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教案模板7篇

来源:职场范文网 时间:2024-06-05 12:04:34

优秀教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优秀的教案应当有明确的评估标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节气教案模板7篇,供大家参考。

节气教案模板7篇

节气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对朗诵诗歌感兴趣,进一步体会冬至日的节日特点。

2、体会文学作品的情景和意境,并用相应的表情、语气表现诗歌。

活动准备:

有关于冬至节的认知与理解。

活动过程:

1、教师朗诵儿歌冬至节2—3遍:幼儿欣赏。

2、幼儿朗诵冬至节

3、鼓励幼儿个体朗诵冬至节,根据幼儿情况实施给予鼓励及表现建议。

活动延伸:

活动区时间,美工区的幼儿可以自主为冬至节儿歌配上自己想到的绘画作品。

节气教案篇2

一、教学背景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时至立春,在我国的北回归线及其以南一带,可以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但是在这一节气整体仍是冬季的景象。儿童此时多处于寒假期间,拥有大量空闲时间,但是由于天气寒冷并且上海少雪,大多数孩子并不会在立春之时走出家门,很难体会到自然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一)帮助孩子了解立春气象、物候等特点;

(二)带领孩子认识立春的民俗传统,了解立春的由来;

(三)通过室外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立春的自然景色,让孩子们在找到春天的痕迹。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将立春习俗有选择性地教给孩子;需要通过趣味活动吸引孩子前往户外;

(二)难点:中国各地立春气候差异大,设计课程需要符合上海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并能有足够的活动吸引孩子外出。

四、教学内容

(一)立春气候

每年公历2月3-5日,就到了“立春”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春天从这一天就开始了。对于上海,立春像是春天的前奏曲,窗外还是冬天的景象,但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把春的种子撒在了我们身边。

立春与春节时间非常接近,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包括上海,立春只是有了春的气息,整体气候仍是冬季的特点。立春期间,温度渐渐上升,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相较于冬天,春季降雨会稍稍增多,这时的春雨还是很冷的。

(二)立春物候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第二阶段地下的小虫渐渐苏醒;第三阶段,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在水面上游动。大家对于立春的这三个阶段有没有疑问?相信有的小朋友发现了上海的立春并没有这些景象。根据老师的记录,发现上海立春第一阶段腊梅开放,香气扑鼻;第二阶段最低气温稳定在0度以上,上海的雪基本上结束了;第三阶段,竹笋冒出了尖尖头。大家也可以拿上纸笔记录一下自己身边的立春物候。

(三)立春传统

古代中国是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着在立春这一天进行拜神祭祖、纳福祈岁、除旧迎新等活动的传统。

我们先来看看立春的迎春春祭:中国的春神叫做句芒,他有着人的面貌和鸟的身体,负责掌管草木和生命,看守着能够连通三界的神树扶桑。古时候天子会在立春这一天与大臣们一起去东郊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以此祈求丰收。

看完了天子的`祭祀,我们再来看看民间的立春传统活动。在民间,立春时节最主要的两个活动就是打春牛和咬春了。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打春牛?牛一直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在迎春仪式上,人们扮成句芒神鞭打春牛,以提醒农民们进行农耕。现在不少地方还有在立春时将泥塑春牛打碎的习俗,以此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咬春。在老师告诉你们答案之前,小朋友们能不能先猜猜咬春是什么?我猜肯定有小朋友们猜到了是要吃什么东西。那么吃什么呢?大家想一想平时我们有没有吃过什么名字里面有“春”字的糕点?那老师要揭秘啦!咬春就是“吃春卷”。立春吃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为迎接新春。在唐朝,人们就开始在薄饼里卷上酱肉和时令蔬菜制作的炒菜,和现在的“春卷”的包法很相像,古人叫它叫“春饼”。

(四)立春活动

接下来到了我们的活动时间。刚才我们讲了打春牛是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活动,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撕纸”,需要准备的材料非常简单,只要一张红纸和一支笔。让我们先用笔画出春牛的形状,记得画简单一点,不然接下来撕纸可是个大挑战。接下来就尽可能精细地撕纸吧!如果有哪里撕坏了也不要紧,我们可以用胶带帮忙,最后再画上花纹,一只红色的小牛就撕好啦!

小牛穿上了红色的衣服,河里的小鱼看见了,它们也想要穿好看的新衣服。让我们帮它们一起做一件吧!想好做什么花纹了嘛?老师有个好主意:春天已经到了,我么可以去户外找找春天的痕迹,将春天缝进小鱼的新衣服里。那怎么给小鱼穿上新衣服呢?我们可以自己画一只小鱼,将身体部分剪掉。接下来我们一起走到室外,把小鱼放在哪里,哪里的景色就成了小鱼新衣服上的花纹。

初春寒冷,小朋友出门的时候,记得要穿上厚衣服哦~好的,那么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节气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情景中学会使用剪刀,对纸工活动有兴趣。

2、巩固认识红、黄、蓝三色,初步学习将纸条按颜色进行分类摆放。

3、积极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纸条,剪刀,篮子每组一份。

2、小花图片,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条,激发兴趣、

教师抖动纸条,“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它象什么?”“听,它有声音吗?”“这个纸条可调皮了,它还会飞呢?你们看,它飞呀飞呀飞到哪里了?对,它飞到老师的头上,象什么?纸条又飞呀飞呀飞到嘴上,象什么?飞到腰里象什么?”

二、制作雪花,学习使用剪刀、

1、交代制作要求:今天我们来把纸条变成小雪花。我们一起来做做,一只手拿着剪刀,另一只手拿纸条,张开咔嚓,剪成一片小雪花。剪好后要把剪刀闭拢,不然它会很累的。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玩游戏:下雪了

1、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在这一片雪白的广场上要下一场五彩的雪,你们想玩吗?

2、幼儿按要求找雪花:滚一滚,爬一爬,找片红色的雪花给我瞧。

四、情境表演,激发装扮小花的兴趣。

“听,什么声音?谁在哭?”“它说旁边的花儿多漂亮,我们怎么没有漂亮的衣服呀?”激发幼儿帮小花打扮打扮的愿望。

五、按颜色分类摆放纸条,结束活动。

“你们看,地上还有许多小雪花,我们不能丢下它们,将它们带回去打扮小花吧。”引导幼儿按颜色分类摆放。

节气教案篇4

大班——养蚕

活动准备:记录表,蚕宝宝,桑叶若干

活动过程:请幼儿在饲养蚕宝宝的同时观察蚕宝宝的成长轨迹,并用图加文的方式进行记录

中班——抢水(关于水的小实验,体验灌溉)

活动准备:不同颜色的水,空杯,纸巾

活动过程:教师将空杯放在两杯不同颜色的水中间,将两张至今叠成长条,分别架在两个杯子之间,带领幼儿感受水的移动

小班——艺术创作《小满》

活动准备:白色粘土,不同绿色叶子形状的卡纸,记号笔,双面胶,圆形棕色背景卡纸

活动过程:教师讲解活动技法及步骤:先使用记号笔,在叶子卡纸上将叶脉绘制出来,使用双面胶将叶片贴在背景卡纸上,再使用粘土揉搓出大小大致相同的圆球,并按照自己喜好进行长短组合并重复。教师适当进行示范,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最后使用线条对背景卡纸进行装饰,教师分组进行指导。

亲子活动——《小满多吃苦》

小满节气后,气温将进一步升高,湿气逐步加大,人们可以适当食用茶、苦瓜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苦味食物。《本草纲目》称: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在容易心火旺盛的夏天,苦味食物不仅能够起到安神清心的作用,而且还能抗疲劳!

节气教案篇5

寒露,是24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

活动:

?天气冷了怎么办】

活动领域:

健康领域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寒露“天冷了怎么办”的健康活动,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产生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学习寒露节气御寒和防秋燥的方法,知道天冷时要适当添加衣服、多运动。

3.了解寒露“天渐凉,人添衣。”的气候特点,知道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家长指导建议】:

1.亲子收集并讨论关于寒露节气御寒和防秋燥的更多方法,关注家人的身体健康,给家人关心和呵护。

2.记录秋凉。随着寒露时节的到来,我们明显感受到了浓浓的凉意,家长朋友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绘制气温折线图,让孩子了解季节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对应的自然变化。

节气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立春的含义和有关的习俗,

2.尝试知道使用黏土制作春卷,

3.在活动中享受动手制作的喜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春回大地的有关图片。

2.黏土制作的图片。

经验准备:幼儿对手工制作有一定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么?

二、引出二十四节气及其中的立春。

师: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为了能够更好地耕田农作,将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分成了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节气都寓意着不同的气候变化,而每年的2月3日或者4日就是第一个节气,立春。你们知道立春的含义么?

三、介绍立春的含义以及民间习俗。

师:立春作为第一个节气,代表着春天的到来,立春的立是开始的意思,春代表着春天,每年这一天,就代表着春天的到来,从这一天开始,我们的白天时间会慢慢变长,冰雪开始渐渐融化,小草也开始冒出新芽,我们的`周围慢慢从白色变成了绿色。知道了立春的含义,你们知道这么重要的节日,有什么传统习俗么?

幼儿讨论思考。

师:立春这天,我们有些地方会有打春的习俗,大家用泥塑捻成一个泥牛,用小皮鞭抽打泥牛,寓意祈求庄稼丰收。立春这一天还有一个习俗,叫做“咬”春。你们知道什么叫咬春么?

幼儿讨论思考。

师:咬春便是吃,有些地方会买白萝卜回来吃,北方的人们也会用面饼裹新鲜的蔬菜吃,叫做“春饼”,南方人则会吃“春卷”,都是寓意五谷丰登,企盼庄稼丰收。人们也会将做出来的春卷相互赠送,共庆这美好的时节。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做春卷呢?

四、幼儿尝试用黏土做春卷。

五、互赠春卷。

师:我们的春卷做好了,你们想送给谁呢?我们一起去送给她吧。

节气教案篇7

活动过程:

1.倾听介绍,了解寒露时节的节气特点和饮食关系。

2.观察图片,了解寒露时可有哪些节气美食。

3.了解花糕的由来和寓意。

4.欣赏各种不同的花糕,感受花糕造型的多样。

5.准备彩泥和工具,用搓、压、捏、卷、切、叠、点缀等多种方法制作花糕。

提示:

1.寒露与重阳节接近,因此,某些习俗也很相近。感兴趣的幼儿可以查询资料,进一步了解。

2.用彩泥做“花糕”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来制作自己喜欢的花糕造型,选用不同的制作方法。

准备:

二十四节气歌《寒露》

活动过程:

1.倾听并观察二十四节气歌《寒露》,尝试理解歌词,了解寒露的主要节气特点。

2.挑战“考考你”,根据诗歌里获得的信息,回答问题。

3.结合兴趣,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关于寒露的其他信息,进一步了解该节气。

提示:

1.通过手机、电脑、书籍、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

2.了解寒露节气特点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不同的小游戏,加深认知。

分类

关闭