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不仅需要内容充实,还应当注意语言的简洁和生动,借助演讲稿,我们可以在演讲中更好地运用比喻和排比,职场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人设的演讲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人设的演讲稿篇1
一个下午的自习时间,刚刚开会结束的我匆匆赶往教室。“老师,李乘风把颜丙庥的数学课本扔到楼下了!”一走进教室,值日班长张天骄同学就跑过来对我说。“李乘风为什么要把别人的书扔下去?”“李乘风和颜丙庥说话,颜丙庥在做作业,不想和他说话。结果李乘风就把颜丙庥的书扔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听着值日班长的汇报,我已经弄明白了事情的经过。李乘风,十一班名人也。学习态度极不端正,上午作业下午交,天天上学常迟到。老师上课他睡觉,自习时间他打闹。可应该怎么办呢?稍作思考,我想出了一个办法。“乘风,是你把同桌的书扔的?”我走到李乘风的座位前,轻轻地说。“老师,我不小心扔的”。这个孩子倒没有撒谎。我于是拍了拍他壮实的肩膀,“那你就去捡上来。”我的话刚说完,他就快速地往楼下跑去。李乘风,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做什么事情从不想后果,常做错事常后悔,常后悔而又不改正。“颜丙庥,他给你扔了几次书?”我转过头去,严肃地问道。“老师,有三四次吧!我做作业,他特别烦人地乱说话。”颜丙庥抬起了头,满脸堆满了委屈。唉!谁愿意和这样的孩子同桌呢?这次一定要好好地惩罚一下他。“老师,我把书捡回来了。”李乘风气喘吁吁地说着。“乘风,速度还挺快!很可惜,你的书也不小心被你的同桌扔下去了。”我漫不经心地说道。李乘风把嘴张得很大,随即扭过头向楼下跑去。一个体重二百三十多斤的同学,在短短时间内,就从一楼到三楼跑了两个回合,也应该是一次强度不小的锻炼吧。
这一事件没有就到此结束,我紧接着召开了一次班会。首先由李乘风同学谈了谈个人的认识与感受,让他去切实地体会一下这个捡书的过程。然后由其他同学针对这一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我说了这样一段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我们不希望别人给自己制造麻烦,那就不要给别人制造麻烦。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关于人设的演讲稿篇2
尊敬的教员、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恰巧昨天上课的时候教员也有提到这句话,今天就由我和大家谈一谈我对这句话的一点浅薄理解。
早在2500年前,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告诉子贡:「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两句话的具体含义。
前一句话是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它和咱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我认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这也是我一直奉行的一个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里讲究因果循环:你种下什么因,收获的就是什么果。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你有权利非公平地对待其他人,但你这种非公平的态度,将会使你「自食其果」。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新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毅然告别了新婚妻子,率领数万群众,夜以继日地治水。在这个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最终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业。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大禹治水是将水引至大海,与己有利,与人无害。而你的方法只是修堤堵河,把邻国当作大水沟,结果洪水都流到别国去,与已有利,与人却有害。这种治水的方法,怎么能与大禹的相比呢? 」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从大禹和白圭这两个人的治水方法来看,大禹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才是值得我们钦佩和效仿的。
以上呢就是我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一点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还请教员和同学们批评指正,完毕!
关于人设的演讲稿篇3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古话是很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非常深刻的道理。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一方面,自己不想要的,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勉强别人接受;另一方面自己想要的,自己能做到的,同样也不要勉强别人接受,因为这不一定是别人想要的。换一句话来说,应当是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对别人要求宽松一些。
谢谢大家!
关于人设的演讲稿篇4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自己不想做和不愿做的事,都不要毫不顾虑的施加给别人,这是不道德的。
在我们现实社会中,也很需要这样的胸襟,但我们谁能做到这点,谁能无私的为人民服务而从不抱怨呢?也许有这样的人,但中国这13亿人中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在这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当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记得政治课上老师曾说过:社会上的各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这人与人激烈的竞争的同时,关系愈来愈远,愈来愈陌生,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乘儿女,是爷爷奶奶的乘孙儿女,从小都是在他们的呵护下长大,从未受过任何委屈,也未干过任何粗活,从而养成了娇惯、自私的个性。所以我们很难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句话,在学校里,我们都很自私的,除了学习和自己应做的事之外,好像都与自己无关,我们都很想把自己不想做和不愿做的事毫不保留的施加给别人,但与我们同龄的人有谁会这样默默地承担呢?在这世界上,有黑就有白,有丑就有美,有自私的把己所不欲施加给别人的人,就会有无私的把己所不欲默默的承担下来的人。如果在我们周围多一些承担者少一些施加者,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会这样疏远了。人们自私欲也会减弱,大家都无私的为人们服务而不计较,那世界该多么和平!我觉得不只是人与人之间要以这句话为做人的标准,国与国之间也要遵循这个道理,否则会引起世界人民的不满。
例如在当今之世,民族国家仍是国际关系的主体,国家利益确实应该是每个国家的首要利益,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美国强化了推行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而对其可能给世界安全带来的后果不管不顾。人们不禁要问,美国在谈自己的国家利益之时,是否也应考虑和尊重其它国家的利益,而不应从损害别国的利益来追求自己的绝对安全呢?当年林肯总统领导的美国联邦政府曾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同制造两个美国的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在斗争中留下了这样的名言:美国人民在地球上占有和居住的这片土地只能作为‘一个民族大家庭的家园’,不能够作为两个或者更多民族大家庭的家园。今天,美国某些人应当从这段历史中得到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这样的做法会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满。 己所不欲,只是不能强加给别人,但是如果对方愿意,则不属于施的范围。已所不欲,别人未必所欲,所以也不能强加给别人。
总的说来,无论是否己所不欲,都不能施即强加给别人,给别人的东西,只有一个标准,即别人自己是否愿意,而不能依据我们的标准来强加给别人。
所以,为了世界和平和身边人们更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来努力做一位己所不欲的承担者吧。
关于人设的演讲稿篇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贤孔子的这句话,简洁地概括了“己”与“人”的关系: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施加给别人,应根据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的喜好。它是人与人相处的底线,体现的.是一种同理心,即在人际交往中,能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我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我。别人把你桌上的书本碰到地上,你宽容地露齿一笑,别人也会报之以歉意的一笑。相反,你如果口出粗言,拳脚相加,他人往往也会把拳脚回报给你。我替别人着想,他人才会替我着想。给别人的,其实是给自己的。“投之以桃”,别人才会友好地“报之以李”。
想要他人理解,先要学会理解他人。上课铃声已响,一学生向教室狂奔而来,到门口,嘴里还在骂骂咧咧,一脚踹门,正好撞向门后的学生。门后的学生怎么反应?最好是忍住痛,看他渲泄完了,问他怎么回事,然后,再指出他的错误。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动手回击。原来该名学生刚被老师狠狠批评一顿,心中一肚子火。询问他情况,理解他的行为发生的原因,再去批评他,就会有效避免矛盾。
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将心比心。朋友借给你一本心爱的动漫书,是从国外带回来的,结果你给弄丢了。朋友对你大动肝火,而且怀疑你私吞了,甚至要跟你绝交。你怎么办?是不是冲冠一怒:绝交就绝交?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朋友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言行,用自己的真诚求得谅解。
要不设防地以我最真实的一面示人,真诚对待每一个人。自己能把内心深处的东西暴露给对方,才能走进对方的心灵深处。真诚坦白,才能获得信任。自以为是,耍小聪明,凡事斤斤计较、机关算尽,是得不到别人的真心相待的。真情流露,真诚交流,说出自己的心中话,才能得到真情回报,对方才会把你当作好朋友。主动对人友好,主动表达善意,主动对人表达肯定赞美,才能获得他人好感。
我们需要别人的爱、宽容和谦让,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脆弱而不够强大的,是有缺点而不够完美的。而爱、宽容和谦让,只能由他人提供。只有每一个人心中拥有爱、宽容和谦让,我们才能得到爱、宽容和谦让。要想幸福自己,就必须幸福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被镌刻联合国总部大厅,它是国与国交往的准则,也是人与人交往的准则,当然也是我们学生与学生间交往的核心准则。
关于人设的演讲稿篇6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句世人皆知,浅显易懂的名言。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对于这句话我是百分百的同意,但是己之所欲就可以滥施于人了吗?当然不行,做任何涉及到别人的事情都要考虑别人的观点和感受。
有人说,普希金说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所以自己是最重要的,只要自己想做的,不要管任何人,只要对自己有利即可。我想,这种思想未免有点太自私了,对自己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上司接纳了员工的意见,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误;自己听了朋友的劝告,可以少走不少想不到的弯路。任何情况都是如此,你考虑到了别人,别人也想到了你。何必要充耳不闻、一意孤行呢?这样的人随后只能是众叛亲离,沽名钓誉!
当初,楚王想攻打宋国,鲁班的云梯都给他造好了,可最后为什么没有打成?这要感谢两个人。一是出使楚国的墨子,更重要的就是楚王自身。楚王当初是用心考虑过墨子的话的,否则他也不会放弃这次攻宋的机会。可见,楚王是一个己所不欲,亦不施于人的人。假若楚王当时不管墨子,现将其除掉,然后再去打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双方损失惨重,对楚王也是不利的。
还有两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扁鹊和他的病人蔡桓公。前者是因为高超的医术而出名,而后者就因一个以他而来的成语“讳疾忌医”在民间流名百世。蔡桓公为什么会死?原因就是他自己想着自己没病,而不让医术高明的扁鹊来给她治疗,最后病入骨髓,一命呜呼了。
过分的独断主义带了乐如此严重的后果,以至于把命都丢了!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云:“己之所欲,听于人,关于人,人亦思尔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