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观后感优质5篇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24-06-27 18:01:11

看完有意义的影片后,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领悟电影的内涵,优秀的观后感引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思考,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时代楷模观后感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时代楷模观后感优质5篇

时代楷模观后感篇1

六一儿童节,多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节日,然而,今年的“六一”却有着悲壮与伟大:

20__年六月一日十八时左右,两名儿童在重庆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沙滩边玩耍,不慎落水。危急时刻,王红旭老师以百米冲刺跳江救人,倾尽全力将孩子往岸上推,在数十名群众联手接力下,这两名落水儿童被成功救起,他却因体力不支,不幸被江水冲走,英勇牺牲,年仅三十五岁。

三十五岁,风华正茂;三十五岁,教书育人;三十五岁,责任与担当。王红旭老师被定格在三十五岁的光辉年龄,他的英雄事迹传遍全国,他的高贵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爱孩子深深的印入王红旭老师的心灵。当一声求救映入耳际——“救命哇,救我的娃儿啊!”突然听到的一声凄厉惨叫,年轻的妈妈瘫软在沙滩,众人目光惊愕,而王红旭老师正从百米之外,奔过一片草丛,狂奔冲向江边……这是王红旭老师留给我们最后的背影。救出一名孩子,他又不假思索去救另一名孩子……两名孩子得救了,他却被无情的江水……正是爱孩子的思想使他义无反顾,英勇救人。

“爱孩子是老师的天职。”作为一名老师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也是党和国家对我们老师的基本要求。王红旭老师将人生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体现了崇高的精神追求;以舍己救人的英勇壮举,深刻诠释了人民教师的精神品质;以至诚至深的教育情怀,彰显了教育世家的精神风范;以胸怀大爱的师者仁心,铸就了师爱永恒的精神丰碑。

其次,良好家风的熏陶,是王红旭老师美好心灵的基石。王红旭来自一个农村较特殊的家庭,家中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乡村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家庭是当地乡亲们口中的“书香门第”。上高中时,他每逢回家就主动给八十多岁的奶奶洗脚。在老家,只要见到老年人在路上挑着担子走不动时,都是二话不说接过来帮着挑。救人之事也不胜枚举:大三暑假救起一名不慎落水的小男孩,主动救护不慎从游乐设施摔下的头部流血的小男孩,操场上听到学生叫唤都会立即冲过去……

品味着王红旭教师的英雄事迹,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爱岗敬业,要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学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身之本,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我们要做到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相信有我们全力的付出,教育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光辉灿烂!

时代楷模观后感篇2

在福建三明的乡镇农村,骑摩托车不戴头盔,曾经是一个普遍现象。

2014年,潘东升到三明市公安局任职后,大力倡导“管理要硬到不敢为、服务要暖在心坎上”的执法理念,引导民警们“处罚不是目的,一定要帮助群众把头盔戴上”。

此后,三明市公安局推出了一系列管理新举措:从原来罚款100元到不予处罚但要求群众当场买头盔戴上;派出所购买头盔,让群众临时借用,以及给困难群众送头盔等。

如今,三明市乡镇农村的马路上,骑摩托车戴头盔已成为群众的自觉习惯。

针对福州城区机动车“停车难、行车慢、办事烦”的问题,在潘东升的倡导下,福州市公安局组织推出3批次21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安交管便民举措,向社会增设9600个停车泊位。同时,允许老旧小区周边指定道路、指定时段单侧有序停放车辆,学校周边允许接送车辆临时停放,此举惠及全市30余万辆车。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严重透支了潘东升的身体。2018年6月26日,他接受了肺部手术。手术后第7天,潘东升就从病房赶到福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分析研判全市公安警情。

今年大年初一,他突然晕倒,住院治疗两天,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潘东升牺牲前一周,他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9月18日是他生日,深夜两点,他在指挥核查一起涉疫警情。

潘东升牺牲前一晚,他做完手头的工作,担心身体不舒服的妻子,拨通了视频电话,叮嘱妻子照顾好自己。与妻子的最后一次通话,也因工作事务中断了多次。

潘东升牺牲后,福州市民林阿姨在网上留言:“我们将永远记住这位心系百姓的好局长!”还有网民感言:“闽山肃立悼英魂,草木含悲泣榕城。人民的好局长,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一路走好!”

时代楷模观后感篇3

万步炎,男,1964年1月生,籍贯湖南华容县,湖南科技大学教授、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湖南省121人才工程,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由湖南科技大学主承担,万步炎教授领衔研制的“海牛号”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在南海3109米海底海试成功,一举刷新了我国深海钻机钻探深度,我国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4个拥有在水深大于3000米的海底对海床进行60米钻探技术的国家。

甫一见面,我紧紧握住了万步炎教授的双手,说:“等您等得好辛苦!”这是玩笑话,却也是实情。早在两个月之前我就开始预约采访时间,本以为放了暑假他的时间会充裕些,结果他说要出趟海,等出海回来再联系。好家伙,这一走几乎就处于失联状态了,其间断断续续地联系上了,得到的信息却总是那么不确切。我几次都做好了采访的准备,却又因为他的迟迟未归只得搁浅,说真的,兼之自身的工作繁琐,让我心里面都在想要不要放弃。

犹豫间,机会来了,在一个艳阳高照的秋日里,我踏入了湖南科技大学漂亮的校园,在并不醒目一栋办公楼里,我和万步炎教授终于进行了一番促膝相谈。

我真是没有想到,面前这个两鬓飞霜的小个子男人,从海底可燃冰勘探,到“蛟龙号”项目技术咨询,都有他的身影,他竟然还是我国深海钻探第一人!

时代楷模观后感篇4

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王红旭同志,奋不顾身救出两名落水儿童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引起师生群众和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王红旭同志是生动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先锋模范,是教育系统学、干实事涌现出的青年教师杰出代表。为进一步深入宣传学习王红旭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请各单位深入学习宣传王红旭同志先进事迹。

年6月1日18时左右,2名儿童在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沙滩边玩耍,不慎落水。危急时刻,王红旭百米冲刺跳江救人,倾尽全力将孩子往岸上推,在数十名群众联手接力下,2名落水小孩成功救起,他却因体力不支,不幸被江水冲走,英勇牺牲,年仅35岁。

王红旭同志出身教育世家,秉承一家三代热爱教育事业、从事教师职业的优良家风,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化作敬业奉献、立德树人的至诚行动,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身为一名青年教师,他从教12年来,勤奋耕耘在体育教学一线,钻研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育人成效突出;身为班主任,他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关心关爱学生,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身为学校田径队教练,他训练有方,所带团队参加市级、区级各类比赛满载荣誉;身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心怀大爱,在两名儿童落水的危难时刻,义无反顾跳进江中奋力施救,将生的希望留给孩童,自己被卷入江中,生命永久定格在35岁。王红旭同志一腔赤诚爱党爱教、以生命托举生命、以大我彰显大爱的事迹感人至深。

他心怀大爱,舍己救人,在危难时刻舍身勇救儿童,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践行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塑造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王红旭同志是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先锋模范,是教育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青年教师中学、干实事涌现出的杰出代表。为大力表彰和学习宣传王红旭同志先进事迹,教育部决定追授王红旭同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我校广大教师要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学习他潜心育人、辛勤耕耘的赤诚情怀,学习他以德施教、为人师表的品格风范,学习他心怀大爱、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加奋进的精神状态,争做为学为人的“大先生”、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时代楷模观后感篇5

2011年,得知自己身患肺癌,张连印只说了句“冷静面对,科学治疗”。手术前,他默默地把这些年种树欠下亲朋的钱一一还清,甚至去照相馆拍好了遗照。

只是,树还没有种完。手术后的张连印实在等不及,第二年正月就拉着妻子回乡了。

一如往常,他们没有找人接送,老两口从石家庄坐火车睡一晚,早上五点多到大同,又坐客车到张家场村。

“要是我不回来,这摊事就散了。”他压根儿没有想过自己的身体,满脑子都是种树。

回到植树的基地,张连印立马装上树苗和铁锹,坐着他的“专车”上山了——这辆不到5万元买来的面包车,6年间跑了近20万公里,“拉工人、拉工具、拉树苗,出沟入岭,都是他那车。”左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池恒广说。

左云县的绿荫不断扩大,他体内的癌细胞也在疯狂生长。2014年,他的肺癌出现骨转移。这次,住院一个月后,他又一次回乡种树了。

“癌症要科学治疗,种树也要坚持到底。”张连印坚定地说。

有人说,何必这么较劲?可军人出身的张连印就是这样,一如他的微信签名:坚强、坚韧、坚毅——

如今,植树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他带领乡亲们为家乡种下200多万棵树。

如今,张连印依然走路飞快、精神抖擞。

华夏大地上,创造奇迹的又何止张连印!

60万米高空上的卫星,忠实记录下绿色合围中逐渐“消失”的毛乌素沙地——

一个坑一个坑种树、一锹一锹铺设沙障固沙,人们前赴后继,用一个甲子的岁月,在昔日的不毛之地播下乔、灌、草科学配置的绿色屏障,让绝大部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使之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典范。

“千千万万个张连印,创造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审计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司高级审计师罗涛感慨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闪耀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密码”。

“30年是我的‘目标’,种树要种到88岁!”张连印说:“每天和树打交道,和老百姓在一起,心情好身体就好。”

在他的带动下,山西省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现在的45.03%,增长了6.43个百分点,张连印被群众称为“绿化将军”。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