暖着人心,标注着道德建设的刻度和走向,带动着更多人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可能在他们心中,会觉得些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但他们却是在用生命书写自己的职责。生活中有那么多应该做的,我们又做了多少?他们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世间的自私与贪婪,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些道德模范身上的光辉,恰恰是最平凡却又是我们现在社会最缺少的正能量。

往往很多人抱怨:我想做的很多,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却太少。我想说,坚定我们心中的道德标准,实实在在的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从基本道德规范做起。正如那首歌词所唱”好人就在身边,也许是老张小李,好人就在身边,也许是大叔阿姨。好人就在身边,也许是同事邻里,好人就在身边,也许就是自己。”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